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班级: 姓名: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能够利用时间轴描述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情况和重要史事。
2、(家国情怀)掌握唐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的方式、意义,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
3、(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以及隋唐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认识到国家统一对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繁荣的表现、原因。
难点: 唐朝繁荣、民族交融、繁荣盛世的启示。
三、基础认知
一、隋唐的统一
1、隋朝的统一与建设
(1)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文帝死后次子杨广即位,就是_____。
(2)隋朝的建设:隋朝各项建设较多,规模扩大。仓库在长安、____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___________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隋炀帝兴建的_____,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______,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自恃强盛,_______,穷奢极欲,又3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618年,隋炀帝在_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趁机起兵。李渊在____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唐朝统一全国。
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1、贞观之治
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里,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功劳卓著,后继帝位,是为唐太宗。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_______,戒奢从简;在政治上,知人善用,_______。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_______”。
2、武周政治
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___。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_______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_____。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4、唐朝的民族关系
(1)东突厥: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周边各族实行羁縻政策。东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突厥可汗。对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朝给予官职。对颉利可汗,唐太宗归还他的家属,赐以良田美宅。这些措施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______”。
(2)西突厥: 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高宗在位时,灭亡西突厥。后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上南北。
(3)回纥:7世纪初,回纥生活在色楞格河一带,受突厥统治。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回纥首领为_______。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支援唐朝。后来,回纥改名____,9世纪政权瓦解。
(4)吐蕃: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______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_______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民族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5)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___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6)唐朝疆域:唐朝前期,疆域东到朝鲜,西达中亚,东北至贝加尔湖、叶尼塞河一带,南及越南,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________。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也日益紧张。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________的局面。
(2)经过:755年,身兼三个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_______”。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
(3)影响: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_______,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边疆频频告急。从此以后,唐朝_______。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藩镇。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很多藩镇虽受朝廷控制,但内部兵变时有发生。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____多年。
3、黄巢起义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_______,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唐末爆发了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______。
4、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更替: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____。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____。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____”。
(2)后周的崛起: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____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北宋奠定了基础。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时间轴
四、自主探究
史料一 (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
——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史料二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摘自《贞观政要》
史料三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摘编自《新唐书》
(1)根据史料一回答,唐太宗为开创盛世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史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3)根据史料三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五、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与这些边境诸族发生战争时,通常 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征行将士远征,战争胜利结束,往往留兵驻屯要地,成为军...行军大总管府随即撤销。...为.了避免远道调发,为了明确防御责任,为了在较大地区内有统一的指挥.....临时性统率的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边境军事长官,大致在开元中一律称为节度使。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数量比较多,互相牵制,没有出现某个藩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藩镇内部也不怎么稳定,经常发生军人闹事,甚至兵变。另外要指出,所谓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描述一种倾向,不是说真的全都割据了。根据学者的研究和概括,唐朝后期的四十多个藩镇,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着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当然,即使是这样独立性比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也是臣服于唐朝的。除河北以外,唐朝后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此外,还有南方的藩镇,那就不能算割据了。不但不割据,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很听中央的话,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唐朝后期的中央财政主要是靠南方支撑的。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设节度使的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藩镇割据,但依然维持了100余年的原因。
六、【史料学习包】
1、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 ( https: / / baike. / doc / 5919674-613259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李宗闵 ( https: / / baike. / doc / 6085641-629874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 ( https: / / baike. / doc / 235999-24963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2、玄武门之变,唐初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与长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宫廷政变。李世民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从首倡起义到驰骋战场,军功卓著,勋业克隆,觊觎皇位的政治野心日益增长。高祖称帝后,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李世民野心增长的同时,李建成的防范、妒忌之心也不断膨胀。双方各自培植势力,打击对方,终于酿成一场骨肉相残的流血事件。武德九年(626),双方已成水火不容之势。六月四日,李世民在与府僚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密议策划之后,采取先发制人的断然措施,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伏兵玄武门(即长安宫城北门,是中央禁军屯守之所,地位至为重要)。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死支持李建成的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弟),并奋力抗击和瓦解了东宫和齐王府的卫队,高祖遂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又传位于李世民。
3、义仓,是封建时期以国家的名义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粮食的仓库。于隋朝开皇五年创立的。隋朝时期,由于仓库设在"闾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仓"
七、限时训练
1.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 )
时间 诏书内容
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 “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
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 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
A.边疆危机持续加重 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
2.《哥舒歌》在唐玄宗天宝末年的西北边境地区十分流行,其歌词为“北斗七星高,哥舒(即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歌》可以印证军镇的设置( )
A.造成内重外轻的局面 B.引发安史之乱
C.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 D.导致藩镇割据
3.唐代卢纶在《塞下曲》中描写到:“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诗作反映出( )
A.对外交往密切 B.市镇经济繁荣 C.社会风气开放 D.民族关系融洽
4.元代马端临曾评价隋朝:“古今称国计之富有,莫如隋。”“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下列选项不能有力支持马端临上述观点的是( )
A.隋灭陈,统一南北 B.隋炀帝修建洛阳城
C.仓库义仓积储丰富 D.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5.如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兽首玛瑙杯。其上口近似圆形,兽首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兽首的面部却像牛,兽首的口鼻部装有笼头状的金帽盖,能够卸下,造型和使用方法上与罗马时期青铜雕像中的来通杯一脉相承。该兽首玛瑙杯( )
A.反映出唐代玉器制作技术领先于世界
B.印证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表明当时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发展
D.体现出官营手工业技术已经享誉世界
6.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 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 D.政治经济局势影响政权的稳定
7.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唐初版图不断扩大,导致帝国长期受到回纥、南诏和吐蕃等的威胁。唐玄宗时设立了十个军事重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多万,至于唐朝中央控制的军队,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 )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C.解决了传统军事格局的弊端 D.直接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9.唐中和元年(881年),僖宗诏令允许藩镇“墨敕除官﹐以赏功勋”。中和三年(883年)七月,宰相郑畋迫于凤翔节度使李昌言等人的压力,不得不“引疾去位”,僖宗也只好同意。这表明唐后期( )
A.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B.藩镇操纵中枢决策
C.皇帝已经成为傀儡 D.三省六部制度瓦解
10.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提升题
11.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12.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 )
地区时间 淮南区 浙西区 浙东区 宣歙区 总计
唐前期 8 12 9 0 29
唐后期 17 33 26 7 83
A.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 .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1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材料题
材料一 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唐初的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是力役,不仅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而且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太宗认为,“为君之 道,必须先存百姓”,注意百姓疾苦,重视灾害的救济工作,或减免灾区租赋,或直接对灾民给予抚恤与赈济。为减轻广大人民的负担,唐太宗“去奢省费”,注意节俭。同时精简机构,把中央官吏从两千余人减少到六百余人,“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还并省了许多州县,节约了政府的开支。
材料二 唐太宗大力倡导发展农业生产。他曾“亲耕籍田”,以示重农之意。为解决耕牛之不足,太宗通过与突厥等族的“互市”换回大量的马、牛,用以耕田。还派使者用金帛赎回被突厥掳去的男女八万余人。又释放宫女三千多人回到民间,准予婚配,以增加农业生产人口。为保障农民有充足的生产时间,太宗还特别注意“不夺农时”。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认为人君唯有崇尚“简静”,不发兵戈,不兴土木,“不夺农时”,与民休养生息,农业生产才能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缓和社会矛盾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八、【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写一个知识框架。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1)善于纳谏,重视儒家思想,任用贤能,改革制度,整顿吏治。(2)华夏一家,平等友好(3)战争:打败突厥;设置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突厥;和亲、会盟: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和亲册封:回纥、靺鞨。
合作探究:(1)背景:①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威胁;②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协调指挥需要;③行军大总管的实践。
(2)藩镇数量较多,相互牵制;割据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臣服于唐朝,大部分藩镇处于一种半割据状态,而且听从于朝廷,并支撑中央财政。----延续了唐朝统治。
选择题
1、D2.C3.D4.A5.B6.C7.C8.B9.A10.C 11、D 12、B 13、D
材料题
(1)轻徭薄赋;重视灾害救济;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撤并州县,节约开支。
(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最终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体现出其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清明统治和敏锐的政策眼光,反映出他是位有作为的封建统封建统治者。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