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7:33: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山西·长治市潞州区第二中学校(长治市潞州区第二职业中学校)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溶蚀
2.该地地面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浙江温州·高二期末)帽状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异现象,云彩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当周围气流很稳定时,就会形成帽状云。下图为菲律宾“马荣火山帽状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4.菲律宾所处的板块与其附近板块边界类型为( )
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图中符合帽状云形成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2022·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期末)读下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7.乙图景观反映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褶皱 D.断层
(2022·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高一期末)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阶地高于洪水位以上,一般是因为( )
A.地壳上升,河水下蚀 B.地壳下沉,河水下蚀
C.流量增大,沉积增强 D.含沙量减小,侵蚀减弱
9.有关河漫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沉积少 B.南侧沉积多
C.洪水时接受沉积,河漫滩增大 D.枯水时露出水面,河漫滩增大
(2022·黑龙江·大庆市左思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中,比较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11.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2022·江苏淮安·高二期末)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和高原面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悬崖Ⅲ、悬崖I、悬崖Ⅱ、高原面 B.悬崖Ⅱ、悬崖I、悬崖Ⅲ、高原面
C.高原面、悬崖I、悬崖Ⅲ、悬崖Ⅱ D.悬崖I、悬崖Ⅱ、悬崖Ⅲ、高原面
13.该地有利于悬崖发育的气候条件是( )
A.西侧受为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河流侵蚀强
B.西侧为迎风坡,悬崖由陆地向海洋方向依次形成
C.雨季昼夜温差大,土壤发育程度高
D.高温多雨,风化、崩塌强烈
(2022·河南·高二期末)读竖版世界地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有关图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PQ所在经线大致为75°E B.乙地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C.PQ长度是MN的2倍 D.MN北侧以陆地为主
15.所处板块交界处为消亡边界的两地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丁
二、综合题
16.(2022·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左图为某地地层结构分布图(图中A为石灰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____,最早的是____。
(2)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____,③____,⑤____,⑦____。
(4)图中E处在____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____。
(5)岩浆一般被认为发源于____层,从形成原因看,D处形成的岩石是____,可能形成____地貌。
17.(2020·云南·红河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其形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
(2)石油、地下水等资源多储存于褶皱构造中,若在甲、乙两处打井找资源,甲处找____,乙处找____。
(3)若在丙地修建一水库是否可行?____,理由是____。
18.(2022·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在河流上游处常河流侵蚀形成“____”河谷,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____(地貌类型)。
(2)图中M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甲、乙、丁、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3)图中甲、乙、丁分别表示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
(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施加影响。
(5)若甲、乙、丙箭头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此时应处于____(白天/夜晚)。此时丙处吹____风。
19.(2022·广东茂名·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曲流由于形状复杂,地貌学中将其抽象为V形、U形和Ω形,其中又以V形最为常见,U形次之,Ω形较为少见。曲流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下图为曲流示意图。
(1)简析曲流形状演变的一般过程。
(2)分析河流中下游曲流发育并长期保留的地理条件。
(3)请从以下两个方面任选其一,解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①河岸村落位置变迁
②村落旁河道位置变迁
20.(2022·河北保定·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几内亚岛面积约78.6万平方千米,中部为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河谷组成的高地,多火山、地震。全岛人口约1130万人,高地上的农业处于原始状态,以种植喜温凉的马铃薯和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玉米等多种旱作作物为主。为适应当地的环境,当地在农田周围开挖沟渠。为缓解当地缺粮的状况,当地居民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下,栽种高产旱稻获得成功。下图示意新几内亚岛的地理位置。
(1)该地种植农作物需排水,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说明该岛严重缺粮的主要原因。
(3)推测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该地栽种高产旱稻获得成功所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山西·长治市潞州区第二中学校(长治市潞州区第二职业中学校)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溶蚀
2.该地地面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A 3.C
【解析】1.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处有石钟乳,石钟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笋、石柱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所以该地地面可能发育的地貌有石林和峰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本题考查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地下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2022·浙江温州·高二期末)帽状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异现象,云彩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当周围气流很稳定时,就会形成帽状云。下图为菲律宾“马荣火山帽状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4.菲律宾所处的板块与其附近板块边界类型为( )
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图中符合帽状云形成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4.B 5.C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菲律宾地处陆地板块一侧,大陆板块为欧亚板块;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附近板块边界是消亡边界,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帽状云是由水汽沿山坡爬升,在山顶处成云致雨,在山顶处受下沉气流影响,周围气流很稳定,云层稳定在山顶处而形成,因此C正确;BD是坡面气流下沉,不易在山顶处形成云,A处高空气气流有利于云的扩散,ABD错误。故选C。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因此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2022·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期末)读下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7.乙图景观反映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褶皱 D.断层
【答案】6.B 7.C
【解析】6.甲图景观为华山,而华山属于断块山,是地壳垂直运动所形成,B正确;地壳水平运动会形成褶皱山脉或裂谷海洋,A错误;华山所在地外力侵蚀作用不强,同时外力侵蚀作用是一个“削峰填谷”的过程,而华山海拔较高且比较陡峭,C错误;地表剧烈的火山活动会形成火山锥或大片玄武岩,而图中未有分布,D错误。本题应选B。
7.根据图片可知,乙图中岩层受挤压变形,应是褶皱,C正确;地垒和地堑为地壳上升和下沉形成的构造,AB错误;若有断层发育,则岩层会出现明显的断面,岩层发生错动,而图中岩层未有体现,D错误。本题应选C。
【点睛】断块山和褶皱山的区别:褶皱山起伏明显,大都由多个山峰组成;而断块山的边缘极陡峭,高度过渡不明显,且比较险峻(如华山);内部构造上褶皱山由挤压岩层形成,由向斜、背斜组成;而断块山属于断层,边缘部位的岩层错位。
(2022·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高一期末)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阶地高于洪水位以上,一般是因为( )
A.地壳上升,河水下蚀 B.地壳下沉,河水下蚀
C.流量增大,沉积增强 D.含沙量减小,侵蚀减弱
9.有关河漫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沉积少 B.南侧沉积多
C.洪水时接受沉积,河漫滩增大 D.枯水时露出水面,河漫滩增大
【答案】8.A 9.D
【解析】8.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中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阶地高于洪水位以上,一般是因为地壳上升,河水下蚀形成的,A正确。B错误。河流在低处沉积,不会在洪水位之上沉积,和含沙量减小没关系。CD错误。故选A。
9.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中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图中北侧沉积多、南侧沉积少,AB错误。洪水时接受沉积,河漫滩被淹没,面积小;枯水时露出水面,河漫滩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在上游地区,流经山区落差大,以下切作用为主;到中游地区,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缓,以侧蚀作用为主,这时多形成曲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在下游地区,地势更加平坦,流速更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
(2022·黑龙江·大庆市左思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中,比较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11.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答案】10.D 11.A
【解析】10.根据已学知识,河流对地貌的影响表现为侵蚀、搬运、堆积,受地形、地势、水流速度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河流地貌。由图可知,a处处于河流的上游,地面坡度大,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河道较为狭窄,所以对应②;b处处于中游,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搬运作用为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所以对应③;c处处于河流的下游,河水流速缓慢,流量较大,堆积作用明显,以侧蚀为主,河道较为宽广,所以对应①。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1.由已学知识可知,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图中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而b处位于中游,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泥沙搬运;c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流速减慢,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泥沙沉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对地貌的影响: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2022·江苏淮安·高二期末)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和高原面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悬崖Ⅲ、悬崖I、悬崖Ⅱ、高原面 B.悬崖Ⅱ、悬崖I、悬崖Ⅲ、高原面
C.高原面、悬崖I、悬崖Ⅲ、悬崖Ⅱ D.悬崖I、悬崖Ⅱ、悬崖Ⅲ、高原面
13.该地有利于悬崖发育的气候条件是( )
A.西侧受为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河流侵蚀强
B.西侧为迎风坡,悬崖由陆地向海洋方向依次形成
C.雨季昼夜温差大,土壤发育程度高
D.高温多雨,风化、崩塌强烈
【答案】12.C 13.D
【解析】12.根据该处的基岩为片麻岩可以得出,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是花岗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而花岗岩为岩浆冷凝作用在地下形成,说明该地先经过了地壳抬升后才形成了高原面,结合图可以看出,后经外力作用,高原面面积减小,被切割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由材料“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可知,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悬崖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该地区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III;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I。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据图可知,该河流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A错误;根据材料“河流自东向西入海,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以及上题的结论可知,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B错误;雨季降水多,晴天少,昼夜温差小,C错误;由材料“高温多雨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该地高温多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强烈,有利于悬崖发育,D正确。故选D。
【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2022·河南·高二期末)读竖版世界地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有关图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PQ所在经线大致为75°E B.乙地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C.PQ长度是MN的2倍 D.MN北侧以陆地为主
15.所处板块交界处为消亡边界的两地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丁
【答案】14.B 15.A
【解析】14.读图中信息,观察海陆轮廓可推测乙地的地理坐标大致为(40°N,60°E),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故B正确;MN为赤道,赤道北侧为北半球,以海洋为主,故D错;PQ位于同一个经线圈,所在经线大致为75°E或105°W,故A错;PQ长度大致与MN相等,故C错,本题选B。
15.甲地位于非洲板块,乙地位于亚欧板块,丙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丁地位于南极洲板块,甲、乙两地和乙、丙两地所处板块交界处都为消亡边界,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点睛】生长边界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常见于洋中脊或洋隆,以浅源地震、火山活动、高热流和引张作用为特征。消亡边界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二、综合题
16.(2022·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左图为某地地层结构分布图(图中A为石灰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____,最早的是____。
(2)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____,③____,⑤____,⑦____。
(4)图中E处在____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____。
(5)岩浆一般被认为发源于____层,从形成原因看,D处形成的岩石是____,可能形成____地貌。
【答案】(1) D A
(2)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
(3) 重熔再生 上升冷凝 变质作用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4) 高温高压 大理岩
(5) 软流 喷出岩 火山
【分析】本题以地层结构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了5个小题,涉及到岩石类型、地质作用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据左图可知,ABC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沉积岩中埋藏在下面的,形成时间较早,覆盖在上面的形成时间较晚,故形成最早的是A岩层;又根据受破坏的岩层形成较早,破坏的岩层较晚,D是岩浆穿越ABC岩层之后,覆盖于地表岩浆岩,形成时间最晚。
(2)
丁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岩浆;丙是由丁形成的,是岩浆岩;甲是外力作用,通过固结成岩形成的,是沉积岩;乙是由沉积岩、岩浆岩形成的,因此是变质岩。
(3)
②地质作用表示变质岩成为岩浆,应该是重熔再生;③地质作用是岩浆成为岩浆岩,因此是上升冷凝。⑤地质作用是岩浆岩成为变质岩,因此是变质作用,⑦作用是风化壳成为沉积岩,是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
(4)
图中E处位于地下岩层之中,接近岩浆,处于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因其附近是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
(5)
岩浆一般被认为发源于软流层。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以玄武岩为代表,岩浆沿岩石缝隙侵入,形成侵入型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代表。从形成原因看,D处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型岩浆岩,形成的地貌是火山。
17.(2020·云南·红河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其形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
(2)石油、地下水等资源多储存于褶皱构造中,若在甲、乙两处打井找资源,甲处找____,乙处找____。
(3)若在丙地修建一水库是否可行?____,理由是____。
【答案】(1)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固,不易被侵蚀
(2) 石油 地下水
(3) 不可行 处于断层处,水体易渗漏
【分析】本题目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构造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图中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侧老,是向斜;其成山的理由是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翼物质疏松易受侵蚀,槽部物质结构紧密形成山岭。
(2)
油气资源储存在背斜构造,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此在甲、乙向下打井,最可能找到石油的是甲地,找到地下水的是乙。
(3)
大型工程的建设应避开断层,丙处位于断层线附近,岩性疏松,裂隙多,水体易渗漏;在丙处修建水库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大,建设成本高。
18.(2022·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在河流上游处常河流侵蚀形成“____”河谷,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____(地貌类型)。
(2)图中M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甲、乙、丁、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3)图中甲、乙、丁分别表示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
(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施加影响。
(5)若甲、乙、丙箭头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此时应处于____(白天/夜晚)。此时丙处吹____风。
【答案】(1) V形 三角洲
(2)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3) 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
(4)地表径流
(5) 晚上 西北
【分析】本题以地质剖面图为情境,设置五道小题,考查河流上游处常河流侵蚀与水循环类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河流上游处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V形河谷,河流在入海口处随着地势变得非常低平,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携带的泥沙往往会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2)
据图可知,M处水循环只有蒸发和降水环节,与海洋之间无联系,其水循环基本上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故其为陆地内循环。甲、乙、丁、丁处水循环有蒸发和降水环节,与海洋之间有联系,其水循环基本上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故其为海陆间循环。
(3)
甲环节在空中完成,为水汽输送;乙环节为水汽从空中到达地面的过程,为降水;丁环节为海洋水上升到空中的过程,为蒸发。
(4)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通过输水渠、河道等方式进行输水,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5)
图中海洋上方的空气上升,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故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夜晚的海陆间热力环流,丙处吹西北风。
19.(2022·广东茂名·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曲流由于形状复杂,地貌学中将其抽象为V形、U形和Ω形,其中又以V形最为常见,U形次之,Ω形较为少见。曲流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下图为曲流示意图。
(1)简析曲流形状演变的一般过程。
(2)分析河流中下游曲流发育并长期保留的地理条件。
(3)请从以下两个方面任选其一,解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①河岸村落位置变迁
②村落旁河道位置变迁
【答案】(1)河流中下游的平直河流,两岸受到差异侵蚀,形成V形河曲;V形河曲凹岸受侵蚀,凸岸受沉积,使V形河曲进一步发育形成U形河曲;U形河曲顶部进一步发育河曲,两个河曲向相对的方向发育,形成Ω形河曲;Ω形河曲进一步发育,将裁弯取直,河道变平直,原来的Ω形河曲,受淤塞成为牛轭湖。
(2)河流中下游曲流形成发育的地理条件:地形平坦,流速较缓,河流地质作用以侧面侵蚀和沉积为主;河流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较稳定;河曲发育过程中,地质结构稳定。
河曲长期保留的地理条件:河曲形成之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形成的河曲成为河曲峡谷,可以长期保留。
(3)①河岸村落位置变迁:因曲流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原本适宜居住的村落可能不再适宜,村落搬迁使得村落与河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②村落旁河道位置变迁:Ω形河曲裁弯取直之后,河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村落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分析】本题以河曲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变得平坦,流速变缓,下切侵蚀减弱,沉积和侧面侵蚀加强,原本平直河流,受到两岸流水速度、岩石的岩性和地转偏向力的差异作用,一侧侵蚀严重,形成V形河曲;V形河曲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在这样的水流和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使V形河曲进一步发育形成U形河曲;U形河曲顶部进一步发育为另两个河曲,两个河曲向相对的方向发育(如图中的曲流颈),形成Ω形河曲;Ω形河曲进一步发育,河道将裁弯取直,河道变平直,原来的Ω形河曲,因流速变缓,受泥沙淤塞成为牛轭湖。
(2)
本题从曲流的形成和保留两个方面分别说明。河流中下游曲流形成发育的地理条件:河流注入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流速较缓,河流地质作用以侧面侵蚀和沉积为主;河流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较稳定,其侵蚀和沉积作用才相对稳定;河曲发育过程中,地质结构稳定,可使河曲逐渐形成和发育。
河曲长期保留的地理条件:据上题分析可知,在稳定的地质结构和平坦的地形上,河曲形态会不断变化,故要长期保留某种河曲形态,需要在河曲形成之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形成的河曲成为河曲峡谷,就可以长期保留。
(3)
①河岸村落位置变迁:因曲流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原本适宜居住的村落可能不再适宜,比如村落布局在凹岸,受到侵蚀后地面变狭小,被迫搬迁,村落搬迁使得村落与河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②村落旁河道位置变迁:Ω形河曲裁弯取直之后,河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如图中的村落最初位于河道的东部,在曲流颈曲裁弯取直之后,村落位于河道的西部了,从而改变了村落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20.(2022·河北保定·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几内亚岛面积约78.6万平方千米,中部为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河谷组成的高地,多火山、地震。全岛人口约1130万人,高地上的农业处于原始状态,以种植喜温凉的马铃薯和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玉米等多种旱作作物为主。为适应当地的环境,当地在农田周围开挖沟渠。为缓解当地缺粮的状况,当地居民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下,栽种高产旱稻获得成功。下图示意新几内亚岛的地理位置。
(1)该地种植农作物需排水,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说明该岛严重缺粮的主要原因。
(3)推测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该地栽种高产旱稻获得成功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作物以旱作作物为主,需水量小;该地降水频率高,强度大(或多暴雨);中部河谷地区,地势低洼,易积水。
(2)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多山地,耕地数量少;地质灾害多发,粮食产量不稳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
(3)改进良种;改进耕作方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分析】本大题以新几内亚岛的地理位置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人为改良不利的农业区位因素、粮食安全问题、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农作物主要以马铃薯和玉米等多种旱生作物为主,生长周期内需水量较少;新几内亚岛纬度较低,靠近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迎岸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频率高,而且多暴雨,需要及时给旱生农作物排水;由图片可知,新几内亚岛中部山脉和山间河谷较多,河谷地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成涝灾,需要及时排水。
(2)
由材料可知,新几内亚岛中部以山脉、山间河谷组成的高地为主,四周多沼泽洼地,造成耕地资源较少;岛屿面积较小,人口数量较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其高地上的农业处于原始状态,农业生产技术非常落后,粮食产量较低;此外,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而且洼地易积水,洪涝灾害多发,导致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3)
新几内亚岛农业生产处于原始状态,种植的旱生作物需要排水,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频发,当地严重缺粮。因此,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该地引进了适应当地环境的良种,改造了原始的耕作方式,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减轻各种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成功栽种高产旱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