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壶口瀑布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20 17: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壶口瀑布梁衡 梁 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梁 衡 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
壶口瀑布简介教学目标:1、积累并运用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3、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4、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5、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观赏图片,初步感受。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喜 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望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江西庐山瀑布
(仰视)壶口瀑布(俯视) 初见瀑布(一)初识壶口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体验文本,品味语句。 (二)再访壶口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壶口的来历
  “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这便是‘壶口’ ”再观瀑布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信息提炼: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明确: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请女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1、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注意读出气势来)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请女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完成下列表格: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体会句子内涵1、“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描写?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体会句子内涵2.“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的理解?
含义:造物者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主观世界)。
句式:反问句。加重语气,感染力强,表达人的情感,立意深刻。
蕴含的道理: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外表虽柔弱,内心却无比坚韧,是任何力量也压不垮的,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顽强精神。齐读文章第五段,体会文章内涵2、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 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通相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 ,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感悟文本,理解主题。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齐读第六自然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写作意图: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你喜欢的理由。
2.说说你所选择的句子,在字里行间有什么意蕴。品味优美语言,感受雄浑的意境 品味下列句子,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品味优美词句,感受雄浑的意境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品味优美词句,感受雄浑的意境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品味优美词句,感受雄浑的意境4、“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汹猛景象。
理解内涵“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压迫的原因?修辞?找出描写水发怒的句子。
原因:第3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拟人。描写的是水,体验的是人的情感:人一旦受到压迫,则会愤怒无比。
发怒:(1)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2)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3)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到地剁去。
体会词句含义,感受雄浑的意境 1、“整个龙漕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到地剁去”。
作者运用“齐齐”“切”“寸寸”“剁”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与不懈的伟力体会词句含义,感受雄浑的意境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深刻体会,感悟哲理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明确: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加深理解http://www.17lou.com/jYh70IyvdkWQn7xP7O0pag.aspx课堂小结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1、抄写并解释“学习建议”“积累”中列出的词语。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根据“学习建议”“积累”的要求,写一段话。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