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6:28: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下图可知( )
A.温度越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 B.温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C.温度与土壤有机质成反比 D.温度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甲、乙、丙淋溶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3.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I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I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5.据图可知,该土壤( )
A.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沃
C.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属于理想土壤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②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③增施氮磷钾等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④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需要改良和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是( )
A.岩石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 伊朗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 7.0 6.7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积比重(%) 17 15 26 60 30 80 33
8.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9.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土壤剖面垂直土层的名称与序号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腐殖质层—① B.淋溶层—②
C.有机层—③ D.淀积层—④
11.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钙、铁、锰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可以使这些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的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生物 D.气候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字母O代表(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淋溶层 D.成土母质
13.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有机质含量取决于成土母质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我国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
D.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物分解慢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 )
A.土壤黏粒比重高 B.土壤剖面淋溶层更薄
C.成土速度更慢 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
15.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
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
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____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于有哪些?
(4)土壤的空气来源于________,但其_______与大气明显不同,它不连续,各处成分__________,且湿度__________。它存在于未被__________占据的空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__________的增减,土壤水分是__________渗入土壤内部,充填土壤中的空隙,形成土壤中的水分。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特点及成因。
(3)说明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19.(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20.(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示意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
(1)据图说明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
(2)针对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特点,提出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行性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下图可知( )
A.温度越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 B.温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C.温度与土壤有机质成反比 D.温度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小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温度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到达一定值后,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温度到一定值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A错误。温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呈相关,呈成负相关,BC错误。温度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小,D正确。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甲、乙、丙淋溶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3.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I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I
【答案】2.C 3.D
【分析】2.从材料中可以获取信息,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气候会影响到降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图中甲地的淋溶层最厚,降水多,位于湿润区;乙地几乎没有淋溶层,降水少,位于干旱区;丙是半干旱地区,草原多为半干旱区。与森林相比,草原地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低一些,且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丙与I,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通过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5.据图可知,该土壤( )
A.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沃
C.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属于理想土壤
【答案】4.B 5.A
【分析】4.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和地形对土壤形成有影响,本题设问土壤矿物质的来源,所以,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B。
5.读图可知该土壤中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约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35%、空气10%,与资料中的理想土壤比较有明显的不同,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含量高,故A正确,B、D错误;该土壤矿物质的颗粒大小无法判断,故C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②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③增施氮磷钾等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④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需要改良和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是( )
A.岩石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
【答案】6.A 7.D
【分析】6.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是动物、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①②正确;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③错;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④错。故本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7.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在几大圈层中的作用。土壤为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故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本题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的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 伊朗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 7.0 6.7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积比重(%) 17 15 26 60 30 80 33
8.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9.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
【答案】8.D 9.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盐渍化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8.根据材料中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及表格中信息可知,盐碱化发生地主要是灌溉用地,说明当地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应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D项正确。高寒地区蒸发较弱,A项错误。温带海洋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耕地分布区都有盐渍化现象,C项错误。故选D。
9.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B项正确。气温高,蒸发旺盛,盐渍化程度会更重,A项错误。印度地下水更丰富,C项错误。植被茂盛,蒸发弱,不易出现盐碱化,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土壤剖面垂直土层的名称与序号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腐殖质层—① B.淋溶层—②
C.有机层—③ D.淀积层—④
11.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钙、铁、锰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可以使这些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的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生物 D.气候
【答案】10.D 11.C
【解析】10.根据成熟土壤分层结构,由上到下分为①有机质层、②腐殖质层、③淋溶层、④淀积层、⑤成土母质层、⑥基岩层,ABC错误,D正确。
11.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土壤中钙、铁、锰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可以推定成土母质中钙、铁、锰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而生物使得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营养元素与地形、气候无关。ABD错误,C正确。
【点睛】土壤是环境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而生物使得使得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字母O代表(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淋溶层 D.成土母质
13.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有机质含量取决于成土母质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我国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
D.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物分解慢
【答案】12.A 13.D
【解析】12.从图中可读出,O为腐殖质层、A为淋溶层、B为淀积层、C为母岩层、R为基岩,A正确,BCD错误。
13.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长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肥力下降,A错。热带雨林的土壤因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比较贫瘠,B错。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C错。我国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导致有机质分解慢,D正确。
【点睛】学生需要掌握土壤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各层的性质。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 )
A.土壤黏粒比重高 B.土壤剖面淋溶层更薄
C.成土速度更慢 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
15.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
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
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
【答案】14.A 15.B
【解析】14.红色土与黑色土相比,主要 他们成土环境的不同。红色土主要分布在中国 南方,南方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 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的流失,土壤中多以铁和 铝元素为主,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 ,A正确;土层的厚薄和土壤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B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比较 旺盛,因此成土的速度比黑色土分布地区速度要 快,C错;南方红色土分布地区降水充足,土壤淋溶 作用强,盐分不易在土壤中积累,D错。故选A。
15.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淋溶 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 较低,因此,应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 壤肥力,B正确;红色土壤土地盐碱化并不严重,不 必引淡淋盐,A错:引水灌溉目的在于改善灌溉条 件,平整土地目的在于改善地势坡度,均不属于改 良红色土壤的措施,CD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土壤的分布及差异。土壤的形成主要与成土母质、生物、气候、人类活动影响有关。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____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于有哪些?
(4)土壤的空气来源于________,但其_______与大气明显不同,它不连续,各处成分__________,且湿度__________。它存在于未被__________占据的空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__________的增减,土壤水分是__________渗入土壤内部,充填土壤中的空隙,形成土壤中的水分。
【答案】(1)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2)岩石的风化作用
(3)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以植物组织为主。
(4)大气 性质 不同 大 水分 水分 大气降水
【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物质组成、各物质成分形成和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矿物质,故A为矿物质;含量最少的是有机质,故B为有机质;因此,C为空气。
(2)土壤的发育起始于岩石的风化。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包括了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且以植物组织为主。
(4)土壤的空气来源于大气,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性质与大气明显不同。土壤中的空气不连续,各处成分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且土壤中湿度明显高于大气。土壤中存在空隙,被空气或水分充满,土壤中的空气正是存在于这种未被水分占据的空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土壤中水分的增减。而土壤中的水分是由于大气降水渗入土壤内部,充填土壤中的空隙,形成土壤中的水分。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特点及成因。
(3)说明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1) 光合 养分
(2)特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成因: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
(3)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促进成土母质的改善,分解和释放有机质,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分析】本题以“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
读图可知,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养分。
(2)
热带雨林气候,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由于 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流失快,土壤极度贫瘠,生态环境脆弱 。
(3)
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深受母质的影响,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有明显的差别,其发育的土壤的矿物组成也就不同。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促进成土母质的改善,分解和释放有机质,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答案】(1)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淋溶层;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南
(3)该地区枯枝落叶多,生物量多;较南方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区耕作业区土壤肥沃。(任答2点)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环节、土壤性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水循环示意图①是地表径流,②是下渗,③是地下径流
(2)甲位于淀积层和腐殖质层中间,应是淋溶层;大黑山位于大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坡是阳坡,光照、热量条件更好,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地区植被多,枯枝落叶多,生物腐殖质多;纬度更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少于南方,淋溶作用弱,对肥力消耗少。
【点睛】土壤肥力与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有关。养分因素是指土壤中养分储存量;物理因素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情况、水分、温度等。化学因素是指土壤的酸碱度、还原性物质、含盐量等。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微生物极其生理活性。
19.(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答案】(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可保水托肥,避免养分和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排放大量废物,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详解】(1)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等有关。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小,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小,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
(2)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等有关。结合“三明治”结构来说明其优点。土壤肥力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空气等有关。“表层为沙土”,沙土比其它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中间层为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为黏土”,透水性差,利于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防止土壤盐碱化。
(3)结合材料给出的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回答。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回答。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无土栽培会排放大量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点睛】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无土栽培会排放大量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20.(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示意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
(1)据图说明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
(2)针对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特点,提出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陡坡(坡度在24°以上)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2)修建梯田、护坡、排水等工程;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保护森林资源;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多种经营,发展生态农业。
【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及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行性措施等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1)读图,将坡度分为缓坡和陡坡,分别观察不同坡度的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陡坡(坡度在24°以上)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度大,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很小,因而侵蚀程度低。
(2)可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护坡工程,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生物措施,强化造林治理,如保护森林。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改善居民的能源结构,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对土地的破坏。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包括:①工程措施:固沟、保塬、护坡。②农业技术措施:轮作套种、地膜及喷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③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地表植被,大力植树造林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