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复习习题课件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复习习题课件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20:2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苏科版九上物理
简单机械和功
犹 有 桃 花 流 水 上 , 无 辞 竹 叶 醉 尊 前
一固定点
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
<
<
>
=
=
等臂
省力
改变施力的方向
2倍
一半
2倍
省力
改变施力的方向

盘山公路(合理即可)
复习回顾


距离
有力的作用
一定的距离
W=Fs
所用时间
单位时间
P=
P=Fv
106
W有用+W额外
有用功与总功
η=×100%
复习回顾
1. 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AOB部分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请画出作用在手柄A点的动力F1的动力臂l1和B点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2. (2021·常州)请在图中画出使杠杆ABC保持平衡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的示意图.
3. (2021·衡阳)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的秤的杠杆原理,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本”表示力,“权”“重”表示力臂
B. 图中的B点为杠杆的支点
C. “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D. 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第3题
D
4. (2020·盐城)小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 实验前,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实验次序 F1/N l1/cm F2/N l2/cm
1 1.5 10.0 1.0 15.0
2 3.0 10.0 2.0 15.0
3 1.5 20.0 2.0 15.0
4 1.0 30.0 2.0 15.0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3) 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在A点沿    向下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直至杠杆在    位置平衡,并将第一次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F1的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的大小为钩码的重力,l1、l2分别为F1、F2对应的力臂.
(4) 接下来,小明又进行了三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中,最后总结得出规律.每次实验总是在前一次基础上改变F2、l1、l2中的一个量.小华分析数据后发现,第    次实验与前一次改变的量相同,需要调整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竖直
水平
4
保持F2和l1不变,改变l2的大小
5. 小明用食品夹夹取面包,如图所示,食品夹属于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要使手指捏食品夹的力小一些,手指捏食品夹的位置A应    (靠近/远离)支点.
费力
远离
6. 如图所示为一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将其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A为拉杆端点.已知箱重为250 N,OA为120 cm,OC为24 cm.
(1) 图中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F,箱子静止,则动力F的力臂为_______    cm,大小为    N.
(2) 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的最小动力为    N.
(3) 生活中,常把箱内较重的物品靠近O点摆放,这样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的最小动力将    (变大/不变/变小).
60
100
变小
50
7. (2021·广州二模)如图所示,重力为G、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左端与支点O连接,绕O转动时,棒所受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棒重心处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1保持静止,则 (  )
A. F1=G
B. F1·OA=G·OB
C. 若F1为杠杆的动力,G为杠杆的阻力,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D. 若将竖直拉力移到C点棒仍静止,此时拉力记为F2,则F1第7题
A
8. 如图所示,在杠杆OA的B点悬挂一个重物G,A端用细绳吊在小圆环M的下面,且细绳长AM等于圆弧环PMQ的半径,此时杠杆恰处于水平状态,A点与圆弧环PMQ的圆心重合.当M环从P点逐渐沿顺时针滑到Q点的过程中,细绳对A端的作用力大小(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第8题
D
9. 如图所示,滑轮A可以看成是    杠杆,滑轮B可以看成是    杠杆.若甲、乙两物体受到的重力均为15N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重、滑轮重与摩擦,力F1的大小为    N.
等臂
省力
15
 
10. 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180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他所用的拉力为100N,则动滑轮重为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m.(不计绳重及摩擦)
20
4
11. 重6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前进了4m,推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J,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J.当推力撤去后,该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0.5m,在这个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J.
12. 如图所示,已知m1>m2>m3,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则力F所做的功(  )
A. 甲情况下最多 B. 乙情况下最多
C. 丙情况下最多 D. 三种情况下一样多
80
0
0
D
13. 如图所示,某场足球比赛中踢点球时,球踢出后恰好沿水平方向从横梁的下沿擦进球门,则足球飞行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  )
A. 10J B. 50J C. 100J D. 1000J
A
14. 功率是描述物体    快慢的物理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W,其含义是              ,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5min,人对自行车做的功是    J,自行车的牵引力是    N.
15. 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在跳绳时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估算出该同学每分钟跳绳的次数为    次,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g取10N/kg)
做功
人每秒对自行车做功约60J
18000
12
180
135
16. 班里组织一次比赛活动,从一楼登上三楼,看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  )
① 三楼地面到一楼地面的高度. ② 从一楼到达三楼所用的时间.
③ 每名同学的质量或体重. ④ 一楼到三楼楼梯的长度.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引体向上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在做引体向上时,双臂的拉力克服重力做功使身体上升.小明同学每分钟按标准完成了20个引体向上,在这一过程中,小明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
A. 15W B. 30W C. 60W D. 120W
B
C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已经走进了普通家庭,小飞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若轿车以96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 0~3s内,轿车发动机做功多少
(2) 轿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多大
第18题
(1) 由题知,轿车以96 kW的恒定功率做直线运动,
0~3s时间内轿车发动机做的功W=Pt=9.6×104W×
3s=2.88×105J 
(2) 由图像可知,轿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30m/s,由P===Fv可得,轿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F===3.2×103N,轿车匀速直线运动时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轿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f=F=3.2×103N;已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所以,轿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均为3.2×103N 
19. 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用的拉力为F1,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用的拉力为F2,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 F1>F2,η1=η2 B. F1>F2,η1<η2 C. W1η2 D. W1=W2,η1>η2
C
20. 如图所示,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从倾角为30°的斜面底端匀速运动到斜面的顶端,已知物体所受重力为G,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若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分别用F和f表示,则 (  )
A. F=G,f=G B. F=G,f=G
C. F=G,f=G D. F=G,f=G
B
21.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物重G/N 2 3 6
物体上升高度h/m 0.10 0.10 0.10
拉力F/N 1.0 1.4 2.5
机械效率η 66.7% 71.4% ▲
(1) 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    m.
(2) 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3) 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N.
匀速
0.3
80
增加物重
1
2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货物,已知动滑轮重30N,货物重360N,货物上升3m,上升速度是0.3m/s,拉力F的功率是180W(不计绳重),则:
(1) 有用功为多少
(2) 拉力F做的功为多少
(3) 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为多少
第22题
(1) 有用功W有用=Gh=360 N×3 m=1 080 J 
(2) 由v=得t===10 s,由P=得拉力做的总功W总=Pt=180 W×10 s=
1 800 J 
(3) 克服动滑轮重做的额外功W额外动=G动h=30 N×3 m=90 J,由W总=W有用+W额外动+W额外摩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W额外摩=W总-W有用-W额外动=1 800 J-1 080 J-90 J=630 J
苏科版九上物理
感 谢 欣 赏
犹 有 桃 花 流 水 上 , 无 辞 竹 叶 醉 尊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