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9 14:42:4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湖心亭看雪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被誉为“人间天堂”。尤以“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著称。
今天, 我们就一起跟随古代文人张岱, 来看看西湖三岛之一“湖心亭”的雪景!
新课导入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3.了解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怀。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那淡淡的哀愁与对故国的思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区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通过多形式诵读与重点词句品析,感悟湖心亭奇美的雪景并学习白描、对比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写作背景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流派。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文体知识
岱(dài) 崇祯(chóng zhēn)
更定(gēng) 毳衣(cuì)
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
长堤(dī) 一芥(jiè) 铺毡(zhān)
读准字音
听范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分组朗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下大雪

消失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疏通文意
是日 更定 矣,余 拏 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鸟兽的细毛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 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 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草,形容船小
罢了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相对而坐
沸腾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
哪能
(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竭力,尽力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客居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下了船,船夫嘟嘟哝哝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于雪景),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啊。” 
等到
船夫
嘟哝(自言自语)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内容。
(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赏雪的具体经过。
第一部分
(2)在湖心亭的奇遇。
第二部分
划分段落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童子)。  
事件:看雪;奇遇。  
自主探究
说说本文写景的顺序。
上——下
远——近
整体——部分
总——分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此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3.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观赏西湖,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行为?
“痴”。
这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惟如此,才能化解心中对故国思念的愁绪。
4.找出文章的景物描写,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的描写方法。
1.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如本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写作特点
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极简省的笔墨叙述了自己的游踪,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属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踪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主旨
痴行
(叙事)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自然
痴景
(写景)
(白描)





痴人
痴情
(抒情)
大雪独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板书设计
1.(1)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
(2)细写近写湖心亭雪景的句子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通过舟子的话语点明作者痴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后练习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完了,结束
消失
撑,划
鸟兽的细毛
哪能
指酒杯
客居
等到
3.分析比较课文与《江雪》一诗在描写手法与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1)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马致远
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课后延申
感谢聆听
执教: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