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备课】2022-2023学年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之谜 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选备课】2022-2023学年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之谜 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19 15: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如下操作: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③②①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②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④⑥⑤
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而且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可以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都可以
4.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空气组分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推理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0~40s 蜡烛燃烧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
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C.40s 后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5.如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约占 1/5
B.实验时红磷(P)一定要足量
C.红磷(P)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碳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D.空气中的各成分气体是保持固定不变的
8.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气占空气体积的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D.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有关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B.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
10.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或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都作催化剂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1.每年月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利用效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可吸入颗粒物,其直径比分子小 B.空气质量级别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不同 D.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
二、多选题
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氮气
三、填空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 0.02% 5.44%
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_______,Y是_______;
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
四、简答题
14.在做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均放了少量的水,水的作用一样吗?(若不一样,请说出水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三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接着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至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必须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④⑤⑥。故选B。
2.D
【详解】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
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
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故选:D。
3.C
【详解】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C。
4.C
【详解】A、开始氧气体积分数为20%以上,蜡烛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看图像一氧化碳在40s后生成,所以0~ 40s蜡烛燃烧只生成CO2气体,选项A说法错误;
B、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所以曲线②表示CO含量的变化,选项B说法错误;
C、由图像可知,蜡烛在燃烧40s后开始产生了一氧化碳,发生了不充分燃烧,选项C说法正确;
D、由图像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实验后最终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选项正确;
B、该实验的原理就是通过化学的方法除去氧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就是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所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红磷的量要足才能完全除去氧气,选项正确;
C、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弹簧夹,选项错误;
D、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为避免装置外的空气进入装置内对实验产生干扰,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烟,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雾,红磷燃烧后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所以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
6.B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A操作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有热的溅落物生成,会炸裂瓶底,要在瓶底盛少量水或细沙,故B操作不合理;C、碳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放水或者不防水对集气瓶均无害,故C操作正确;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D操作正确。故本题选B。
7.D
【详解】A、空气中各个成分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因此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选项正确;B、少量有害气体对大气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选项正确;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选项正确;D、空气中的各成分气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因人类活动而发生改变,比如酸雨的形成,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
8.C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选项正确;B、饼干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吸收了水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选项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选项错误;D、食物会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最终腐烂变质,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9.B
【详解】A、空气中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选项正确;B、空气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选项错误;C、空气中各组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因此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选项正确;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
10.B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选项错误;B、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可以提高或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C、某一催化剂只针对特定反应有催化效果,不针对所有反应,选项错误;D、有些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是人们需要的反应速率,故不是所有反应都需要催化剂,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11.D
【详解】A、PM2.5系可吸入颗粒物,其直径不大于2.5微米,比分子大得多,故A错误;B、空气质量级别值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故B错误;C、藻类生长需要大量的N、P元素,如果水体中N、P元素严重超标,会引起藻类疯长,从而导致水中氧气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常称为赤潮,淡水中称为水华,诱发的根相同,故C错误;D、人们使用过程中废弃的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垃圾均可回收利用,所以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故D正确。故本题选D。
12.CD
【详解】A、空气中各组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因此空气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选项正确;B、工业制取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就会超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环境就会被破坏,选项错误;D、空气中约含有氮气,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D。
13. 氮气 氧气 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向上哈气,如果有小水滴或水汽出现,说明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或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如果它变蓝就是有水
【详解】①呼入的气体即为空气,占空气体积78%的是氮气,占空气体积21%的是氧气,因此X是氮气,Y是氧气。
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向上哈气,如果有小水滴或水汽出现,说明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或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如果它变蓝就是有水
14.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都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分别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未均匀预热就集中加热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详解】(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都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不一样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都加有少量的水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都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试管没有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3、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4、试管外壁潮湿,加热过程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5、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会造成试管破裂;
6、试管受热时,底部接触灯芯;
7、试管未预热就集中加热;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造成试管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