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教学课件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通过科学故事、史实材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导 入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地球犹如悬浮在黑色大幕里的翡翠大圆盘,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陆地美景交辉,飘忽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堪称宇宙间最美丽的天体。
地球是个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一、地球的形状
根据刚才的视频提到的事物按时间从早到晚进行排序,从中你会有什么感悟呢?
根据刚才的视频提到的事物按时间从早到晚进行排序,从中你会有什么感悟呢?
直觉
推测
实践
确证
漫长而艰辛、不断探索、求知、求真!
日常生活有哪些现象同样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1.在海边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
船帆
船身
2.站得高看得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呈现的影子是弧形的。
4.地球卫星照片
今天人们通过宇宙空间站和各种宇宙探测器发回来的卫星图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面貌。
1.如果地球是圆的,地球的另一边的人们会掉下去吗?
2.如果地球是圆的,一直向前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的地方吗?
3.既然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球体,那为什么看到的是平地呢?
思考问题
原因:我们直接能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极小的范围,因而难以觉察到地球的曲面。
平均半径
约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约5.1亿千米2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
6357千米
(极半径)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地球有多大
=
5.1亿平方千米
729(亿个)
1个标准足球场7140米
地球有多大
毛泽东的诗《七律 送瘟神》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假设你坐在赤道上,以自己在宇宙中原来的位置为参照物,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吗?
对比感受
1、约5.1亿平方千米多大,同学们感觉不深刻,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几个中国(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呢
2、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是珠穆朗玛峰的多少倍呢?
53个
72
三、地球仪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这么大,该如何学习呢?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两级 地轴穿过球心与球体相交的两个点
假想的轴,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倾角66.5°
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相对的另一个点是南极。
北极:地球上的最北点,站在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南方
南极:地球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北方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
纬线
认识纬线
观察纬线的形状、相互位置关系。
观察纬线的长度及变化。
思考纬线有多少条,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纬线的特征:
圆;相互平行;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
(1)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2)纬度的标定:
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基多的赤道纪念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南
纬
S
愈
向
南
愈
大
0°
10°
20°
90°
10°
20°
90°
赤道
北
纬
N
愈
向
北
愈
大
展开
变形
纬度
90o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0o
0o
30o
30o
30o
30o
60o
60o
60o
60o
90o
高中低纬度区的划分
北极圈66.5o
南极圈66.5o
南回归线23.5o
北回归线23.5o
认识经线
观察经线的形状、相互位置关系。
观察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思考经线有多少条,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1、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经线的特征:
半圆;相交于极点;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以东
“E”表示东经
本初子午线以西
“W”表示西经
(1)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2)经度的标定: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经和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
认识本初子午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0°
30°
60°
90°
30°
60°
90°
180°
东经度E
愈向东度数愈大
西经度W
愈向西度数愈大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经和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0°
180°
西经
(W)
东经
(E)
向西
度数
增大
向东
度数
增大
西经
(W)
东经
(E)
向东
度数
增大
向西
度数
增大
30°
150°
60°
120°
0
180
经线圈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两条经线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经线圈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
口诀法:
小 东
大 西
大 西
东半球
西半球
小东大西,各自回东西
小东: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
大西: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
各自回东西: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
●
A
B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数。
② 利用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A、B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
A:20°S,40°W
B:40°N,60°E
经纬网
1、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比较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① 形状
② 长度
③ 指示方向
④ 0°线
⑤ 度数范围
⑥ 表示字母
⑦ 度数变化规律
⑧ 划分半球
⑨ 半球分界线
⑩ 特殊线
W向向东变大
N向北变大、S向南变大
南北
东西
20°W,160°E
赤道
0°、180°、 20°W,160°E
0 °、 30 °、60 °、 90 °
半圆
圆
相等
由赤道向两极缩短
南北
东西
本初子午线
赤道
0° -180°
0-90 °
N、S
W、E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按以下步骤制作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1. 如图1.5中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 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 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 在 图 ③ 中 的 倾 斜 铁 丝两头,即a和
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
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 在图③中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
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①
②
③
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
认识地球的大小
认识地球仪
天圆地方
观察太阳和月亮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
平均半径 千米
最大周长 千米
表面积 千米
6371
4万
5.1亿
地轴、南北极
经线、纬线
1. 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B. 经线长度不相等
C.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 经线和纬线的数量各有180条
2. 从北京沿着其所在的北纬40°纬线一直向东,能否回到北京。
3. 从伦敦沿着其所在的经线一直向北,保持方向不变,能否回到伦敦,为什么?
A
能,刚好沿着北纬40°纬线绕一圈。
不能,因为一直向北到达北极点后,再移动就向南方了。
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全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圆锥体 D.圆球
2.人类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B.郑和下西洋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类登上月球
3.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你认为有误的是( )A.它的平均半径大约6371千米B.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它最南的点称为南极点 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B
C
D
1. 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要求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你认为应该建在
A. 北极点上 B. 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C. 南极点上 D. 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2. 地球仪上的0°经线是
A. 本初子午线 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 国际日期变更线
C
A
1.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下列关于某地(40°N,90°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半球、南半球、高纬度 B. 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 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D. 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