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22:1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训练
选择题
1.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图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2.“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让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3.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B.商讨加入联合国事宜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召开政协会议
4.)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5.“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
A.开遵义会议时
B.红军到达陕北时
C.去重庆谈判时
D.政协会议召开时
6.右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1945年在重庆拍摄的两人一生中唯一的单独合影,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决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双十协定”
7.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8.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9.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
A.民主与自由 B.和平与民主
C.团结与进步 D.自由与和平
10.在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参观者可看到依据20世纪40年代某一历史场景制作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欢笑言和版”公仔(如右图)。这一历史场景是(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1.“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前往重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此行”是为了( )
A.参加中共一大 B.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C.争取和平民主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2.既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朱德
13.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14.经受抗日战争考验的人民军队已掌握了多种作战方式。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A.防御战 B.阵地战
C.游击战 D.运动战
15.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1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18.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19.1946年,毛泽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毛泽东的这种自信心从根本上说来自( )
A.毛泽东对自己军事才能的高度自信
B.毛泽东对蒋介石才干的正确分析
C.解放军打仗勇敢,纪律严明
D.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0.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作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其中的“战略失误”指的是(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21.1947年,画家石鲁随部队撤离延安,转战黄土高原,在行军途中,他目睹了毛主席率军与国民党追兵从容周旋的历史性场面。解放后,他重温当时的这个情景,构思并创作了右面的作品,该作品的名字应为(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解放南京
D.淮海战役
22.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解放区颁布了(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在南京政府的胸膛,插上一刀的中共将领是( )
A.林彪 罗荣桓 B.陈毅 粟裕
C.刘伯承 邓小平 D.聂荣臻 陈赓
24.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这一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25.右图是1948年5月在一次“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的漫画。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提示图中人物蒋介石)( )
A.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
B.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C.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后,南京政府难以支持
D.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
2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二 现在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陶希圣的主张来分析蒋介石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双方最终谈判结果如何?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两岸不统一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4)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的谈判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邀请毛泽东的是谁
材料二 时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总主笔的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 2 )材料二中“软的一套手法”和“动大手术”各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以及“更有文章好做”
( 3 )面对邀请,毛泽东做出了什么决定 为什么
答案
1-5DACAC 6-10DACBD 11-15CBDDB 16-20BCBDD 21-26ADCADC
27、(1)历史事件:重庆谈判。
目的:欺骗国内舆论,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战争的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2)目的: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
(3)历史根源: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最后退守台湾。
(4)启示:必须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和平与民主;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坚持和平与发展。
28、(1)事件:重庆谈判。人物:蒋介石。
(2)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 蒋介石 )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可以将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以控制舆论和欺骗人民。( 言之有理即可 )
(3)决定: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原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同时可以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