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河池期末)从结构层次上看,一块骨是一种(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因此,从结构层次上看,一块骨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2.(2021八上·揭西期末)青少年儿童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很容易引起脊柱变形,因为他们骨的特点是( )
A.弹性小,硬度小 B.弹性大,硬度大
C.弹性小,硬度大 D.弹性大,硬度小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青少年儿童的骨成分的特点是有机物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弹性大,易变形,所以青少年儿童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答案为:D。
【分析】老年人骨成分的特点是无机物含量超过2/3,骨的硬度大,弹性小,所以易发生骨折。
3.(2022八上·韶关期末)动物通过运动获取食物、躲避敌害。下列有关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蜗牛—爬行 B.蚯蚓蠕动 C.蛇—行走 D.袋鼠—跳跃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蜗牛的体内无骨骼,运动方式是蠕动或爬行,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刚毛协助肌肉蠕动,B不符合题意。
C.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C符合题意。
D.袋鼠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4.(2021八上·营口期末)赛场上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2021八上·虎林期末)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当队员奋力划桨时,关节和骨骼肌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
A.支点、杠杆 B.杠杆、动力 C.动力、支点 D.支点、动力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当队员奋力划桨时,关节和骨骼肌所起的作用分别是支点、动力。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6.(2016八上·房山月考)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
A.减轻关节的重量 B.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
C.增强关节头与关节面的联系 D.减轻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答案为:D
【分析】关节由 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等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内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
7.(2021八上·武川期末)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鸟儿鸣叫
B.鲸鱼喷出雾状水柱
C.狼捕食,鹿奔跑
D.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鸟儿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鲸鱼“喷”水是在进行呼吸,属于生理活动,不属于动物的行为;狼捕食鹿属于捕食行为;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是为了与环境保持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8.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最正确的是( )
A.指动物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甚至包括静止不动、注目凝视
B.静止不动时,就没有动物行为
C.指动物明显的、大范围的、高速的运动
D.指表面静止,及身体内部发生着的种种生理活动和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包括动物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传递信息的行为等。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9.(2021八上·揭东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与所属的类型匹配不当的是( )
A.螳螂捕蝉---取食行为 B.两虎相争---防御行为
C.公鸡打鸣---节律行为 D.蝴蝶交尾---繁殖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可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应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A说法正确。
B、同种生物因为食物或者配偶等发生争斗属于攻击行为,B说法错误。
C、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可见公鸡打鸣属于节律行为,C说法正确。
D、蝴蝶交尾是完成体内受精的过程,属于繁殖行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类型,为基础题,熟记即可,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多注意积累身边常见的实例是关键。
10.(2021八上·连南期中)以下关于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之间的争斗
B.攻击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C.攻击行为常使双方的身体受到极大的伤害
D.两条狗为争夺食物而发生争斗是攻击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只要一方表示臣服,优势方立即停止进攻;优势方优先获得食物,优先享有配偶,因此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和生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11.(2022八上·乐昌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蜘蛛织网、黄牛耕地 B.小猴骑车、母鸡孵卵
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 D.蜻蜓点水、孔雀开屏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黄牛耕地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小猴骑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为;母鸡孵卵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大雁南飞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蜻蜓点水和孔雀开屏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2021八上·营口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所以,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以后,也会改变,A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3.(2022八上·中山期末)人的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下列与关节牢固性直接相关的是( )
①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
②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
③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软骨组织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更加灵活;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更加灵活;所以与关节牢固性直接相关的是②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14.(2021八上·虎林期末)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鹦鹉 B.鳄鱼 C.蚯蚓 D.黑猩猩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鹦鹉是鸟类,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大脑最发达,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是黑猩猩。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5.(2021八上·雅安期末)下列哪一选项中描述的动物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 )
A.小狗算数 B.蜻蜓点水 C.老马识途 D.鹦鹉学舌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小狗算数、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都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而蜻蜓点水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6.(2021八上·铁西期末)下列动物与其运动结构匹配不正确的是( )
A.海龟——四肢 B.变形虫——伪足
C.大雁——翼 D.草履虫——鞭毛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海龟属于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依靠四肢爬行,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原生质的流动,变形虫等生物能使身体表面生出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的突起,称为“伪足”,身体即借此而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大雁等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快速旋转前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7.(2018八上·广东期末)下列四项是对动物运动意义的描述,其中最为恰当的是( )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寻找配偶、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所以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D
【分析】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18.(2021八上·普宁期末)在草原上,狮子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主要是为了( )
A.向同伴炫耀 B.捕获食物 C.锻炼身体 D.寻找配偶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草原上,狮子的奔跑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捕食生存。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运动的意义:主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有利于自身生存、繁衍后代。
19.(2022八上·揭东期末)2022年冬奥会将会在我国举行。滑雪是其中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图是滑雪时的某种姿势,此时(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图中运队员滑雪是屈肘,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0.(2021八上·望花期末)如图为长骨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是骨膜,其内的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B.人在幼年时,④中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C.③中的骨组织疏松、呈蜂窝状
D.骨的长长与①有关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①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A不符合题意。
B.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所以,人在幼年时,④中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B不符合题意。
C.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因此,③中的骨组织疏松、呈蜂窝状,C不符合题意。
D.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而②骨膜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二、判断题
21.(2021八上·五常期末)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作就能正常运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并非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2.(2021八上·大名期末)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会造成关节脱臼。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故此题说法错误。
【分析】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使人体承受大幅度活动的能力增强,灵活性增加。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于猛烈,关节头从关节窝里出来称脱臼。
23.(2020八上·安徽期中)行走是人独特的运动方式。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行走、飞行、游泳、跳跃和爬行等。其中动物的行走:用四肢(或两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的方式,如猫、狗、马、鸡等。所以行走并不是人类独特的运动方式。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24.(2020八上·横县期中)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5.(2021八上·会宁期末)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和蜘蛛结网一样,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山雀偷吃牛奶、鹦鹉学舌、黑猩猩搬木箱摘取香蕉等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三、连线题
26.(2021八上·会宁期末)把字母填在括号内。
【答案】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故老鹰抓小鸡属于觅食行为,连线D。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故鼠妇装死属于防御行为,连线E。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故雌、雄成蛙抱对属于繁殖行为(或生殖行为),连线B。
4.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故大雁南飞属于迁徙行为,连线A。
5.社会行为是指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故蜜蜂的群体具有社会行为,连线C。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四、资料分析题
27.(2016八上·思茅期中)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材料二:黄面兀鹫迁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兀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兀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兀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兀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兀鹫奇迹般地用石块砸开鸟蛋,并把它吃掉.请你分析:
(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 获得的?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3)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 ,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 和 的调控.
【答案】(1)学习;学习(或生活经验)
(2)先天性(本能);遗传物质
(3)越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激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解:(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表达的猴子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2)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3)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五、综合题
28.(2022八上·乐昌期末)根据下面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 、 。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⑤]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 ,结缔组织构成,会分泌滑液。
(3)图中[③] 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运动的产生是在 传来兴奋的支配下,骨骼肌受到刺激而收缩,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
(5)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往往要做热身运动,以免造成脱臼等伤害。脱臼是指 从 中脱出的现象。
【答案】(1)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
(2)关节囊
(3)关节腔
(4)神经
(5)关节头;关节窝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因此,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⑤]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因此,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会分泌滑液。
(3)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其中③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因此,图中[③]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运动的时候,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现象。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因此,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往往要做热身运动,以免造成脱臼等伤害。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29.(2017八上·昌吉期中)如图是人体上肢的两种运动状态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表示了一块骨骼肌的组成,①和②分别是 、 .A的名称是 .
(2)图甲表示 动作状态,要完成该动作,A必须是 状态,而B则是 .图乙中人体上肢的运动状态需要 的收缩才能完成.
(3)通过分析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 牵拉完成.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 组肌肉相互配合,并且受到 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如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协作.
【答案】(1)肌腹;肌腱;肱二头肌
(2)屈肘;收缩;舒张;肱三头肌
(3)收缩;两;神经系统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1)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①肌腹,两端白色较细的部分是②肌腱,A的名称是肱二头肌,B是肱三头肌.(2)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在屈肘状态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图乙是伸肘动作,在伸肘是A肱二头肌舒张,B肱三头肌收缩.(3)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肌肉协调配合.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据此答题.
30.(2021八上·本溪期末)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猎豹抓捕羚羊 ②公鸡绕道取食 ③小鸟喂鱼 ④黄鼬遇敌害放出臭气
(1)从动物的行为类型来看:图中①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2)从动物行为的发生来看:图中③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 决定的;②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答案】(1)取食;防御
(2)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从动物的行为类型来看:图中①猎豹抓捕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捕食行为,④黄鼬遇敌害放出臭气,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③小鸟喂鱼是失去幼鸟后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②公鸡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分析】(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六、实验探究题
31.(2021八上·吉林月考)仓鼠活泼可爱,形态可掬,是受人喜爱的玩赏宠物。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周末利用家养仓鼠和网购的“迷宫"玩具开展了“仓鼠走迷官获取食物“的实践活动并如实记录了实验数据,请思考回答: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26秒 18秒 9秒
(1)仓鼠喜食坚果,嫩茎或叶,其牙齿有 之分。
(2)仓鼠是夜行动物,晚上较活跃,还是“独行侠”,适合一鼠一笼。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 行为。
(3)岩把仓鼠换成蚯蚓,蚯蚓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这说明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4)请在图三中绘出仓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
【答案】(1)门齿和臼齿
(2)先天性;学习
(3)多
(4)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仓鼠属于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能切断食物,臼齿具有磨碎食物的作用。
(2) 仓鼠是夜行动物,晚上较活跃,还是“独行侠”,这是仓鼠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而仓鼠走迷宫是仓鼠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 岩把仓鼠换成蚯蚓,蚯蚓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这说明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柱状图如下:
故答案为:(1) 门齿和臼齿 ;(2)先天性、学习;(3)多;(4)
【分析】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呼吸,牙齿分化,分为犬齿、门齿和臼齿,一般植食行动物的犬齿退化,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体内有膈,胎生哺乳,大脑发达;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后天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河池期末)从结构层次上看,一块骨是一种(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2021八上·揭西期末)青少年儿童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很容易引起脊柱变形,因为他们骨的特点是( )
A.弹性小,硬度小 B.弹性大,硬度大
C.弹性小,硬度大 D.弹性大,硬度小
3.(2022八上·韶关期末)动物通过运动获取食物、躲避敌害。下列有关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蜗牛—爬行 B.蚯蚓蠕动 C.蛇—行走 D.袋鼠—跳跃
4.(2021八上·营口期末)赛场上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5.(2021八上·虎林期末)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当队员奋力划桨时,关节和骨骼肌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
A.支点、杠杆 B.杠杆、动力 C.动力、支点 D.支点、动力
6.(2016八上·房山月考)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
A.减轻关节的重量 B.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
C.增强关节头与关节面的联系 D.减轻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7.(2021八上·武川期末)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鸟儿鸣叫
B.鲸鱼喷出雾状水柱
C.狼捕食,鹿奔跑
D.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8.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最正确的是( )
A.指动物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甚至包括静止不动、注目凝视
B.静止不动时,就没有动物行为
C.指动物明显的、大范围的、高速的运动
D.指表面静止,及身体内部发生着的种种生理活动和变化
9.(2021八上·揭东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与所属的类型匹配不当的是( )
A.螳螂捕蝉---取食行为 B.两虎相争---防御行为
C.公鸡打鸣---节律行为 D.蝴蝶交尾---繁殖行为
10.(2021八上·连南期中)以下关于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之间的争斗
B.攻击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C.攻击行为常使双方的身体受到极大的伤害
D.两条狗为争夺食物而发生争斗是攻击行为
11.(2022八上·乐昌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蜘蛛织网、黄牛耕地 B.小猴骑车、母鸡孵卵
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 D.蜻蜓点水、孔雀开屏
12.(2021八上·营口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2022八上·中山期末)人的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下列与关节牢固性直接相关的是( )
①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
②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
③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14.(2021八上·虎林期末)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鹦鹉 B.鳄鱼 C.蚯蚓 D.黑猩猩
15.(2021八上·雅安期末)下列哪一选项中描述的动物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 )
A.小狗算数 B.蜻蜓点水 C.老马识途 D.鹦鹉学舌
16.(2021八上·铁西期末)下列动物与其运动结构匹配不正确的是( )
A.海龟——四肢 B.变形虫——伪足
C.大雁——翼 D.草履虫——鞭毛
17.(2018八上·广东期末)下列四项是对动物运动意义的描述,其中最为恰当的是( )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18.(2021八上·普宁期末)在草原上,狮子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主要是为了( )
A.向同伴炫耀 B.捕获食物 C.锻炼身体 D.寻找配偶
19.(2022八上·揭东期末)2022年冬奥会将会在我国举行。滑雪是其中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图是滑雪时的某种姿势,此时(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0.(2021八上·望花期末)如图为长骨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是骨膜,其内的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B.人在幼年时,④中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C.③中的骨组织疏松、呈蜂窝状
D.骨的长长与①有关
二、判断题
21.(2021八上·五常期末)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作就能正常运动。
22.(2021八上·大名期末)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会造成关节脱臼。
23.(2020八上·安徽期中)行走是人独特的运动方式。
24.(2020八上·横县期中)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25.(2021八上·会宁期末)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和蜘蛛结网一样,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三、连线题
26.(2021八上·会宁期末)把字母填在括号内。
四、资料分析题
27.(2016八上·思茅期中)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材料二:黄面兀鹫迁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兀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兀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兀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兀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兀鹫奇迹般地用石块砸开鸟蛋,并把它吃掉.请你分析:
(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 获得的?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3)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 ,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 和 的调控.
五、综合题
28.(2022八上·乐昌期末)根据下面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 、 。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⑤]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 ,结缔组织构成,会分泌滑液。
(3)图中[③] 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运动的产生是在 传来兴奋的支配下,骨骼肌受到刺激而收缩,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
(5)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往往要做热身运动,以免造成脱臼等伤害。脱臼是指 从 中脱出的现象。
29.(2017八上·昌吉期中)如图是人体上肢的两种运动状态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表示了一块骨骼肌的组成,①和②分别是 、 .A的名称是 .
(2)图甲表示 动作状态,要完成该动作,A必须是 状态,而B则是 .图乙中人体上肢的运动状态需要 的收缩才能完成.
(3)通过分析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 牵拉完成.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 组肌肉相互配合,并且受到 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如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协作.
30.(2021八上·本溪期末)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猎豹抓捕羚羊 ②公鸡绕道取食 ③小鸟喂鱼 ④黄鼬遇敌害放出臭气
(1)从动物的行为类型来看:图中①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2)从动物行为的发生来看:图中③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 决定的;②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六、实验探究题
31.(2021八上·吉林月考)仓鼠活泼可爱,形态可掬,是受人喜爱的玩赏宠物。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周末利用家养仓鼠和网购的“迷宫"玩具开展了“仓鼠走迷官获取食物“的实践活动并如实记录了实验数据,请思考回答: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26秒 18秒 9秒
(1)仓鼠喜食坚果,嫩茎或叶,其牙齿有 之分。
(2)仓鼠是夜行动物,晚上较活跃,还是“独行侠”,适合一鼠一笼。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 行为。
(3)岩把仓鼠换成蚯蚓,蚯蚓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这说明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4)请在图三中绘出仓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因此,从结构层次上看,一块骨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2.【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青少年儿童的骨成分的特点是有机物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弹性大,易变形,所以青少年儿童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答案为:D。
【分析】老年人骨成分的特点是无机物含量超过2/3,骨的硬度大,弹性小,所以易发生骨折。
3.【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蜗牛的体内无骨骼,运动方式是蠕动或爬行,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刚毛协助肌肉蠕动,B不符合题意。
C.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C符合题意。
D.袋鼠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4.【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当队员奋力划桨时,关节和骨骼肌所起的作用分别是支点、动力。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6.【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答案为:D
【分析】关节由 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等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内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
7.【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鸟儿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鲸鱼“喷”水是在进行呼吸,属于生理活动,不属于动物的行为;狼捕食鹿属于捕食行为;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是为了与环境保持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8.【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包括动物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传递信息的行为等。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9.【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可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应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A说法正确。
B、同种生物因为食物或者配偶等发生争斗属于攻击行为,B说法错误。
C、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可见公鸡打鸣属于节律行为,C说法正确。
D、蝴蝶交尾是完成体内受精的过程,属于繁殖行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类型,为基础题,熟记即可,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多注意积累身边常见的实例是关键。
10.【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只要一方表示臣服,优势方立即停止进攻;优势方优先获得食物,优先享有配偶,因此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和生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11.【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黄牛耕地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小猴骑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为;母鸡孵卵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大雁南飞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蜻蜓点水和孔雀开屏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所以,动物的学习行为形成以后,也会改变,A符合题意。
B.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3.【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软骨组织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更加灵活;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更加灵活;所以与关节牢固性直接相关的是②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14.【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鹦鹉是鸟类,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大脑最发达,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是黑猩猩。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5.【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小狗算数、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都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而蜻蜓点水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6.【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海龟属于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依靠四肢爬行,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原生质的流动,变形虫等生物能使身体表面生出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的突起,称为“伪足”,身体即借此而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大雁等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快速旋转前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7.【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寻找配偶、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所以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D
【分析】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18.【答案】B
【知识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草原上,狮子的奔跑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捕食生存。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运动的意义:主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有利于自身生存、繁衍后代。
19.【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图中运队员滑雪是屈肘,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0.【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A.①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A不符合题意。
B.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所以,人在幼年时,④中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B不符合题意。
C.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因此,③中的骨组织疏松、呈蜂窝状,C不符合题意。
D.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而②骨膜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并非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故此题说法错误。
【分析】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使人体承受大幅度活动的能力增强,灵活性增加。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于猛烈,关节头从关节窝里出来称脱臼。
2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行走、飞行、游泳、跳跃和爬行等。其中动物的行走:用四肢(或两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的方式,如猫、狗、马、鸡等。所以行走并不是人类独特的运动方式。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相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山雀偷吃牛奶、鹦鹉学舌、黑猩猩搬木箱摘取香蕉等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6.【答案】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故老鹰抓小鸡属于觅食行为,连线D。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故鼠妇装死属于防御行为,连线E。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故雌、雄成蛙抱对属于繁殖行为(或生殖行为),连线B。
4.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故大雁南飞属于迁徙行为,连线A。
5.社会行为是指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故蜜蜂的群体具有社会行为,连线C。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27.【答案】(1)学习;学习(或生活经验)
(2)先天性(本能);遗传物质
(3)越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激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解:(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表达的猴子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2)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3)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8.【答案】(1)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
(2)关节囊
(3)关节腔
(4)神经
(5)关节头;关节窝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因此,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⑤]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因此,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会分泌滑液。
(3)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其中③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因此,图中[③]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运动的时候,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现象。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因此,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往往要做热身运动,以免造成脱臼等伤害。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29.【答案】(1)肌腹;肌腱;肱二头肌
(2)屈肘;收缩;舒张;肱三头肌
(3)收缩;两;神经系统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1)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①肌腹,两端白色较细的部分是②肌腱,A的名称是肱二头肌,B是肱三头肌.(2)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在屈肘状态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图乙是伸肘动作,在伸肘是A肱二头肌舒张,B肱三头肌收缩.(3)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肌肉协调配合.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据此答题.
30.【答案】(1)取食;防御
(2)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从动物的行为类型来看:图中①猎豹抓捕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捕食行为,④黄鼬遇敌害放出臭气,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2)③小鸟喂鱼是失去幼鸟后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②公鸡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分析】(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31.【答案】(1)门齿和臼齿
(2)先天性;学习
(3)多
(4)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仓鼠属于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能切断食物,臼齿具有磨碎食物的作用。
(2) 仓鼠是夜行动物,晚上较活跃,还是“独行侠”,这是仓鼠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而仓鼠走迷宫是仓鼠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 岩把仓鼠换成蚯蚓,蚯蚓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这说明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柱状图如下:
故答案为:(1) 门齿和臼齿 ;(2)先天性、学习;(3)多;(4)
【分析】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呼吸,牙齿分化,分为犬齿、门齿和臼齿,一般植食行动物的犬齿退化,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体内有膈,胎生哺乳,大脑发达;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后天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