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2.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1.C 2.C
【解析】1.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是高压系统(反气旋),A、D错误;结合纬度分布规律以及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可知,为南半球,逆时针辐散,B错误,C正确。故选C。
2.甲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乙地吹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低压槽线,形成锋面,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出现大风、云雨天气,C正确;丁地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C。
【点睛】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③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④低压控制:阴雨天气,风力较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据浙江省气象台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超强台风“桑美”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气旋 D.冷锋
4.“桑美”的源地位于(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答案】3.A 4.D
【解析】3.超强台风“桑美”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中心气压远低于周边地区,属于低气压中心,即气旋天气系统,A符合题意;台风天气与反气旋、锋面气旋和冷锋等天气系统特征不同,排除BCD。故选A。
4.材料信息表明,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浙江省面向西北太平洋,因此“桑美”的源地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热带洋面上,不可能位于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台风路径遵循三个一般方向:一是直道(或直跑者),一般向西路径影响菲律宾、中国南部、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二是抛物线的反曲轨道,风暴反复影响菲律宾东部、中国东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三是向北轨道,从起源点开始,风暴向北移动,只影响小岛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21年9月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6.甲乙丙丁四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北风劲吹 B.乙地风雨交加
C.丙地电闪雷鸣 D.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5.D 6.D
【解析】5.甲地气压中心向外的低压槽中形成锋面系统,应为低压中心或气旋,排除反气旋和高压系统,B、C选项错误。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D。
6.甲地位于暖锋锋前,此时风向应为偏东风或东南风,北风错误,A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前,此时并未受冷锋影响,天气应以晴朗为主,B选项错误。丙地处于高压中心,此时应为晴朗天气,C选项错误。丁地位于冷锋锋后,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故丁地应为阴雨连绵,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②移动方向:北逆南顺,即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即冷气团的一侧)。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8.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9.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7.A 8.C 9.B
【解析】7.根据图中北半球的风向可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为1月份,M位于东亚,此时为西北风,A对,C错;7月份,东亚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中风向不符合,B、D错。A对,故选A。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1月份,亚欧大陆为高压,因此被切断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对;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附近陆地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因此,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不容易被陆地切断,A、D错;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低气压切断,而此刻为1月份,B错。C对,故选C。
9.M位于亚欧大陆,1月大陆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较高形成低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M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B对;7月份,南亚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而M地为1月份东亚,A错;地形、沿海洋流运动不会导致M地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C、D错。B对。故选B。
【点睛】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时段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有关甲、乙两气压带所处位置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成因为热力原因
B.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成因为动力原因
C.乙气压带位于南半球,成因为动力原因
D.乙气压带位于北半球,成因为热力原因
11.此时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10.C 11.A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结合图示可知甲乙气压带之间是西北风,应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甲气压带位置偏南,表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为北半球冬季。
10.根据图示的西北风风向和纬度信息可知,该图示意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两气压带分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均由动力原因形成。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气压带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4月为北半球春季,7月为北半球夏季,10月为北半球秋季,1月为北半球冬季。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7月25日起强级6号台风“烟花”在我国浙闽一带沿海登陆。读“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与“烟花”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与“一场秋雨一场寒”相关联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2.C 13.A
【解析】12.根据材料“2021年7月25日起强级6号台风“烟花”在我国浙闽一带沿海登陆”可知,“烟花”是台风,属于气旋,为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上升。读图可知,③气流垂直上升,为气旋,C正确。A为冷锋,B为暖锋,D为反气旋,排除ABD。故选C。
13.根据材料“一场秋雨一场寒”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会带来降水、降温。结合上题分析,应为①冷锋过境,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形成降水,受冷气团影响气温降低,A正确。B暖锋过境会降水增温;C气旋影响多阴雨,但对气温影响不大;D反气旋影响为晴天,排除BCD。故选A。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会形成阴天、大风、降水、降温等天气变化。气旋,为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例如台风。反气旋为高压系统,气流辐散下沉,多晴朗天气,例如伏旱。
1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判断该地最可能是( )
A.上海 B.北京 C.拉萨 D.三亚
【答案】A
【详解】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为1月份,气温在4℃左右,高于0℃,冬季温和,最热月为7月份,气温在28℃左右,夏季炎热,且5-9月雨量充沛,全年降水丰富,因此,该地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选项中,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与图示信息不符;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C与图示信息不符;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D与图示信息不符。故本题选A。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
A.南京高温多雨 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 D.南极考察正处佳期
【答案】D
【详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为北半球冬季。南京低温少雨,A不符合题意;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B不符合题意;冬季,北京昼短夜长,C不符合题意;南半球为夏季,南极处于极昼期,考察正处佳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冬季陆地气温相较于海洋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气温相较于海洋较高,出现热低压。
二、综合题
16.(2021·海南·儋州川绵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为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甲图中,C处位于锋_(前或后),A和B处,位于冷气团的是_。
(3)乙图中F处是___气压中心,按气流的运动状况属于_ (气旋或反气旋),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
(4)从垂直方向上看,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为________天气。
【答案】 暖 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后 B 高 反气旋 北 下沉 晴朗
【解析】该题考查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甲图中冷气图一侧有气流上翻,表明这是暖锋示意图。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C位于锋后。A处气团在上,说明空气密度小属于暖气团;B处气流在下,说明空气密度大属于冷气团。
(3)又乙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知F处是高压中心,其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说明按气流的运动状况属于反气旋。其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北半球。
(4)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图为反气旋,其中心气流应该下沉,在其控制下水蒸气不易凝结,为晴朗天气。
【点睛】冷、暖锋示意图的区别主要在于冷气团一侧是否有上翻。
17.(2021·云南·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是____带,B是____带,C是____带。
(2)低纬环流在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和____(填字母),风带是____(填字母)。
(3)在A、C、E、G四地中,属于上升气流的是____(填字母),属于下沉气流的是____(填字母)。
【答案】(1)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
(2) A C B
(3) A、E C、G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大气环流局部图为材料,涉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判断A地位于赤道地区,为赤道低气压带,C地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为东北信风带。
(2)
低纬环流圈分布于0°-30°之间,近地面由分布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A)、分布于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和分布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信风带(B)组成。
(3)
A地位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G位于极地地区,温度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E位于60°N附近,来自副热带地区的温暖的西风带和来自极地寒冷的极地东风带在此交汇形成极锋,暖气流上升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C位于30°N附近,来自赤道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此地上空形成高空西风带,导致气流下沉,从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18.(2020·安徽·芜湖一中高一阶段练习)读亚欧大陆东部地区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M、N两地此季节盛行风风向分别是____、____。
(2)此时,亚欧大陆北部的____(气压带名称)被____(气压中心名称)切断,其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
【答案】(1) 冬季 西北风 东北风
(2) 副极地低气压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分析】本题考查了季风环流、气压中心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由图可知,在亚欧大陆蒙古附近是一个高压中心,冬季大陆气温更低,相对海洋形成冷高压,所以季节是北半球冬季。M位于东亚,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吹西北风;N位于南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吹东北风。
(2)
亚欧大陆北部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冬季时,大陆气温更低,相对海洋形成冷高压,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欧大陆的强冷高压和北美洲的冷高压会将呈带状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割为两部分,分别是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以及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
【点睛】
19.(2021·浙江·玉环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问题。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高或低)。据图推断,此时欧洲正值____(冬或夏季)。
(2)此时,A点的风向为____。
(3)A、D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C点气候类型的是____,该气候成因是____,该季节C地气候特征是____。
【答案】(1) 低 冬季
(2)西南风
(3) D D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速较大
(4) 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温和湿润
【分析】本题以欧洲局部区域某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到季节判断、风向与风力的判断、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1)
由等压线图可知,A地气压比同纬度的气压偏低。据图可知此时海洋上为低压,大陆上为高压,应为北半球冬季。
(2)
结合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判断A地此时为西南风。
(3)
A、D两地中,D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4)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C点为地中海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符合丙图。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湿润。图中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所以该季节气候温和湿润。
20.(2022·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甲、乙两幅图分别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和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且两幅图的季节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b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____,北京的盛行风是____。
A.a→bB.b→cC.e→fD.f→e
(3)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___(“高空”或“近地面”)凸出。
(4)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理由。
(5)a处与c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原因。
【答案】(1)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2) 炎热干燥 D
(3)高空
(4)a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最大。
(5)a处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作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
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
【分析】本题以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判读以及对降水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据图甲可知:b近地面气流下沉,从气压带来说属于高气压带,且位于30°附近,所以b表示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据图乙可知:e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结合e所处的纬度30°N,经度80°E,可知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也叫印度低压。
(2)结合上题:可知北半球陆地上有亚洲低压,表明为北半球夏季,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特征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据图甲可知:a→b为东北信风,A错误;b→c为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B错误;据图乙可知:e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f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从f→e,结合经纬度可知,从海洋吹向陆地,C错误,D正确;故选D。
(3)结合上(1)题:b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表明此时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高压保留在海洋上,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规律,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4)降水形成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要使气流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要有较多的凝结核;可知低压控制下,降水多,高压控制下,降水少。a、b、c、d、e、f六处中,图中显示,b、d、f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降水稀少;a、c、e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其中a为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最强,空气中水汽最多,因此降水最多。
(5)图中显示,a处为赤道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是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大气上升运动显著而形成,属于热力原因。c处位于60°N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来自低纬的盛行西风与来自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低纬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属于动力原因;因此两者成因明显不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2.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据浙江省气象台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超强台风“桑美”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气旋 D.冷锋
4.“桑美”的源地位于(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21年9月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6.甲乙丙丁四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北风劲吹 B.乙地风雨交加
C.丙地电闪雷鸣 D.丁地阴雨连绵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8.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9.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时段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有关甲、乙两气压带所处位置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成因为热力原因
B.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成因为动力原因
C.乙气压带位于南半球,成因为动力原因
D.乙气压带位于北半球,成因为热力原因
11.此时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7月25日起强级6号台风“烟花”在我国浙闽一带沿海登陆。读“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与“烟花”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与“一场秋雨一场寒”相关联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判断该地最可能是( )
A.上海 B.北京 C.拉萨 D.三亚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
A.南京高温多雨 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 D.南极考察正处佳期
二、综合题
16.(2021·海南·儋州川绵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为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甲图中,C处位于锋_(前或后),A和B处,位于冷气团的是_。
(3)乙图中F处是___气压中心,按气流的运动状况属于_ (气旋或反气旋),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
(4)从垂直方向上看,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为________天气。
17.(2021·云南·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是____带,B是____带,C是____带。
(2)低纬环流在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和____(填字母),风带是____(填字母)。
(3)在A、C、E、G四地中,属于上升气流的是____(填字母),属于下沉气流的是____(填字母)。
18.(2020·安徽·芜湖一中高一阶段练习)读亚欧大陆东部地区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M、N两地此季节盛行风风向分别是____、____。
(2)此时,亚欧大陆北部的____(气压带名称)被____(气压中心名称)切断,其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
19.(2021·浙江·玉环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问题。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高或低)。据图推断,此时欧洲正值____(冬或夏季)。
(2)此时,A点的风向为____。
(3)A、D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C点气候类型的是____,该气候成因是____,该季节C地气候特征是____。
20.(2022·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甲、乙两幅图分别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和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且两幅图的季节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b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____,北京的盛行风是____。
A.a→bB.b→cC.e→fD.f→e
(3)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___(“高空”或“近地面”)凸出。
(4)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理由。
(5)a处与c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