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小助手(人教版)(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小助手(人教版)(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8: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海陆
的变迁
课前回顾
1、根据左图填空
(1)大洋:① ,② ,③ 。
(2)大洲:A B ,C ,D 。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南极洲
大洋洲
非洲
南美洲
2、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A
课前回顾
3、读上图,回答下面问题
(1)按照面积大小给各大洲序号排序:

(2)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的大洲是 和 。
(3)赤道横穿中部的是 ,跨经度最广的是 。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南极洲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要求从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举出地球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例子。
3.了解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
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说一说
相关照片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新课讲解
沧海桑田的实例
实例一: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惑:地壳上升使曾经使海洋的地区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沧海桑田的实例
实例二: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解惑:地面下沉,海平面上升使曾经使陆地的河道、水井下沉到海底。
沧海桑田的实例
实例三: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海大坝,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荷兰的围海大坝
解惑:人类的活动。围海造陆,填海造陆或者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
海陆变迁总结
海陆变迁 实例 证据 原因
海洋 陆地 喜马拉雅山脉 岩石中有古海洋生物化石
荷兰围海造陆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扩大
陆地 海洋 我国东部海域海底 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地壳上升
人类活动
海平面上升
自然因素
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书,看的时间长了,他放下书本,想活动一下身子再看,同时让眼睛也休息一下。他尽力把自己的视线推得远一些,看看窗外..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贴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他很有兴趣地看着那奇形怪状的陆地地形,看着那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那海洋,那岛屿。看着看着,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几内亚湾的凹进去的部分,一边像是多了一块,一边像是少了一块,正好能合拢起来,再进一步对照,巴西海岸几乎都有凹进去的部分相对应。魏格纳想:“看起来就像用手掰开的面包片一样,难道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后来才分开的吗 会不会是巧合呢 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跳跃着,这个偶然的发 现,使他感到十分兴奋。
大陆漂移假说
大 西 洋
南美洲
非 洲
大 西 洋
南美洲
非 洲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吻合。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严密的论证呢?
2、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
动植物
地层
轮廓等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的证据 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的证据 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示意图
大陆漂移证据3
总结
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
⑴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⑵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⑶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 在
3、大陆漂移的过程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
现在,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回答
课堂练习
1.不是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事( )
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气候变暖 D.围海造田
2.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说明( )
A.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在增厚
B.板块在不断运动、碰撞、挤压
C.地球在不断膨胀
D.地球公转造成的
D
B
课堂练习
D
3.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可以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台湾海峡发现古人类遗迹 
C.有些大陆的边缘可以较好的吻合
D.相互分离的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