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云南元阳地区传统经济模式为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元阳梯田是当地农民智慧的结晶,梯田布局完美体现了田、林、村的相互协调。下图是元阳梯田水资源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田、林、村 B.田、村、林 C.林、田、村 D.林、村、田
3.造成田、林布局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交通 D.市场
4.梯田单块面积有大有小,造成梯田单块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
A.土层薄 B.坡度陡 C.水源不足 D.远离村寨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甘肃省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年均气温6.3℃。2015年以来,当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从河南、四川、云南等食用菌产地引入菌种与菌业人才,种植了羊肚菌、赤松茸等22种食用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临夏州可种植的菌菇种类多,主要得益于当地( )
A.地势落差大 B.栽培历史久 C.引种品种多 D.年均气温低
6.相比其他食用菌产地,临夏州食用菌的竞争力是( )
A.经验丰富 B.产量较高 C.错季上市 D.运费较低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公路建造计划,加快向亚马孙地区移民。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见下图)。读亚马孙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人说亚马孙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其与沙漠的共性是( )
A.丰富的沙源 B.贫瘠的土壤 C.旺盛的生态 D.干旱的气候
8.为了减少降水对开发区施工的影响,最佳施工期是( )
A.1月-4月 B.2月-7月 C.5月-8月 D.9月-12月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对土壤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棘者欲肥,肥者欲棘”,一般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土壤可矿物质 B.土壤水分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空气
10.造成“上(高)田弃亩(垄),下(低)田弃甽(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地貌 C.热量 D.水分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
A.降水 B.温度 C.风力 D.地貌
12.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
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因素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大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14.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弱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15.(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Pb==,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如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二、综合题
16.(2022·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下列左图为巴西轮廓图,阴影区域表示某种植被在巴西的分布,右图为阴影区域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植被类型,并简述该地树木高大的原因。
(2)图中甲河流域土壤贫瘠,请说明原因。
17.(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局部地区年均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图。
材料二: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①地沿岸气温比同纬度非洲东岸________(高/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材料一图中③地的自然植被是________,该森林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各月都有花开;常见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能够监测该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3)材料二图中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____。A点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材料一图中②地以北海域为红海。结合材料二,判断红海盐度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18.(2019·湖南长沙·高一期末)下面两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以_____为基础;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各自然带属于荒漠景观的是____。(填番号)
(3)自然带①为_________带,目前该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19.(2022·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者以下而成冻结的状态。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季节冻土(冻结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冻结数年至数万年)。下图为1964-2017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研究发现,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总体北移。
(1)描述图中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2)说出图中甲处积雪厚度与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推测东北三省冻土的变化。
20.(2022·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环境保护】
为保护和恢复草场资源,内蒙古荒漠草原部分地区试点围封禁牧。研究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围封禁牧显著改善了荒漠草原的植被状况与土壤的理化性质(下表)。
指标 自由放牧 围封3年 围封5年
土壤容量(g/m ) 1.37 1.30 1.22
含水量(%) 17.74 18.50 19.20
有机碳(g/kg) 12.58 13.80 14.51
(注: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物质重量,反映土壤紧实度)
简述围封禁牧后荒漠草原土壤性质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详解】文献表述的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故选A。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云南元阳地区传统经济模式为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元阳梯田是当地农民智慧的结晶,梯田布局完美体现了田、林、村的相互协调。下图是元阳梯田水资源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田、林、村 B.田、村、林 C.林、田、村 D.林、村、田
3.造成田、林布局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交通 D.市场
4.梯田单块面积有大有小,造成梯田单块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
A.土层薄 B.坡度陡 C.水源不足 D.远离村寨
【答案】2.D 3.A 4.B
【解析】2.森林为梯田与村寨提供稳定、清洁的水源,因而位于梯田与村寨的上方,AB错误;梯田多建设在坡度较小的缓坡上,海拔较低,另外根据水资源运动方向是森林到村寨,(生活污水)再到梯田,也可以判断出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村、田,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3.森林分布最高,梯田分布最低。低海拔温度高,有利于种植业发展,说明造成田、林布局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正确;降水为森林与梯田提供水源支持,降水会随着高度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森林能够为梯田提供水源,如果升高梯田的海拔高度,则会使得温度降低,影响作物品质,因而降水不是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B错误;交通、市场多影响产品的销售范围、种植品类等等,不会影响田林的布局海拔,CD错误。故选A项。
4.梯田是经过人为改造的,面对土层薄,可以搬运客土,A错误;在相同的单块梯田高度下,坡度陡会造成梯田单块面积减小,所以造成梯田单块面积较小的原因是坡度陡,B正确;水源不足不会影响田块大小形状,C错误;距离村寨远近与梯田大小无关,D错误。故选B项。
【点睛】梯田是在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甘肃省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年均气温6.3℃。2015年以来,当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从河南、四川、云南等食用菌产地引入菌种与菌业人才,种植了羊肚菌、赤松茸等22种食用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临夏州可种植的菌菇种类多,主要得益于当地( )
A.地势落差大 B.栽培历史久 C.引种品种多 D.年均气温低
6.相比其他食用菌产地,临夏州食用菌的竞争力是( )
A.经验丰富 B.产量较高 C.错季上市 D.运费较低
【答案】5.A 6.C
【解析】5.结合材料可知,临夏州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落差大,垂直地带分异明显,气候差异大,可种植的蘑菇种类多,A正确;当地食用菌种植从外地引入菌种与人才,说明当地栽培历史不久,B错误;当地可种植的菌菇种类在于当地的气候适合多种菌菇生长存活,而不在于引种的品种多少,C错误;气温低影响的是菌菇的生长速度与产量,也有可能使可种植的菌菇种类不多,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
6.临夏州年均气温低,菌菇的上市时间相比其他产区更晚,可与其他菌菇产区错开上市季节,占据市场,提高竞争力,C正确;当地菌种与人才均为引进,经验丰富不是其竞争力,A错误;当地气温低,菌菇生长慢,产量应较低,B错误。当地居于内陆,距离市场较远,地形复杂,交通不变,交通成本较高,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C。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7、优势物种。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公路建造计划,加快向亚马孙地区移民。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见下图)。读亚马孙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人说亚马孙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其与沙漠的共性是( )
A.丰富的沙源 B.贫瘠的土壤 C.旺盛的生态 D.干旱的气候
8.为了减少降水对开发区施工的影响,最佳施工期是( )
A.1月-4月 B.2月-7月 C.5月-8月 D.9月-12月
【答案】7.B 8.C
【解析】7.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雨水淋溶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导致土壤贫瘠,B正确;热带雨林多发育砖红壤,土塘含水量大,沙源较少,A错误;沙漠地区生态脆弱,植被稀少,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循环旺盛,C错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D错误。故选B。
8.读亚马孙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在5月-8月降水最少,方便施工,C正确;在其他月份中降水量都比较大,除9月外都大于200mm,不便于施工, A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热带雨林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很贫瘠。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对土壤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棘者欲肥,肥者欲棘”,一般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土壤可矿物质 B.土壤水分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空气
10.造成“上(高)田弃亩(垄),下(低)田弃甽(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地貌 C.热量 D.水分
【答案】9.C 10.D
【解析】9.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营养因素: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空气、热量。一般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土壤有机质,C正确;土壤矿物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具有影响,但衡量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ABD错误,所以选择C。
10.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抗旱主要体现在"上田弃亩"之中,抗涝则体现在“下田弃甽”;在不同位置的田地,水分条件的不同,要选择不同的耕作方式,D正确;“上”“下”无法体现成土母质的差异,A错误;“上”“下”看似是不同地貌位置中田地的安排,实则是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B错误;虽然不同位置对热量具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考虑的还是水分差异,C错误,所以选择D。
【点睛】土壤有机质可分为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有机肥料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进入土壤的有机质一般呈现3种状态:新鲜的有机质,已经发生变化的半分解有机残余物及腐殖物质。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
A.降水 B.温度 C.风力 D.地貌
12.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
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1.B 12.C
【分析】11.月壤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剧烈,风化作用强,B正确;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不可能出现降水和风力作用,AC错误;地貌对月壤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B。
12.矿物质来自于岩石风化,月壤和地表土壤都有矿物质;但是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也没有生命活动,因此月壤中不存在水分、空气和有机质。故选C。
【点睛】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因素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大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14.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弱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答案】13.B 14.C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性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大。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14.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 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久保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高,抗旱能力最弱,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土壤的因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能力,读图提取信息是解题关键。
15.(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Pb==,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如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以及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说明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
【点睛】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二、综合题
16.(2022·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下列左图为巴西轮廓图,阴影区域表示某种植被在巴西的分布,右图为阴影区域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植被类型,并简述该地树木高大的原因。
(2)图中甲河流域土壤贫瘠,请说明原因。
【答案】(1)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原因:①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大,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2)①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矿物养分流失多;②纬度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③树木高大,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被植被大量吸收。
【分析】本题以巴西热带雨林为材料,涉及热带雨林的生长条件、对环境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区域,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原因: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树木全年生长,高大茂密;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大,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植物生长没有水分条件限制,营养物质利用充分,生长快,高大茂盛。
(2)
甲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多雨,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矿物养分流失多,土壤中中剩余养分有限导致贫瘠;纬度低,终年高温,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植物的枯枝落叶无法形成丰富的有机质层,土壤贫瘠;树木高大,生物循环旺盛,分解的有机质形成的土壤矿物养分被植被迅速大量吸收,植物全年快速生长,土壤养分消耗多,土壤贫瘠。
17.(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局部地区年均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图。
材料二: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①地沿岸气温比同纬度非洲东岸________(高/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材料一图中③地的自然植被是________,该森林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各月都有花开;常见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能够监测该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3)材料二图中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____。A点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材料一图中②地以北海域为红海。结合材料二,判断红海盐度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答案】(1)低 沿岸寒流流经
(2)热带雨林 茎花 板根 遥感/RS
(3)甲 乙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4)高 地处热带(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附近河水汇入少;海域相对封闭,交换少。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非洲气候和海水性质分布图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植被景观、海水性质等问题,难度较低。
【详解】(1)结合图中位置可知,①地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气温低于同纬度非洲东岸。
(2)③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特征为: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均为热带分布的种类。②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灌木成小树状,群落中附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现象,富有粗大的木质藤本和绞杀植物。③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小;多昆虫传粉。④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监测生长状况需要用到实时监测功能的遥感技术。
(3)根据所学可知,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海区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因此甲线为温度线,乙线是盐度线。A点位于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导致盐度较低。
(4)红海为于副热带海区,热带沙漠气候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水温气温都高;红海东岸是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区,西岸是撒哈拉大沙漠,四周几乎没有淡水注入;海域较为封闭, 其他海域的水向红海流,海水带来盐分,水蒸发走了,但是盐留下了,所以盐分较高。
【点睛】
18.(2019·湖南长沙·高一期末)下面两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以_____为基础;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各自然带属于荒漠景观的是____。(填番号)
(3)自然带①为_________带,目前该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答案】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③⑦ 热带雨林 森林(雨林)破坏,森林资源减少
【分析】本大题以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自然带分布、生态环境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自然带①到④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变化以热量为基础;图中显示,自然带⑤到⑦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或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为热带荒漠景观,图中⑦为温带荒漠景观,因此图中各自然带属于荒漠景观的是③和⑦。
(3)图中显示,自然带①位于赤道附近,位于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应为热带雨林带。由于人们过度砍伐,目前该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森林资源减少。
【点睛】
19.(2022·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者以下而成冻结的状态。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季节冻土(冻结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冻结数年至数万年)。下图为1964-2017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研究发现,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总体北移。
(1)描述图中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2)说出图中甲处积雪厚度与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推测东北三省冻土的变化。
【答案】(1)由南向北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数值增大。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冻土深度越深。中部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向北弯曲。原因:中部地区为平原,海拔较低,温度较高,冻土深度较浅。
(2)相关性:呈负相关(积雪厚度大\小,最大冻土深度浅\深)。
原因:积雪厚度大,阻碍地-气热量交换(地面辐射散失),保温作用强,地温高,最大冻土深度浅。
(3)冻土总体厚度变薄;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多年冻土分布的范围变小。
【分析】该题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冻土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影响冻土的因素、全球变暖的影响等必备基础知识。
(1)
结合1964-2017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看,粗实线为最大冻土厚度线,由图可以看出,最大冻土深度由南向北数值增大,并且可以看出最大冻土厚度等值线向北弯曲。由于冻土受温度的影响,0°C以下才可以形成冻结状态,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冻土深度越厚,因此最大冻结深度由南向北增大。同时,由于东北地区中部是平原,两侧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由于中部海拔较低,所以冬季温度相对两侧较高,冻土冻结较两侧深度浅,因此导致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向北弯曲。
(2)
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积雪厚度越厚的区域最大冻土深度越浅,所以二者呈负相关(积雪厚度大\小,最大冻土深度浅\深)。根据所学知识,积雪覆盖可以阻碍地-气热量交换(地面辐射散失),所以积雪厚度越厚保温作用强,地温高,因此最大冻土深度也就越浅。
(3)
由材料可知,冻土是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者以下而成冻结的状态。所以在全球变暖,东北地区总体气温上升,因此导致冻土总体厚度变薄,多年冻土分布的范围变小。由于气候变暖,入冬日期和土壤开始冻结日期延后,融化时间提前,所以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
20.(2022·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环境保护】
为保护和恢复草场资源,内蒙古荒漠草原部分地区试点围封禁牧。研究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围封禁牧显著改善了荒漠草原的植被状况与土壤的理化性质(下表)。
指标 自由放牧 围封3年 围封5年
土壤容量(g/m ) 1.37 1.30 1.22
含水量(%) 17.74 18.50 19.20
有机碳(g/kg) 12.58 13.80 14.51
(注: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物质重量,反映土壤紧实度)
简述围封禁牧后荒漠草原土壤性质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容重(或紧实度)降低:消除牲畜对草地表面土层的践踏;没有牲畜采食,植物根系的生长增加,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
含水量提高:土壤紧实度降低,植被及凋落物覆盖率提高,有利于水分下渗(或地表蒸发减弱)。
有机质增多:植被生物量和覆盖度提高,凋落物的积累增多。
【解析】本题考查禁牧后的土壤变化,考查以表格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考查地理的实践能力。
【详解】读表格看出,围封禁牧后土壤性质的变化: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增加,有机碳增加。原因:放牧会使土壤容量增大,禁牧后,没有牲畜采食,植物根系的生长增加,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有机质增加,禁牧后,地表的植物和草类增多,凋落物的积累增多,有机质增多。含水量降低主要是禁牧后土壤的容重降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增加了水分下渗。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