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9 16: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1. 草 原
老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毯、玻、璃”等9个生字,掌握“绿毯、线条、柔美”等19个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3.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品读、吟诵、想象画面,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4.初步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
《草原》收录于老舍先生所写的散文集《内蒙风光》
1961年夏天老舍等20余位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应邀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
老舍先生一行人在约八个周的时间内看到了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
于是,他写文章记下了这次草原之行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写作背景
活动一. 整体感知,初识草原
1.读一读,画一画: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随文识字。
2.理一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测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读一读,画一画: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随文识字。
2.理一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测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绿毯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
稍微
微笑


挑战——我会读、会写
tǎn
bō li
shang
hóng


shāo
wēi
挑战——我会读

lè ( )
勒令
lēi ( )
勒紧

mēng ( )
蒙人
méng ( )
蒙受
měng ( )
内蒙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会心 微笑
渲染 勾勒 羞涩 骏马 摔跤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挑战——我会读、会写
【翠色欲流】
【渲染】
【洒脱】
【迂回】
【羞涩】
【勾勒】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回旋,环绕。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用线条画出轮廓。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pk——理解词语
合作——关注地点变化,理清文脉
地点 事件
草原
蒙古包外
蒙古包内
离开蒙古包
要求:默读课文:关注地点变化,完成老舍先生的草原游历图。
初见草原美景,群马疾驰欢迎远客
见面握手,热烈欢迎
盛情款待,载歌载舞
主客联欢,蒙汉情深,依依惜别
风光美
人情美
活动二. 聚焦景和情,感受草原美
1.读一读,画一画: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说一说: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感受的句子,说一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品味——草原美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品味——草原美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聚焦草原的“绿”
“碧”是形容 ,“千里”是指 , “一”是 的意思。这句话写出草原 、 _______的特点。
“翠色欲流”是指 ,这句话突出了草原的 。
辽阔
碧绿
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像水一样要流出来一般
辽阔碧绿
品味——草原美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想象草原的“美”
你觉得这一句好在哪里?
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
草原
无边的绿毯
羊群
白色的大花
比喻
给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挑战——仿写比喻句
仿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
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品味——草原美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感受融情于景
作者为何感到惊叹、舒服、四望、低吟?
在写景中融入感情有什么好处?
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其一)
老舍
陈旗一碧到云边,莫谓江南景独妍。
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活动三. 熟诵积累,回味草原美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按 顺序描写草原美景?
从上到下
由景入情
作业
1.书写9个生字(带拼音),和19个词语,每个两遍。
2.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草原的美景,再次熟练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并摘抄到素材本上。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汉族与蒙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róu měi
lǜ tǎn
xiàn tiáo
cǎi hóng
yī shang
mǎ tí
jǔ bēi
lǐ mào
wēi xiào
绿毯
线条
柔美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举杯
微笑
( )
( )
( )
( )
( )
( )
( )
( )
( )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活动一. 字词检测,回味草原美
活动二. 品读课文,感受人情美
.读一读,画一画: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蒙汉情深”的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迎接远客
这段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哪些词语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来的快,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急切心情
草原人民穿着各色的盛装,热情隆重迎接客人
想象当时车马相逢的场景,假如你在场,会有怎样的感受?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见面握手
这段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哪些词语特别能表现“蒙汉情深”?
读句子,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请通过朗读,表现出当时的热情。
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盛情款待
这段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哪些词语特别能表现“蒙汉情深”?
读句子,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请通过朗读,表现出当时的热情。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联欢话别
这段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你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其二)
老舍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小练笔——话离别
你想起了生活中你与他人惜别的场景了吗?请从自己所写的人或事想开去,尝试运用融情于景或融情于事的写法。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爷爷奶奶家,与爷爷奶奶相处的时光总是那么快乐。我每次登上返程的汽车,都能看见站在路旁的爷爷奶奶眼中不舍的目光。我劝他们早点回家,他们却从不肯。等到汽车开动,他们的身影一点点变小,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觉得心里酸酸的。
活动三. 探究写法,悟情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了作者见到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活动三. 探究写法,悟情感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我们跟他学会了哪些写作技巧?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选择特色景物,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的美景和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先景后情,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景色美
人情美
草原
草原景色美蒙汉情谊深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盛情款待图
结构主旨
联欢送别图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dāng)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拓展阅读(1)——《锡林郭勒草原》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iáo)着青草,小马驹(jū)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他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dāng)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iáo)着青草,小马驹(jū)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他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
1.文章的第________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静态,通过静态描写,突出了草原_______的特点;在本自然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_____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动态,通过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_____的特点;在本自然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 、___ 、____、____
3.文中画“___”的一段是个_____段,它的作用是_______.
4.本文从几方面写草原的美丽?
藏北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拓展阅读(2)——《藏北草原》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农民们要到田里去看看庄稼,还要举办赛马、赛牛、射箭等活动。
那时,漂亮的姑娘会穿上美丽的衣服,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伴着甜美的歌声,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强壮的身体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高高飞翔的雄鹰。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