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研究发现,南极洲封冻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以来全球“冰室效应”的缩影。中生代时期(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二氧化碳浓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气候普遍温暖。当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冰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冷。此外,西风漂流的出现、加强,使得南极进一步变冷。2019年11月7日,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从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发,于2019年11月23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图为南极大陆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雪龙2号”从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的航程中( )
A.跨越东西半球 B.船上国旗常常飘向东北 C.横穿了大西洋 D.船上日出的地方时渐早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21年8月19日6时3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二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基地位置图,下表是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附近多年气候资料统计数据。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1月 7月 年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① 9.4 6.3 22.6 210 1000
② -6.0 2.9 23.3 120 500
③ -9.3 1.6 21.4 19.5 125
④ 17.5 56 28.2 385 2361
4.各卫星发射基地所在的地形单元描述正确的是( )A.酒泉位于内蒙古高原 B.太原位于黄土高原
C.西昌位于四川盆地 D.文昌位于珠江三角洲
5.各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②地位于暖温带
C.③地位于山西 D.④地所在地区是我国热带农业基地
6.与其他三地相比,文昌发射中心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节约能源
B.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
C.多晴朗天气,便于航天器的发射
D.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两国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两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都种植了三大饮料作物,即茶、咖啡、可可
B.两国煤、铁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C.两国工业发展缓慢,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D.印度的汽车制造和巴西的软件产业举世瞩目
8.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下列叙述无关联的选项是( )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对流雨丰富
B.沿岸巴西暖流为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明显
C.巴西东南沿海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D.东南信风从大西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的位置关系是( )
A.高压位于冷锋西北 B.低压位于高压东南
C.暖锋位于冷锋西南 D.低压包含冷锋暖锋
10.P点未来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
①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降低 ②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③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 ④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甲、乙两地( )
A.1月降水量最大 B.甲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乙地全年受赤道低压影响 D.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13.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暖流影响 D.地处内陆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左图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右图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右图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左图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图一和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气压中心N的名称是_______,图中的夏威夷高压就是_______气压带的一部分。在C季风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此季节影响我国的暖空气的源地是_______。
(2)图二中M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发生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3)两幅图中A、B、C、D代表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中代表东亚冬季风的箭头是_______,代表南亚夏季风的箭头是_______,该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左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季。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_______;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4)若右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是著名的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在下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绘制出锋面,并标注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2)说明此时刻Q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N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地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人们可以从谷壁上观察到不同地质年代各个时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判断图中A处沿岸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 (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此系统属于________ (高压或低压),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为________ (气旋或反气旋)。
(3)图中L1、L2处若形成锋面,则L1为________锋, L2为________锋。
(4)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B地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冷锋或暖锋)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的________。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未来几天气温、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1.B 2.B
【分析】1.由盛行风向以及纬度信息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故选B。
2.据图判定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表明气压带风带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表明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总结如下图: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研究发现,南极洲封冻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以来全球“冰室效应”的缩影。中生代时期(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二氧化碳浓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气候普遍温暖。当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冰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冷。此外,西风漂流的出现、加强,使得南极进一步变冷。2019年11月7日,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从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发,于2019年11月23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图为南极大陆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雪龙2号”从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的航程中( )
A.跨越东西半球 B.船上国旗常常飘向东北 C.横穿了大西洋 D.船上日出的地方时渐早
【答案】D
【详解】“雪龙2号”从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纬度升高,昼长变长,日出地方时变早,D正确;移动范围未过东西半球分界的经线,在一个半球移动,A错误;经历由盛行西风带到极地东风带,国旗飘向应该是先东南,后西北,B错误;所经过的海洋为印度洋,C错误;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21年8月19日6时3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二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基地位置图,下表是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附近多年气候资料统计数据。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1月 7月 年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① 9.4 6.3 22.6 210 1000
② -6.0 2.9 23.3 120 500
③ -9.3 1.6 21.4 19.5 125
④ 17.5 56 28.2 385 2361
4.各卫星发射基地所在的地形单元描述正确的是( )A.酒泉位于内蒙古高原 B.太原位于黄土高原
C.西昌位于四川盆地 D.文昌位于珠江三角洲
5.各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②地位于暖温带
C.③地位于山西 D.④地所在地区是我国热带农业基地
6.与其他三地相比,文昌发射中心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节约能源
B.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
C.多晴朗天气,便于航天器的发射
D.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答案】4.B 5.D 6.C
【分析】4.从图中看,酒泉位于河西走廊,A错;太原位于黄土高原,B正确;西昌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横断山区,C错;文昌位于海南岛,D错。故选B。
5.从表中可看出,①地1月气温大于0℃,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西昌,A错;②1月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大于400mm,为温带季风气候,为太原,位于中温带,B错;③1月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400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酒泉,位于甘肃,C错;④1月气温最高,为文昌,所在地区是我国热带农业基地,D正确。故选D。
6.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与其他三地相比,降水较多,C符合题意;与其他三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节约能源;文昌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文昌临海,便于航天器的发射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文昌发射中心的优势:1、纬度低,卫星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则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2、射向多,射向范围大,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卫星都可以发射。3、交通方便,大型运载火箭可以利用船舶运输,运输的火箭直径不受限制。在内陆建的卫星发射中心,因为受到铁道运输和隧洞的影响,火箭的运输尺寸有很多的限制。4、安全性好。大型运载火箭各级落区都是海洋,没有国土污染。发射同步轨道卫星,射向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5、海南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且能源、交通和通信都具备建设航天发射场的条件,能够为航天发射场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两国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两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都种植了三大饮料作物,即茶、咖啡、可可
B.两国煤、铁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C.两国工业发展缓慢,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D.印度的汽车制造和巴西的软件产业举世瞩目
8.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下列叙述无关联的选项是( )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对流雨丰富
B.沿岸巴西暖流为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明显
C.巴西东南沿海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D.东南信风从大西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
【答案】7.B 8.A
【分析】7.印度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应该是棉花和黄麻,咖啡和可可在印度种植较少,A错误;两国工业发展速度较快,C错误;其中印度的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巴西的汽车工业等发展较快,D错误;两国的煤铁资源丰富,印度德干高原上的矿产资源丰富,巴西的铁矿储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钢铁工业,B正确。故选B。
8.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大西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东南沿海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所以与BCD有关,不合题意。东南沿海地区纬度已经较高,不是常年受赤道气压带控制下而形成的,A无关联,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非典型性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及成因: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沿海地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莫桑比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和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等。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的位置关系是( )
A.高压位于冷锋西北 B.低压位于高压东南
C.暖锋位于冷锋西南 D.低压包含冷锋暖锋
10.P点未来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
①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降低 ②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③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 ④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9.B 10.C
【分析】9.气压系统包括高压和低压,A、C、D表述中的锋,不属于气压系统,ACD错误;据图可知,低压位于高压的东南,B正确。故选B。
10.P点位于暖锋锋前位置,未来暖锋将过境,受其影响,气温会升高,而不是降低,①错;暖锋过境后,P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②对;再过一段时间,冷锋可能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取决于暖气团水汽含量),③对;受单一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但是风力不大,④错。故选C。
【点睛】单一气团控制下,区域内气温稳定,风力较弱,天气晴朗;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即锋面附近,由于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1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分析】
【详解】①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③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④地位于非洲西部地区,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故C项正确。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甲、乙两地( )
A.1月降水量最大 B.甲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乙地全年受赤道低压影响 D.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13.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暖流影响 D.地处内陆
【答案】12.B 13.A
【分析】12.读图,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乙地降水量最大的是2月份,A错误。由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B正确。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为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受东南信风影响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C错误、D错误。故选B。
13.由经纬度可知此地为马达加斯加岛,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A正确。图中,甲乙两地海拔相似,B错误。两地沿岸都有暖流经过,C错误。甲乙两地都临海,D错。故选A。
【点睛】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马达加斯加暖流从东岸流过,对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左图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右图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右图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左图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答案】14.B 15.C
【分析】14.由左图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故B项正确,所以选择B。
15.读图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故C项正确;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故A项错误;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故B项错误;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没多大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在低低压槽的位置通常形成锋面,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带来的天气通常比锋面或气旋带来的天气变化更剧烈。冬春季节我国北方通常形成锋面气旋,并在冷锋的作用下带来沙尘天气。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图一和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气压中心N的名称是_______,图中的夏威夷高压就是_______气压带的一部分。在C季风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此季节影响我国的暖空气的源地是_______。
(2)图二中M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发生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3)两幅图中A、B、C、D代表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中代表东亚冬季风的箭头是_______,代表南亚夏季风的箭头是_______,该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
【答案】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多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右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1)图一中气压中心N位于印度半岛附近,名称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图中的夏威夷高压位于北纬30°附近,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在C季风(东南季风)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此季节为夏季,影响我国的暖空气的源地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图二中M气压中心位于60°N附近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名称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所以,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发生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两幅图中A、B、C、D代表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中箭头A由亚洲高压指向北太平洋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北季风,因此,A代表东亚冬季风;箭头B由印度半岛吹向印度洋,代表南亚的冬季风(东北季风);箭头C由太平洋吹向亚欧大陆,代表东亚的夏季风(东南季风);箭头D代表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左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季。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_______;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4)若右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是著名的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
【答案】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炎热干燥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分析】本题考查重点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属基础题目。甲图易误判成热带雨林气候(甲图各月降水达不到热带雨林的标准)。
【详解】(1)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⑥为温带季风气候,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中甲降水情况不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A错误。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④不符,B错误;丁为温带季风气候,与⑥相符,C正确;丙为地中海气候,与⑦不符,D错误。故选C。
(2)A气压带位于30°—40°之间,为副热带,风向由40°N吹向60°N,所以为高压,应为副热带高压带。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是北半球的夏季。
(3)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④地区位于北纬30°-40° 大陆西岸,为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⑤位于大陆西岸,纬度在南北纬40°—60°之间;。
(4)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⑧为亚欧大陆东部日本附近的北海道渔场,因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而成。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在下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绘制出锋面,并标注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2)说明此时刻Q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N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1)
(2)西伯利亚冷高压形成后,冷空气东移南下,与东部地区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3)N地会先发生一次暖锋过境,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之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不久N地还会发生一次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之后受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低。
【分析】本题基于对东亚局部区域等压线图的判读下,考查了冷暖锋形成示意图、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以及天气系统的形成等知识。需要在理解地理现象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详解】(1)从图中可看出M地受到冷锋控制,N地受到暖锋控制。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均在锋面以上,冷气团在锋面以下,冷锋的锋面比暖锋的锋面陡,且暖锋处冷气团有回旋。锋面示意图如下:
(2)读图可知,Q锋面位于等压线疏密变化明显的地区,西侧强大的冷高压产生冷气团移动速度快,与东侧移动速度较慢的、气温稍高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3)从图中可看出N点即将受到暖锋的影响。暖锋过境,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从图中可看出在暖锋以西还有冷锋,从移动路径可看出,冷锋在不久后也会经过N地,故一段时间后,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气温较低。
【点睛】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地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人们可以从谷壁上观察到不同地质年代各个时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判断图中A处沿岸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答案】(1)A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空间分布:年降水量从西向东(迅速)减少;原因:受地形影响,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B地的冬雨量更高(或C地冬雨量更低)。因为B地纬度更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冬季降水时间更长,冬雨更多。(或因为C地纬度更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短,冬季降水时间短,冬雨更少。)
(3)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因地势低洼,以外力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广阔而深厚的沉积岩。后经地壳运动抬升,形成高原。受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分析】题目通过美国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形、地质特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1)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图中A处沿岸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该地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可以结合气候类型和大气环流分析。终年受西风影响和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受地形影响,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年降水量从西向东迅速减少。
(2)根据B、C两地的纬度位置,两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冬季受南下的西风带影响,因西风带自北向南移动,B地纬度更高,西风到达早,结束晚,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冬季降水时间更长,冬雨更多。C地地纬度更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短,冬季降水时间短,冬雨更少。
(3)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内力和外力作用分析岩层和峡谷的形成过程。岩层: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因地势低洼,风化碎屑物质不断堆积固结,形成广阔而深厚的沉积岩层。后经地壳运动抬升,形成高原。峡谷:随地壳抬升,该地海拔升高,形成高原地形,因河谷落差大,受流水下切侵蚀形成深邃峡谷。
【点睛】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 (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此系统属于________ (高压或低压),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为________ (气旋或反气旋)。
(3)图中L1、L2处若形成锋面,则L1为________锋, L2为________锋。
(4)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B地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冷锋或暖锋)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的________。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未来几天气温、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1)北 风向向右偏 (2)低压 气旋 (3)冷 暖
(4)冷锋 暖锋 (5)甲、丁 (6)BD
【详解】(1) 读图,根据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此天气系统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位于北半球,判断依据是图中风向同右偏 。
(2)此系统属于低压,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气流逆时针方向辐合,为气旋。
(3)图中L1、L2处若形成锋面,结合气流运动方向,则L1位于锋面气旋左侧,为冷锋, L2位于右侧,为暖锋。
(4)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位于冷锋锋前,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B地位于暖锋的锋前,将经历暖锋过境天气过程。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的甲、丁。
(6) B地未来几天是暖锋过境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对应图中的变化曲线是图B、图D所示曲线,B、D对。图A表示气温下降,图C表示气压上升,A、C错。
【点睛】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此天气系统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为冷锋, 右侧为暖锋。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暖锋过境天气,特征是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