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辛亥革命(两课时)学案(含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19.辛亥革命(两课时)学案(含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7 08: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19课 辛亥革命(两课时)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创的清政府试图通过“ ”进行自救。(2)内容: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推行教育改革等。(3)特点:“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4)失败的原因: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5)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拓展】清求新政是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适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新政”没有达到清政府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新政”申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1)组织基础:1894年11月,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香山成立 。1905年8月20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2)思想基础①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大主义,合称“ ”。②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3)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目的:遏制革命势力,维护清朝统治。(3)过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②1908年8月,颁布《 》,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4)结果:皇族内阁的出台证明预备立宪是个骗局。(5)影响: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无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枪。随后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3)结果: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 ,推黎元洪为都督。(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 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①南北和议: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追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 。②清帝退位: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③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②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 》。③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④原则:实际上确定了 。⑤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功绩(1)政治①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②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2)社会: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3)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 、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图解】清末“新政”【图解】“新政”前后中国工业发展情况根据“新政”前和“新政”后中国办厂数与投资额的数据对比统计图,可以看出“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图解】三民主义【图解】清末预备立宪图为1908年〈申报》刊登的讽刺清末立宪的漫画,该漫画表明清政府在专制的基础上嫁接宪政,揭露了预备立宪的骗局。【图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图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原则【归纳】用五个“第一”归纳辛亥革命
【重难突破】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
③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2)评价
①进步性: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b.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②局限性:a.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b.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典例1[河南部分重点高中2022模拟]下图为1912年6月20日《临时大总统为国务院官制等八项修正案提请议决咨》的原文。据此可知,中华民国( )
A.临时大总统位高权重 B.践行《临时约法》精神
C.复制美式的三权分立 D.推动民主观念的传播
【答案】B
【详解】民国前期大部分时间是在践行《临时约法》的精神,总统处于虚位。总统无权决定内务部官制的制定,而是将草案提交国会议决,但对国务不负实际责任,还要受到内阁和国会的重重制约,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严重制约,不能简单说掌握实权,排除A项;中华民国是实行三权分立,但是又根据现实需求实行了责任内阁制,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复制了美式的三权分立,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是否推动民主观念的传播,排除D项。
二、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典例2[河北沧州2022二模]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B.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
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 D.弥合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分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变事”“变法”“旧邦新造”“三国归晋”“万流归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国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B、C两项表述与辛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中“各派别”之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模拟测试】
1.[海南海口四校2022联考]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这揭示出清末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
C.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 D.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
2.[广东2022二模]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
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 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
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 D.存在暴力革命的倾向
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2022三模]清朝末期,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清朝的这一举措
A.对列强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B.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C.为北洋军阀的崛起做了铺垫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浙江杭州、温州、金华2022模拟]1903年,章太炎致信康有为:“至于近世,戊戌之变,长素(康有为)所身受……且所谓立宪者,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则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意在强调
A.君主立宪政体颇受清廷官员欢迎 B.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C.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D.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5.[河北2022三模]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布檄文:“至外而督抚,内而公卿,有能首倡大义,志切同胞者,则我四万万同胞欢迎爱戴……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以为酬报……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该檄文
A.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 B.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 D.推动了统一政党的筹建
6.[江苏如皋2022适应考(三)]1911年9月,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组织发动起义,宣布荣县独立,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主动派兵进攻周边地区,保路运动进入了全面的武装斗争状态。据此推断,这次起义
A.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B.推动了各省相继宣布独立
C.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鼓舞 D.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7.[山东2022大联考]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军咨府启
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 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 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
8.[江西新余2022全真模拟]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违背《临时约法》精神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9.[山东2022二模]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是罪恶的、黑暗的,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
C.对传统文化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
10.[广东潮州2022二模]如图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
A.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B.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C.反帝力量迅速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整合
11.[广东2022压轴]晚清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长沙新军响应,“各商民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络绎不绝”。在起义各省,绅商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三民主义得到社会各界认同 B.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
C.革命党人政治势力迅速壮大 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
12.[湖南2022二模]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 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3.[湖北2022考前冲刺(七)]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说明辛亥革命
A.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归属 B.推动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
C.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14.[湖北2022信息卷(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清除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 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C.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探索正确道路 D.推翻封建专制,为民主共和制度创造政治前提
15.[山东烟台2022三模]如图漫画《力主迁都》反映的是民国元年的时事政治。漫画中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对该漫画主题解读最合理的是
A.孙中山着力防范旧官僚势力 B.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D.革命党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16.[山东泰市2022一模]如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可知清末新政导致了统治的混乱,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政措施的具体成效,排除B项;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只体现了材料“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不能反映整个材料意思,排除C项;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不是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材料不是借助列强来排满,排除C项。
3.【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使得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得以改观。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是作为全国新军的教导队来训练的,按照西法和小站练兵,增强了袁世凯的军事实力,促进了北洋军阀的建立。因此清政府的强军举措为北洋军阀的崛起做了铺垫,C项正确;清政府的这一举措并没有抵御列强的侵略,排除A项;清末新政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而材料中的举措只是新政中的措施之一,B项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排除;D项说法对于绝对化,排除。
4.【答案】D
【详解】章太炎在揭露清政府发动戊戌政变拒绝改革,组织立宪骗局和皇族内阁强化贵族统治后,反问除了革命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意在强调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D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颇受清廷官员欢迎与章太炎力主革命救中国不符,排除A项;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侵华的关系,排除C项。
5.【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檄文要恢复汉族统治,对于推翻清王朝的功臣要封爵封侯,建立君主政体;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发动的,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但该檄文仍保留封建制度,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A项正确;该檄文主张保留封建制度,不利于政治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推翻清王朝,恢复汉族统治,属于民族革命,排除C项;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发动,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排除D项。
6.【答案】A
【详解】荣县独立使得保路运动进入了全面的武装斗争状态,而保路运动的发展使得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进入四川,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武昌起义推动了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在1911年10月,排除C项;荣县革命后建立的是军政府,并非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D项。
7.【答案】C
【详解】根据“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要得出武昌起义突然爆发,使清政府不得不调动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前往镇压,因此体现了突发性,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在汉口,排除A项;材料与新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的危机,而不是民族危机,排除D项。
8.【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说明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起到制约总统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是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不能得出“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制约,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任命状没有违背《临时约法》精神,排除C项。
9.【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以判断,题干评价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题干描述的是成功仅仅是观念上的,并非在显示政治实践中,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是对传统君主专制的否定,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D项说法是一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1911年”及漫画中的斧头劈竹等信息可知,该漫画主要是强调在辛亥革命的打击下,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A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非革命思潮,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没有体现出反帝主张,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内部力量的分化与重组,排除D项。
11.【答案】D
【详解】晚清绅商由反对激烈革命到协助反清的“独立”运动,表明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的倒行逆施促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联合,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D项正确;“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党人势力的变化,排除C项。
12.【答案】B
【详解】题干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旧官僚、立宪派等都不再拥护清政府,列强也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B项正确;革命派还没有掌握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基础,排除C项;D项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后的影响,排除D项。
13.【答案】B
【详解】新疆伊犁起义之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实行五族共和,这说明当时新疆地区民族认同感较强,意味着辛亥革命推动了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民众对于新政权的归属,而且无法判断当时是否成立了民国,排除A项;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
14.【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D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没有清除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排除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国际影响,但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对国内的重要意义,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排除C项。
15.【答案】A
【详解】通过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元年即1912年孙中山力主迁都南京,体现出其在南北和谈时着力防范袁世凯等旧官僚势力,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和孙中山力主迁都不符,B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革命党人强调“逼迫清帝退位”,D项错误。
16.【答案】C
【详解】从时间“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断出是袁世凯的政治活动。跑动的起点是“专制”实线箭头到“立宪”、“共和”,虚线大胆推测又回到起点“专制”,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怀疑态度,这说明当时政治转型较为困难,C项正确;漫画带有讽刺意味,不是写实风格,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对袁世凯的批判,而非引领世界,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
(二)教 师 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创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推行教育改革等。(3)特点:“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4)失败的原因: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5)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拓展】清求新政是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适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新政”没有达到清政府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新政”申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1)组织基础:1894年11月,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2)思想基础①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3)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目的:遏制革命势力,维护清朝统治。(3)过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②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4)结果:皇族内阁的出台证明预备立宪是个骗局。(5)影响: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无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枪。随后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3)结果: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①南北和议: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追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 。②清帝退位: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③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②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④原则:实际上确定了责任内阁制。⑤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功绩(1)政治①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2)社会: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3)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图解】清末“新政”【图解】“新政”前后中国工业发展情况根据“新政”前和“新政”后中国办厂数与投资额的数据对比统计图,可以看出“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图解】三民主义【图解】清末预备立宪图为1908年〈申报》刊登的讽刺清末立宪的漫画,该漫画表明清政府在专制的基础上嫁接宪政,揭露了预备立宪的骗局。【图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图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原则【归纳】用五个“第一”归纳辛亥革命
【重难突破】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
③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2)评价
①进步性: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b.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②局限性:a.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b.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典例1[河南部分重点高中2022模拟]下图为1912年6月20日《临时大总统为国务院官制等八项修正案提请议决咨》的原文。据此可知,中华民国( )
A.临时大总统位高权重 B.践行《临时约法》精神
C.复制美式的三权分立 D.推动民主观念的传播
【答案】B
【详解】民国前期大部分时间是在践行《临时约法》的精神,总统处于虚位。总统无权决定内务部官制的制定,而是将草案提交国会议决,但对国务不负实际责任,还要受到内阁和国会的重重制约,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严重制约,不能简单说掌握实权,排除A项;中华民国是实行三权分立,但是又根据现实需求实行了责任内阁制,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复制了美式的三权分立,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是否推动民主观念的传播,排除D项。
二、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典例2[河北沧州2022二模]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B.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
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 D.弥合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分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变事”“变法”“旧邦新造”“三国归晋”“万流归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国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B、C两项表述与辛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中“各派别”之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模拟测试】
1.[海南海口四校2022联考]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这揭示出清末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
C.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 D.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可知清末新政导致了统治的混乱,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政措施的具体成效,排除B项;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只体现了材料“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不能反映整个材料意思,排除C项;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广东2022二模]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
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 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
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 D.存在暴力革命的倾向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不是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材料不是借助列强来排满,排除C项。
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2022三模]清朝末期,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清朝的这一举措
A.对列强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B.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C.为北洋军阀的崛起做了铺垫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使得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得以改观。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是作为全国新军的教导队来训练的,按照西法和小站练兵,增强了袁世凯的军事实力,促进了北洋军阀的建立。因此清政府的强军举措为北洋军阀的崛起做了铺垫,C项正确;清政府的这一举措并没有抵御列强的侵略,排除A项;清末新政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而材料中的举措只是新政中的措施之一,B项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排除;D项说法对于绝对化,排除。
4.[浙江杭州、温州、金华2022模拟]1903年,章太炎致信康有为:“至于近世,戊戌之变,长素(康有为)所身受……且所谓立宪者,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则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意在强调
A.君主立宪政体颇受清廷官员欢迎 B.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C.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D.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答案】D
【详解】章太炎在揭露清政府发动戊戌政变拒绝改革,组织立宪骗局和皇族内阁强化贵族统治后,反问除了革命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意在强调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D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颇受清廷官员欢迎与章太炎力主革命救中国不符,排除A项;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侵华的关系,排除C项。
5.[河北2022三模]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布檄文:“至外而督抚,内而公卿,有能首倡大义,志切同胞者,则我四万万同胞欢迎爱戴……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以为酬报……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该檄文
A.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 B.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 D.推动了统一政党的筹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檄文要恢复汉族统治,对于推翻清王朝的功臣要封爵封侯,建立君主政体;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发动的,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但该檄文仍保留封建制度,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A项正确;该檄文主张保留封建制度,不利于政治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推翻清王朝,恢复汉族统治,属于民族革命,排除C项;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发动,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排除D项。
6.[江苏如皋2022适应考(三)]1911年9月,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组织发动起义,宣布荣县独立,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主动派兵进攻周边地区,保路运动进入了全面的武装斗争状态。据此推断,这次起义
A.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B.推动了各省相继宣布独立
C.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鼓舞 D.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答案】A
【详解】荣县独立使得保路运动进入了全面的武装斗争状态,而保路运动的发展使得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进入四川,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武昌起义推动了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在1911年10月,排除C项;荣县革命后建立的是军政府,并非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D项。
7.[山东2022大联考]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军咨府启
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 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 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
【答案】C
【详解】根据“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要得出武昌起义突然爆发,使清政府不得不调动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前往镇压,因此体现了突发性,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在汉口,排除A项;材料与新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的危机,而不是民族危机,排除D项。
8.[江西新余2022全真模拟]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违背《临时约法》精神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说明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起到制约总统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是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不能得出“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制约,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任命状没有违背《临时约法》精神,排除C项。
9.[山东2022二模]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是罪恶的、黑暗的,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
C.对传统文化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以判断,题干评价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题干描述的是成功仅仅是观念上的,并非在显示政治实践中,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是对传统君主专制的否定,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D项说法是一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广东潮州2022二模]如图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
A.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B.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C.反帝力量迅速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整合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1911年”及漫画中的斧头劈竹等信息可知,该漫画主要是强调在辛亥革命的打击下,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A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非革命思潮,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没有体现出反帝主张,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内部力量的分化与重组,排除D项。
11.[广东2022压轴]晚清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长沙新军响应,“各商民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络绎不绝”。在起义各省,绅商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三民主义得到社会各界认同 B.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
C.革命党人政治势力迅速壮大 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
【答案】D
【详解】晚清绅商由反对激烈革命到协助反清的“独立”运动,表明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的倒行逆施促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联合,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D项正确;“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党人势力的变化,排除C项。
12.[湖南2022二模]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 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B
【详解】题干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旧官僚、立宪派等都不再拥护清政府,列强也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B项正确;革命派还没有掌握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基础,排除C项;D项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后的影响,排除D项。
13.[湖北2022考前冲刺(七)]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说明辛亥革命
A.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归属 B.推动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
C.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答案】B
【详解】新疆伊犁起义之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实行五族共和,这说明当时新疆地区民族认同感较强,意味着辛亥革命推动了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民众对于新政权的归属,而且无法判断当时是否成立了民国,排除A项;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
14.[湖北2022信息卷(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清除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 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C.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探索正确道路 D.推翻封建专制,为民主共和制度创造政治前提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D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没有清除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排除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国际影响,但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对国内的重要意义,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排除C项。
15.[山东烟台2022三模]如图漫画《力主迁都》反映的是民国元年的时事政治。漫画中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对该漫画主题解读最合理的是
A.孙中山着力防范旧官僚势力 B.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D.革命党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答案】A
【详解】通过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元年即1912年孙中山力主迁都南京,体现出其在南北和谈时着力防范袁世凯等旧官僚势力,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和孙中山力主迁都不符,B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革命党人强调“逼迫清帝退位”,D项错误。
16.[山东泰市2022一模]如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答案】C
【详解】从时间“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断出是袁世凯的政治活动。跑动的起点是“专制”实线箭头到“立宪”、“共和”,虚线大胆推测又回到起点“专制”,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怀疑态度,这说明当时政治转型较为困难,C项正确;漫画带有讽刺意味,不是写实风格,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对袁世凯的批判,而非引领世界,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