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内陆湖。湖面海拔约3821米,终年不冻。湖泊周围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乌鲁族人至今还生活在由芦苇捆扎而成的漂浮岛上。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气温高②板块交界处,地热丰富③沿岸暖流,增温增湿④群山环绕,阻挡冷空气侵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1.B 2.A
【分析】1.由左图可知,的的喀喀湖所处纬度在南纬15°附近。纬度较低,气温高,①正确;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②正确;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受洋流影响较小,并且沿岸是寒流经过,③错误;东西两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④正确。故选B。
2.由左图可知,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故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1月份为该地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最高,A正确。其它月份气温较低,冰雪融水量较少,湖泊水位较低,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冰雪融水补给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时间为夏季。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博斯腾湖(图甲)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的自然奇观(图乙)。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4.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B.纬度高,蒸发量小
C.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D.属于外流区域
【答案】3.D 4.A
【分析】3.根据材料信息,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的自然奇观。这说明该季节湖面白天冰会融化,晚上湖水又结冻,且气温处于逐渐升高阶段,但气温还不是很高,从而判断该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最可能是春季,D正确;冬季的时候气温低,湖面封冻,A错误;根据图乙可看出,推冰形成的前提是有比较厚的冰层(冰块)为物质条件,秋季时之前为夏季,气温高在秋季时没有材料图乙中比较厚的冰层,所以不会出现推冰现象,B错误;夏季时气温高,湖泊不结冰,C错误。故选D。
4.博斯腾湖所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博斯腾湖周边的高大山脉有较多的积雪和冰川,故湖泊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冰雪融水补给量大,使得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A正确,B错误。博斯腾湖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淡水湖,该湖位于内流区域,因所在地区距海较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小,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推冰”奇观的概念,并结合图中的图片进行分析,“推冰”出现的季节很容易误选秋季,但只要抓住“推冰”景观需要有冰层,只要冬季的冰到春季融化之后,再加上春季温差大,才会形成。秋季之前为夏季,没有冰块的条件,不会形成“推冰”景观。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洋流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调节者,海洋中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改变其环境特征。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
A.绕南极洲逆时针方向流动
B.流向受西风影响属于寒流
C.使沿岸地区更加温和湿润
D.途径海域宽阔是重要航线
6.乙、丙的洋流的影响是( )
A.增加大陆沿岸地区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在丙洋流与甲洋流交汇处海域形成大渔场
C.使陆地东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气候产生差异
D.两洋流均可给大陆沿岸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甲洋流为西风漂流,该洋流绕南极洲顺时针方向流动,A错误;西风漂流是受西风带的影响,属于寒流,B正确;西风漂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并不会使沿岸气候温和湿润,C错误;途径海域由于风浪大,并不是重要航线,D错误。故选B,A、C、D错误。
6.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处为南美洲,乙洋流为秘鲁寒流,丙属于巴西暖流,两支洋流减小了大陆沿岸地区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A错误;丙洋流与甲洋流交汇处由于纬度位置高,水温低,并不会形成大渔场,B错误;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洋流会使陆地东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气候产生差异,C正确;乙洋流对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丙对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D错误。故选C,A、B、D错误。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1.对气候: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由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2.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盐丰富,容易形成大渔场;3.影响航运;4.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欧洲西部英吉利海峡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洋流的主导动力是( )
A.盛行风 B.海水盐度 C.海陆轮廓 D.地转偏向力
8.图中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B.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
C.带来北海的石油污染 D.带来高纬度海区的冰山
【答案】7.A 8.B
【解析】7.由经纬度可知,图中洋流位于大陆西岸西风带内,受盛行风(西南风)影响,向东北方向流动。所以洋流的主动力是盛行风,A正确;此处海域盐度相差不大,B错误;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不是形成洋流的主动力,只能影响洋流方向,C、D错误。故选A。
8.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地区只有暖流,不存在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A错误;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正确;该洋流流向北海方向,只能把污染带到北海,不能把北海的石油污染带到该地,C错误;该洋流从低纬向高纬流动,不能带来高纬度海区的冰山,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第二、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第三,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也迫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下左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下右图示意达尔文与塔希提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10.1988年至1992年( )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9.C 10.A
【解析】9.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低于多年平均值,说明信风比平均年弱,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东部冷海水上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一般情况下,由于塔希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主,达尔文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主,塔希提气压高于达尔文气压。距平为负值时,说明塔希提与达尔文气压差值小于平均值,所以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拉尼娜现象有时会紧随其后。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近年来经过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岛后,当地发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淡水资源。永暑岛出现地下淡水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即因咸、淡水的密度差异导致地下淡水漂浮在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图为“淡水透镜体”的原理。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1.当地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 )
A.大气降水 B.地下咸水过滤 C.海水淡化 D.陆地淡水调入
12.吹沙填海对当地出现淡水资源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陆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当地降水量②提供了足够大的集水面积
③砂石的集中堆砌减弱了海水渗入④砂石可过滤海水中的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虽然有“淡水透镜体”的作用,但当地淡水资源仍然非常缺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面积小,储存淡水条件较差
C.植被茂密,蒸腾强 D.重化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
【答案】11.A 12.C 13.B
【分析】11.据材料可知,“淡水透镜体”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永暑岛后开始起作用,促使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转变为地下淡水资源,A正确。B、C、D三个选项材料中没有信息可以说明,也不符合客观实际,B、C、D错误。故选A。
12.据图文材料可知,大规模吹沙填海扩大了陆地面积,增加了集水区域,使大气降水下渗增多,从而引发“淡水透镜体”的作用,②正确。陆地面积扩大并不能直接增加当地降水量,①错误。集中堆砌的砂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海水侵入程度,但是无法过滤海水中的盐分,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13.永暑岛位于南沙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A错误。近年来经大规模吹沙填海后,永暑岛的面积也仅仅约3平方千米,缺乏足够的淡水储存空间,B正确。永暑岛为人工岛且面积狭小,植被稀疏,没有重工业,所以C、D不符合当地客观实际,C、D错。故选B。
【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图中信息,明白图中永暑岛出现地下淡水资源的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及及其原理。从而才能把握这组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向。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示意某半岛,甲、乙是该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14.流经甲城市附近的洋流( )
A.是暖流 B.是寒流 C.从东南流向西北 D.从高纬流向低纬
15.1月,从甲城市开往乙城市的客轮(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答案】14.A 15.C
【分析】14.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得出,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流经甲城市附近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由西北流向东南,从低纬流向高纬,故A正确,BCD错。故选A。
15..由上题解析可知,流经甲城市的洋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从甲城市开往乙城市的客轮为逆水;1月该地盛行偏南风,故此时从甲城市开往乙城市的客轮顺风,故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图、表等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径流总量(km3) 3100 131900 4225 5950 10390 1965
人均径流量(m3/人) 2100 1960 5500 7640 21000 27800
(1)图中东西两侧,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的是____侧,理由是____。
(2)图中该地区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为缓解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
(3)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表中可反映出的水荒原因有____。
【答案】 西 坡度小(较缓),植被覆盖好 过度开采地下水 节约用水、雨季回灌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差异大
【分析】本题主要以城市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的利用为材料,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同时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额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教育学生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显示,图中西侧植被覆盖率高,坡度更缓,下渗多,降水能更充分地转化为地下水,而东侧地表裸露,下渗少,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2)根据图中所示信息,该城市地下水开采井较深,井口附近的地下水位比周边更低,说明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过度开采地下水;为缓解该为题,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注重节约用水,同时因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在雨季时回灌地下水,以缓解该问题。
(3)根据材料中的表显示,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配不均,以亚洲和南极洲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径流量差异大,特别是欧洲和亚洲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容易导致水荒。
【点睛】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1、开源角度(1)修筑水库(湖泊水)。(2)跨流域调水(河流水)。(3)合理开采地下水(地下水)。(4)人工降雨(大汽水)。(5)海水淡化(海水)。(6)废水处理再利用(废水)。2、节流角度(1)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农业)。(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工业)。(3)节约用水,增强公民节水意识(生活)。(4)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水价等。
17.(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其中C环节名称为____,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____(填图中字母)。人类通过____(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A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____(填“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____(填“流水沉积”或“冰川堆积”)作用。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等值线的水平分布特点____。
(5)如果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副热带东部地区,则沿海海域受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盐度偏____(填“高”或“低”)。
【答案】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水汽输送 A 跨流域调水 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 增大 低 夏季降水量大 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口向外盐度数值升高(或离河口越远,海水盐度越高) 墨西哥湾暖流 高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洋流的分布、径流和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示意图知各环节分别是:A是径流、B是海水蒸发、C是水汽输送、D是降水。故此图是海陆间的大循环。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建水库、开凿运河、跨流域调水、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都会引起水循环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围湖造田、森林的破坏,也会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可能会导致洪涝灾害、地下漏斗、地上的断流,次生盐渍化,水质恶化、沿海海水入侵,干旱化、盐渍化等环境问题。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水循环问题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是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
(2)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和“调节器”,它调节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冷暖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循环是“雕塑家”,它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象。水循环是“传输带”,它是地表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流水的侵蚀形成V形峡谷、瀑布如长江三峡;流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流水的沉积在上游形成山麓冲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海水的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如美国五大湖。
(3)大量砍伐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径流泥沙含量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大、洪涝灾害增多,湿地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危害。
(4)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等因素。①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②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③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④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淡水注入多,盐度夏季比冬季低。离河口越远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越小,盐度越高。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的副热带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
(5)由世界洋流分布所知北美洲副热带东部地区海域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副热带海区又是暖流经过的地方蒸发量大,故盐度高。
18.(2016·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 W/m2),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_________,为什么
(3)描述20°N~40°N和40°N~60°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答案】(1)长波辐射 潜热
(2)热带 (从纬度范围看)热带约跨47个纬度,不仅范围大,而且正午太阳高度也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面积看)该地区所占的海洋面积最大,储存的热量大;(从图中的数据看)该地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从该地区的海洋看)海区面积大,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丰富,释放到大气中的潜热也丰富。
(3)20°N~4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N~6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海气循环作用与热量交换。
【详解】(1)海洋主要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海气相互作用就越活跃。
(3)影响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因素有海洋储存热量的多少、洋流的性质等。20°N-4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N-6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19.(2021·江西·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谷地(位置见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川中部的大地槽,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形状。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mm,南部只有200 400mm,部分地区不到100mm;谷地内3/4的降水量集中于冬春两季。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建设,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概括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原因。
(3)分析中央谷地引水渠运营后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不对称状水系(东侧比西侧水系发达或东侧支流众多或东侧流域面积大);河流比降大,水能丰富;支流主要向西流,干流主要向西北流。原因:位于断裂带上(地壳断裂下陷)或者;谷地东侧位于内华达山脉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谷地西侧位于海岸山脉背风坡少雨);山区落差大,冬季降水丰富;谷地东侧地势东高西低,谷地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制约了河流流向。
(2)板块挤压,地壳断裂;两侧山地抬升,中央谷地下陷;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有利:调节中央谷地水土资源空间配合欠佳问题(或:缓解谷地南部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南部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不利:南部受水区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大水漫灌,加据土壤盐碱化程度;北部输水区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调出水量过多会加据其缺水程度。
【分析】本题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川中央谷地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流的水系特征、中央谷地的形成原因、水利工程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水系特征包括水系的形状、大小(面积)、流向、位置、落差(比降)等方面。因此图示河流的水系特征:在形状上不对称,支流呈梳状分布,中央谷地东侧支流多,西侧支流少;在流域面积上,河流位于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区,流域面积较小;在流向上干流从东南流向西北,支流主要是从东流向西;在河流落差方面,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原因分析:中央谷地东侧支流多,西侧支流少主要是因为谷地西侧是海岸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难以发育河流,谷地东侧是内华达山脉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利于河流发育;中央谷地是由于地壳断裂下沉导致,地形闭塞,因此流域面积较小;谷地的地形地势制约了河流的流向,地壳断裂下陷导致该地海拔落差大,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2)
在内力作用方面,该地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相对低洼的地堑。在外力作用方面,河流将泥沙等碎屑物质沉积于此,导致谷地底部地形平坦,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中央谷地。
(3)
中央谷地引水渠运营后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中央谷地地区南方耕地多但降水少,北方耕地少但降水多,引水渠能够调动北方水源到南方地区,解决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缓解用水危机,改善南部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不利影响:南方地区夏季气候干热,蒸发量大,引水灌溉如果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引水量过大时,会造成北方输水区水量不足,造成生态失衡。
20.(2022·云南昆明·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冰岛国土面积的1/8被冰川覆盖,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海岸线长约4970公里,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全岛约有250个温泉,冰岛温泉的数量居世界之冠,被称为“冰与火之地”。冰岛南部某地黑沙遍布海滩,岸边玄武石柱耸立,黑色沙滩景观优美而独特。在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的共同影响下,冰岛周围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渔业是冰岛的传统产业,位于冰岛北部的阿克雷里建有冰岛最大的鱼类加工厂,鱼粉、鱼肝油、千鱼等渔业加工产品大量出口到欧美国家。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北冰洋冰川融化加剧,海水温度升高。下左图为冰岛南部某地滨海黑色沙滩,下右图为冰岛地形图。
(1)分析冰岛出现“冰火”并存独特现象的原因。
(2)据图文信息,推测冰岛南部某海滩黑色沙子的来源。
(3)据图文材料分析全球变暖对冰岛北部渔业的影响。
(4)请你为即将赴冰岛开展极光追逐之旅的中国摄影师团队提供三条实用建议。
【答案】(1)冰岛冰川广布的原因:①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地表获得热量较少,土壤冻结期长;②冰岛低压影响,气旋较多,暴风雪较多,积雪量大;③地处第四纪冰盖的中心,冰原面积广、现代冰川发育。
冰岛火山、地热温泉较多的原因:①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洋中脊生长边界岩浆活动频繁;②火山喷发次数多,形成多处火山口,火山熔岩通道与裂隙利于地下水受热喷涌。
(2)冰岛及周边洋底岩浆通过火山喷出,熔岩冷凝后形成玄武岩等黑色岩石;地表岩层经风化作用破碎,再由风力、冰川、流水、海浪等外力作用将黑色碎屑搬运到地势较低平的滨海地区堆积,形成黑色沙子。
(3)有利影响:港口基本无结冰,利于海运;冷水鱼在冰岛附近海域活动时间缩短,暖水鱼类种群聚集较多。
不利影响:海域极端天气现象多发,捕捞作业受影响;北极海冰向南漂浮,水温变化较大(全球变暖,鱼群不适应环境变化导致冷水鱼数量减少)。
(4)时间选择:10月-次年3月(北半球冬季),夜晚时间较长利于拍摄。
交通方式:搭乘飞机抵达冰岛首都或大城市,再租车(四驱越野及水陆两用车)沿公路线抵达边远地区。
物资准备与及时补充:三脚架及备用电源,防寒装备,防水装置,高热量食物及饮用水,汽油及燃料,导航系统、冰原徒步装备等。
【分析】本题以冰岛为材料,涉及地貌形成、洋流、气候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图文材料、组织语言作答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冰岛冰川广布的原因:材料中提到,冰岛国土面积的1/8被冰川覆盖,且为第四纪冰盖的中心,所以冰川面积广布,气温极低;由图可知,冰岛纬度高,气温低,气候严寒,土壤冻结期长;同时受到大气环流影响,多暴雪加剧该地寒冷程度。
冰岛火山、地热温泉较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冰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频繁的火山喷发促使该地地下水受热喷涌形成喷泉。
(2)
冰岛玄武岩较多,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在该地气候严寒、多大风的情况下,地表的黑色岩石经风化作用破碎,再由风力、冰川、流水、海浪等外力搬运作用,最终在地势低平的滨海地区积而成黑色沙子。
(3)
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全球变暖促使水温升高,可能导致原海域冷水鱼由于生存环境变化而大量死亡,渔业资源减少;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极端天气多发,海上险情多发,影响人们正常捕捞。但同时,气候变暖使材料中阿克雷里的通航时间变长,有利于运输渔业加工产品;水温升高会聚集大量暖水鱼,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
(4)
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北半球的冬春季节,所以建议10月—次年3月前往拍摄。此时间段冰岛出现极夜现象,且多暴风雪天气,所以需要准备好保暖装备、充足的食物、照明工具,提前规划好大致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内陆湖。湖面海拔约3821米,终年不冻。湖泊周围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乌鲁族人至今还生活在由芦苇捆扎而成的漂浮岛上。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气温高②板块交界处,地热丰富③沿岸暖流,增温增湿④群山环绕,阻挡冷空气侵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博斯腾湖(图甲)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的自然奇观(图乙)。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4.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B.纬度高,蒸发量小
C.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D.属于外流区域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洋流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调节者,海洋中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改变其环境特征。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
A.绕南极洲逆时针方向流动
B.流向受西风影响属于寒流
C.使沿岸地区更加温和湿润
D.途径海域宽阔是重要航线
6.乙、丙的洋流的影响是( )
A.增加大陆沿岸地区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在丙洋流与甲洋流交汇处海域形成大渔场
C.使陆地东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气候产生差异
D.两洋流均可给大陆沿岸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欧洲西部英吉利海峡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洋流的主导动力是( )
A.盛行风 B.海水盐度 C.海陆轮廓 D.地转偏向力
8.图中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B.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
C.带来北海的石油污染 D.带来高纬度海区的冰山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下左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下右图示意达尔文与塔希提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10.1988年至1992年( )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高于达尔文气压转变为低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近年来经过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岛后,当地发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淡水资源。永暑岛出现地下淡水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即因咸、淡水的密度差异导致地下淡水漂浮在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图为“淡水透镜体”的原理。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1.当地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 )
A.大气降水 B.地下咸水过滤 C.海水淡化 D.陆地淡水调入
12.吹沙填海对当地出现淡水资源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陆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当地降水量②提供了足够大的集水面积
③砂石的集中堆砌减弱了海水渗入④砂石可过滤海水中的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虽然有“淡水透镜体”的作用,但当地淡水资源仍然非常缺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面积小,储存淡水条件较差
C.植被茂密,蒸腾强 D.重化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示意某半岛,甲、乙是该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14.流经甲城市附近的洋流( )
A.是暖流 B.是寒流 C.从东南流向西北 D.从高纬流向低纬
15.1月,从甲城市开往乙城市的客轮(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图、表等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径流总量(km3) 3100 131900 4225 5950 10390 1965
人均径流量(m3/人) 2100 1960 5500 7640 21000 27800
(1)图中东西两侧,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的是____侧,理由是____。
(2)图中该地区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为缓解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
(3)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表中可反映出的水荒原因有____。
17.(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其中C环节名称为____,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____(填图中字母)。人类通过____(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A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____(填“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____(填“流水沉积”或“冰川堆积”)作用。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等值线的水平分布特点____。
(5)如果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副热带东部地区,则沿海海域受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盐度偏____(填“高”或“低”)。
18.(2016·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 W/m2),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_________,为什么
(3)描述20°N~40°N和40°N~60°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19.(2021·江西·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谷地(位置见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川中部的大地槽,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形状。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mm,南部只有200 400mm,部分地区不到100mm;谷地内3/4的降水量集中于冬春两季。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建设,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概括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原因。
(3)分析中央谷地引水渠运营后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20.(2022·云南昆明·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冰岛国土面积的1/8被冰川覆盖,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海岸线长约4970公里,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全岛约有250个温泉,冰岛温泉的数量居世界之冠,被称为“冰与火之地”。冰岛南部某地黑沙遍布海滩,岸边玄武石柱耸立,黑色沙滩景观优美而独特。在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的共同影响下,冰岛周围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渔业是冰岛的传统产业,位于冰岛北部的阿克雷里建有冰岛最大的鱼类加工厂,鱼粉、鱼肝油、千鱼等渔业加工产品大量出口到欧美国家。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北冰洋冰川融化加剧,海水温度升高。下左图为冰岛南部某地滨海黑色沙滩,下右图为冰岛地形图。
(1)分析冰岛出现“冰火”并存独特现象的原因。
(2)据图文信息,推测冰岛南部某海滩黑色沙子的来源。
(3)据图文材料分析全球变暖对冰岛北部渔业的影响。
(4)请你为即将赴冰岛开展极光追逐之旅的中国摄影师团队提供三条实用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