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19: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①了解战国七雄及其兼并战争的基本史实。
②知道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③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该诗句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景象。诸侯国相争,兵荒马乱,四海之内,没有人可以安生。战国时期,诸侯国内权臣叛乱不止,各国的军事斗争也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一切均以争夺地盘为目标,礼乐已然完全崩溃。其后各国更是相继僭号称王,周王室已经完全丧失了从制度到文化上的共主地位,最终被秦军轻易消灭。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
1、问题探究:战国时期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有几个?后来谁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答案提示:七个,史称战国七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和修建都江堰,富国强兵,最终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1、自主学习: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发现哪些不同?反映了战国时期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不同: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变化:分封制崩溃,奴隶主贵族统治瓦解。
教师指导: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新的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并开始取代原有的奴隶主贵族的地位,成为新的封建统治阶级。
2、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3,当时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有哪些,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战役?最终谁的势力最为壮大?
答案提示: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国
知识延伸:
①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②马陵之战:公元前342,魏国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次年,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观察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
③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4、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思考战国时期战争有何特点?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
材料二: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答案提示: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以兼并为主
5、核心素养:你能把以下国家正确的填入图中的空白处么?
答案提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教师指导:重视历史地图,培养时空观念。
(二)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35思考变法的背景有哪些?
答案提示:铁农具和牛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统治者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教师指导: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2、自主学习:结合材料及课本P35,填充表格。
答案提示: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③目的: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35,填充表格。
答案提示:
4、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上措施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
5、问题探究: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答案提示: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指导: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看变法者的生与死,而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问题探究: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教师指导: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而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目标导学三:都江堰
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36,填充表格。
答案提示:
①时间:公元前256年
②人物:秦国郡守李冰
③地点:成都的岷江
④三大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⑤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⑥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2、问题探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是怎样改变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面貌的?
答案提示:①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②保证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有利于农业增产。
教师指导: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3、核心素养: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工程体现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答案提示:①先进性:都江堰利用地势和河道。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整体,是治水环保的典型;②可持续性: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体现了和谐的美学价值。都江堰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为今天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理念。
教师指导:从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知道都江堰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土地私有化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谁的变法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通过较为彻底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增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前打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巩固练习】
1.(2022年重庆A卷)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
2.(2022年海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3. (2022年江西)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4. (2022年山东泰安)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夏商周的更替 B. 分封制的实施 C.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答案提示:BDBC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