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3 15:08:1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达标
1.我能写词语。
liáng guó ēn huì jiā qín zào yì shèn zhì
                   
2.比一比,组词语。
梁    诣    禽    惠   
粱    指    离    慧   
3.根据《杨氏之子》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D.“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4.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乃:   
(2)孔指以示儿曰。
示:   
曰: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闻:   
5.课文《杨氏之子》内容我知道
①本文选自南朝   的   ,这是一部主要记载   的小说。
②本文反映了孩子   的特点。
6.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   。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7.读课文《杨氏之子》,解释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孔   曰:“   。”儿应声答日:“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   
②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   
④甚聪惠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梁国;恩惠;家禽;造诣;甚至
【知识点】拼音;词形;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梁、惠、禽、诣”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房梁;造诣;禽类;惠顾;高粱;手指;离开;聪慧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房梁、高粱;造诣、手指;禽类、离开;惠顾、聪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C,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B:错。文中“家禽”的意思是孔雀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不相同。
故答案为:C 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答案】(1)拜见;于是,就
(2)给……看;说
(3)没有;听见
【知识点】词义;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诣:拜见。乃:于是,就
(2)孔指以示儿曰。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示:给……看曰:说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未:没有闻:听见
故答案为:(1)拜见;于是,就 ;(2)给……看;说 ; (3)没有;听见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5.【答案】刘义庆;《世说新语》;汉末到晋代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有礼貌、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①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①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②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答案】(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 快,才思敏捷。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示:给……看。曰:说。未:没有。
(2)结合语境来分析,“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是依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也是依据人物姓氏来回答。
故答案为:(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答案】(1)孔君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所以就把他儿子叫出来
(2)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比如,乃:副词,意思是“就”。示:给……看。应:回答。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8.【答案】(1)聪惠;诣其父;果有杨梅;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
(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我认为杨氏之子是个聪慧、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果”字是“水果”③错误, 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④错误;文中的“家禽”指孔雀。⑤正确。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9.【答案】(1)离开;舍弃;拉;聪慧
(2)①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②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禽鸟。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⑴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故答案为:⑴①离开;②舍弃;③拉;④聪慧; ⑵①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②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禽鸟。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⑵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达标
1.我能写词语。
liáng guó ēn huì jiā qín zào yì shèn zhì
                   
【答案】梁国;恩惠;家禽;造诣;甚至
【知识点】拼音;词形;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梁、惠、禽、诣”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比一比,组词语。
梁    诣    禽    惠   
粱    指    离    慧   
【答案】房梁;造诣;禽类;惠顾;高粱;手指;离开;聪慧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房梁、高粱;造诣、手指;禽类、离开;惠顾、聪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根据《杨氏之子》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D.“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答案】C,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B:错。文中“家禽”的意思是孔雀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不相同。
故答案为:C 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乃:   
(2)孔指以示儿曰。
示:   
曰: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闻:   
【答案】(1)拜见;于是,就
(2)给……看;说
(3)没有;听见
【知识点】词义;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诣:拜见。乃:于是,就
(2)孔指以示儿曰。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示:给……看曰:说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未:没有闻:听见
故答案为:(1)拜见;于是,就 ;(2)给……看;说 ; (3)没有;听见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5.课文《杨氏之子》内容我知道
①本文选自南朝   的   ,这是一部主要记载   的小说。
②本文反映了孩子   的特点。
【答案】刘义庆;《世说新语》;汉末到晋代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有礼貌、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①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①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②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   。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答案】(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 快,才思敏捷。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示:给……看。曰:说。未:没有。
(2)结合语境来分析,“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是依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也是依据人物姓氏来回答。
故答案为:(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读课文《杨氏之子》,解释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答案】(1)孔君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所以就把他儿子叫出来
(2)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比如,乃:副词,意思是“就”。示:给……看。应:回答。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孔   曰:“   。”儿应声答日:“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1)聪惠;诣其父;果有杨梅;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
(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我认为杨氏之子是个聪慧、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果”字是“水果”③错误, 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④错误;文中的“家禽”指孔雀。⑤正确。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9.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   
②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   
④甚聪惠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答案】(1)离开;舍弃;拉;聪慧
(2)①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②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禽鸟。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⑴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故答案为:⑴①离开;②舍弃;③拉;④聪慧; ⑵①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②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禽鸟。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⑵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