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某区域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种风及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可能为1月份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D 2.A
【解析】1.图中显示南亚和东亚地区盛行偏南风,此时可能是北半球夏季,A项错误;图中A、B、C三种风分别是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其中,东南信风常年存在,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B项错误;东南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不易出现降水,C项错误;图中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D项正确。故选D。
2.由上题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A项正确;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B项错误;亚洲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C项错误;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南亚季风成因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则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天气晴朗夕阳西下时,该峰慢慢的由白色变成金色,形成金色珠峰景观。下图为金色珠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金色珠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反射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吸收作用 D.大气散射作用
4.下列关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海拔高 B.大、大气稀薄 C.小、保温差 D.大、距太阳近
【答案】3.D 4.B
【解析】3.金色珠峰出现在晴朗天气的傍晚,夕阳照射下形成的景观,成因主要是因为夕阳的高度角小,大气散射作用明显,使阳光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与晚霞的成因相似,D对;金色的阳光不是地面反射形成的,A错;大气的反射和吸收只能让照射到地表的阳光减少,而不能使其变色,B、C错。故选D。
4.青藏高原白天光照强烈,夜晚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A、C错;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B对;日地距离约1.5亿公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这一点距离的接近对太阳辐射影响很小,D错。故选B。
【点睛】大气对地面温度的影响: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强大的沙尘暴每年都会从撒哈拉沙漠中卷走多达1.82亿吨的沙尘,虽然有广阁的大西洋阻隔,但仍有多达1.32亿吨沙尘冲到美洲大陆,其中约有2770万吨沙尘洒落在亚马孙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西洋( )
A.位于西半球,占地球表面积近20% B.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C.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平均密度最低 D.两极地区海域的表层平均盐度最高
6.撒哈拉沙漠地区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的原因是( )
A.赤道盛行上升气流 B.东北信风定向吹拂
C.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盛行西风定向吹拂
【答案】5.C 6.B
【解析】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分布在大西洋,东、西半球均有分布,A错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位于地中海,并不位于大西洋,B错误;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降水较多,平均密度最低,C正确;副热带地区海域的表层平均盐度最高,D错误。故选C。
6.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位于北纬20°—30°之间,这个纬度常年盛行东北信风,该地区恰巧位于亚马孙平原的东北方向,东北信风可将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吹向亚马孙平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分别位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它们之间为大西洋,大西洋中部的“S”图形海岭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21年7月18日台风“烟花”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登录时风速最高的超强台风。其强劲风力及引起的风暴潮重创浙江,经济损失严重。图中各天气系统中,能表示“烟花”成因的是( )
A.a B.b C.c D.d
8.上图a天气系统过境时,一般出现的天气特征及雨区位置分别是( )
A.气温升高、降雪,锋前 B.气温降低、伴有大风,锋后
C.气温升高、大雾,锋后 D.气温降低、晴朗无风,锋前
【答案】7.C 8.B
【解析】7.根据图中气流运动特征判断,图a、b、c、d表示的天气系统分别是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能表示“烟花”成因的是气旋,即图中c,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8.读图可知,a天气系统中冷气团向前推进,暖气团被迫抬升,应为冷锋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时往往出现大风、降温、雨雪或沙尘天气,冷锋的雨区一般在锋后,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降水主要在锋后;过境后,往往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一周的气压(单位:hPa)变化(甲图日期在前,乙图日期在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气压为1014hPa B.D地风向为偏北风
C.E地盛行上升气流 D.B地风力增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锋面过境后气温会降低 B.C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
C.E地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 D.G线经过区域受冷锋控制
【答案】9.D 10.C
【解析】9.图示一周内B处等压线变得更密集,说明风力增大,D正确;图甲中等压距为4hPa,则A处气压为1004hPa,A错误;D处风向为偏南风,B错误;图甲中E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但在图乙中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故选D。
10.E地由低压中心变为高压中心,则天气由阴雨变为晴朗,C正确;图中F锋面为暖锋,过境后气温应升高,A错误;C锋面为冷锋,在北半球应向东南方向移动,B错误;G线为高压脊,不会形成锋面,D错误。故选C。
【点睛】等压线图判断风向的方法: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地转偏向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说明单位距离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而风的直接动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风速越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江西,大约位子25°N-30°N。请完成下面小题。
11.寒假期间,江西省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昼长夜短 B.可能受到寒潮影响 C.常发生洪涝灾害 D.盛行东南风
12.江西省气候宜人,下图中表示江西省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13.江西省在七、八月份会出现“伏旱”天气,下图中能表示“伏早”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答案】11.B 12.C 13.C
【解析】11.寒假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江西昼短夜长,A错误。冬季可能受到寒潮影响,B正确。洪涝灾害常发生在夏季,C错误。夏季盛行东南风,D错误。故答案选B。
12.江西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B冬季温度低于0℃,为温带气候,故AB错误;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气温高于0℃,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 D全年气温高于15℃,为热带气候,故D错误。故答案选C。
13.江西省在七、八月份“伏旱”天气是受北半球的反气旋形成,AD为气旋,故AD错误;B为逆时针辐散,为南半球反气旋,故B错误;C为顺时针辐散,为北半球,故C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中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夏季是农作物生育旺盛的时期,伏(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重,所以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反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气旋
15.若类似的低压系统控制我国某地,该地可能出现(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台风 D.寒冷干燥的天气
【答案】14.B 15.C
【解析】14.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是气旋,周围大气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所以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故选B。
15.7、8月我国的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天气,是受副高控制(反气旋)控制形成的炎热干旱天气,A与题意不符;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阴雨连绵的天气,B与题意不符;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影响,天气是寒冷干燥,D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睛】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不同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态的描述。由于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控制地区的天气状况也就不同。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见下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史前壁(岩)画,这些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的是在洞窟中,壁(岩)画内容生动再现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景象。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
(1)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
(2)M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角度分析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的原因。
【答案】(1)半岛中东部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削弱西风,风力侵蚀作用弱;洞窟受外界干扰少;高原山区人口分布少,人为破坏小。
(2)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风力弱,风浪小。
【分析】本大题以“伊比利亚半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
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说明受外力作用和人为破坏少;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不受冰川、海浪影响,外力作用主要考虑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该地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读图可知,该地西侧的山地阻挡西风,使得风力侵蚀作用弱;读图可知,该地地形为高原山区,人口数量少,外界干扰少,人为破坏小。
(2)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M地位于35°N—40°N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能见度高,风力小,风浪小,所以有利于出海捕鱼。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气运动有利于高低纬度之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图左为北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右为世界局部区域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受M风带控制的两种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依据图左,分别指出P地和Q地的降水类型,并简析成因。
(3)说出图右中N城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分析图示季风的成因。
【答案】(1)M风带为北半球盛行西风(中纬西风),受其控制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P地为对流雨成因:P地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形成降雨(对流雨);
Q地为锋面雨成因:极地高压南下的冷气流与副热带高压北上的暖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极锋,带来降水,故为锋面雨。
(3)N城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0°~25°大陆东岸;图示为西南季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分析】本题以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示意图设置问题,涉及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降水的成因、季风环流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
读图分析,M风带分布于30°N-60°N之间,可知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终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
读图分析,P地位于赤道附近,降水类型为对流雨,其成因为终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冷却凝结形成降雨。
Q地位于60°N附近,降水类型为锋面雨,其成因为从极地高气压带南下的冷干的极地东风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湿的盛行西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西风沿着锋面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3)
N城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0°-25°大陆东岸。图示季风为夏季的西南季风,其形成过程为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和亚洲季风环流”(图2),回答下列各题。
(1)说出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____。
(2)B风带名称为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1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中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该气压中心形成原因为____。
(5)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气候、____气候。而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却往往形成地中海气候,试分析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____。
【答案】(1)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
(3) 甲 西北风
(4)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亚洲季风环流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以及气候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受其控制,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2)
读图可知,B风带位于赤道和3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
(3)
读图1可得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的陆地上为高气压,海洋为低气压,亚洲季风环流为冬季风,即图2中的甲所示,东亚风向为西北风。
(4)
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散热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5)
东亚季风气候典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川凉山素有“小春城”和“月城”美誉,简述其形成原因。____
(2)上海,是祖国的东方明珠,海派文化特色;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京派文化鲜明。试比较北京、上海两城市文化的主要差异。
城市 传统民居 戏曲 饮食文化
北京 ____ 京剧、京韵大鼓 炸酱面、豆花
上海 弄堂、石库门 ____ 阳春面、五香豆
(3)桂林山水甲天下,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外力作用是?为保护桂林山水旅游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____
【答案】 纬度较低,凉山平均海拔1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该地海拔较高,空气洁净,山区人口密度低,大气和光污染较少。 四合院 沪剧、越剧 流水侵蚀(溶蚀),合理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缓解环境压力;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污染企业;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桂林山水的稀缺资源;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
【分析】本题以四川凉山、上海、桂林为区域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素养注重了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详解】(1)“小春城”说明四季如春,冬不冷,夏不热,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包括地形、纬度角度分析。凉山纬度较低,冬季温和,平均海拔1500米,海拔高,夏季较为凉爽;“月城”说明空气洁净度高,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有关,该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高;山区人口密度低,大气和光污染较少,所以空气洁净度高。
(2)北京位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为四合院,上海地区的戏曲有沪剧和越剧等。
(3)桂林山水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保护旅游环境主要从提高意识、健全法规、减少排放、建设保护区等方面考虑。具体包括合理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控制游客数量,减轻生态环境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资源;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宣传,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减少废弃物的丢弃,不破坏旅游资源。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答案】(1)甲地: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热带雨林气候。
(2)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等。
(3)相同点:两地都是全年高温。不同点:降水量乙地大于甲地,甲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在学习时应注意熟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详解】(1)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均大于15℃,应为热带气候。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降水丰富且逐月分配均匀,应为热带雨林气候。
(2)由图文材料可知:乙地位于岛屿东侧、西侧是山地,纬度为20°。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受暖流增温增湿和来自海洋的信风被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所致。与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等地的热带雨林成因相同。
(3)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水及水热配合等方面。读图可知:乙两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均大于15℃,两地都是全年高温。降水量乙地大于甲地,甲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乙地全年各月降水均丰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某区域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种风及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可能为1月份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天气晴朗夕阳西下时,该峰慢慢的由白色变成金色,形成金色珠峰景观。下图为金色珠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金色珠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反射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吸收作用 D.大气散射作用
4.下列关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海拔高 B.大、大气稀薄 C.小、保温差 D.大、距太阳近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强大的沙尘暴每年都会从撒哈拉沙漠中卷走多达1.82亿吨的沙尘,虽然有广阁的大西洋阻隔,但仍有多达1.32亿吨沙尘冲到美洲大陆,其中约有2770万吨沙尘洒落在亚马孙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西洋( )
A.位于西半球,占地球表面积近20% B.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C.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平均密度最低 D.两极地区海域的表层平均盐度最高
6.撒哈拉沙漠地区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的原因是( )
A.赤道盛行上升气流 B.东北信风定向吹拂
C.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盛行西风定向吹拂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21年7月18日台风“烟花”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登录时风速最高的超强台风。其强劲风力及引起的风暴潮重创浙江,经济损失严重。图中各天气系统中,能表示“烟花”成因的是( )
A.a B.b C.c D.d
8.上图a天气系统过境时,一般出现的天气特征及雨区位置分别是( )
A.气温升高、降雪,锋前 B.气温降低、伴有大风,锋后
C.气温升高、大雾,锋后 D.气温降低、晴朗无风,锋前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一周的气压(单位:hPa)变化(甲图日期在前,乙图日期在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气压为1014hPa B.D地风向为偏北风
C.E地盛行上升气流 D.B地风力增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锋面过境后气温会降低 B.C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
C.E地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 D.G线经过区域受冷锋控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江西,大约位子25°N-30°N。请完成下面小题。
11.寒假期间,江西省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昼长夜短 B.可能受到寒潮影响 C.常发生洪涝灾害 D.盛行东南风
12.江西省气候宜人,下图中表示江西省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13.江西省在七、八月份会出现“伏旱”天气,下图中能表示“伏早”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反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气旋
15.若类似的低压系统控制我国某地,该地可能出现(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台风 D.寒冷干燥的天气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见下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史前壁(岩)画,这些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的是在洞窟中,壁(岩)画内容生动再现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景象。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
(1)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
(2)M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角度分析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的原因。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气运动有利于高低纬度之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图左为北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右为世界局部区域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受M风带控制的两种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依据图左,分别指出P地和Q地的降水类型,并简析成因。
(3)说出图右中N城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分析图示季风的成因。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和亚洲季风环流”(图2),回答下列各题。
(1)说出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____。
(2)B风带名称为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1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中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该气压中心形成原因为____。
(5)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气候、____气候。而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却往往形成地中海气候,试分析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____。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川凉山素有“小春城”和“月城”美誉,简述其形成原因。____
(2)上海,是祖国的东方明珠,海派文化特色;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京派文化鲜明。试比较北京、上海两城市文化的主要差异。
城市 传统民居 戏曲 饮食文化
北京 ____ 京剧、京韵大鼓 炸酱面、豆花
上海 弄堂、石库门 ____ 阳春面、五香豆
(3)桂林山水甲天下,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外力作用是?为保护桂林山水旅游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____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