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天气系统(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21年9月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2.甲乙丙丁四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北风劲吹 B.乙地风雨交加
C.丙地电闪雷鸣 D.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1.D 2.D
【解析】1.甲地气压中心向外的低压槽中形成锋面系统,应为低压中心或气旋,排除反气旋和高压系统,B、C选项错误。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D。
2.甲地位于暖锋锋前,此时风向应为偏东风或东南风,北风错误,A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前,此时并未受冷锋影响,天气应以晴朗为主,B选项错误。丙地处于高压中心,此时应为晴朗天气,C选项错误。丁地位于冷锋锋后,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故丁地应为阴雨连绵,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②移动方向:北逆南顺,即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即冷气团的一侧)。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狂风暴雨天气。与这一天气现象相关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超强台风“山竹”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属于气旋天气系统,气流辐合上升,与图C气流特征相同,C符合题意;图A、图B、图D分别表示冷锋、暖锋和反气旋天气系统,与超强台风“山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故选C。
【点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5.关于A地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能是阴雨天气 B.不可能是晴朗天气
C.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答案】4.D 5.D
【解析】4.据材料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并结合图中各点位置,可知该气压系统呈顺时针辐合,是南半球低压,D项正确,ABC错误。
5.读图可知,A地位于低压系统的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AB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本题选D。
【点睛】气旋与反气旋比较: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类型 低气压 高气压
分布 四周高、中间低 中间高、四周低
气流 总特点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下沉
水平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题。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系统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气压系统引起的天气变化的理解。
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昆明准静止锋,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答案】A
【详解】依题意,贵阳位于准静止锋面附近,该准静止锋多在冬季出现,暖气团上升到一定高度,达到饱和状态,冷空气一侧会形成连续性降水.纬度较低,大雪纷飞可能性较小。故选A.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 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
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 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
9.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1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易( )
A.造成水稻减产 B.诱发洪涝灾害 C.导致滑坡频发 D.损毁航行船舶
【答案】8.B 9.C 10.A
【解析】8.据材料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指的是高温高湿,降水延续时间较长,B正确。梅雨期是有由准静止风而形成, AC错误。梅雨期准静止锋移动速度快,降水过少将会导致“空梅”或“短梅”现象,D错误。故选B。
9.伏旱期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因此其主要天气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C正确。故选C。
10.伏旱时期天气炎热干燥,此时热量充足,恰好是水稻等农作物灌浆生长时期,强烈的干旱可能会导致水稻减产,A正确。伏旱期降水较少,晴热干燥不会诱发洪涝等灾害,BC错误。伏旱与航行船舶的损毁无关,D错误。故选A。
1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天气系统能代表北半球台风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从天气系统类型来看,北半球台风应属于北半球的气旋。读图可知,图A和图B分别为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暖锋和冷锋天气系统,排除AB;图C中天气系统中,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应为南半球的反气旋天气系统,排除C;图D中天气系统中,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应为北半球的气旋天气系统,D符合题意。故选D。
1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四幅图中能代表长江流域伏旱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西太平洋高压(副高)控制下形成的高温少雨的天气,从天气系统来看,应属于北半球的反气旋。读图可知,图A和图B分别为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暖锋和冷锋天气系统,排除AB;图D中天气系统中,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应为北半球的气旋天气系统,排除D;图C中天气系统中,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应为北半球的反气旋天气系统,C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据浙江省气象台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超强台风“桑美”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气旋 D.冷锋
14.“桑美”的源地位于(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答案】13.A 14.D
【解析】13.超强台风“桑美”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中心气压远低于周边地区,属于低气压中心,即气旋天气系统,A符合题意;台风天气与反气旋、锋面气旋和冷锋等天气系统特征不同,排除BCD。故选A。
14.材料信息表明,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浙江省面向西北太平洋,因此“桑美”的源地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热带洋面上,不可能位于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台风路径遵循三个一般方向:一是直道(或直跑者),一般向西路径影响菲律宾、中国南部、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二是抛物线的反曲轨道,风暴反复影响菲律宾东部、中国东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三是向北轨道,从起源点开始,风暴向北移动,只影响小岛屿。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详解】读图可知,图①和图②中,气压中间低、四周高,水平气流辐合,应为气旋(或低气压)天气系统,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因此①、②符合题意;图③和图④中,气压中间高、四周低,水平气流辐散,应为反气旋(或高气压)天气系统,中心气流呈下沉运动,因此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能形成材料二图中所示锋面的是____。
(2)材料二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更常见于我国____半年。
(3)据材料二判断,从性质上划分B是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地。
(4)材料二中的锋面过境时,D地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是怎样的?
【答案】(1)丙
(2)冬
(3) 冷 C
(4)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睛。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材料二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材料一图中西侧为高压中心,甲乙为高压脊,不能形成锋面,东侧为低压系统,从海陆轮廓判断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形成的气旋逆时针旋转,丙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冷锋;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形成暖锋。故能形成材料二图中所示锋面是丙。
(2)
我国冬半年,气温较低,冷空气频频南下形成冷锋,故材料二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更常见于我国冬半年。
(3)
材料二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B气团主动向A气团移动,B为冷气团,A为暖气团。C在暖气团控制下,E在冷气团控制下,D在冷锋控制下,气温最高的是暖气团控制下的C。
(4)
材料二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D正经历冷锋过境,会出现阴天、大风、降温天气,若空气湿度大还会出现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了原来暖气团的区域,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雨雪天气结束,天气转睛。
17.(2021·江西师大附中高二阶段练习)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天气系统就气流状况而言,A是____,就气压状况而言B是____。
(2)A、B两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地;
(3)b点即将经历____过境;受a点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易出现____等灾害性天气。
【答案】 气旋 高压 A ② 暖锋 寒潮或沙尘暴
【解析】本题考查了天气形势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分析,A中心气压值比四周低,为低压中心,就气流状况而言,是气旋;B中心气压值比四周高,就气压状况而言是高压。
(2)A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易出现阴雨天气;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
(3)读图可知,b点即将经历暖锋过境;a点此时正经历冷锋过境,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受冷锋影响易出现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点睛】
18.(2021·海南·儋州川绵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为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甲图中,C处位于锋_(前或后),A和B处,位于冷气团的是_。
(3)乙图中F处是___气压中心,按气流的运动状况属于_ (气旋或反气旋),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
(4)从垂直方向上看,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为________天气。
【答案】 暖 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后 B 高 反气旋 北 下沉 晴朗
【解析】该题考查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甲图中冷气图一侧有气流上翻,表明这是暖锋示意图。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C位于锋后。A处气团在上,说明空气密度小属于暖气团;B处气流在下,说明空气密度大属于冷气团。
(3)又乙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知F处是高压中心,其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说明按气流的运动状况属于反气旋。其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北半球。
(4)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图为反气旋,其中心气流应该下沉,在其控制下水蒸气不易凝结,为晴朗天气。
【点睛】冷、暖锋示意图的区别主要在于冷气团一侧是否有上翻。
19.(2019·湖北孝感·高二阶段练习)读北半球某地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
(2)C、D、M、N四处中发生降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4)E点的风向________。
(5)比较E、F、M、N四地气压大小:________。
【答案】 高压(反气旋) 干燥(或寒冷干燥) 低压(气旋) 雨雪(阴雨) M N F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西北风(偏北风) E>M>F>N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关键在于大气形势判断。
【详解】(1)读图可知,A处为闭合等压线,且数值自中间向四周降低,为高压中心,由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B处等压线闭合,自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大,为低压中心。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读图可知,CN之间有一冷锋存在,冷锋降水在锋后,DM之间有一暖锋存在,暖锋降水在锋前,所以此时容易发生降水的为MN。
(3)读图可知,图中F处等压线较E处密集,风力大,是因为气压梯度力大。
(4)风向是由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图中E处风向为西北风。
(5)根据图中气压值的大小进行判断,E>M>F>N。
【点睛】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的确定
(1)风向: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2)风力同一气压场中风力的大小,关键在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相反风力就小。
20.(2021·黑龙江·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一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按气压状况分,A天气系统称为____;按气流状况分,B天气系统称为____。
(2)A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是____。
(3)此时C地吹____风(风向),该风的性质____;
(4)在冬季,由A吹出的气流到达云贵高原之后,常常遇到地形的阻挡,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往往形成锋面,并且该锋面受地形阻挡而徘徊在此处,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如图所示)。右图中的____(①或②)是从A吹出的气流,此时贵阳以____天气为主。
【答案】 高气压 气旋 冬季高纬度大陆气温迅速下降,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西北风(或偏北风) 寒冷干燥 ① 阴雨
【分析】本题属于基础试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类型、成因及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
【详解】(1)依据图中等压线上数值特征可确定A为高气压,B为低气压;按气流状况,B在低气压控制下,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低压中心,周围大气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形成气旋。
(2)依据图中海陆轮廓,A处属于亚欧大陆,此时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由于比热容小,所以陆地气温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3)此时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C地位于冷高压东部,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北风(或偏北风),该风来自高纬度的内陆,故性质寒冷干燥。
(4)从A吹出的风为偏北风,贵阳位于昆明以北,故①正确。贵阳位于锋后,以阴雨天气为主,昆明位于锋前暖气团一侧,以明朗天气为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天气系统(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21年9月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2.甲乙丙丁四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北风劲吹 B.乙地风雨交加
C.丙地电闪雷鸣 D.丁地阴雨连绵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狂风暴雨天气。与这一天气现象相关的图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5.关于A地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能是阴雨天气 B.不可能是晴朗天气
C.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题。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昆明准静止锋,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 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
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 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
9.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1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易( )
A.造成水稻减产 B.诱发洪涝灾害 C.导致滑坡频发 D.损毁航行船舶
1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天气系统能代表北半球台风的是( )
A. B.
C. D.
1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四幅图中能代表长江流域伏旱的图示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据浙江省气象台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超强台风“桑美”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气旋 D.冷锋
14.“桑美”的源地位于(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能形成材料二图中所示锋面的是____。
(2)材料二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更常见于我国____半年。
(3)据材料二判断,从性质上划分B是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地。
(4)材料二中的锋面过境时,D地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是怎样的?
17.(2021·江西师大附中高二阶段练习)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天气系统就气流状况而言,A是____,就气压状况而言B是____。
(2)A、B两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地;
(3)b点即将经历____过境;受a点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易出现____等灾害性天气。
18.(2021·海南·儋州川绵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为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甲图中,C处位于锋_(前或后),A和B处,位于冷气团的是_。
(3)乙图中F处是___气压中心,按气流的运动状况属于_ (气旋或反气旋),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
(4)从垂直方向上看,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为________天气。
19.(2019·湖北孝感·高二阶段练习)读北半球某地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
(2)C、D、M、N四处中发生降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4)E点的风向________。
(5)比较E、F、M、N四地气压大小:________。
20.(2021·黑龙江·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一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按气压状况分,A天气系统称为____;按气流状况分,B天气系统称为____。
(2)A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是____。
(3)此时C地吹____风(风向),该风的性质____;
(4)在冬季,由A吹出的气流到达云贵高原之后,常常遇到地形的阻挡,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往往形成锋面,并且该锋面受地形阻挡而徘徊在此处,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如图所示)。右图中的____(①或②)是从A吹出的气流,此时贵阳以____天气为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