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理解“重复部分”(交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集合的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难点分析 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手中有一支钢笔,测得笔杆长10厘米,笔盖长5厘米,笔杆和笔盖一共长多少厘米?10+5=15厘米,笔杆和笔盖一共长15厘米,老师现在把笔盖套在笔杆,这支钢笔的长度还是不是15厘米呢?长度有什么变化?肯定比15厘米短了,是什么使得笔的总长度变短了呢?因为笔杆和笔盖有重叠部分了,这回该怎么求总长度呢?在生活中像这种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研究数学中的集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方法一。 师: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1:一共17人, 生2:跳绳的有9人,踢毽子有8人, 生3:可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没有17人,只有14人参加。 生1:怎样表示能清楚的看出来呢? 生2: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生3:我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连起来,有三个重复的。 生1:用图表示就清楚了。 方法二。 师:参加音乐班的同学有8人,参加美术班的同学有7人,参加音乐美术班一共多少人? 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介绍“韦恩图”中个部分的含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课堂作业。 1、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的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3、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加的有18人。 (1 )填写下面的图。 (2 )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3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集合的知识,你还知道如何运用集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第一,你可以画图,用图形更直观地让你了解题目当中几个关键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一定要记住,求出了整体之后,一定要减去重复的部分。当然,依据集合的原理逆向求出一共有多少人或者其他问题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