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1 同步教学课件(自主学习+名师点拨+互动探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导与练》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1 同步教学课件(自主学习+名师点拨+互动探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9 20:54:4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对应学生用书第18~19页)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鲜卑族淝水之战拓跋珪北魏平城农业经济宗主督护制汉族先进文化儒家经典鲜卑族 (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当时北魏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有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4)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选择了一条让鲜卑族封建化的改革道路。 (对应学生用书第19~20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嘎仙洞遗址材料二 《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三 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仍然采取了压迫和歧视政策,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探究问题】 (1)据材料一,魏晋之际,拓跋部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比较落后,拓跋珪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崛起?
(2)据材料二、三回答,北魏崛起后面临哪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3)面对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再认再现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三归纳概括。第(3)问难度较小,孝文帝为应对当时严峻的形势而进行改革。
答案:(1)对内: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对外:进击强敌。
(2)由于实行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激化;由于实行压迫和歧视的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3)孝文帝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点此进入演练广场课件16张PPT。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对应学生用书第20~21页)课标要求: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冯太后级别高低国家控制户口均田制编户齐民典章制度生活方式汉装30岁汉姓汉人洛阳 (对应学生用书第21~22页)孝文帝改革两个阶段的重点、目的、内容、作用
1.第一阶段
(1)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
(2)目的: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3)内容: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2.第二阶段
(1)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
(2)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
(3)内容:迁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
(4)作用:迁都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一般也指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封建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民族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又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下列四幅图片是鲜卑族在不同时期的服饰:【探究问题】 (1)上述图片有何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
(3)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通过鲜卑族服饰的变化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成果。第(1)问结合图片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作答时要和孝文帝改革内容相联系;第(3)问作答时注意要点全面,不仅要答出对鲜卑族的影响,还要答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答案:(1)图一的服饰带有鲜卑族的特点,主要是适合游牧生活的需要;图二、三、四反映了鲜卑族服饰受汉族影响,逐渐汉化。
(2)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3)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点此进入演练广场课件16张PPT。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课标要求: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丝织业青瓷洛阳货币交易答案:(1)生产方式由游牧到农耕。
(2)孝文帝改革。洛阳答案:(1)因为自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乐制度,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2)鲜卑族政权的封建化。 (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一、全面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会被先进的被征服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5.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兼收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不足之处。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及成功的原因
1.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成功原因
(1)改革顺应了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的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推动鲜卑族吸收先进文化,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是一次全面性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相互联系和促进,有利于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
(3)北魏孝文帝向往汉族先进文化,改革的信心坚定,政治手段灵活以及以身作则等个人因素,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判断孝文帝改革成败的标准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观察下列图片材料:【探究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据此指出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鲜卑族的汉化及汉族生活受鲜卑族影响的民族融合情况,实际上是考查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及其影响。答案:(1)鲜卑族汉化,汉族生活习惯也深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
原因: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发展。
(2)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点此进入演练广场点此进入单元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