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15: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乾隆帝
(1711-1799)
华盛顿
(1732-1799)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6课
中国古代史人物
世界近代史人物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 陷入停滞的增长 ─ 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 回归本心的追求 ─ 思想领域的变化
三 人性解放的渴望 ─ 小说与戏曲
四 晚霞晨光的相逢 ─ 科技
五 世界之变我不变 ─危机凸显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1、农业领域的新气象
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明清的经济
表现:
1、 高产作物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
2、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材料: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部分土地改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逐渐多见。 ——部编版《中外纲要上》
表现:
3、经济作物繁多(茶叶、棉花、烟草、花生)
4、生产区域化;
5、农副产品商业化。
材料: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 《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商品经济繁荣
1、农业领域的新气象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粮食产量增长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况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2、手工业领域的新气象
表现:
1、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资本主义的萌芽
材料:经过康雍乾一百多年的发展,清代的矿冶、纺织、制瓷、制盐等在规模和产量方面都超过了明代。而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又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内市场空前扩大,边疆贸易日益发达,对外贸易也由以前传统的以朝贡贸易为主变为商业贸易为主。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覆盖全国的商品流通网的建立,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各种区域性商业中心逐渐形成。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贸易
货币
市镇
商人
长途、大额、
丝银贸易繁荣
商业资本积聚
白银大量流入
迅速货币化
为主要流通货币
工商市镇繁荣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
商帮兴盛
晋商徽商
实力雄厚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3、商业领域的新气象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贵族从农民那里剥削的地租,主要是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所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而不是用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局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雍正: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大清会典事例》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4、经济的艰难转型
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田。 ......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去农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明清时期新经济因素)
(1)出现萌芽的条件、原因:
①发达的农业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丰富的商品;(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为萌芽出现提供了技术前提;(技术)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劳动力)④白银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基础;(货币)⑤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要点点拨: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①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商品生产;
②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是自由雇佣关系。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
(1)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2)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业、手工业规模扩大;
(3)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
(4)农民极度贫困,购买力低;
(5)资本流向土地,影响了资本积累;(常考点)
(6)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
(7)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8)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
1、(2020·全国Ⅱ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解析 从材料信息“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可以纳银代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说明政府允许匠户将生产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导致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削弱,故选D项。
D
真题回顾
2、(2019·全国Ⅱ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比明代增加了很多,这表明清代中期商业活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故答案为C项。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缺乏史实支撑,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D项错在“开始”,排除。
二 回归本心的追求─思想领域的变化
农业和私营手工业等诸领域都突破了原来自给自足和单纯满足官府消费的理念,人们愈发重视被“天理”抑制的“私欲”。……到了明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目睹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新的主张。
——据汪高鑫《中国经史关系史》等整理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社会急剧动荡
思想:程朱理学僵化文化专制加强
背景
1、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3、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5、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心就是理
理就是良知
致良知得天理
知行合一可得良知
反对盲从
核心:致良知
陆九渊
王守仁
合作探究: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外在的“理”
(客观唯心主义)
内在的“心”
(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
认识事物
的方法
“格物致知”(学习)
“致良知” (内心反省)
共同点
内容相同:
影响相同:
归纳
朱:
王:
世界本原
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事物
的方法
朱:
王:
“格物致知”(学习)
“致良知” (内心反省)
不同点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 , 都承认“理”的存在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二 回归本心的追求─思想领域的变化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提倡个性自由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人物 时代 观点
王守仁 明代中期 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反对盲从
李贽 明代后期
黄宗羲 明末清初
顾炎武 明末清初
王夫之 明末清初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男女平等
二 回归本心的追求─思想领域的变化
人物 时代 观点
王守仁 明代中期 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 明代后期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黄宗羲 明末清初
顾炎武 明末清初
王夫之 明末清初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黄宗羲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国为之乱。凡文之不关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据气而道出,无其气则无其道。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批判空疏学风,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唯物主义、循天下之公,反对高度集权
★思考: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积极:(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局限:(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4)这些思想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
史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三、人性解放的渴望─小说与戏曲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的作品近七十篇。
清朝的知识系统,事实上已一分为二:一套是知识分子拥有的主流历史观与伦理观,另一套是民间建构的通俗历史观与伦理观。—许倬云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技术的进步,轻商观念淡化;
文人对通俗文学的接纳和投入;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现实不满。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的营销法宝。
皇帝轮流做
三、人性解放的渴望 ─ 小说与戏曲
时间 人物 代表 地位
小说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
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清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 明清 . 长期流行
道光 . 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3、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真题演练
(2022·全国乙卷,27)
D
四、晚霞晨光的相逢 ─ 科技
1、概况
时期 人物 贡献 地位(意义)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巨著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巨著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总结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 古代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来 华传教士)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传播
明成祖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清乾隆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2.西学东渐
(1)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传教士。
(2)主要内容:传播天主教;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地图;把中国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
(3)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五、世界之变我不变 ─ 危机凸显
明清时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世界
政治:革命改革、民主政治
经济:资本主义、工业革
思想:三大运动、解放思想
政策:殖民扩张、重视商业
科技:鼓励创新、近代科学
统治者:近代外交 开放交流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自然经济势力强大
思想:兴文字狱,八股取士
政策: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科技:缺乏创新 落后世界
统治者:天朝上国 固步自封
中国
世界发生巨变……
“我”量变质不变!
危局
变局
五 世界之变我不变─危机凸显
名称 中 国 欧 洲
经济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 儒家思想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教育 科举教育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欧洲综合性大学的建立,为科学家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科研 知识分子致力于“四书五经”,不能形成使用务实学风 主要是理论科学,并采用观察、实验和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课堂总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课程 回顾
课程 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