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潍坊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考察野外某山地时,准备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以便确定登山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可提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山脉大致东西走向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①处可以观察到②处 D.陡崖顶部海拔高于300米
2.量得两山顶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A.500米 B.3千米 C.20千米 D.300千米
3.山顶甲与乙地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各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与丁地相对高度是670米
B.乙地坡度和缓
C.丙地位于图中山峰的西南方向
D.丁地海拔高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图示区域的叙述合理的是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河流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陡崖③的相对高度低于100m D.⑤地的坡度比⑥地陡
7.图中各点能相互看到的是
A.②、⑤ B.②、④
C.③、⑥ D.①、④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王村在周村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9.甲所在山体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盆地
10.四个村庄中,最可能发展成旅游度假村的是( )
A.周村 B.李村 C.刘村 D.王村
读某地局部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箭头所示为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它是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12.甲山与乙山的相对高度是
A.110米 B.150米 C.260米 D.40米
下图是我国某天文观测基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其右侧的照片是某天文爱好者在该地夜间采用连续多次曝光,把不同时间的拍摄对象,合成在一个画面里得到的影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的观测站点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14.图中道路a一b段的走向是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一东南 D.东北一西南
15.照片可以反映出
A.天圆地方 B.地球是球体
C.地球在自转 D.地球在公转
16.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实际测得教学楼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为200米,若绘制到图上的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为
A.1:1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米
C.1:1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米
17.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标注的高度为相对高度 B.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缓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相等 D.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陡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19.M地位于N地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M地相比,N地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 )
A.城市 B.牧村 C.农村 D.林场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地区位于 (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高距为50米 B.四个观景点中,乙地海拔最低
C.甲、乙、丙三地所处地形部位相同 D.自甲至山峰地势由陡到平缓再到陡
23.霜降(每年10月23日前后)时节,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景点可以欣赏到 ( )
A.甲--红霞映雪 B.乙--小桥流水
C.丙--层林尽染 D.丁--旭日东升
24.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选用下列何种比例尺最恰当( )
A.1:50 B.1:5000 C.1:500000 D.1:500000
读“等高线地形图”和“之”字状公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甲处山体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A.鞍部 B.陡崖 C.山脊 D.山谷
26.图中①和③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27.在山区公路建设,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主要原因是( )
A.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B.尽可能缩短距离
C.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D.尽可能减缓坡度
28.下列图幅相等的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是( )
A.雅安市地图 B.中国地图 C.世界地图 D.四川省地图
29.下列一组等高线判读正确的是:
A.山脊 B.鞍部 C.山峰 D.山谷
30.沿图中M—N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判断题
31.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内容简略。( )
三、解答题
32.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量得山峰B到E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2)甲、乙两村中发展种植业条件更好的是______村,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理由①______,②________。
3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中大青山和小青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请判断图中的大清河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_。
(3)判断A---B和C---D两处表示的地形名称A---B是______,C---D是_______。
(4)图中甲地坡度比乙地______。
34.某校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地形、河流、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如图是他们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等高距______米;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2)甲乙丙丁中表山谷的是______,表示鞍部的是______,甲、丁两处中,最适合作为夜晚宿营地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图中所画①、②两河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河,③河的大致流向是______。
(4)同学们沿图中 登山线路行进,观测到山顶与出发点的温度差异不大主要原因是______。
(5)简要说明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__。
35.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地形部位是________,乙村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丙村与A山顶的相对高度在 ~ 米之间,量得两地间索道的图上距离约5cm,实际长为1000米,则该图比例尺为________。
(3)水库的修建增加了丙村的收入,请列举丙村利用水库发展的一种产业: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月亮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a-b河段与c-d河段更容易发生泥沙沉积的是_________段。
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该处坡度较缓。
1.读图可知,A、根据图中指向标指向正北方向可判断,山脉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故A错误;
B、图中海拔高度为100米-500米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故B错误;
C、①处位于两山顶间的鞍部,地势较低,①②两地被山峰阻挡,故①处不能观察到②处,故C错误;
D、图中陡崖重合了300米等高线,顶部海拔高度300米400米,故D正确。
故选D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依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实际距离=100000厘米×3厘米=300000厘米=3千米;故选B。
3.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0米,甲地的海拔>500米,乙地的海拔<100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是500米;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4.D
5.C
【解析】
4.图中甲地的海拔是670米,丁地的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间,二者的相对高度在370~470米之间,A错;乙地等高线重合,是陡崖,B错;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向,根据图中的方向可知,丙地位于图中山峰的东南方向,C错;丁地等高线弯曲,由海拔高的地方凸向海拔低的地方,是山脊。山脊处的海拔高于其两侧地区,D正确。故选D。
5.图中丙地海拔低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丙地临近河流,土壤肥沃,水充足,灌溉便利,适宜发展种植业。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6.C
7.A
【解析】
6.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图的等高距为50米,海拔高度在800米-900米之间,应该是山地和高原,丘陵海拔高度在200米-500米,故A错;该图为带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河流上,画出河流的东南西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出河流干流自西流向东,故B错;陡崖③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相对高度为50米,低于100m,故C对;⑤地等高线比⑥地等高线稀疏,⑤地的坡度比⑥地缓;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7.读图可知,②处位于山谷处,⑤也位于山谷处,海拔高一点,能看到;②处位于山谷处,④处被左边山顶挡住,②、④不能相互看到;③处在陡崖处、⑥处被右边山顶挡住,③、⑥不能相互看到;①处位于山谷处,④处被左边山顶挡住,①、④不能相互看到;故答案选A。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8.C
9.A
10.D
【解析】
8.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读图分析可知,王村在周村的西南方向。依据题意。故选C。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所在山体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依据题意。故选A。
10.读图分析可知,四个村庄中,王村附近有温泉、湖泊,最可能发展成旅游度假村。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1.C
12.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图的判读。
11.由图可知,图中箭头所示为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是鞍部,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2.相对高度是指两地海拔高度差,由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15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11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110=40米,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它与相对高度相对,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进行测算。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而相对高度是两点之间相比较产生的海拔高度之差。
13.A
14.D
15.C
【解析】
【分析】
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
13.读图可知,图中观测站点都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部位。故选A。
14.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图中道路a一b段的走向是东北-西南。故选D。
15.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变化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读图分析即可。
16.C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已知图上距离为20厘米,实际距离为200米,计算该图的比例尺为:20:20000=1:1000;故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C
【解析】
【详解】
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上标注的高度是海拔高度,是绝对高度,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表示的坡度越陡,而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是相等的,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解答即可。
18.A
19.D
20.A
【解析】
【分析】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8.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所在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较为缓和,所以主要地形类型是丘陵。 故选A。
19.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M地位于N地的西南方向。 故选D。
2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MN属于乡村聚落,都是依山傍水、沿河流分布的;而且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N位于两河交汇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故选A。
【点睛】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图上的方向,读图分析即可。
21.A
22.D
23.C
【解析】
【分析】
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进行分析解答。
21.已知北回归线(23.5°N)与北极圈(66.5°N)之间为北温带;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39°58′N至39°59′N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结合题意。故选A。
22.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25米,故A错误;
四个观景点中,甲地海拔最低;故B错误;
甲、乙、两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丙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故C错误;
自甲至山峰等高线有密集到稀疏再到密集,地势由陡到平缓再到陡,故D正确。
故选D。
23.据图中的经纬度范围可得,该地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10月23日是霜降,还没到降雪的时候;图中丙处是盆地,有层林尽染的景观;小桥流水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丁处海拔较低,看不到旭日东升的景象,故C正确。故选C。
【点睛】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4.B
【解析】
【详解】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学校平面图范围较小,应选择较大比例尺;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A太大,需较大的图幅,C和D比例尺太小,内容简略,只有比例尺B最合适,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尺有关知识,要知道比例尺与内容、范围的关系。
25.A
26.B
27.D
【解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
25.图中的甲地位于两山峰之间的地势低洼部分,该地应该是鞍部,故选A。
26.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①地的海拔是1000米,③地的海拔是9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900米=100米,故选B。
27.山区公路建设中,为了尽可能减缓坡度,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以减少汽车行驶的难度,故选D。
28.A
【解析】
【详解】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四川省地图>雅安市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雅安市地图>四川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9.C
【解析】
【详解】
图中四个地形部位中,A是等高线向高处凹进的山谷,B是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C是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峰,D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30.C
【解析】
【分析】
根据大概几点数值确定等高线及其东西和MN线的交点,在地形剖面图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M处的海拔高于300米,但小于400米,而N处的海拔高于100米,小于200米,中间经过了山谷,最相符的是C图,故选C。
31.错误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是: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一般来说,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是: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结合题意。故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32. 山脊 2 甲 位于平原,地形平坦 有河流水灌溉农田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A处等高线是向低处凸出,表示的是山脊地形;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0米,山峰B到E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是2千米。
(2)图中甲、乙两村中发展种植业条件更好的是甲村,这里地势更平坦,离水又更近,乙村则地势较陡峭,离河流也远。
33. 17 由东北向西南流 山脊 山谷 缓
【解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
【详解】
(1)由图可知,大青山的海拔是535米,小青山的海拔是518米,两座山的相对高度是17米。
(2)由图中指向标可以看出,图中大清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
(3)图中A-B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C-D处等高线向高处凹进,是山谷地形。
(4)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的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
34. 50 160 丙 甲 甲 甲处位于两山峰之间,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宿营 ② 自北向南 相对高度不大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解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
【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的等高距50米;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370-210=160米。
(2)甲乙丙丁中表山谷的是丙(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表示鞍部的是甲(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甲、丁两处中,最适合作为夜晚宿营地的是甲,理由是:甲处位于两山峰之间,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宿营。
(3)图中所画①、②两河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②河,因为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可能集水成河;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可知,③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
(4)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测到山顶与出发点的温度差异不大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度不大。
(5)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判断地形及坡度的陡缓。
35.(1)鞍部 平原 (2)650米--750米 1:20000 (3)水产养殖业(4)自北向南 c-d
【解析】
【详解】
(1)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是鞍部,乙村地形类型是平原,因为乙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地区。
(2)读图可知,丙村位于海拔300-400米的地方,山顶A的海拔是1050米,所以相对高度在650米--750米之间,根据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计算可得该图的比例尺为1:20000。
(3)水库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如养鱼,种植莲藕。
(4)根据图中的图例判断,图中月亮河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a-b河段与c-d河段更容易发生泥沙沉积的是c-d段。因为该段的地形平坦,海拔低。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