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4届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含答案点拨)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4届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含答案点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9 21: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2.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回日本的大和遣唐使,你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力劝他进行改革。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
A.孝德天皇 B.裕仁天皇
C.睦仁天皇 D.明治天皇
3.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阿拉伯帝国 B.日本
C.罗马帝国 D.雅典
4.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
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改革派积极提倡
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5.“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这一段史料与下列哪一内容有关(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道精神
C.大化改新 D.天皇成为傀儡
6.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7.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对下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喜爱 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21世纪教育网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遣唐使之一
8.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  )。
A.622年 B.630年 C.632年 D.640年
9.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
10.人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你肯定知道伊斯兰教发源于什么地方。请你把它指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A.希腊 B.印度 C.罗马 D.阿拉伯半岛
11.唐宋时期,很多阿拉伯人来到中国,把伊斯兰教也传入了中国,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景颇族 B.藏族 C.回族 D.纳西族
12.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时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13.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4.8世纪在法兰克王国主持采邑制改革的是(  )。
A.丕平 B.查理曼 C.菲特烈 D.查理·马特
15.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封建主是(  )。
A.教会 B.国王 C.大封建主 D.骑士
16.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  )。
A.封建君主 B.大封建主
C.罗马教廷 D.当时最富裕的商人
17.从对国家的影响来看,下列历史事件中,与中国商鞅变法相似的是(  )。
①查理·马特改革 ②大化改新 ③伊斯兰教创立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18.定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廷帝国的是(  )。
A.波斯帝国 B.马其顿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19.十一二世纪,西欧“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所反映的是(  )。
A.地主的要求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的要求 D.贵族的要求
20.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21.下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徽,它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72人,同时也是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这个国家的最初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查理·马特改革 B.耶稣降生
C.法国琅城人民起义 D.丕平献土
22.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于(  )。
A.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B.843年
C.9世纪 D.5世纪末
23.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罗马灭亡后,西欧城市衰亡了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24.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25.对西欧封建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1 000多年
B.西欧封建主重视教育、文化
C.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
D.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高于一切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17分,28题15分,29题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汉书》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2分)
(2)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2分)
(3)从材料中看出,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4分)
(4)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发生在何时?史称什么?有何意义?(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兰经》的插图
材料二 某宗教信徒有五条义务,也是五条基本信条:“(1)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每日必须按规定仪式祈祷;(3)每年在规定的月份斋戒;(4)缴纳天课即施舍财物;(5)到麦加朝拜。”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和哪一宗教有关?材料一图中骑马的人物是谁?该宗教产生于何地?(6分)
(2)麦加在该宗教创立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到麦加朝拜”?(6分)
(3)该宗教宣传“除了安拉,再没有神……”有何政治意义?(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21世纪教育网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2分)
(2)这种制度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7分)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通过材料看出他们需要尽哪些义务?(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材料二 《新约全书》中告诫信徒们说:“凡是抗拒上帝的命令,必自取刑罚。”教会完全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罪名”成立的“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者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的中世纪西欧教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2分)
(2)有人说教会推动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有人说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A 点拨:1世纪前后,日本各岛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大和,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 A 点拨: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大化改新时在位的天皇,根据时间判断,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天皇是孝德天皇。
3. B 点拨:公元7世纪,日本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这次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 B 点拨:A项是大化改新的客观原因;C项是大化改新的主观原因;D项是大化改新的有力保证。
5. C 点拨:本题材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6. D 点拨:因为奴隶社会里土地属于国家,奴隶没有土地和自由,而封建社会里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
7. B 点拨:日本有文字,是仿照汉字创造的,所以B项说法是错误的。
8. A 点拨: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9. C 点拨:中国处于盛唐时期的时间在公元7~8世纪,地理位置在西亚,可以判断是阿拉伯帝国。
10. D 点拨:本题考查对伊斯兰教发源地的识记。伊斯兰教是适应阿拉伯人民渴望统一的形势而诞生的,穆罕默德的最初传教地——麦加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市。
11. C
12. A
13. A 点拨:5世纪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B项是由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形成的;C项是东罗马帝国;D项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国家。
14. D
15. A 点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教会扩大势力,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16. C 点拨: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17. C 点拨: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日本大化改新把许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
18. D 点拨: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
19. C 点拨: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开展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20. B 点拨: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A项是市民阶级分化而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制度确立的时候已经形成了。
21. D
22. C 点拨: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后逐渐形成了封建采邑制,9世纪西欧封建制形成。
23. D 点拨:西欧的城市多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24. B 点拨:分析四个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①发生于公元前4世纪;②建立于公元前509年;③在公元5世纪;④在8世纪前期。
25. B 点拨:教会垄断文化,实行愚民政策。所以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17分,28题15分,29题4分,共50分)
26.(1)汉朝。
(2)说明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3)唐朝。“日出之国”的意思。
(4)7世纪中期,中国唐朝时期。史称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7.(1)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
(2)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离开麦加,630年,再次兵临麦加城下,征服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城。
(3)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部落界限,符合阿拉伯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只要能够基本表达出上述意思即可)
28.(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1世纪教育网
(2)查理·马特改革。主要内容有: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此时中国正处于唐朝。
(3)农奴。向封主效忠,为封主服兵役。
29.(1)西欧教会在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思想文化上,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2)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导致了西欧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非常缓慢。有人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