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6:25: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2019年11月17-18日,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平均积雪深度5-15厘米,局部达到20厘米以上。下图示意17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A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04百帕 B.1008百帕 C.1012百帕 D.1023百帕
2.造成11月17日夜间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准静止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3.形成本次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西伯利亚 D.华北平原
(2022·河南·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戊
5.若甲处天气系统逐渐增强并向北移动,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南亚将进入干旱季节
C.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D.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2021·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单位: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判断,与武汉相比,开封( )
A.年降水量较少 B.地表径流丰富 C.降水时间变率大 D.冬季积雪时间短
7.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半年雨带的南北推移
B.夏秋两季的台风影响
C.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D.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
(2021·湖南·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北风、西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
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9.上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所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 D.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比春分日更大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有关专家认为,英国海上风能资源优厚,全部采用固定式海上风电进行开发,理论上能够满足英国能源转型需求,但对环境存在着负面影响。为此,浮式海上风电的商业化利用已成为必需。浮式海上风电几乎可以在海上任何地方部署风力涡轮机,扩大可开发的海域范围,最大程度地利用海上风能潜力。下图示意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英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近地面气压差异大 B.季节温度变化明显
C.热力环流昼夜变化显著 D.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12.英国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的布局局限于( )
A.风平浪静海域 B.近岸浅海海域 C.风力集中的海湾 D.远离大陆的海域
13.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优点有( )
A.对海上航运影响小 B.输送电能更便利
C.有效抵御恶劣天气 D.发电量更加稳定
(2022·河南·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被当地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图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倒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号称“有一亿中产阶级”,消费水平高并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而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右图为“‘山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日本“山背风”与水稻生产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在水稻的育苗季节
B.乙地粮食增产,得益于“山背风”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
C.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价格较高
D.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
15.“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下降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减少④浓雾多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可以比较各地气压的高低,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实况。下图为某日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状况。
(2)图中甲区域出现了6级以上大风。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比较丙、丁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示时刻的2小时之后,戊地出现了降水天气,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17.(2022·北京·临川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耕地结构统计表
省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
M 176000 768.4 1071. 6
N 167000 1946.8 361.6
(1)简述图示区域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
(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与N省比较,说明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井分析形成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4)分析鄱阳湖的地区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18.(2022·山东· 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測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图1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
探究问题一:风向的变换
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图2)。
(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
探究问题二:风速的变化
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图3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
(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
探究问题三: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图4)。
(3)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
19.(2021·江西·丰城九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从黑海塔曼半岛延伸至里海阿普歇伦半岛,绵亘1200km.该山脉山势陡峻,一般海拔在3000~4000m,4800m以上的山峰有15座。下图为大高加索山地形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下表示意山地各个区域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北高加索 -4.0~-6.0 23~25 200~600
南高加索 4.5~6.0 23~24 1200~1800
东高加索 1.0~3.0 25~29 200~400
(1)南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多,描述其形成过程。
(2)北高加索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解释其成因。
(3)说明东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
20.(2021·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托海(47°12'N,89°48'E)位于新疆富蕴县城东北48km的阿尔泰山间。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富蕴的水电部门曾在可可托海测出了零下60℃的气温,这里也被称为“全国第二冷极”。
(1)描述图中阿尔泰山至额尔齐斯河干流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额尔齐斯河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3)可可托海被称为“全国第二冷极”试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2019年11月17-18日,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平均积雪深度5-15厘米,局部达到20厘米以上。下图示意17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A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04百帕 B.1008百帕 C.1012百帕 D.1023百帕
2.造成11月17日夜间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准静止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3.形成本次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西伯利亚 D.华北平原
【答案】1.C 2.C 3.A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距为2.5, A 处附近气压值由四周向中心递减,所以A为低压中心,故 A 处的气压为1012.5-1010百帕, C 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均位于低压中心,所以造成降雪的天气系统为气旋,C选项正确;图中不存在准静止锋和暖锋,反气旋不会形成降雪天气,A、B、D选项错误。故选C。
3.北半球的气旋逆时针辐合运动,导致该气旋向高纬度、西北方向移动,由图可知该气旋毗邻的海洋是太平洋,降雪水汽来源于太平洋,A选项正确;北冰洋离该区域远,本次降雪水汽与北冰洋无关,B选项错误;西伯利亚、华北平原为陆地,水汽来源少,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等压线图可以了解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分布,高气压控制的地方,空气一般比周围干,多是晴朗的天气;而低气压控制的地方,空气一般比周围湿,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2022·河南·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戊
5.若甲处天气系统逐渐增强并向北移动,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南亚将进入干旱季节
C.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D.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答案】4.D 5.C
【解析】4.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甲、丙是高压脊,一般不会降水。A错误;乙是低压槽,可能有降水天气。丁是高压中心,一般不会降雨。戊是低压中心,可能有阴雨天气;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ABC错误。故选D。
5.根据题意分析,若甲处天气系统逐渐增强并向北移动,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移北进,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A错误;南亚是雨季,将进入湿润季节,B错误。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D错误。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气系统相关知识:低压中心有可能降水;高压中心,天气干燥,一般不会降雨。低压槽有可能降水;高压脊,一般不会降水。南亚的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江淮地区在6月进入梅雨季节,降水多。
(2021·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单位: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判断,与武汉相比,开封( )
A.年降水量较少 B.地表径流丰富 C.降水时间变率大 D.冬季积雪时间短
7.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半年雨带的南北推移
B.夏秋两季的台风影响
C.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D.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
【答案】6.C 7.D
【分析】6.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比武汉较多,表明开封的降水时间变率更大,更容易发生旱灾,C正确。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比武汉较多,不能表明开封的年降水量的多少,A错误。与武汉相比,开封年降水量较少,所以地表径流更少,B错误。开封纬度较高,冬季积雪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C。
7.东亚季风环流不稳定,极易造成区域内部降水的不稳定,这是造成地区干旱等效频度较高的主要原因,D正确。雨带的南北推移也是由季风决定的,故A错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图示区域影响不大,B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不频繁,C错误。故选D。
【点睛】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使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夏季风较弱,雨带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夏季风强,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2021·湖南·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北风、西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
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9.上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所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 D.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比春分日更大
【答案】8.A 9.C 10.B
【解析】8.甲风带位于0°N-30°N,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乙风带位于30°N-60°N,,盛行西风(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30°处盛行下沉气流,其上空产生低气压,气流应流向30°的上空处,所以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亚欧大陆上因升温产生亚洲低压,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亚洲高压切断是在冬季,A错误。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B正确。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冬季,C错误。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由于太阳高度比春分高,所以面积应变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3、年移动幅度约为10°。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有关专家认为,英国海上风能资源优厚,全部采用固定式海上风电进行开发,理论上能够满足英国能源转型需求,但对环境存在着负面影响。为此,浮式海上风电的商业化利用已成为必需。浮式海上风电几乎可以在海上任何地方部署风力涡轮机,扩大可开发的海域范围,最大程度地利用海上风能潜力。下图示意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英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近地面气压差异大 B.季节温度变化明显
C.热力环流昼夜变化显著 D.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12.英国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的布局局限于( )
A.风平浪静海域 B.近岸浅海海域 C.风力集中的海湾 D.远离大陆的海域
13.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优点有( )
A.对海上航运影响小 B.输送电能更便利
C.有效抵御恶劣天气 D.发电量更加稳定
【答案】11.D 12.B 13.A
【解析】11.英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英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D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海洋性强,温差较小,BD错误。近地面气压与地面受热状况有关,A错误。故选D。
12.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需要固着在海底岩层中,因而被局限于近岸的浅海海域,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因远离大陆,对沿海航运的影响很小,A正确。但电力输送距离延长,发电量受风力制约,也不稳定,也不能够有效抵御恶劣天气,BCD错误。故选A。
【点睛】分析某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2.下垫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3.大气环流,季风影响(某些地区距风源地较近或受某季风影响强烈);4.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风在谷口吹入被挤压使得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5.再者就是风带(比如南极有强烈的极地东风)。
(2022·河南·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被当地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图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倒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号称“有一亿中产阶级”,消费水平高并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而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右图为“‘山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日本“山背风”与水稻生产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在水稻的育苗季节
B.乙地粮食增产,得益于“山背风”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
C.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价格较高
D.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
15.“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下降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减少④浓雾多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4.B 15.C
【解析】14.甲地所受的“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发生时间为夏初。根据“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可知,传统水稻种植也在夏初,那么育苗应该在此之前,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为插秧期,A错误;乙地位于“山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而升温,产生焚风效应,由于温度升高,从而使水稻收益,B正确;日本号称“有一亿中产阶级”,消费水平高,所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不可能是价格较高,C错误;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避开“山背风”的低温冻害,D错误。故选B。
15.“山背风”是夏初形成的冷空气,对日本东海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下降;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日本东海岸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增加,从而光照减弱;冷空气会使水汽凝结,浓雾会增多。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照、热量和水分,人类可以通过温室大棚、人工光源等方式改变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二、综合题
16.(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可以比较各地气压的高低,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实况。下图为某日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状况。
(2)图中甲区域出现了6级以上大风。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比较丙、丁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示时刻的2小时之后,戊地出现了降水天气,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图示区域气压总体上东部和西北部较高,中部较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受低气压控制;蒙古高原和日本群岛及其东南部太平洋洋面主要为高气压控制;东部等压线较密集,西部稀疏。
(2)甲区域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甲区域位于海洋,海洋表面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3)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丙地气温昼夜变化大于丁地。主要原因: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距海较远,气温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弱(或气候的大陆性强),丁地濒临海洋,海洋对其气温的调节作用强;该日,丙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丁地受低压控制,云量较大。
(4)西北部高压发散出的冷气团(西北风)与戊地所在的低压暖气团(东南风)相遇,形成锋面;暖气团在冷气团之上爬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分析】本题以某日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风的形成、大气的受热过程、锋与天气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
气压分布状况既要考虑气压高低,又要考虑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等。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气压总体上东部和西北部较高,中部较低;东部等压线较密集,西部稀疏。高压控制区主要是蒙古高原和日本群岛及其东南部太平洋洋面,低压控制区主要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地。
(2)
可从等压线和海陆分布状况分析图中甲区域出现了6级以上大风的原因。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海洋,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强劲;从等压线分布特征来看,甲区域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
从海陆位置和天气状况等对气温影响的角度,比较阐释丙、丁两地气温的昼夜变化差异及其原因。由图可知,该日,丙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丁地受低压控制,云量较大。同时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距海较远,气温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偏大;丁地濒临海洋,海洋对其气温的调节作用强,气温日较差较小。因此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丁地。
(4)
由图可知,戊地此时受低压控制,而其西北部为高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西北风。图示时刻的2小时之后,由西北部吹来的冷气团与戊地所在的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迫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17.(2022·北京·临川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耕地结构统计表
省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
M 176000 768.4 1071. 6
N 167000 1946.8 361.6
(1)简述图示区域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
(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与N省比较,说明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井分析形成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4)分析鄱阳湖的地区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1)气温年较差由东向西递减,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西部年较差小的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2)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差异: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原因: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地表崎岖,农业灌溉不便,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
(4)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灌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带来肥沃的淤泥和平坦地形,利于耕种;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运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和耕地结构统计表为材料,涉及气温年较差差异原因、湖陆风、耕地结构差异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示气温年较差等值线数值,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由东向西递减。西部等值线较密集,说明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大致沿北纬28°纬线,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受北部地形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所以西部年较差小。
(2)
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湖面升温、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7-8月鄱阳湖流域降水多,湖泊水量大,湖面宽广,湖陆热力差异显著。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湖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
根据表格数值,与N省比较,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是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根据图中的省区轮廓和经纬度,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地表崎岖,农业耕作、灌溉不便,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N省是江西,降水丰富,地表水充足,水田比重较大。
(4)
种植业发展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交通等因素分析。鄱阳湖水系的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灌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量多,带来肥沃的淤泥和平坦地形,利于耕种。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运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18.(2022·山东· 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測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图1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
探究问题一:风向的变换
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图2)。
(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
探究问题二:风速的变化
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图3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
(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
探究问题三: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图4)。
(3)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
【答案】(1)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谷风(上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西风。
(2)白天实测风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偏大,而夜间接近或略偏小。
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风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实测风风速偏大。
(3)18时谷风转山风,冷空气由山坡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来的暖空气,气温骤降。
【分析】本题以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场地等高线分布图以及风向风速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季风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8点—18点之间以偏西风为主,18点—次日9点之间以偏东风为主,即白天为偏西风,晚上为偏东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谷口开口朝西,并且观测站位于谷口,受山谷风影响较强;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为热源,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相对为高压,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西风。
(2)
根据图示信息客户,白天实测风速比理论山谷风的数值偏大,晚上实测风速较理论山谷风偏小或接近。实测风速会受到背景风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冬季小风日”可知,此时该地会受到冬季西北季风的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实测风速偏大;晚上为山风,风向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的风速会偏小。
(3)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18点左右出现山谷风转换,由谷风转为山风,山坡为冷源,有大量冷空气,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迅速占领谷地,谷地的暖空气被迫上升,所以出现气温的剧烈变化。
19.(2021·江西·丰城九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从黑海塔曼半岛延伸至里海阿普歇伦半岛,绵亘1200km.该山脉山势陡峻,一般海拔在3000~4000m,4800m以上的山峰有15座。下图为大高加索山地形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下表示意山地各个区域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北高加索 -4.0~-6.0 23~25 200~600
南高加索 4.5~6.0 23~24 1200~1800
东高加索 1.0~3.0 25~29 200~400
(1)南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多,描述其形成过程。
(2)北高加索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解释其成因。
(3)说明东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
【答案】(1)来自地中海黑海湿润气流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在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发生凝结,形成较多的降水。
(2)纬度较高;位于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受来自更高纬度冷空气影响显著;北部地势平坦,冷空气长驱直入。
(3)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带来的水汽,而东高加索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虽然濒临里海,但盛行离岸风,不能带来降水。
【分析】本题以两地气温降水状况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以及气候类型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
降水较多可以从水汽、盛行风、地形等方面分析;第一,南高加索地区临近地中海和黑海,水汽来源充足,为降水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南高加索山脉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风吹过海面带来大量水汽;第三,暖湿的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故降水较多。
(2)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等。由图可知,北高加索地区纬度高,海拔高,冬季气温低;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坡为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北高加索地区易受到南下冷空气的影响;最后,北部的平坦地势条件也有利于寒冷气流的南下,综上导致了该地冬季气温较低。
(3)
形成降水需要有水汽来源,同时有降温的条件。结合材料和第1小题可知,东高加索地区的水汽主要由西侧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提供,但该地位于大高加索山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故降水较少;其次,其虽然濒临里海,但盛行离岸风,故里海也不能为该地区提供水汽,使其降水。
20.(2021·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托海(47°12'N,89°48'E)位于新疆富蕴县城东北48km的阿尔泰山间。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富蕴的水电部门曾在可可托海测出了零下60℃的气温,这里也被称为“全国第二冷极”。
(1)描述图中阿尔泰山至额尔齐斯河干流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额尔齐斯河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3)可可托海被称为“全国第二冷极”试分析原因。
【答案】(1)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判断理由:额尔齐斯河的流向为自东向西,可判断地势东高西低;根据高程数值分布,北部数值大,南部数值小,可判断地势北高南低。
(2)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3)纬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处阿尔泰山地区,海拔高;深居内陆,大陆性强;距蒙古一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冷空气的影响强。
【分析】本题以可可托海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地形地势特点、降水、气温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图中阿尔泰山至额尔齐斯河干流区域,高程数值较大的阿尔泰山位于北部,高程数值较小的额尔齐斯河位于南部,所以地势北高南低;额尔齐斯河流域高程,东部高于1000米,西部低于500米,可知额尔齐斯河的流向自东向西,可判断区域地势东高西低,加之额尔齐斯河的流向为自东向西,可判断地势东高西低。
(2)
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量北多南少,成因是地处大陆内部,东部地势高,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很难进入,气候干旱;流域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准噶尔盆地有缺口,大西洋水汽可以深入,并在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从而形成迎风坡降水。阿尔泰山的西南坡降水多,加上坡面上沟谷多,形成众多的支流。
(3)
根据材料“可可托海(47°12'N,89°48'E)位于新疆富蕴县城东北48km的阿尔泰山间”可知,可可托海首先纬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获得太阳辐射量小;地处阿尔泰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由于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快,气温更低;距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冷空气的影响强,位于山间较低处,冷空气易堆积,加剧气候的严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