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棋)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秦岭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会因坡度而产生分异,坡度影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土壤的特性及分布,同时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下图示意不同坡度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秦岭( )
A.南北坡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均成正比 B.坡度越小区域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距越大
C.坡度大于15°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小 D.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均大于南坡
2.该地在坡度较小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人类活动
(2021·安徽·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巢湖龙化石,发现于安徽巢湖马家山,巢湖龙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距今约2.3亿年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4.关于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2022·河南·信阳高中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6.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 )
A.光照更强 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 D.植被覆盖率更高
7.(2018·贵州·贵阳六中高一阶段练习)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贵州省总日照时数为46.1小时,较常年偏少117小时;平均气温为4.2℃,较常年偏低2.2℃。该材料叙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岩石 D.地形
(2022·河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8.乙附近是( )
A.德雷克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
9.该线南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0.考察期间,可能见到的地理现象是( )
A.甲地地面湿滑 B.乙地极夜
C.丙地企鹅成群 D.丁地队旗飘向西北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线两侧自然带体现的分布规律是( )
A.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2.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北京西南方向 B.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
C.丙地附近有著名渔场 D.出发当日丁地日均温最高
13.通过考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各地都出现了极昼现象 B.乙地到丙地沿线多火山
C.丙地人口较密集 D.丁地森林覆盖率高
(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天山北坡(44°N)近3000年来山地自然带的演化示意图,IV为荒漠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V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
A.森林茂密 B.多喀斯特地貌 C.河湖密布 D.以荒漠为主
15.与现在相比,左图所示时期( )
A.草地面积较小 B.林带下限较低 C.雪线海拔较高 D.垂直带谱复杂
二、综合题
16.(2021·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如图中B城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2012年11月22日,以“未来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的主题赢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列举该地区主要的新能源。
(2)请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3)图中A地出产的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4)指出图示地区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7.(2021·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
18.(2021·云南·昆明八中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夏季风力弱,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材料二注入亚速海的河流主要有顿河和库班河。2018年世界杯举办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顿河河畔,是俄罗斯人口第十大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始建于1749年,西南距亚速海塔甘罗格湾46千米,是整个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018年世界杯的举办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试分析亚速海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2)说明锡瓦什湾“夏季尤臭”的理由。
(3)简述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城市建设对当地的水循环造成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19.(2021·黑龙江·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地势平缓地区(如图a)。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如图b)。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图c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
(1)说明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
(2)该区域气候较干旱,土壤水分含量对植被数量影响很大。试判断甲乙两地植被数量。并说明原因。
20.(2017·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____。
(2)图中山脉位于____板块。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山的高度将变____,理由是____
(3)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沿岸自然景观呈现____的地带性变化,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____,其形态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____
(4)A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其成因是?
(5)20世纪下半叶以来,A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降水量也有异常变化,是增多还是减少?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棋)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秦岭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会因坡度而产生分异,坡度影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土壤的特性及分布,同时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下图示意不同坡度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秦岭( )
A.南北坡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均成正比 B.坡度越小区域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距越大
C.坡度大于15°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小 D.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均大于南坡
2.该地在坡度较小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人类活动
【答案】1.C 2.D
【分析】1.正比一般指正比例,南北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应该呈现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A错;结合图可以看出,坡度在2-5范围内南北植被覆盖度差距比<2坡度的植被覆盖度差距大,所以B说法错误;当坡度大于15°时,南北植被覆盖度两条线基本相近,差异较小,所以C正确;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小于南坡,D错误。故选C。
2.坡度较小的地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较多,所以对植被的破坏较多,植被覆盖度较小,因此D正确;坡度较小的地方一般来为低海拔谷地或者是山前冲积扇地带,水分和肥力、热量条件更好,更有利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应该较大,AB错误。降水与海拔和迎风、背风坡关系较大,与坡度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光、热、水、肥、地形等)和人为因素。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往往在坡度较小的地方,人类活动频繁,砍伐森林和植被,得到场所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度会减少。
(2021·安徽·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巢湖龙化石,发现于安徽巢湖马家山,巢湖龙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距今约2.3亿年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4.关于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答案】3.C 4.C
【分析】3.材料中巢湖龙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C正确。故选C。
4.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误。故选C。
【点睛】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特点就是继续向适应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演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种类繁多,占领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2022·河南·信阳高中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6.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 )
A.光照更强 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 D.植被覆盖率更高
【答案】5.C 6.B
【分析】5.读图,从纬度看,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纬度没有那么高,从经度看,青藏高原不在此范围;从海拔来看,大部分地区在500-1500米之间,地形破碎,结合经纬度可知,应为黄土高原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一般情况下,阴坡相比于阳坡温度低、蒸发较弱,因而拥有更好的水分条件。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①地位于山脉阴坡,②地位于山脉阳坡,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可能是因为①地土壤水分条件更好。①地位于山脉阴坡,②地位于山脉阳坡。相比于①地,②地光照更强,A项错误。①②两地海拔都在1000m-1500m之间,但从图中不能获得两地坡度陡缓状况的具体信息,因此坡度对两地植被长势的影响无法判断,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和农作物长势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7.(2018·贵州·贵阳六中高一阶段练习)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贵州省总日照时数为46.1小时,较常年偏少117小时;平均气温为4.2℃,较常年偏低2.2℃。该材料叙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岩石 D.地形
【答案】B
【详解】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材料中贵州省的总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数据描述的是气候,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土壤、岩石、地形和总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有直接、密切关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2·河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8.乙附近是( )
A.德雷克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
9.该线南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0.考察期间,可能见到的地理现象是( )
A.甲地地面湿滑 B.乙地极夜
C.丙地企鹅成群 D.丁地队旗飘向西北
【答案】8.D 9.D 10.A
【解析】8.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乙地位于北美洲和亚洲分界线附近,应靠近白令海峡,D正确;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和南极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分界线,距离乙地较远,ABC错误。故选D。
9.材料中提到“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由于其纬度较高,推测该曲线为亚寒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所以该线南端应为亚寒带,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生长在亚热带、温带地区,不能在亚寒带地区生长,ABC错误。故选D。
10.由材料可知,考察时间应为4月20日及之后的两个月,属于北半球夏半年,温度相对较高,冰雪融化较多,导致甲地地面湿滑,A正确;4月到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不会出现极夜现象,B错误;据图可知,丙地位于北极圈附近,不会出现生活在南极的企鹅,C错误;北半球高纬地区受极地东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丁地队旗飘向西南,D错误。故选A。
【点睛】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线两侧自然带体现的分布规律是( )
A.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2.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北京西南方向 B.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
C.丙地附近有著名渔场 D.出发当日丁地日均温最高
13.通过考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各地都出现了极昼现象 B.乙地到丙地沿线多火山
C.丙地人口较密集 D.丁地森林覆盖率高
【答案】11.A 12.D 13.B
【解析】11.依据图中海陆轮廓可知,该自然带的分界线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大体在北极圈附近,结合课本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该线以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带,该线以北则为寒带苔原带,自然带具有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符合以热量为基础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故选A。
1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附近,地处高纬度,故甲地位于北京以北,据此排除A;乙地位于亚洲以北的北冰洋沿岸,没有暖流经过,B错;丙地位于北美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没有世界著名渔场,C错;由图可知,丁地位于大西洋中部冰岛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与其它三地相比,气候相对温和,日均温最高,D正确。故选D。
13.读图可知,该自然带的分界线,并非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内,由材料可知,也只是在科学考察活动临近结束时(4月20日之后的两个月),极昼范围才接近北极圈,因此,不可能各地都出现极昼现象,A错;乙地到丙地沿线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沿线多火山,B正确;丙地位于加拿大北冰洋沿岸,由于气候严寒,人口稀少,C错;丁地位于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森林生长,森林覆盖率低,D错。故本题选B。
【点睛】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分异:从赤道往两极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表现陆地自然带会从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从沿海往内陆的变化,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地区(特别是亚欧大陆)表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为自然带从森林、草原到荒漠的变化。
(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天山北坡(44°N)近3000年来山地自然带的演化示意图,IV为荒漠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V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
A.森林茂密 B.多喀斯特地貌 C.河湖密布 D.以荒漠为主
15.与现在相比,左图所示时期( )
A.草地面积较小 B.林带下限较低 C.雪线海拔较高 D.垂直带谱复杂
【答案】14.D 15.B
【解析】14.天山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基带不可能为森林,A选项错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B选项错误;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较少,C选项错误;天山北坡山麓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自然景观应为温带荒漠,D对。故选D。
15.与现在相比,天山基带为荒漠草原,草地面积大,A选项错误;图中Ⅱ为云杉林带,其分布海拔明显较右图低,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雪线海拔较现在低,C选项错误;垂直带谱较现在简单,D选项错误,故选择B选项。
【点睛】垂直自然带的特征: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高度、山体的海拔等等
二、综合题
16.(2021·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如图中B城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2012年11月22日,以“未来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的主题赢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列举该地区主要的新能源。
(2)请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3)图中A地出产的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4)指出图示地区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风能;太阳能。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高西低);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
(3)该地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期长,有利于糖分积累。
(4)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河流短小,水量不大;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分析】本题以哈萨克斯坦简图为材料,涉及能源、地形特征、农业区位以及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者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等。图示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太阳能资源充沛;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风源地,风力较大,风能资源充沛。
(2)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可以知道图示地区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知道,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
“苹果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说明苹果的采摘时间较晚,苹果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该地区气候干旱、云量少,所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又因为位于中纬地区,热量较充足,有利于苹果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品质较高。
(4)
根据经纬度数可以知道图示地区位于中亚,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导致河流稀疏,河流短小,河流径流量较小;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植被稀疏,多荒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较慢,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气候干旱,主要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17.(2021·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易下渗,因而形成无流区。
(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原因: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
【分析】本题以阿拉伯半岛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畜牧业发展的水源来源,考查地理问题的阐释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1)
本题考查无流区的形成原因(地表径流量少的原因)分析。可结合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分析,地表径流少,与本区域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强烈,径流汇入少,地表地形无法形成径流等环节有关,并结合本区域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区,所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该地纬度低,山地海拔低,无永久高山冰雪融水。沙漠地区气温高,风沙大,风力强,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难以形成径流。沙漠遍布,透水性能好,有利于下渗,因此形成无流区。
(2)
本题考查本区域生产生活用水来源。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区域内少河流和湖泊,推测其主要为地下水。且读图,根据图例可知,甲地的海拔低,地下水埋藏较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故该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点睛】
18.(2021·云南·昆明八中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夏季风力弱,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材料二注入亚速海的河流主要有顿河和库班河。2018年世界杯举办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顿河河畔,是俄罗斯人口第十大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始建于1749年,西南距亚速海塔甘罗格湾46千米,是整个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018年世界杯的举办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试分析亚速海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2)说明锡瓦什湾“夏季尤臭”的理由。
(3)简述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城市建设对当地的水循环造成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海水水量小,四周多条河流注入,稀释作用强;海区闭塞,外部盐度高的海水不宜进入;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
(2)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沙嘴阻挡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扩散条件差。
(3)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硬化,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
【分析】本题以亚速海的背景,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原因、水循环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1)
读图甲可知亚速海有大量淡水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的盐度;该地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外界相连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慢,不易得到大洋的盐分补充;由图中纬度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因此亚速海盐度较低。
(2)
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应为臭味的主要来源。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散发出的腐败气味多。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水温升高更快更有利于产生臭味气体。沙嘴阻挡了锡瓦什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扩散条件差,使臭味浓度大。
(3)
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中原有的绿地被破坏道路、房屋等城市设施的建设使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城市水体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同时城市地面水体汇聚速度加快,地表径流增多;地面硬化地下水不易蒸发,且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多,植被减少,所以城市的蒸发量减少。
【点睛】
19.(2021·黑龙江·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地势平缓地区(如图a)。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如图b)。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图c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
(1)说明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
(2)该区域气候较干旱,土壤水分含量对植被数量影响很大。试判断甲乙两地植被数量。并说明原因。
【答案】(1)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
(2)甲地植被数量多于乙地。甲地位于阴坡,蒸发量较小:甲地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故甲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数量多于乙地。
【分析】本题以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为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植被的因素,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地理综合思维。
(1)
由材料“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可知,岩层较为破碎,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岩层容易受到侵蚀,形成河湾。但黄河蛇曲群深切进地表以下,说明曾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使得河床下降,形成深切的蛇曲。
(2)
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土壤水分较多的植被较丰富。由等高线可知,甲位于阴坡且海拔较高,故蒸发较少,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数量多。
【点睛】
20.(2017·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____。
(2)图中山脉位于____板块。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山的高度将变____,理由是____
(3)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沿岸自然景观呈现____的地带性变化,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____,其形态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____
(4)A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其成因是?
(5)20世纪下半叶以来,A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降水量也有异常变化,是增多还是减少?____。
【答案】(1)11时20分
(2) 安第斯山 升高 位于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3) 从赤道向两极 热带荒漠 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向低纬延伸,安第斯山限制了热带荒漠向内陆延伸
(4)位于东南信风带,表层海水离岸,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5) 厄尔尼诺 减少
【分析】本题考查地方时计算、板块构造学说、地形洋流对自然环境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已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东经120°地方时),当地经度为70°W,两地经度差为190°,此时A点地方时=19时-190°*4分钟=6时20分。根据所学知识,A地6时20分日出,17时40分日落,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7时40分-6时20分=11小时20分。
(2)
读图,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地区有高大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因为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只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西部沿海山脉纵列的只有南美洲,由此判断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该大洲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安第斯山脉高度仍然在不断升高,因为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大陆地壳不断隆起抬升。
(3)
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沿岸自然景观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规律,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热带荒漠,其形态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向低纬延伸,安第斯山脉限制了热带荒漠向内陆扩展。
(4)
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饵料丰富,鱼群聚集
(5)
20世纪下半叶以来,A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降水量也有异常变化,降水量会减少。因为发生厄尔尼诺时,对大洋两岸的影响是改变了沃克环流,导致西岸暖水减少,上升流减弱,降水减少。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