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是( )
A.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可见茎花、板根
B.终年常绿,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
C.耐寒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
D.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森林主要分布在( )
A.热带、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B.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C.温带、寒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D.温带、寒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树。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
A.风力强劲 B.旱情严重 C.寒冷干燥 D.土壤盐碱化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从世界植被分布图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都是荒漠
C.地中海周围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澳大利亚有大面积森林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银杏作为裸子植物,起源久远,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我国河南义马市在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义马银杏”化石(图),它被证明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银杏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义马银杏”繁茂时,所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2021·江苏·东台市富腾学校高一阶段练习)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下降现象,下列措施不利于养护土壤的是( )
A.休耕 B.种植并施用绿肥 C.大水漫灌 D.作物轮作
(2022·安徽·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列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运行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为地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圈层表示岩石圈 B.曲线②代表的是古登堡界面
C.C圈层为液态 D.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11.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大气层结构,曲线①为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气层位于B层 B.可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层
C.C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B层
12.若此模式图表示森林土壤部分连续土层剖面,阴影部分为淋溶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层表示腐殖质层 B.B层由于有机质淋失,颜色较浅
C.C层表示成土母质 D.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14.图示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参与了( )
①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过程 ④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一阶段练习)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淋溶物在淀积层积累,有机质含量最高 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在泰加林内部河道附近有很多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的森林,被称为“老头儿林”。塔里亚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平均水深80厘米、平均河宽20米,河道弯曲,形成繁复的河曲。图甲为我国泰加林分布范围图,图乙示意塔里亚河河曲。
(1)分析我国泰加林生长的气候条件。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老头儿林”的形成原因。
(3)指出塔里亚河繁复河曲的形成原因。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裸地指自然界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图甲是某森林植被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著名景点煎饼岩及侵蚀裂缝中生长的绿色先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生长出一些植物,即先锋植物。根据图文信息中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推测先锋植物的特点。
(2)天然植被的形成过程是( )
①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 ②先锋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
③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 ④更多植物生长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3)天然植被的形成经历不同的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形成各个阶段的顺序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B.后期阶段的植被不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
C.每个阶段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相同的
D.随着时间推移,植被中植物的种类愈发复杂多样
(4)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稳定的状态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说明该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启发。
18.(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土壤的形成与湿润气候和大量的森林凋落物(林木的枯枝落叶)、根系脱落物关系密切。这些物质一部分积累于土壤表面,经缓慢分解而形成森林土壤所特有的表层;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各种酸性物质,对表层的土壤矿物进行溶解和分解,使土壤表层出现明显的淋溶作用。下图为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1)森林土壤剖面中F为母岩层,指出A、B、C、D、E分别代表的土壤层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B和C层土壤的特征。
20.(2021·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对柑橘的利用除鲜果和柑橘汁外,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相继从柑橘果品中分离提取出橙黄色素、柠檬苦素、食用纤维素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1)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使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减少,请分析其成因过程。
(2)江南丘陵多低产土壤,有机质少,酸性、粘重,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下,改良低产田,增加土地产出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改良南方丘陵低产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3)冬季夜晚,图b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是( )
A.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可见茎花、板根
B.终年常绿,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
C.耐寒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
D.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
【答案】A
【详解】热带雨林分布区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分,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可见茎花、板根,A正确。终年常绿,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是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的特点,B错误。 耐寒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点,C错误。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D错误。故选A。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森林主要分布在( )
A.热带、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B.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C.温带、寒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D.温带、寒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A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寒带地区热量不足,都不足以支持大面积森林的生长,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区。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 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 的高山峡谷地区,森林范围有 750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达 1700万公顷。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较硬,A正确;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B错误;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具有肉质的叶茎,属于荒漠植物的特征,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C、D错误。故选A。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树。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
A.风力强劲 B.旱情严重 C.寒冷干燥 D.土壤盐碱化
【答案】C
【详解】山东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树木会落叶来减少自身热量和水分的损失,以安全越冬。故山东境内的树木落叶主要是因为气候寒冷干燥,风力强劲、旱情严重和土壤盐碱化并非冬半年树木落叶的主要原因。故选C。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从世界植被分布图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都是荒漠
C.地中海周围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澳大利亚有大面积森林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东非高原虽处赤道地区,但由于其地势高,该区多为热带草原,A错;
亚洲大陆东岸虽有回归线穿过,但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该区多为森林,B错;
地中海周围由于夏季炎热干燥,多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对;
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影响,有大面积的荒漠,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银杏作为裸子植物,起源久远,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我国河南义马市在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义马银杏”化石(图),它被证明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银杏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义马银杏”繁茂时,所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6.C 7.C
【解析】6.从已学知识和图文资料可知,银杏属于落叶乔木,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颜色变化明显)并缓缓飘落,属于典型的落叶阔叶林,C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四季常青,A错误;针阔叶混交林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的过渡性类型,银杏不属于此种林木,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的亚寒带气候区,树叶多为针状,不符合银杏的特征,D错误。故选C。
7.由材料可知,科学家在河南省义马市发现了距今约1.8亿年的银杏化石,因而“义马银杏”繁茂的时期应该是侏罗纪所对应的地质年代。由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属于中生代,C正确;太古代、古生代、新生代都与题目不符,ABD错误。故选C。
【点睛】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最热月的均温为13-23℃,最冷月的均温为-6℃,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温暖季节。
8.(2021·江苏·东台市富腾学校高一阶段练习)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下降现象,下列措施不利于养护土壤的是( )
A.休耕 B.种植并施用绿肥 C.大水漫灌 D.作物轮作
【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休耕、作物轮作利于恢复黑土肥力,AD利于养护土壤;种植并施用绿肥,能为黑土提供丰富的养分,且对改善黑土有很大的作用,B利于养护土壤;大水漫灌易导致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养护土壤,依据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利于养护土壤的选项,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安徽·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列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运行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为地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圈层表示岩石圈 B.曲线②代表的是古登堡界面
C.C圈层为液态 D.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11.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大气层结构,曲线①为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气层位于B层 B.可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层
C.C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B层
12.若此模式图表示森林土壤部分连续土层剖面,阴影部分为淋溶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层表示腐殖质层 B.B层由于有机质淋失,颜色较浅
C.C层表示成土母质 D.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答案】9.A 10.B 11.C 12.A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的分布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运行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说明②为火星,③为木星,所以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曲线是①,曲线④为土星的公转轨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为地幔,那么 A 层位于地幔外侧,表示地壳,A错误;曲线②代表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即古登堡界面,B正确;C圈层为地核,物质状态为固态,C错误;B圈层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D错误;故选B。
11.结合所学知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大气层结构,曲线①为地面,那么C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A为高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位于高层大气,即A层,A错误;可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的物质是臭氧,主要存在于平流层,即B层,B错误;C为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C正确;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即A层,D错误;故选C。
12.结合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若此模式图表示森林土壤部分连续土层剖面,阴影部分为淋溶层,那么A层表示腐殖质层,C层表示淀积层,A正确,C错误;B层为淋溶层,由于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B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而不是矿物质,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14.图示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参与了( )
①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过程 ④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3.D 14.B
【分析】13.图示信息中能直观显示出来的成土因素:固态基岩属于成土母质、降水属于气候、坡度属于地形,A、B、C对;没有直观显示出时间信息,D错。符合题意的故选D。
14.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②、④对;气候参与了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①错;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能调节土壤的水热,③错误。②④对,故选B。
【点睛】成土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其他因素: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15.(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一阶段练习)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淋溶物在淀积层积累,有机质含量最高 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黑色,故A错;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故B对;淀积层距离基岩较近,有机质含量较低,故C错;母质层为松散的岩石,故D错。故选:B。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在泰加林内部河道附近有很多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的森林,被称为“老头儿林”。塔里亚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平均水深80厘米、平均河宽20米,河道弯曲,形成繁复的河曲。图甲为我国泰加林分布范围图,图乙示意塔里亚河河曲。
(1)分析我国泰加林生长的气候条件。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老头儿林”的形成原因。
(3)指出塔里亚河繁复河曲的形成原因。
【答案】(1)夏季温凉短促,冬季严寒漫长;年均温度较低;降水相对充沛(气候相对湿润)
(2)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冻土层使植被主根难以深入地下;冻土层上方的积水浸泡,植被根系呼吸作用受阻。
(3)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寒冷,永久冻土层广布,河流难以向下侵蚀;河流以侧蚀为主,凸岸泥沙堆积。
【分析】本题以泰加林植被的分布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植被的生长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河曲的形成原因,难度一般,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调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及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1)我国泰加林生长的气候条件,应从气温和降水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可知,泰加林分布区纬度高,据此可得出其生长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较低,夏季温凉短促,冬季严寒漫长。泰加林作为森林的一种,其生长对水分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泰加林生长地的气候是相对湿润的。
(2)根据材料信息,在泰加林内部河道附近有很多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的森林,被称为“老头儿林”。说明“老头儿林”长得较矮小,形态不挺拔,扎根不深,“老头儿林”的形成原因,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结合所生长的环境,主要分析气候、土壤、水文等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泰加林分布区气候寒冷,树木生长缓慢;气候寒冷导致冻土广布,影响树木根系深入。同时受到冻土层上方的积水浸泡,植被根系呼吸作用受阻,所以长得矮小不挺拔。
(3)塔里亚河繁复河曲主要是河流侧蚀的结果,而河流侧蚀主要是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水流平缓的地区。读图可知,塔里亚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流速缓慢,利于侧蚀,凹岸侵蚀,凸岸泥沙堆积加剧了河曲的形成:同时该地区冻土层广布,河流难以下蚀。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裸地指自然界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图甲是某森林植被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著名景点煎饼岩及侵蚀裂缝中生长的绿色先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生长出一些植物,即先锋植物。根据图文信息中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推测先锋植物的特点。
(2)天然植被的形成过程是( )
①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 ②先锋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
③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 ④更多植物生长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3)天然植被的形成经历不同的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形成各个阶段的顺序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B.后期阶段的植被不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
C.每个阶段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相同的
D.随着时间推移,植被中植物的种类愈发复杂多样
(4)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稳定的状态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说明该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启发。
【答案】(1)为了适应裸地、没有土壤等条件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先锋植物的植株多矮小,耐贫瘠、繁殖力强。(合理即可)
(2)C
(3)D
(4)天然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大,时间长;保护天然植被很重要。(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煎饼岩为情境,涉及植被形成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必备知识,突出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特点。地衣、苔藓是植物界的先锋植物,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特点有所差异,图文中呈现的是在裸岩中生长的先锋植物,具有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所以植物植株矮小、耐贫瘠、繁殖力强。
(2)考查从裸地到稳定植被的形成过程。结合某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新西兰的岩石裂缝图,可以分析出形成的过程: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先锋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更多植物生长→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故选C。
(3)从裸地到稳定的森林的形成过程,是有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各个阶段形成的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A错。从早期阶段到中期、后期稳定阶段,土壤等环境条件越来越适合植物的生长,植被中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D正确。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而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不同的,形成稳定的森林后,乔木就占据了优势,取代了之前草本、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阶段仍可以看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因此后期阶段的植被中是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的,B、C错。故选D。
(4)基于前面的思考,进一步设问天然植被形成的漫长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启发,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天然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大,时间长,所以保护天然植被很重要。
【点睛】
18.(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分析】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详解】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而常绿针叶的松柏会遮挡阳光。
【点睛】此题难度较大,明白坐北朝南房屋地理意义,需要充分对比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的区别,并且要能够根据图中树种植的位置,推出传统居民种植的地理作用,夏季遮阴,冬季让阳光射入室内。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土壤的形成与湿润气候和大量的森林凋落物(林木的枯枝落叶)、根系脱落物关系密切。这些物质一部分积累于土壤表面,经缓慢分解而形成森林土壤所特有的表层;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各种酸性物质,对表层的土壤矿物进行溶解和分解,使土壤表层出现明显的淋溶作用。下图为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1)森林土壤剖面中F为母岩层,指出A、B、C、D、E分别代表的土壤层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B和C层土壤的特征。
【答案】(1)A为有机质层,B为腐殖质层,C为淋溶层,D为淀积层,E为母质层。
(2)B为腐殖质层,有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为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有机质等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分析】该题以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了土壤的垂直剖面结构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1)
根据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是相对复杂的剖面结构,土壤层最多,自上而下为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因此图中A土壤层位于最表层,为有机质层。B土壤层为腐殖质层。C土壤层颜色相对较浅,为淋溶层。D土壤层颜色较C层深,位于淋溶层以下,为淀积层。E为母质层。
(2)
结合所学知识与上题信息可知,B为腐殖质层,有大量腐殖质积累,由于腐殖质的大量积累使土壤颜色较暗,呈现黑色或黑灰色;C层为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20.(2021·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对柑橘的利用除鲜果和柑橘汁外,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相继从柑橘果品中分离提取出橙黄色素、柠檬苦素、食用纤维素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1)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使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减少,请分析其成因过程。
(2)江南丘陵多低产土壤,有机质少,酸性、粘重,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下,改良低产田,增加土地产出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改良南方丘陵低产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3)冬季夜晚,图b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答案】(1)耕地变林地(桔园)后,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地表径流减小,同时由于树木的阻挡,水流速度变慢,流水侵蚀(或冲刷)作用减弱,因此水土流失减小;耕地变林地(桔园)后,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而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因此旱涝灾害减少。
(2)①施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度;②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③增施矿质肥料(氮肥、磷肥、钾肥),提高肥力;④在土壤中搀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3)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河谷),使②地(河谷)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②地(河谷)冷而①地(山坡)暖,因此,②地(河谷)的柑橘树比①地(山坡)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柑橘的种植以及开发利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土壤改良措施、山谷风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从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山坡上由原来的粮食种植转变为经济林,耕地变为林地,植被覆盖率提高,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地表径流减小;同时由于树木的阻挡,地表径流速度变慢,流水的侵蚀冲刷作用减弱,所以水土流失减轻了。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使地下水增多,雨季汇人河流的水量减少,洪涝灾害减少;而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增大,干旱灾害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旱涝灾害减少。
(2)由题干知江南丘陵土壤呈酸性,可以施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度;江南丘陵土壤有机质少,可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江南丘陵土壤质地粘重,可以在土壤中搀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为进一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增施氮肥、磷肥、钾肥等矿物质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3)冬季夜晚山顶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冷而重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②地,而②地温度较高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到上空,造成②地冷,①地暖,所以②地(河谷)的柑橘树比①地(山坡)的柑橘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