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4届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含答案点拨)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4届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含答案点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9 21: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信息时代
2.下列人物中,其发明使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从而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卡尔·本茨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中国正是(  )
A.康乾盛世时 B.鸦片战争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洋务运动中
4.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下图),其决定因素是(  )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5.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6.在1895年,从英国伦敦到曼彻斯特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汽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世界大战的结束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的发展 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8.下图是从百度引擎中搜索到的图片,其输入的关键词应该是(  )
A.莱特兄弟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卡尔·本茨
9.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打电话问候朋友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坐飞机旅游 D.坐轮船旅游
10.一位学者在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写道:“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恩惠”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强调汽车尾气已成为目前各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来自(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誉为 “发明大王”的发明家兼实业家是(  )
A.爱迪生 B.法拉第 C.戴姆勒 D.爱因斯坦
13.下列关于汽车发明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B.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D.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根源
14.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马车 ②汽车 ③火车 ④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1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组织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16.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大致时间在(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17.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过程中,假如1892年,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去全力帮助俄国(  )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美国
18.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9.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爆发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主要围绕(  )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
22.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
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他地区 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胜
23.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是导致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大战的开始
D.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了“一战”21世纪教育网
24.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25.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二、材料解析题(26题21分,27题19分,28题1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 “棉纺织工厂开始主要用水力推动工具机。水力作为自然力受到地理和季节的限制。发明一种打破这种限制、适应性更强的新的动力机就成为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材料二 1776~1780年间,棉纺织品出口每年为670万英镑,1797~1800年则增加到4 143万英镑。毛织品在1788年生产75万匹,1817年490万匹,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836年又增至3 000万吨,生铁产量1720年为2 500吨,1840年增至139 640吨。
材料三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新的动力机”指什么?改良者是谁?这个发明的意义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原因在哪里?(4分)
(3)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是在什么时候?(2分)
(4)在电器产品发明方面,哪位科学家最为有名?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哪两个国家走在最前面?(4分)
(5)这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哪些成果?发明人分别是谁?(4分)
(6)以上材料的文字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有哪几个?为什么说美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6分)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根源是什么?(6分)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3分)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4分)21世纪教育网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分)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2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B 点拨: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正确答案是B项。
2. C 点拨:此题考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根据所学的知识知道,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发明大王兼实业家爱迪生,他发明的电灯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推动纺织业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并研制成功汽车,这三人与此题无关。
3. D 点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在洋务运动中。
4. D 点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的飞跃,根据材料时间“1870年”,可以判断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5. B 点拨:根据时间“19世纪下半期”可以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
6. C 点拨:在1895年,飞机还没有出现,用排除法,正确答案是C项。
7. B 点拨: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8. A 点拨: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是莱特兄弟。
9. D 点拨:电话、公共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有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本题应选D项。
10. B 点拨:图①汽船和图②火车机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本题应选B项。
11. D 点拨:汽车的动力机是内燃机,所以汽车尾气主要来自内燃机。
12. A 点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誉为“发明大王”的发明家兼实业家是爱迪生,他一生注册了1 300 多项发明。
13. D 点拨:汽车发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汽车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汽车决不是众多交通事故的根源,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项。
14. D 点拨:马车在工业革命前就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是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出现了汽车和飞机,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马车——火车——汽车——飞机。
15. D 点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所以本题选D项。
16. C 点拨: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17. A 点拨:德国是同盟国的成员,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协约国的成员。
18. B 点拨:一战之前的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而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 C 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国家,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爆发于欧洲。
20. C 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最尖锐。
21. A 点拨: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主要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22. A 点拨: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23. A 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而不是主要原因。
24. A 点拨:1914年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横财。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所以A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25. A 点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一战。
二、材料解析题(26题21分,27题19分,28题10分,共50分)
26.(1)改良成功的蒸汽机;瓦特;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说明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21世纪教育网
(3)19世纪70年代。
(4)爱迪生;美国和德国。
(5)第一次是:美国富尔顿的轮船;英国史蒂芬孙的火车。第二次是:德国的卡尔·本茨的汽车;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科技。
27.(1)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美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
(4)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
28.(1)萨拉热窝事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
(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