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8:45: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读两条河流的位置图(下左图)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湖泊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与叶尼塞河中下游相比,鄂毕河中下游径流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面积大 D.植被覆盖率高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五大河流,是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其发源于巴西高原,科伦巴以上为中上游。下图示意巴拉那河局部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沼泽的主要成因是( )
A.凌汛现象,河水溢 B.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C.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冻土广布,不易渗水
4.与亚松森河段相比,科伦巴河段( )
A.流量小 B.含沙量大
C.结冰期长 D.水位季节变化大
(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1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图2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1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图2中的点(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2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寒流
C.北半球的暖流 D.南半球的暖流
9.若图2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 B.②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D.①的盐度小于④的盐度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海水中的波浪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波浪要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波浪的( )
A.波峰越高,能量越大 B.波高越高,能量越大
C.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D.波谷越低,能量越大
11.下列人类活动需要较高的浪高的是( )
A.冲浪 B.捕捞 C.石油勘探 D.航行
1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 )
A.火山爆发形成的 B.水下滑坡形成的
C.海底地震形成的 D.风力作用形成的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
A.12—2月 B.2—4月 C.5—7月 D.10—12月
14.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 )
A.当气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B.当气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C.当海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D.当海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15.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呼伦湖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其范围曾不止一次地扩大。湖面缩小时,该湖变成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甚至与外流河联系中断,变为内陆湖;当湖面扩大时就成为一个外流的吞吐型湖泊,湖水通过额尔古纳河流入黑龙江。呼伦湖的水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呼伦湖区是呼伦贝尔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由于呼伦湖水体比热容大、蒸发强,水温低于气温,湖泊沿岸温度低于周围陆地。下图为呼伦湖位置示意图。
(1)简述呼伦湖区成为呼伦贝尔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的原因。
(2)推测呼伦湖变成外流湖的过程。
(3)简述呼伦湖由外流湖变为内陆湖时的湖泊水文特征的变化。
17.(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我国黑龙江省呼兰河,向南注入松花江。下图示意呼兰河陈家店河段某年流量变化和陈家店该年各月平均气温曲线。
(1)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3-4月流量较大的原因。
(2)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主汛期出现在7-8月的原因。
(3)指出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的断流期,并分析原因。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 “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④洋流的性质是______,它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______。
(2)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__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在图中乙海域标出7月份洋流的方向?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分析其成因,并分析这种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20.(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⑧洋流中,性质为暖流的有________,从位置来看 ,这些暖流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2)在⑧洋流附近海域,因___________流而形成了著名的渔场。
(3)以③洋流为例,说明海—气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全球水热平衡的。
(4)当丁处及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升高,会引起世界局部地区的气候异常,形成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出现时,洋流__________(填序号)减弱,⑨沿海常出现___________(填气象灾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读两条河流的位置图(下左图)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湖泊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与叶尼塞河中下游相比,鄂毕河中下游径流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面积大 D.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1.B 2.C
【解析】1.鄂毕河与叶尼塞河所处纬度位置较高,进入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融水补给河流增多,河流流量显著增大,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积雪融水,B正确;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补给相对稳定,而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与图示不符,因此湖泊水补给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A错误;如果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融水,则河流流量应在温度更高的7月更大,与图示信息不符,C错误;地下水补给较少且稳定,不会导致河流流量在6月显著增多,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流域内有大面积沼泽,沼泽能有效滞纳地表径流,使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C正确;两条河流流域的降水季节特征、气温年较差、植被覆盖率等差异不大,排除ABD。故选C。
【点睛】鄂毕河流域沼泽面积大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五大河流,是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其发源于巴西高原,科伦巴以上为中上游。下图示意巴拉那河局部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沼泽的主要成因是( )
A.凌汛现象,河水溢 B.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C.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冻土广布,不易渗水
4.与亚松森河段相比,科伦巴河段( )
A.流量小 B.含沙量大
C.结冰期长 D.水位季节变化大
【答案】3.C 4.A
【解析】3.图中沼泽所在地位于巴拉圭盆地,地势较平坦,地形较封闭,排水不畅,加上上源各支流来水丰富,因此当地易积水形成沼泽,C正确;图中河流位于热带地区,无结冰期,所以无凌汛现象,A错;图中沼泽所在区域位于热带,纬度较低,无冻土的分布,BD错,故选C。
4.亚松森河段位于科伦巴河段下游,支流汇入多,流域面积更广,流量更大,科伦巴河段位于上游,支流短小,流量小,A对;科伦巴以上河段分布有大面积沼泽,沼泽有利于泥沙的淤积,所以科伦巴河段含沙量更小,B错;科伦巴河段地处热带,河流并无结冰期,C错;图中沼泽对河流具有调蓄作用,所以科伦巴河段水位的季节变化更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主要湿地的成因总结如下:①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②青藏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C 6.B
【分析】5.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根据图示曲线,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①③时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根据图示曲线形态,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一直上升。乙到丙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又开始上升,但此时段入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小,出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大。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乙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1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图2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1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图2中的点(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2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寒流
C.北半球的暖流 D.南半球的暖流
9.若图2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 B.②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D.①的盐度小于④的盐度
【答案】7.A 8.C 9.C
【分析】7.从图中看,图1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图2中①的水温为10~20℃,A正确;②的温度为20~30℃,B错;③的水温为0~10℃,C错;④的水温为0℃,D错。故选A。
8.图中等温线向北温度减少,说明向北纬度高,为北半球,B、D错;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流向,图中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C正确,A错。故选C。
9.暖流可增温、增湿、增盐度,因此②比①温度高、盐度高,A错。一般来说,海水表层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温度比③高,密度比③小,B错;④温度③低,密度比③大,C正确;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可推测出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①温度高于④,纬度较④低,则盐度高于④,D错。故选C。
【点睛】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海水中的波浪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波浪要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波浪的( )
A.波峰越高,能量越大 B.波高越高,能量越大
C.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D.波谷越低,能量越大
11.下列人类活动需要较高的浪高的是( )
A.冲浪 B.捕捞 C.石油勘探 D.航行
1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 )
A.火山爆发形成的 B.水下滑坡形成的
C.海底地震形成的 D.风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0.B 11.A 12.D
【分析】10.本题结合示意图认识波浪形态的基本要素: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示意图形象地说明这几个基本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波浪的波高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冲浪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A正确;而石油勘探、航行、海上捕捞等应避开大的波浪,B、C、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
12.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D正确;火山爆发和海底地震形成的是灾害—海啸,A、C错误;海浪并不是水下滑坡形成的,B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D。
【点睛】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波浪主要的动力条件是风。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
A.12—2月 B.2—4月 C.5—7月 D.10—12月
14.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 )
A.当气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B.当气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C.当海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D.当海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15.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C 14.A 15.B
【分析】13.据图示可知,在海温15℃到25℃的范围,雾出现的次数最多,山东位于温带地区,5-7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温度较高,所以在5-7月出现雾的日数最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据图可知,当气温为10-15℃,大多形成的雾为气温低于海温,所以多为蒸发雾,A正确,B错误;当海温为10-15℃,形成的雾部分气温高于海温,部分气温低于海温,有蒸发雾也有冷却雾,CD错误;故选A。
15.结合材料可知,蒸发雾是气团的温度低于海面的温度,海水温度高,遇冷凝结形成的雾,①正确,②错误;冷却雾是指当气团的温度高于海面温度时,暖湿的空气遇到冷海面,凝结形成的雾,③错误,④正确;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雾形成主要条件有:充足的水汽、遇冷凝结、凝结核、无大风天气。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呼伦湖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其范围曾不止一次地扩大。湖面缩小时,该湖变成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甚至与外流河联系中断,变为内陆湖;当湖面扩大时就成为一个外流的吞吐型湖泊,湖水通过额尔古纳河流入黑龙江。呼伦湖的水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呼伦湖区是呼伦贝尔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由于呼伦湖水体比热容大、蒸发强,水温低于气温,湖泊沿岸温度低于周围陆地。下图为呼伦湖位置示意图。
(1)简述呼伦湖区成为呼伦贝尔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的原因。
(2)推测呼伦湖变成外流湖的过程。
(3)简述呼伦湖由外流湖变为内陆湖时的湖泊水文特征的变化。
【答案】(1)湖区地形平坦,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夏季,湖区气温较低,对流较弱,不易形成降水;湖面水温低于气温,容易产生逆温,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降水。
(2)降水量和积雪融水量增大,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水位升高,河水补给呼伦湖,呼伦湖水位升高,当呼伦湖水位高于额尔古纳河水位时,湖水通过额尔古纳河流入黑龙江,成为外流湖。
(3)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含盐量增高。
【分析】本题以呼伦湖区为背景材料,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河湖的水文特征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气温、对流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由于呼伦湖水体比热容大、蒸发强,湖泊沿岸温度低于周围陆地,上升气流弱,对流弱,不易产生降水;从地形看,由于湖泊地势较低,水汽受地形抬升弱,不易产生降水;湖面水温低于气温,容易产生逆温,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降水,使得湖泊区域降水较少。
(2)
由材料可知,湖面缩小,湖泊为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成为内陆湖,当湖面扩大,就通过额尔古纳河流入黑龙江,成为外流湖。而呼伦湖水面升高是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注入水量大所致,而两河的补给主要为降水和积雪融水,当积雪融水和降水量大时,注入湖泊的水量大,湖泊水位升高,高于额尔古纳河,则湖水注入额尔古纳河,继而流入黑龙江,成为外流湖。
(3)
湖泊水文特征主要从含盐量、水量、水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周边河流补给减少,呼伦湖湖面萎缩,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净化能力降低,水质变差,所处地区蒸发较为旺盛,水分蒸发后,盐类物质积累,导致含盐量增高。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我国黑龙江省呼兰河,向南注入松花江。下图示意呼兰河陈家店河段某年流量变化和陈家店该年各月平均气温曲线。
(1)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3-4月流量较大的原因。
(2)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主汛期出现在7-8月的原因。
(3)指出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的断流期,并分析原因。
【答案】(1)呼兰河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积雪量较大,河流结冰;3-4月气温上升至0℃以上,冰雪融化,上游河冰解冻,该河段流量变大。
(2)呼兰河主汛期以雨水补给为主,7-8月我国雨带北移至该流域。
(3)断流期为12月至次年2月。10月中下旬气温低于0℃,河流开始结冰,随着气温继续下降,12月全河冻结而断流;2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增强,河流从太阳辐射及地面等获得热量,河冰开始慢慢融化。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呼兰河的相关材料为载体,涉及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和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呼兰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3~4月流量增大,主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导致。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积雪量大,河段封冻结冰,根据图示信息可知,3~4月该地区平均气温高于0℃,随着气温的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且上游河段河冰逐渐解冻,使得该河段流量增大。
(2)
该河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但以雨水补给为主,7~8月我国锋面雨带移至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该流域降水量显著增大,河流进入主汛期。
(3)
河流断流即是图中流量为0的时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2月至次年2月河流流量为0,是河流的断流期,其原因主要结合图中的平均气温进行分析。10月中下旬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逐渐结冰,之后河流逐渐封冻而断流,到第2年2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逐渐向北移动,该地区太阳高度角增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水温逐渐升高,河冰逐渐融化,断流期逐渐结束。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 “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④洋流的性质是______,它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______。
(2)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__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 暖流 增温增湿
(2) 北海道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3)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分析】本题以世界洋流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洋流性质、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
从图中看,④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④位于欧洲西部,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2)
图中①为日本暖流、②为千岛寒流,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处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3)
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该海域的洋流会把大量油污带往其它海域,从而降低该海域油污的浓度,从而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洋流把大量油污带往其它海域,使得其它海域受到污染,从而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在图中乙海域标出7月份洋流的方向?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分析其成因,并分析这种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答案】(1)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2)洋流方向为向东北方向形成原因:7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吹拂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西南季风对于图示沿海地区是离岸风,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去,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冷性上升补偿流。冷海流对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沿海陆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某区域简图为材料,涉及区域地形特征、洋流的流向、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地形特征描述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即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区分布和地势特点,沿海地区还要描述海岸线状况;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依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和河流流向可知,该区域海拔较高,相对高差大,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且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大致从西北流向东南,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海海岸线较平直。
(2)根据前面分析,该区域为索马里半岛,乙海域洋流为索马里洋流,7月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相对二分日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由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季风,乙处洋流受西南季风吹拂,表层海水由西南流向东北;乙处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涌补充,洋流性质为寒流;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低,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导致降水减少,索马里半岛地处热带,受寒流影响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点睛】
20.(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⑧洋流中,性质为暖流的有________,从位置来看 ,这些暖流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2)在⑧洋流附近海域,因___________流而形成了著名的渔场。
(3)以③洋流为例,说明海—气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全球水热平衡的。
(4)当丁处及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升高,会引起世界局部地区的气候异常,形成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出现时,洋流__________(填序号)减弱,⑨沿海常出现___________(填气象灾害)。
【答案】(1)①②③⑤⑥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的西岸和赤道附近
(2)上升补偿
(3)③位于中纬度地区,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地带到高纬地区,并在大陆西岸形成降水,促进了北太平洋的水热平衡。
(4)⑤⑧ 旱灾
【分析】本题以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北赤道暖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⑤为南赤道暖流,⑥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⑦为西风漂流,⑧为秘鲁寒流。其中①②③⑤⑥为暖流。暖流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的西岸和赤道附近。
(2)由上题分析可知,⑧为秘鲁寒流,是受东南信风影响,沿海地区盛行离岸风,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物质在表层积聚,浮游生物生长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③为北太平洋暖流,其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属于风海流,位于中纬度地区,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地带到高纬地区,并在大陆西岸形成降水,促进了北太平洋的水热平衡。
(4)读图可知,丁位于赤道东部太平洋海域,当该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使得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⑧)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南赤道暖流减弱(⑤),秘鲁沿海地区降水量异常增多,而此时太平洋西部赤道附近沿海(⑨沿海)降水减少,出现旱灾。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