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对应学生用书第61~62页)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世袭统治权统治基础士、农、工、商锁国政策外部势力中国荷兰资本主义萌芽佩里日美亲善条约客观上(对应学生用书第62页)一、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背景
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幕府封建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对外关系上: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签订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冲击幕府统治。同时,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思想上: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5.统治集团内部:幕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思想,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日本国内人民的反抗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幕府统治的危机,外来侵略加深了日本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日本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二、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1.原因
(1)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2)日本的地理条件和锁国政策,使日本国门紧闭,而同一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国门大多被打开,再加上社会落后,决定了日本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2.影响
(1)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使日本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冲击了日本社会,动摇了幕府统治。(2)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3)先进思想传入日本,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4)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一般地,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则从日本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日本的近代化两个方面来考虑。(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阅读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3)综合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思路点拨】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图片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一反映的是日本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图二反映的是日本遭到列强入侵的情况。第(1)、(2)两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总结。答案:(1)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促使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2)黑船事件。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3)推翻幕府统治,赶走外国侵略势力,进行社会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点此进入演练广场课件17张PPT。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应学生用书第64~65页)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尊王攘夷中下级武士大名奇兵队幕府木户孝允萨摩英国辞官纳地西乡隆盛伏见东京(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一、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
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作为日本明治维新道路上的重要环节,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可通过下表比较:“尊王攘夷”虽然提高了天皇的地位,但由于掌握实权的是幕府的首脑将军,因此“尊王攘夷”运动注定要失败。但也使尊攘派擦亮了眼睛,开始注重实际,进而演变成倒幕派。
二、试分析以天皇为首的政权取得戊辰战争胜利的原因
1.内部因素
(1)新政府军士气高昂,装备有从英国进口的先进武器,又经过新式训练,战斗力较强,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更多的大名同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争,进一步壮大了倒幕力量。
(3)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4)人民对新政府抱有很大的希望,很多地方的农民武装起来,袭击幕府的军队。
2.外部因素:在国际上,西方列强见幕府垮台在即,宣布保持中立。原因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国内原因可以从领导力量、实力强弱、群众基础等方面分析。(对应学生用书第65~66页)阅读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1)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2)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3)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首先是通过图片信息判断其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得出第(1)问的答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黑船事件后日本社会政治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比较归纳出第(2)(3)两问的答案。
答案:(1)图一:从锁国走向开国;图二:尊王攘夷运动;图三:武装倒幕运动;图四:戊辰战争。
(2)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从锁国走向开国,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下级武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展了旨在驱除外国侵略者的尊王攘夷运动。
(3)迫于倒幕运动的压力,德川幕府以退为进,宣布“大政奉还”给天皇,但仍不放弃国家的实际统治权;为了彻底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与幕府进行了戊辰战争,取得了倒幕运动的最终胜利。点此进入演练广场课件19张PPT。第3课 明治维新(对应学生用书第67~68页)课标要求: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幕府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公债补偿答案:(1)废藩置县。
(2)消除了封建割据局面,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金本位土地私有土地税私人资本主义西方资本主义义务兵役制(对应学生用书第68页)一、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广义上的明治维新是指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应包括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因而对其特点的概括应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影响等多方面概括,不能只简单地围绕维新变法的内容归纳。二、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表现在: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利用政府力量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军事工业等重工业,这是由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所致,并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力量。
3.由于日本政府的扶植,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4.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英国和日本在工业发展方面的不同: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其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由此可以看出,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其近代化的道路也有所不同。(对应学生用书第68~69页)阅读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1)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有何不同?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什么不同?分别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谈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点拨】 第(1)问主要从遭受侵略和主动学习的层面上体会二者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第(2)问需要从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前后的不同时代背景上理解不同,从经济、政治、近代化等方面分析其影响。第(3)问注意从变化的角度,结合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认识和理解启示。答案:(1)不同:图一是封建落后的日本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图二是日本独立自主地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术。影响:图一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被迫从锁国走向开国;中下级武士先后领导了尊王攘夷、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图二:使日本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积极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倡导“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推进生活习俗西化;进行军事改革,从而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不同:图三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使用手工劳动,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图四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用机器生产,处于机器大生产时期。影响:图三冲击了日本封建领主制经济,动摇了幕府统治的经济基础,加速了社会分化。图四建立了日本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增强了经济实力,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3)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善于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明和技术;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点此进入演练广场课件18张PPT。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对应学生用书第70~71页)课标要求: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自由民权运动内阁制伊藤博文普鲁士宪法君主立宪皇族华族行政机关枢密院三权分立天皇制度钢铁答案:(1)废除了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2)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琉球江华条约马关条约(对应学生用书第71页)一、关于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明治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
(1)经济: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3)文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
(4)国际: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君主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④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行列;为亚洲国家提供启迪和经验。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外部干涉较少。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改革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对应学生用书第71~72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探究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教材相关知识,概括归纳推动明治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条件和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教材相关知识,简要概括1889年日本宪法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这部宪法的评价。
【思路点拨】 第(1)问主要依据教材相关内容包括材料一影射的现象来概括原因、条件和目的。第(2)问依据设问的要求,对材料二和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性归纳整理,答出宪法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答案:(1)原因和条件:政治体制的相对滞后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农民暴动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明治政府的统治秩序;明治领导人转变了对政治改革的认识;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目的: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2)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允许国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建立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构成,但其权力很有限;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评价:①性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②进步性:它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点此进入演练广场点此进入单元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