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时空坐标 】
【知识梳理 】
一、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变革与废除2.晚晴选官制度的改革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图解】山西大学堂【拓展】清末选官制度“三创新”和“五沿旧”创新:学堂教育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录制。(3)议员选举制。2.沿旧:(1)继续沿用截取官员。(2)继续沿用荫典和封赠。(3)继续考录举贡、拔贡和优生。(4)继续实行官员保举。(5)捐纳名废实存。【图解】奏定学堂章程【图解】《五权宪法草案》【拓展】新中国干部考核制度的特点1.树立正确导向。2.注重考核实绩。3.突出综合考核。4.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拓展】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3.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4.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5.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
(第二课时)
【重难突破】
重点1 科举制废除的原因与影响
1.原因
(1)西学东渐的影响。
(2)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
(3)科举制的公平性、平等性受到冲击(4)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新式学堂尽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逐渐改变了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
③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影响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中国一段时间内选官制度的紊乱。科举制度废除后,却未代之以系统的选官机制,造成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官员选拔及机制的混乱。
②科举制度的废除,加剧清末民初中国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清末民初,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士绅阶层日益衰败,军人阶层逐渐走向中国的政治舞台,一跃成为社会的领导者。
典例1[安徽宣城2022开学考]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
A.乡绅社会出现城市化浪潮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湖
C.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1903年......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可知,科举制被废除后,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表现,新式学堂的出现既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有利于知识分子培养多远的职业观念,推动以学而优则仕的乡绅社会向城市化浪潮发展,A项正确;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项;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重点2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1.选用标准不同:西方各国在文官的选用上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中国公务员制度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这一标准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个环节。
2.两官分途方面: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政务官随政党选举成败而进退(政治化),事务官则保持稳定(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3.政治原则:西方文官制度坚持“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搞“政治中立”,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服务对象:西方文官制度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中国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典例2[天津河北2022二模]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
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 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 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系列公务员法的颁布和修订,反映了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情况,排除B项;公务员改革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开始推行”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排除D项。
【模拟测试】
1.[新疆乌鲁木齐2022一模]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
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
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
2.[广东2022仿真模拟]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第二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学堂的兴办
A.体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 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
C.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 D.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3.[新疆乌鲁木齐2022一模]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4.[辽宁大连2022一模]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5.[江苏2022模拟]民国初年江苏地区具有双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况统计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国内
旧功名 新学历 占原功名人比例
进士 留学 54.6%
新学堂 3.0%
举人 留学 31.0%
新学堂 12.1%
生员 留学 66.7%
新学堂 25.0%
A.新式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B.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6.[湖南百所学校大联考2022入学考]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是以西方的文官制度为蓝本建立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但它也对古代的科举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继承。由此可知,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征是
A.中西合璧 B.自由竞争 C.择优录用 D.弘扬传统
7.[江苏南通2022期末]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规定“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颁布了《文官甄别法草案》,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这些法律的颁布
A.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 B.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现代文官制度的确立 D.确保了民国官员的德才兼备
8.[山西运城2023开学摸底]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这一进步主要指
A.年满21岁方得参加考试 B.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C.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 D.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9.[山东潍坊2022二模]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 D.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
10.[黑龙江鸡东2022开学考]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引咎辞职”写入国家法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九种情形和具体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反映出我国
A.干部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 B.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形成
C.国家公务员政治中立强化 D.国家公务员选拔公开化
【模拟测试】
1.【答案】C
【详解】由材料“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可知,清政府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选拔方式,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推动了教育的进步,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C项正确;清末新政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显示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也不是清政府用人制度的颠覆性变革,排除B项、D项。
2.【答案】C
【详解】材料“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体现的是京师大学堂开设西方的应用型课程,反映的是当时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嬗变,C项正确;戊戌变法在1898年9月21日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材料与开创近代与新体制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
3.【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了旧教育体制,所以材料表明新旧教育体制并存,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尚未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4.【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可知,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强调中华民国的官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得任用,这为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官员的选拔问题,不能体现“开放性”,排除A项;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令,标志着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5.【答案】B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年的进士、举人和生员中,有新学历的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说明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B项正确;有新学历的并不占据优势比例,不能说明新式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和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排除AC项;根据表格信息不能说明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排除D项。
6.【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是以西方的文官制度为蓝本建立的……但它也对古代的科举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继承”可知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体现西方文官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的融合,即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
7.【答案】C
【详解】根据“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可得出北洋政策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推动了现代文官制度的确立 ,C项正确;科举早已废除,排除A项;这些法律不是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B项;这些法律不能保证官员的德才兼备,排除D项。
8.【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其中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是代表性的措施,B项正确;AD项是在1913年,当时国民政府还没有建立,排除AD项;C项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项。故选B项。
9.【答案】A
【详解】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实行赋分制,加强干部管理与考核,这有利于推动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治风气,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干部管理,没有涉及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中工作效能占50分,是考核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干部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体现边区政权吸纳或扩大新阶级加入的情况,排除D项。
10.【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为了强化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因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干部问责制度,促进了党风政风建设,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分类”,排除B项;我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公务员选拔,排除D项。
附:教师版
(第一课时)
【时空坐标 】
【知识梳理 】
一、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变革与废除2.晚晴选官制度的改革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图解】山西大学堂【拓展】清末选官制度“三创新”和“五沿旧”创新:学堂教育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录制。(3)议员选举制。2.沿旧:(1)继续沿用截取官员。(2)继续沿用荫典和封赠。(3)继续考录举贡、拔贡和优生。(4)继续实行官员保举。(5)捐纳名废实存。【图解】奏定学堂章程【图解】《五权宪法草案》【拓展】新中国干部考核制度的特点1.树立正确导向。2.注重考核实绩。3.突出综合考核。4.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拓展】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3.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4.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5.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
(第二课时)
【重难突破】
重点1 科举制废除的原因与影响
1.原因
(1)西学东渐的影响。
(2)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
(3)科举制的公平性、平等性受到冲击(4)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新式学堂尽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逐渐改变了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
③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影响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中国一段时间内选官制度的紊乱。科举制度废除后,却未代之以系统的选官机制,造成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官员选拔及机制的混乱。
②科举制度的废除,加剧清末民初中国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清末民初,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士绅阶层日益衰败,军人阶层逐渐走向中国的政治舞台,一跃成为社会的领导者。
典例1[安徽宣城2022开学考]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
A.乡绅社会出现城市化浪潮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湖
C.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1903年......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可知,科举制被废除后,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表现,新式学堂的出现既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有利于知识分子培养多远的职业观念,推动以学而优则仕的乡绅社会向城市化浪潮发展,A项正确;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项;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重点2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1.选用标准不同:西方各国在文官的选用上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中国公务员制度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这一标准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个环节。
2.两官分途方面: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政务官随政党选举成败而进退(政治化),事务官则保持稳定(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3.政治原则:西方文官制度坚持“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搞“政治中立”,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服务对象:西方文官制度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中国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典例2[天津河北2022二模]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
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 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 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系列公务员法的颁布和修订,反映了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情况,排除B项;公务员改革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开始推行”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排除D项。
【模拟测试】
1.[新疆乌鲁木齐2022一模]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
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
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
【答案】C
【详解】由材料“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可知,清政府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选拔方式,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推动了教育的进步,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C项正确;清末新政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显示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也不是清政府用人制度的颠覆性变革,排除B项、D项。
2.[广东2022仿真模拟]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第二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学堂的兴办
A.体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 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
C.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 D.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答案】C
【详解】材料“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体现的是京师大学堂开设西方的应用型课程,反映的是当时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嬗变,C项正确;戊戌变法在1898年9月21日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材料与开创近代与新体制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
3.[新疆乌鲁木齐2022一模]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了旧教育体制,所以材料表明新旧教育体制并存,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尚未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4.[辽宁大连2022一模]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可知,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强调中华民国的官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得任用,这为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官员的选拔问题,不能体现“开放性”,排除A项;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令,标志着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5.[江苏2022模拟]民国初年江苏地区具有双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况统计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国内
旧功名 新学历 占原功名人比例
进士 留学 54.6%
新学堂 3.0%
举人 留学 31.0%
新学堂 12.1%
生员 留学 66.7%
新学堂 25.0%
A.新式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B.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答案】B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年的进士、举人和生员中,有新学历的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说明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B项正确;有新学历的并不占据优势比例,不能说明新式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和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排除AC项;根据表格信息不能说明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排除D项。
6.[湖南百所学校大联考2022入学考]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是以西方的文官制度为蓝本建立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但它也对古代的科举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继承。由此可知,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征是
A.中西合璧 B.自由竞争 C.择优录用 D.弘扬传统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是以西方的文官制度为蓝本建立的……但它也对古代的科举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继承”可知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体现西方文官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的融合,即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
7.[江苏南通2022期末]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规定“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颁布了《文官甄别法草案》,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这些法律的颁布
A.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 B.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现代文官制度的确立 D.确保了民国官员的德才兼备
【答案】C
【详解】根据“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可得出北洋政策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推动了现代文官制度的确立 ,C项正确;科举早已废除,排除A项;这些法律不是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B项;这些法律不能保证官员的德才兼备,排除D项。
8.[山西运城2023开学摸底]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这一进步主要指
A.年满21岁方得参加考试 B.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C.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 D.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其中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是代表性的措施,B项正确;AD项是在1913年,当时国民政府还没有建立,排除AD项;C项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项。故选B项。
9.[山东潍坊2022二模]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 D.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
【答案】A
【详解】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实行赋分制,加强干部管理与考核,这有利于推动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治风气,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干部管理,没有涉及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中工作效能占50分,是考核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干部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体现边区政权吸纳或扩大新阶级加入的情况,排除D项。
10.[黑龙江鸡东2022开学考]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引咎辞职”写入国家法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九种情形和具体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反映出我国
A.干部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 B.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形成
C.国家公务员政治中立强化 D.国家公务员选拔公开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为了强化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因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干部问责制度,促进了党风政风建设,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分类”,排除B项;我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公务员选拔,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