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序的是( )
①石器 ②陶器 ③青铜器 ④铁器 ⑤塑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④③⑤
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器 D.治炼金属
3.下列仪器能够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粉末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塞进橡胶塞
5.王亮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生玻璃仪器破裂的情况,他可能进行了下列哪些错误操作( )
①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 ②没均匀加热,就直接集中加热
③加热时玻璃仪器接触灯芯 ④刚加热完的玻璃仪器立即用冷水冲洗
⑤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⑦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1/3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⑥⑦ C.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6.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住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将液体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用于制造铅笔芯
C.金属用于制造导线 D.煤用作燃料
8.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9.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来源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天然气做饭 B.LED灯通电发热
C.用充气筒充气时筒壁发热 D.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热水
10.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气泡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液体,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 )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
1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源 C.深埋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1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铁锈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14.判断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
A.燃烧会发光 B.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放出大量热 D.酒精汽化成酒精蒸气
15.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8分)
16.(4分)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的仪器填空(填字母)。
(I)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 ;可直接加热的是 。
(2)块状的石灰石常保存在 中。用仪器C (填“能”或“不能”)准确量取8.58mL液体。
17.(7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规范操作很重要。
(1)下列实验中均用到了水,请分析其中的作用。
①图1是仪器的连接,其中水的作用是 。
②图2是试管的洗涤,其中水的作用是 ,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2)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下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
①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应先朝向图 (填字母,下同)所示,最后朝向图 所示。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朝向如图 (填字母,下同)所示;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朝向图 所示。
18.(6分)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科技工作者主题活动,加强社会热点问题的科普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请回答下列科普活动模拟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为防止实验过往中药品被污染,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2)下图所示为实验结束后仪器的摆放或处理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3)用试管加热时,使用 夹持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理由是 。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然后轻提一次,再盖上,原因是 。
19.(7分)小明学习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后,对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产生了兴趣。
(1)首先他发现两种物质的状态不同,常温下蜡烛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下同),液化气是 。
(2)点燃液化气,发出蓝色火焰。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与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时火焰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若是分层的,则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下同)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时应用液化气燃烧时的 加热。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说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20.(6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氧化氯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不易溶于水。一氧化氨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氯。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氨转化为氯气和三氧化碳。一氧化氯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氨的物理性质有 (填字母)。
A.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B.不易溶于水 C.易与氧气反应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是 。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
21.(8分)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用下列两个叙述的字母填空:② ;③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b.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作照明弹
(2)请用除以上叙述外的两个叙述填空。
① ;
④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2.(7分)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如燃烧,但化学学习小组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并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作出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 ;猜想三:都不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①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b.用手触摸烧杯,有 的感觉 由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 ,蜡烛燃烧为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猜想二成立
② 观察通电前、中、后的自炽灯(灯丝为钨丝) 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用手触摸灯泡,感觉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由现象可知,白炽灯通电发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实验反思】支持猜想二成的实验现象是 。
23.(10分)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I 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① . ② .
II 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熄灭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灭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Ⅱ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资料,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探究I:在图1实验中,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内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
探究Ⅱ: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
①由上表可知,人体呼吸过程中消耗 ,产生 。
②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探究后,认为甲同学实验Ⅱ解释与结论不正确的理由是

参考答案
1-5 ABBDA 6-10 ADAAC 11-15 CDDBC
16.(1)E A (2)D 不能
17.(1)①润湿玻璃管,方便连接 ②带出试管内的残留物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①B A ②C D
18.(1)倒 (2)C (3)试管夹 外焰与空气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使酒精燃烧产生的水蒸气蒸发,同时平衡灯帽内外的压强,方便下次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
19.(1)固态 气态 (2)是 外焰 外焰 (3)水珠变浑浊
20.(1)AB (2)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调节心脑血管等
21. (1)②b ③a (2)①蜡烛具有可燃性;决定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变化(答案合理即可) ④铜用于制造导线,反映了铜具有导电性(答案合理即可)
22.【作出猜想】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 ①发热 水 化学 ②发热 物理
【实验反思】蜡烛燃烧,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白炽灯通电前后,灯丝没有改变,仍为银白色固体
23.(1)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氧气(或O2)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或CO2和H20)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为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为4%[或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仅为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