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两次鸦片战争(两课时)学案(含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16.两次鸦片战争(两课时)学案(含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11: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两课时)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二、两次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1)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劳动人民负担。(2)经过: 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海滩公开销毁(3)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2.第一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直接原因:英美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林则徐在广州开展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借端发动侵略战争。时间:1840-1842年(3)结果①1842年,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屈辱的《 》。②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 条约》和《 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力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2)过程①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 条约》。③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的加大。(3)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封闭保守。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组织人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 》等书稿。②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写《 》一书,该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3)徐继畲:写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3.影响: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两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图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图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图示】虎门销烟【释义】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图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图示】圆明园遗址【图解】“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图解】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1
【重难突破】
一、多视角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经济视角:鸦片贸易改变了中英贸易中英国逆差的地位,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2)政治视角: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不惜诉诸战争。清政府希望能够避战,但在“天朝”尊严受损的情况下,也不惜一战。
(3)外交视角:英国政府多次派外交使团来华,均未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目的;相反,外交礼仪上的冲突为英国发动战争制造了借口。
(4)文化视角:中国的“夷夏观”延续了古代的民族优越感,清政府自视为“天朝上国”,与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立。
(5)根本原因: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急需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6)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典例1[湖南常德2022模拟]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清朝正规军数量一直保持在大约80万一85万名,其中包括60万绿营、20万一25万满洲八旗。同时,从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叶,清朝的常规军事支出也一直固定在约2600万两白银。这说明清政府
A.无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 B.解决了与其它民族的矛盾
C.财政困难制约了军队发展 D.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答案】A
【解析】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近二百年间,清朝军队规模、兵种结构和军费等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改革军政,更没有着手兴建海军和海防,说明清政府无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A项正确;“解决了”与其它民族的矛盾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清朝前期财政问题,更未体现财政制约了军队发展,排除C项;致力于改善民生并非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清政府的追求和理念,排除D项。
二、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上: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思想上: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抛弃陈腐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5)社会生活上:引起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典例2[辽宁大连2022一模]战前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通过买办。(买办)除了经办本埠业务,且不时深入内地,收购茶、丝,推销进口商品,转手之间,千金可致。自是沿海人民“争附洋人”,不少人成为巨富,但亦因与外人接触,而习于西事。买办的出现( )
A.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B.不利于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C.直接导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通过买办。”可分析出买办的出现是鸦片战争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特征,A项正确;不利于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说法太绝对,应该辩证的去看待,B项正确;直接导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排除D项。
【模拟测试】
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2二模]长期以来,除人参、茶叶、大黄等,大量的中国植物和中草药仍然未被英国认识,被视为奇异的事物。19世纪中叶,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逐渐扩展并覆盖了中国全境,最终成为英国中药研究的支柱,使中药脱离了神秘色彩。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传播 B.英国政治经济占据优势
C.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神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22二模]晚清某官员在浙江惨败、江苏危急时承认:“逆船乘风扬帆,虽数百里瞬息可到。我兵调拨接引,陆路则狭窄难行,水路则河狭船小,行走亦复迟滞。彼处之救兵未来,而此处之守兵已溃。”该官员参与的这场战争
A.促使中国政府开展政治变革 B.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C.彰显了农民运动的革命精神 D.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3.[福建漳平2022联考]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下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财政收入 鸦片战争的军费 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 人口数 人均军费
中国 3904万两 2733万两 70% 41000万 0.067两
英国 15540万两 1243万两 8% 1500万 0.829两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 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
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 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
4.[江西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三模]《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而英文本中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商行多有欠款于英国臣民,中国皇帝同意付额三百万银圆于英国政府。据此推知,《南京条约》的中文本意在
A.避免中英冲突激化 B.美化英国掠夺行径
C.表面维护清朝皇权 D.淡化条约侵略实质
5.[四川泸州2022适应考]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系
6.[广东深圳2022一模]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而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记载,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说明了当地民众(  )
A.逐渐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 B.比珠江其他地区民众更具爱国情怀
C.宗族家乡观念强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D.逐渐意识到落后的清政府无法依靠
7.[河北部分学校2022冲刺压轴(一)]下面是三位学者估算的1895~1911年中国国内货币结构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局面
A.反映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市场 B.说明列强对华以倾销商品为主
C.致使中国近代货币体系建立 D.造成中国国内银贱铜贵的局面
8.[云南2022一模]晚清,时人记述道:“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如髹器本出扬州,故曰扬漆,今则改为洋漆矣····磁器出豫章,今则以粗者为洋碗矣·····以至洋松、洋菊、洋鸡、洋犬之类,无不以洋得名。世俗好异如此。”这表明当时
A.社会风尚出现变化 B.洋货价格相对低廉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西方商品垄断市场
9.[湖南2022模拟(二)]如图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变化情况(单位: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未有实际措施应对 B.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
C.银贵钱贱民众负担加重 D.西方商品倾销势如破竹
10.[河北2022新高考模拟(六)]如图为1840—1950年间中国茶叶生产出口总量示意图。据此可知
A.近代茶叶销售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
B.前期茶叶出口增加根源于产量激增
C.中期以后中国茶叶的出口趋于劣势
D.后期茶叶产量下降加速小农经济破产
11.[湖北2022联考]1850年,美国有90艘轮船抵达香港,所载货物在此改由小轮船或木船转运至广州等其他口岸。同时把广州等地运往美国的货物运到香港,再用远洋船只运输。其他国家的对华贸易也逐渐仿效了美国。这反映出
A.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 B.广州的政治地位已下降
C.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华地位 D.中国近代化航运业兴起
12.[广东2022模拟(一)]有学者指出,英国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谈判的目的,是要求中国按照英国的方式进行国际交往和自由贸易。据此,1842年《南京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贸易、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并致力于将条约取得的权利转化为制度。这表明鸦片战争( )
A.体现了英国的本质意图 B.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兴起
C.废除了中国的朝贡体制 D.扩大了中国的外贸范围
13.[江西赣州2022适应考]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暗含了丰富的羁縻思想,领事裁判权的让与是羁縻之道中因俗而治的体现,开放通商口岸也是以通商为饵羁縻夷人。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未看清英国政府侵略的本质 D.国际地位得到了巩固
14.[天津部分区2022一模]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A.论证了民族国家应该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寻求解读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15.[河北沧州2022猜题信息卷(二)]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
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 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 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
16.[山东德州2022三模]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
A.要求全面接受西方文明 B.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
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 D.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之所以能够逐渐开展并覆盖中国全境,是因为19世纪中叶,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能够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就在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占据优势,B项正确;生物进化论的传播、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神秘都不是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敌方虽然逆风,但是瞬息可到,这说明其船只是现代轮船,而清朝的兵员运送能力非常落后,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鸦片战争,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变革,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英国侵略者,而非太平天国军队,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清政府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在财政收入的占比太高,清政府财力无力维系正常战争的开支,相反,英国则相对轻松得多,注定清政府的战败,B项正确;人均军费与战局有关,们不是决定性的关系,排除A项;从经济角度,可以解释战争的败因,排除C项;军费数量与战局正相关,但影响战局的因素很多,军费开支大的一方也可能失败,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带有皇恩浩荡的意味,意在维护皇权,C项正确;条约已经签订,意味着冲突已经结束,排除A项;中文本的表述并未美化英国,排除B项;第五条并不能体现出英国侵略的本质,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体现了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A项正确;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项;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项;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由材料“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可知清军和英国作战时,民众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观战,说明国家观念的淡弱,但英军侵犯三元里伤害宗族成员时,当地民众自发奋起反抗,说明民众具有强烈的宗族家乡观念,C项正确;当时的民众和清政府都没有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珠江,并未提及其他地区,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当时民众并未认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考查晚清的经济。从市场流通占比看,市场流通的货币以实体化货币为主,货币的信用化程度很低,晚清货币种类繁多,体系紊乱,货币的信用化程度较低,晚清政府对于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极为有限,货币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经济日益卷人世界市场,A项正确;当时列强对华贸易处于资本输出阶段,排除B项;当时中国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尚未建立完善的货币体系,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白银货币和铜货币的比重,并不涉及造价成本,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洋货的现象,表明当时社会风尚出现变化,A项正确;“洋货价格相对低廉”的表述与题干“无不以洋为贵”的表述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社会上流行外国货物诸多的现象,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有诸多的洋货,不代表西方商品垄断市场,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致使银贵钱贱现象越来越严重,民众负担加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是否有实际措施应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进出口情况,无法得出“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受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起初西方商品倾销并不如意,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等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操纵着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但国际市场上也有来自印度等的茶叶竞争,中国出口减少表明竞争力减弱,与材料中中期“出口减少”相符,C项正确;材料中“1880-1910年”明显是内销少于外销,排除A项;近代中国茶叶输出根源不在于产量,而是鸦片战争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排除B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速小农经济破产,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鸦片战争后,在进出口贸易中,广州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香港作为转口贸易港的地位逐渐上升,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广州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美国利用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说明列强对华贸易的变化,不能说明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华地位,排除C项;材料并未明确所用小轮船或木轮是中国所有和运营的,况且中国近代化航运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英国在鸦片战争后进行中英谈判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南京条约》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表明鸦片战争体现了英国的本质意图,A项正确;鸦片战争前自由贸易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答案】C
【解析】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政策,包含夷夏有别、怀柔远人、因俗而治等内涵。清政府将之用于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然未看清英国的侵略的本质。而且,清政府还试图通过给予所谓“恩惠”来安抚外夷,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主权沦丧的危害,未认识到条约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排除A项;中国外交近代化是以总理衙门成立为标志,羁縻政策不具有近代意义,排除B项;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4.【答案】B
【解析】蒋廷黻认为,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必须明白“我们的落伍”,必须“力图改革”,中华民族才能生存、发展,其实质是在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B项正确;从战争中学会战争与找到“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等不符,排除A项;蒋廷黻强调的是找准方向,努力改革自强,并非仅为失败找理由一项,排除C项;蒋廷黻观点的实质并非要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采取的“造船铸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之策以“使之自围”,这是其“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林则徐的奏言并未缓解清统治困境,之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林则徐针对中国近代化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中虽提到“各国洋船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但这是林则徐海防思想提出的背景,并未涉及贸易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排除C项。
16.【答案】D
【解析】徐继畲认为西方社会不仅仅贸易发达,而且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这说明徐继畲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D项正确;A项错在“全面”,排除A项;徐继畲是洋务运动之前的人物,排除B项;徐继畲并未明确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排除C项。
教 师 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二、两次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1)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劳动人民负担。(2)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海滩公开销毁(3)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2.第一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直接原因:英美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林则徐在广州开展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借端发动侵略战争。时间:1840-1842年(3)结果①1842年,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②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力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2)过程①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③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的加大。(3)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封闭保守。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组织人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②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该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3)徐继畲:写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3.影响: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两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图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图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图示】虎门销烟【释义】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图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图示】圆明园遗址【图解】“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图解】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重难突破】
一、多视角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经济视角:鸦片贸易改变了中英贸易中英国逆差的地位,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2)政治视角: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不惜诉诸战争。清政府希望能够避战,但在“天朝”尊严受损的情况下,也不惜一战。
(3)外交视角:英国政府多次派外交使团来华,均未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目的;相反,外交礼仪上的冲突为英国发动战争制造了借口。
(4)文化视角:中国的“夷夏观”延续了古代的民族优越感,清政府自视为“天朝上国”,与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立。
(5)根本原因: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急需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6)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典例1[湖南常德2022模拟]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清朝正规军数量一直保持在大约80万一85万名,其中包括60万绿营、20万一25万满洲八旗。同时,从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叶,清朝的常规军事支出也一直固定在约2600万两白银。这说明清政府
A.无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 B.解决了与其它民族的矛盾
C.财政困难制约了军队发展 D.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答案】A
【解析】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近二百年间,清朝军队规模、兵种结构和军费等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改革军政,更没有着手兴建海军和海防,说明清政府无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A项正确;“解决了”与其它民族的矛盾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清朝前期财政问题,更未体现财政制约了军队发展,排除C项;致力于改善民生并非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清政府的追求和理念,排除D项。
二、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上: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思想上: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抛弃陈腐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5)社会生活上:引起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典例2[辽宁大连2022一模]战前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通过买办。(买办)除了经办本埠业务,且不时深入内地,收购茶、丝,推销进口商品,转手之间,千金可致。自是沿海人民“争附洋人”,不少人成为巨富,但亦因与外人接触,而习于西事。买办的出现( )
A.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B.不利于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C.直接导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通过买办。”可分析出买办的出现是鸦片战争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特征,A项正确;不利于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说法太绝对,应该辩证的去看待,B项正确;直接导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排除D项。
【模拟测试】
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2二模]长期以来,除人参、茶叶、大黄等,大量的中国植物和中草药仍然未被英国认识,被视为奇异的事物。19世纪中叶,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逐渐扩展并覆盖了中国全境,最终成为英国中药研究的支柱,使中药脱离了神秘色彩。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传播 B.英国政治经济占据优势
C.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神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之所以能够逐渐开展并覆盖中国全境,是因为19世纪中叶,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能够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就在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占据优势,B项正确;生物进化论的传播、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神秘都不是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
2.[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22二模]晚清某官员在浙江惨败、江苏危急时承认:“逆船乘风扬帆,虽数百里瞬息可到。我兵调拨接引,陆路则狭窄难行,水路则河狭船小,行走亦复迟滞。彼处之救兵未来,而此处之守兵已溃。”该官员参与的这场战争
A.促使中国政府开展政治变革 B.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C.彰显了农民运动的革命精神 D.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敌方虽然逆风,但是瞬息可到,这说明其船只是现代轮船,而清朝的兵员运送能力非常落后,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鸦片战争,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变革,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英国侵略者,而非太平天国军队,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3.[福建漳平2022联考]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下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财政收入 鸦片战争的军费 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 人口数 人均军费
中国 3904万两 2733万两 70% 41000万 0.067两
英国 15540万两 1243万两 8% 1500万 0.829两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 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
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 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清政府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在财政收入的占比太高,清政府财力无力维系正常战争的开支,相反,英国则相对轻松得多,注定清政府的战败,B项正确;人均军费与战局有关,们不是决定性的关系,排除A项;从经济角度,可以解释战争的败因,排除C项;军费数量与战局正相关,但影响战局的因素很多,军费开支大的一方也可能失败,排除D项。
4.[江西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三模]《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而英文本中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商行多有欠款于英国臣民,中国皇帝同意付额三百万银圆于英国政府。据此推知,《南京条约》的中文本意在
A.避免中英冲突激化 B.美化英国掠夺行径
C.表面维护清朝皇权 D.淡化条约侵略实质
【答案】C
【解析】“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带有皇恩浩荡的意味,意在维护皇权,C项正确;条约已经签订,意味着冲突已经结束,排除A项;中文本的表述并未美化英国,排除B项;第五条并不能体现出英国侵略的本质,排除D项。
5.[四川泸州2022适应考]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体现了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A项正确;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项;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项;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D项。
6.[广东深圳2022一模]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而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记载,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说明了当地民众(  )
A.逐渐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 B.比珠江其他地区民众更具爱国情怀
C.宗族家乡观念强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D.逐渐意识到落后的清政府无法依靠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可知清军和英国作战时,民众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观战,说明国家观念的淡弱,但英军侵犯三元里伤害宗族成员时,当地民众自发奋起反抗,说明民众具有强烈的宗族家乡观念,C项正确;当时的民众和清政府都没有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珠江,并未提及其他地区,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当时民众并未认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排除D项。
7.[河北部分学校2022冲刺压轴(一)]下面是三位学者估算的1895~1911年中国国内货币结构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局面
A.反映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市场 B.说明列强对华以倾销商品为主
C.致使中国近代货币体系建立 D.造成中国国内银贱铜贵的局面
【答案】A
【解析】考查晚清的经济。从市场流通占比看,市场流通的货币以实体化货币为主,货币的信用化程度很低,晚清货币种类繁多,体系紊乱,货币的信用化程度较低,晚清政府对于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极为有限,货币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经济日益卷人世界市场,A项正确;当时列强对华贸易处于资本输出阶段,排除B项;当时中国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尚未建立完善的货币体系,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白银货币和铜货币的比重,并不涉及造价成本,排除D项。
8.[云南2022一模]晚清,时人记述道:“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如髹器本出扬州,故曰扬漆,今则改为洋漆矣····磁器出豫章,今则以粗者为洋碗矣·····以至洋松、洋菊、洋鸡、洋犬之类,无不以洋得名。世俗好异如此。”这表明当时
A.社会风尚出现变化 B.洋货价格相对低廉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西方商品垄断市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洋货的现象,表明当时社会风尚出现变化,A项正确;“洋货价格相对低廉”的表述与题干“无不以洋为贵”的表述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社会上流行外国货物诸多的现象,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有诸多的洋货,不代表西方商品垄断市场,排除D项。
9.[湖南2022模拟(二)]如图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变化情况(单位: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未有实际措施应对 B.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
C.银贵钱贱民众负担加重 D.西方商品倾销势如破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致使银贵钱贱现象越来越严重,民众负担加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是否有实际措施应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进出口情况,无法得出“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受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起初西方商品倾销并不如意,排除D项。
10.[河北2022新高考模拟(六)]如图为1840—1950年间中国茶叶生产出口总量示意图。据此可知
A.近代茶叶销售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
B.前期茶叶出口增加根源于产量激增
C.中期以后中国茶叶的出口趋于劣势
D.后期茶叶产量下降加速小农经济破产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等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操纵着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但国际市场上也有来自印度等的茶叶竞争,中国出口减少表明竞争力减弱,与材料中中期“出口减少”相符,C项正确;材料中“1880-1910年”明显是内销少于外销,排除A项;近代中国茶叶输出根源不在于产量,而是鸦片战争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排除B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速小农经济破产,排除D项。
11.[湖北2022联考]1850年,美国有90艘轮船抵达香港,所载货物在此改由小轮船或木船转运至广州等其他口岸。同时把广州等地运往美国的货物运到香港,再用远洋船只运输。其他国家的对华贸易也逐渐仿效了美国。这反映出
A.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 B.广州的政治地位已下降
C.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华地位 D.中国近代化航运业兴起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鸦片战争后,在进出口贸易中,广州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香港作为转口贸易港的地位逐渐上升,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广州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美国利用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说明列强对华贸易的变化,不能说明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华地位,排除C项;材料并未明确所用小轮船或木轮是中国所有和运营的,况且中国近代化航运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项。
12.[广东2022模拟(一)]有学者指出,英国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谈判的目的,是要求中国按照英国的方式进行国际交往和自由贸易。据此,1842年《南京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贸易、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并致力于将条约取得的权利转化为制度。这表明鸦片战争( )
A.体现了英国的本质意图 B.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兴起
C.废除了中国的朝贡体制 D.扩大了中国的外贸范围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英国在鸦片战争后进行中英谈判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南京条约》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表明鸦片战争体现了英国的本质意图,A项正确;鸦片战争前自由贸易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江西赣州2022适应考]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暗含了丰富的羁縻思想,领事裁判权的让与是羁縻之道中因俗而治的体现,开放通商口岸也是以通商为饵羁縻夷人。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未看清英国政府侵略的本质 D.国际地位得到了巩固
【答案】C
【解析】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政策,包含夷夏有别、怀柔远人、因俗而治等内涵。清政府将之用于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然未看清英国的侵略的本质。而且,清政府还试图通过给予所谓“恩惠”来安抚外夷,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主权沦丧的危害,未认识到条约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排除A项;中国外交近代化是以总理衙门成立为标志,羁縻政策不具有近代意义,排除B项;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4.[天津部分区2022一模]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A.论证了民族国家应该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寻求解读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答案】B
【解析】蒋廷黻认为,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必须明白“我们的落伍”,必须“力图改革”,中华民族才能生存、发展,其实质是在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B项正确;从战争中学会战争与找到“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等不符,排除A项;蒋廷黻强调的是找准方向,努力改革自强,并非仅为失败找理由一项,排除C项;蒋廷黻观点的实质并非要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排除D项。
15.[河北沧州2022猜题信息卷(二)]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
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 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 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采取的“造船铸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之策以“使之自围”,这是其“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林则徐的奏言并未缓解清统治困境,之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林则徐针对中国近代化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中虽提到“各国洋船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但这是林则徐海防思想提出的背景,并未涉及贸易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排除C项。
16.[山东德州2022三模]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
A.要求全面接受西方文明 B.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
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 D.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
【答案】D
【解析】徐继畲认为西方社会不仅仅贸易发达,而且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这说明徐继畲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D项正确;A项错在“全面”,排除A项;徐继畲是洋务运动之前的人物,排除B项;徐继畲并未明确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排除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