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单选题
1.对于有理数a、b,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②若a+b<0,则a与b异号;③a+b>0,则a与b同号时,则a>0,b>0;④|a|>|b|且a、b异号,则a+b>0;⑤|a|<b,则a+b>0.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答案】A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若a+b=0,移项可得a=-b,满足相反数的定义,故a与b互为相反数,可判定①;
举一个反例满足a+b<0,可以取a与b同时为负数满足条件,但a与b不异号,可判定②;根据条件可得a+b大于0,且a与b同号,可得a与b只能同时为正,进而得到a、b大于0,可判定③;举一个反例,例如a=﹣3,b=2,满足条件,但是a+b=﹣1<0,可判定④;由|a|<b,所以b>0,所以a+b>0,可判定⑤.
【详解】解:①若a+b=0,则a=﹣b,即a与b互为相反数,故①正确;
②若a+b<0,若a=﹣1,b=﹣2,a+b=﹣3<0,但是a与b同号,故②错误;
③a+b>0,若a与b同号,只有同时为正,故a>0,b>0,故③正确;
④若|a|>|b|,且a,b异号,例如a=﹣3,b=2,满足条件,但是a+b=﹣1<0,故④错误.
⑤由|a|<b,所以b>0,所以a+b>0,故⑤正确;
则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⑤,共3个.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M、N两地的高度差记为M﹣N,例如:M地比N地低2米,记为M﹣N=﹣2(米).现要测量A、B两地的高度差,借助了已经设立的D、E、F、G、H共五个观测地,测量出两地的高度差,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米)
两地的高度差 D﹣A E﹣D F﹣E G﹣F H﹣G B﹣H
测量结果 3.3 ﹣4.2 ﹣0.5 2.7 3.9 ﹣5.6
则A﹣B的值为( )
A.0.4 B.﹣0.4 C.6.8 D.﹣6.8
【答案】A
【分析】观察表格,若将表格中的所有数加起来,即是B﹣A的值,从而可得A﹣B的值.
【详解】解:B﹣A=(D﹣A)+(E﹣D)+(F﹣E)+(G﹣F)+(B﹣G)
=3.3﹣4.2﹣0.5+2.7+3.9﹣5.6
=-0.4(米),
∴A﹣B的值为0.4,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减法,此题是一道应用题,同学们要读懂题意,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一定要细心.
3.下面算式与的值相等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直接计算每个算式,对比答案即可.
【详解】解:;
A、;
B、;
C、;
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熟记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4.小云计划户外徒步锻炼,每天有“低强度”“高强度”“休息”三种方案,下表对应了每天不同方案的徒步距离(单位:km).若选择“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则小云5天户外徒步锻炼的最远距离为( )km.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低强度 8 6 6 5 4
高强度 12 13 15 12 8
休息 0 0 0 0 0
A.35 B.36 C.37 D.38
【答案】B
【分析】根据“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则如果“高强度”的距离比前一天+当天的“低强度”距离短的话,则没有必要选择“高强度”,因此只有第一天和第三天适合选择“高强度”计算出此时的距离即可.
【详解】“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
“高强度”的徒步距离前一天“低强度”距离+当天“低强度”距离时选择“高强度”能使徒步距离最远.
,
适合选择“高强度”的是第三天和第四天.
又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
方案①第一天选择“高强度”,第二天“休息”,第三天选择“高强度”,第四天和第五天选择“低强度”,
此时,徒步的距离为(千米).
方案②第一天选择“高强度”,第二天“低强度”,第三天选择“休息”,第四天“高强度”和第五天选择“低强度”,
此时,徒步的距离为(千米).
综上,徒步的最远距离为36千米.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优路线选择,找出适合选择“高强度”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5.三个有理数a,b,c在数轴上表示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
A.0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数轴的性质,得,再根据有理数加减和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得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绝对值、数轴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6.在50束鲜花中,有16束插放着月季花,有15束插放着马蹄莲,有21束插放着白兰花,有7束中既有月季花又有马蹄莲,有8束中既有马蹄莲又有白兰花,有10束中既有月季花又有白兰花,还有5束鲜花中,月季花、马蹄莲、白兰花都有.则50束鲜花中,这三种花都没有的花束有( )
A.17束 B.18束 C.19束 D.20束
【答案】B
【分析】5束鲜花中月季花、马蹄莲、白兰花都有,那么只含有月季花和马蹄莲的有7-5=2束,那么只含有马蹄莲和白兰花的有3束,只含有月季花和白兰花的有5束,只含有月季花的为16-2-5-5=4束,只含有马蹄莲的有15-2-3-5=5束,只含有白兰花的有21-3-5-5=8束,50束去掉这些含有三种的,两种的,一种的就是不含有.
【详解】解:只含有月季花和马蹄莲的有7-5=2束,
只含有马蹄莲和白兰花的有8-5=3束,
只含有月季花和白兰花的有10-5=5束,
只含有月季花的为16-2-5-5=4束,
只含有马蹄莲的有15-2-3-5=5束,
只含有白兰花的有21-3-5-5=8束,
鲜花中月季花、马蹄莲、白兰花都含有的为5束,
50-2-3-5-4-5-8-5=18,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找出所有含有月季花或马蹄莲或白兰花的花,剩下的就这三种花都没有.
7.若|m|=5,|n|=2,且mn异号,则|m﹣n|的值为( )
A.7 B.3或﹣3 C.3 D.7或3
【答案】A
【分析】先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出m=±5,n=±2,再结合m、n异号知m=5、n=﹣2或m=﹣5、n=2,继而分别代入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m|=5,|n|=2,
∴m=±5,n=±2,
又∵m、n异号,
∴m=5、n=﹣2或m=﹣5、n=2,
当m=5、n=﹣2时,|m﹣n|=|5﹣(﹣2)|=7;
当m=﹣5、n=2时,|m﹣n|=|﹣5﹣2|=7;
综上|m﹣n|的值为7,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和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确定m、n的值.
8.若,,且的绝对值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则的值是( )
A. B. C.或 D.2或6
【答案】C
【分析】由,,可确定两个a的值与两个b的值,则可计算出a+b的所有可能值,再由的绝对值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可判断出a+b的符号是非正数,从而最后可得到a+b的值.
【详解】∵,
∴a=±4,b=±2
∴a+b=6,2, 6, 2
∵的绝对值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即
∴a+b≤0
∴或 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注意:a与b的值均有两个,不要忽略负数;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则这个数必定是非正数.
9.如图,在数轴上,点、分别表示数、,且,若,则点表示的数为( )
A.-4 B.0 C.4 D.8
【答案】A
【分析】根据a+b=0,则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靠近右边的数减去其左边的数,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点、分别表示数、,且,
∴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
∴-a-a=8,
解得a=-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性质,熟练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已知,,则;
②若,则化简
③如果定义,当,.时,则的值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B
【分析】对于①,,计算出即可分析;②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得出的取值范围,对化简进行分类讨论,按照绝对值的化简法则计算;③由已知条件得出与的大小,则可按照定义算式运算得出答案.
【详解】解:①,,此时,
,故①正确;
②若,则,
,
当,则,
,
,,
,
当,则,
,
,,
.
故②错误.
③当,.时,,
,,故③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绝对值的化简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
二、填空题
11.已知有理数a、b、c满足a+b+c=0,则=________.
【答案】
【分析】分两个正数一个负数和一个正数两个负数分别化简求值即可.
【详解】解:①a,b,c中有两个正数一个负数时,1+1-1=1;
②a,b,c中有一个正数两个负数时,1-1-1=-1;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及有理数加减运算,根据题意运用绝对值的意义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转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有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例如借助图①,可以把算式1+3+5+7+9+11转化为62=36,请你观察图②,可以把算式转化为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图形观察发现,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即算式可以转化成,再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由图可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还考查了数据的推理能力.
13.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某数学老师将1~10共十个整数依次写在十张不透明的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只写一个数字,每一个数字只写在一张卡片上,而且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他先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这些卡片的顺序,然后把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叫到讲台上,随机地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卡片,并要求他们把自己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写在黑板上,写出的结果依次是:甲:11;乙:4;丙:15;丁:8;戊:17,则丙同学手里拿的卡片的数字是_________.
【答案】5和10
【分析】根据两数之和结果确定,对两个加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后,再逐一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判断,最后确定出正确结果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一共十张卡片十个数,五个人每人两张卡片,
∴每人手里的数字不重复.
由甲:11,可知甲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
由乙:4,可知乙手中的数字只有1和3;
由丙:15,可知丙手中的数字可能是5和10,7和8,6和9;
由丁:8,可知丁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7,2和6,3和5;
由戊:17,可知戊手中的数字可能是7和10,8和9;
∴丁只能是2和6,甲只能是4和7,丙只能是5和10,戊只能是8和9.
故答案为:5和1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加法的应用,关键是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再进行推理.
14.幻方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了最早的三阶幻方-九宫图.如图所示的幻方中,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则图中“☆”代表的数字是________.
【答案】-3
【分析】先计算和:-7+1+9=3;再计算-5+9+□=3,-5+1+□=3,最后根据☆+□+□=3计算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这个和为:-7+1+9=3;
∴-5+9+□=3,-5+1+□=3,
∴-5+9+□-5+1+□=6,
∴-5+9+□-5+1+□=6,
∴□+□=6,
∵☆+□+□=3,
∴☆=-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正确理解题意,列式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5.小李在五张同样的纸片上各写了一个正整数,从中随机抽取2张,并将它们上面的数相加,重复这样做,每次所得的和都是6,7,8,9中的一个数,并且这四个数都能取到.猜猜看,小李在五张纸片上各写了什么数.满足条件的五个数有___________组,请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数____.
【答案】 2 2,4,4,5或3,3,4,5(任写一组即可)
【分析】首先假设这四个数字分别为:A,B,C,D且A≤B≤C≤D,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详解】解:设这四个数字分别为:A,B,C,D且A≤B≤C≤D,
故A+B=6,C+D=9,
当A=1时,得B=5,
∵A≤B≤C≤D,
∴B=C=5,D=4,不合题意舍去,所以A≠1,
当A=2时,得B=4,
∵A≤B≤C≤D,
∴B=C=4,D=5,所以A=2,B=4,C=4,C=5,
当A=3时,得B=3,
∵A≤B≤C≤D,
∴B=3,C=4,D=5,所以A=3,B=3,C=4,C=5,
当A=4时,得B=2,
∵A≤B≤C≤D,
所以不合题意舍去,
故综上所述:这四个数只能是:2,4,4,5或3,3,4,5.
故答案为:2;2,4,4,5或3,3,4,5.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求解.
16.小华参加“中探协”组织的徒步探险旅行活动,每天有“低强度”“高强度”“休整”三种方案,下表对应了每天不同方案的徒步距离(单位:km).若选择“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整”(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则小华5天徒步探险旅行活动的最远距离为______km.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低强度 8 7 5 6 5
高强度 12 13 14 12 9
休整 0 0 0 0 0
【答案】
【分析】根据“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则如果“高强度”的距离比前一天+当天的“低强度”距离短的话,则没有必要选择“高强度”,因此只有第一天和第三天适合选择“高强度”计算出此时的距离即可.
【详解】解:∵“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
∴当“高强度”的徒步距离>前一天“低强度”距离+当天“低强度”距离时选择“高强度”时,把前一天休息未走的距离能补上,会使徒步距离最远,
∵第3天“高强度”14>7+5,第4天“高强度”12>6+5,
∴适合选择“高强度”的是第三天和第四天,
又∵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
∴方案①第一天选择“高强度”,第二天“休息”,第三天选择“高强度”,第四天和第五天选择“低强度”,此时徒步距离为:12+0+14+6+5=37(km),
方案②第一天选择“高强度”,第二天选择“低强度”,第三天选择“休息”,第四天选择“高强度”,第五天选择“低强度”,
此时徒步距离为:12+6+0+12+5=35(km),
综上,徒步的最远距离为37k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优路线选择,有理数的加法,找出适合选择“高强度”的时间是解决问题的的关键.
17.计算:1﹣2+3﹣4+5﹣6+……+2021﹣2022=_____.
【答案】-1011
【分析】所求的式子可以整理为:(1 2)+(3 4)+(5 6)+… 2020+(2021 2022),从而可求解.
【详解】解:1 2+3 4+5 6+… 2020+2021 2022
=(1 2)+(3 4)+(5 6)+… 2020+(2021 2022)
= 1+( 1)+( 1)+…+( 1)
= 1×1011
= 1011.
故答案为: 101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答的关键是发现其存在的规律.
18.计算=________________.
【答案】##0.9
【分析】先将原式转化为,再进一步裂项为,从而计算即可.
【详解】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解题关键是巧妙地将裂项折成.
19.标有1—25号的25个座位如图摆放.甲、乙、丙、丁四人玩选座位游戏,甲选2个座位,乙选3个座位,丙选4个座位,丁选5个座位.游戏规则如下:①每人只能选择同一横行或同一竖列的座位;②每人使自己所选的座位号数字之和最小;③座位不能重复选择.
(1)如果按“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选座位,那么3,4,5号座位会被______选择;
(2)如果按“丁、丙、乙、甲”的先后顺序选座位,那么四人所选的座位号数字之和为______.
【答案】 乙 110
【分析】(1)根据游戏规则,那么甲选1,2号座位,乙选3,4,5号座位,丙选7,8,9,10号座位,丁选13,14,15,16,17号座位,即可得知;
(2)根据游戏规则,按“同一竖列”或“同一横行”,分别得出丁、丙、乙、甲所选的数,再把它们相加即可.
【详解】解:(1)根据游戏规则可知:
甲选1,2号座位,
乙选3,4,5号座位,
丙选7,8,9,10号座位,
丁选13,14,15,16,17号座位,
故3,4,5号座位会被乙选择,
故答案为:乙;
(2)根据游戏规则,第一种,可得丁选择了:23、8、1、4、15;
丙选择了:9、2、3、14;
乙选择了:7、6、5;
甲选择了:10、11;
故四人所选的座位号数字之和为:.
第二种,可得丁选择了:19、6、1、2、11;
丙选择了:5、4、3、12;
乙选择了:7、8、9;
甲选择了:10、13;
故四人所选的座位号数字之和为:.
故答案为:1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游戏规则.
20.斐波那契数列,是由一串有数学美感的数字排列而成,因以兔子繁殖为例作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仿照“兔子数列”有如下问题: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假设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2对小兔子来,且兔子不会死亡.育才校园养了1对小兔子:
一个月后,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1对;
两个月后,兔子生下两对小兔子,所以是3对;
三个月后,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老兔子生下2对小兔子,所以一共是5对;
以此类推,八个月后,一共有________ 对兔子.
【答案】171
【分析】根据大兔,中兔与小兔进行分类大兔的2倍是小兔,小兔1个月后变中兔,三类兔子之和是总共有的兔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求和即可.
【详解】解:设两月后的兔子称“大兔”,一个月后的兔子称“中兔”,刚出生的兔子称“小兔”
一个月后中兔1对,共1对兔,
二个月后大兔1对,小兔2对,共有1+2=3对兔,
三个月后大兔1对,中兔2对,小兔2对,共有1+2+2=5对兔,
四个月后大兔3对,中兔2对,小兔6对,共有3+2+6=11对兔,
五个月后大兔5对,中兔6对,小兔10对,共有5+6+10=21对兔,
六个月后大兔11对,中兔10对,小兔22对,共有11+10+22=43对兔
七个月后大兔21对,中兔22对,小兔42对,共有21+22+42=85对兔,
八个月后大兔43对,中兔42对,小兔86对,共有43+42+86=171对兔.
故答案为171.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根据分类确定大兔,中兔与小兔的对数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21.计算.
(1);
(2)
【答案】(1)
(2)-7
【分析】(1)把减法化为加法,再利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即可求解;
(2)把减法化为加法,再利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即可求解.
(1)
解:原式=
=
=
=
(2)
解:原式=
=
=
=-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
22.如图,在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有点A、B、C.其中AB=4cm,BC=2cm.以这条直线为基础建立数轴,设点A、B、C所表示数的和是p.
(1)如果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①若以BC的中点为原点O,以1cm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p=______;
②若单位长度不变,改变原点O的位置,使原点O在点C的右边,且CO=30cm,求p的值;并说明原点每向右移动1cm,p值将如何变化?
③若单位长度不变,使p=64,则应将①中的原点O沿数轴向______方向移动______cm;
④若以①中的原点为原点,单位长度为ncm建立数轴,则p=______.
(2)如果以1cm为单位长度,点A表示的数是-1,则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
【答案】(1)①-5;②-98;p值减小3;③左;23;④
(2)5或-7
【分析】(1)确定原点O的位置,然后后确定A、B、C所表示的数,就可以解决①、②、③、④;
(2)确定数轴的正方向,展开讨论,就可以解决此问.
(1)
解:①如图所示
以BC的中点为原点O,
∴B点表示-1,C点表示1,A点表示-5
∴P=-1-5+1=-5.
故答案为:-5
②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点表示-30,点表示-32,点表示-36.
∴=-30-32-36=-98.
原点每向右移动1cm,p值将减小3.
③当p=64时,应将①中的原点O向左移动.设原点距A点的距离为a,则B点表示a+4,C点表示a+6,
∴a+a+4+a+6=64
解得a=18.
∴当p=64时,原点向左移动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左;23.
④若以①中的原点为原点,单位长度为ncm建立数轴,
则点表示,点表示,点表示,
∴.
故答案为:.
(2)
根据题意可知:以1cm为单位长度,点A表示的数是-1,则点C表示的数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正方向向右.如图所示点表示5;
第二种情况:正方向向左.如图所示点表示-7.
综上所述:以1cm为单位长度,点A表示的数是-1,则点C表示的数为5或-7.
故答案为:5或-7.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中点的性质等知识.准确地表示出各点的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右到有点A,B,C,D,其中,B,C是AD的三等分点,如图所示.
(1)______;
(2)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D所对应的数,并求出它们所对应数的和;
(3)若点C所对应的数为,求出点A,B,D所对应数的和.
【答案】(1)2
(2)点A,C,D分别对应-2,2,4,和为4
(3)-34
【分析】(1)由AD=6,B,C是AD的三等分点,直接解答;
(2)分别解得AB,BC,BD的长,再根据数轴与实数的对应关系解答;
(3)由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结合,分别解得点A,B,D所对应数,再求和.
(1)解:AD=6,B,C是AD的三等分点,故答案为:2;
(2)由(1)知,若B为原点,则点A,C,D分别对应-2,2,4,和为:;
(3)当点C所对应的数为时,点A,B,D所对应数分别为:-14,-12,-8.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有理数的加法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4.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利用此规律,我们可以求数轴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是: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就是表示这两个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若点M表示的数m,点N表示的数是n,点M在点N的右边(即),则点M,N之间的距离为,即.
(1)数轴上表示2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数轴上表示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2)若数轴上分别表示m和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求m的值.
【答案】(1)5;9
(2) 26或22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求法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2)分点A在点B的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解答即可.
(1)
解:数轴上表示2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 2=5;
数轴上表示 2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 ( 2)=7+2=9;
故答案为:5;9.
(2)
解:当点A在点B的左侧时,m= 2 24= 26;
当点A在点B右侧时,m= 2+24=22;
故m的值为 26或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数a和数b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a b|是解题的关键.
25.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规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的路线(单位:千米)为:
+10,-3,+4,-2,-8,-13,-7,+12,+7,+5
(1)收工时距离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2千克,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千克?
【答案】(1)收工时离A地5千米
(2)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4.2千克.
【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路程,根据单位耗油量乘以路程,可得总耗油量.
(1)
解:,
答:收工时离A地5千米;
(2)
解:(千米),
71×0.2=14.2千克
答: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4.2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解题关键,注意计算路程时要算每次的绝对值.
26.观察下列式子:;;;将这三个式子相加得到.
(1)猜想并写出:______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①______
②______
(3)探究并计算:
【答案】(1) ;(2)①; ②;(3)
【分析】(1)根据题中给出的例子即可得出结论;
(2)①②根据(1)中的猜想进行计算即可;
(3)由(1)中的例子找出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由题意可得,,
故填;
(2)①
=
=
=;
②
=
=
=;
(3)
=
=
=.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能通过题意找出规律以及抵消法的运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单选题
1.对于有理数a、b,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②若a+b<0,则a与b异号;③a+b>0,则a与b同号时,则a>0,b>0;④|a|>|b|且a、b异号,则a+b>0;⑤|a|<b,则a+b>0.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2.M、N两地的高度差记为M﹣N,例如:M地比N地低2米,记为M﹣N=﹣2(米).现要测量A、B两地的高度差,借助了已经设立的D、E、F、G、H共五个观测地,测量出两地的高度差,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米)
两地的高度差 D﹣A E﹣D F﹣E G﹣F H﹣G B﹣H
测量结果 3.3 ﹣4.2 ﹣0.5 2.7 3.9 ﹣5.6
则A﹣B的值为( )A.0.4 B.﹣0.4 C.6.8 D.﹣6.8
3.下面算式与的值相等的是( )
A. B.
C. D.
4.小云计划户外徒步锻炼,每天有“低强度”“高强度”“休息”三种方案,下表对应了每天不同方案的徒步距离(单位:km).若选择“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则小云5天户外徒步锻炼的最远距离为( )km.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低强度 8 6 6 5 4
高强度 12 13 15 12 8
休息 0 0 0 0 0
A.35 B.36 C.37 D.38
5.三个有理数a,b,c在数轴上表示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
A.0 B. C. D.
6.在50束鲜花中,有16束插放着月季花,有15束插放着马蹄莲,有21束插放着白兰花,有7束中既有月季花又有马蹄莲,有8束中既有马蹄莲又有白兰花,有10束中既有月季花又有白兰花,还有5束鲜花中,月季花、马蹄莲、白兰花都有.则50束鲜花中,这三种花都没有的花束有( )
A.17束 B.18束 C.19束 D.20束
7.若|m|=5,|n|=2,且mn异号,则|m﹣n|的值为( )
A.7 B.3或﹣3 C.3 D.7或3
8.若,,且的绝对值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则的值是( )
A. B. C.或 D.2或6
9.如图,在数轴上,点、分别表示数、,且,若,则点表示的数为( )
A.-4 B.0 C.4 D.8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已知,,则;
②若,则化简
③如果定义,当,.时,则的值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1.已知有理数a、b、c满足a+b+c=0,则=________.
12.“转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有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例如借助图①,可以把算式1+3+5+7+9+11转化为62=36,请你观察图②,可以把算式转化为_______.
13.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某数学老师将1~10共十个整数依次写在十张不透明的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只写一个数字,每一个数字只写在一张卡片上,而且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他先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这些卡片的顺序,然后把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叫到讲台上,随机地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卡片,并要求他们把自己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写在黑板上,写出的结果依次是:甲:11;乙:4;丙:15;丁:8;戊:17,则丙同学手里拿的卡片的数字是_________.
14.幻方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了最早的三阶幻方-九宫图.如图所示的幻方中,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则图中“☆”代表的数字是________.
15.小李在五张同样的纸片上各写了一个正整数,从中随机抽取2张,并将它们上面的数相加,重复这样做,每次所得的和都是6,7,8,9中的一个数,并且这四个数都能取到.猜猜看,小李在五张纸片上各写了什么数.满足条件的五个数有___________组,请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数____.
16.小华参加“中探协”组织的徒步探险旅行活动,每天有“低强度”“高强度”“休整”三种方案,下表对应了每天不同方案的徒步距离(单位:km).若选择“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整”(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则小华5天徒步探险旅行活动的最远距离为______km.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低强度 8 7 5 6 5
高强度 12 13 14 12 9
休整 0 0 0 0 0
17.计算:1﹣2+3﹣4+5﹣6+……+2021﹣2022=_____.
18.计算=________________.
19.标有1—25号的25个座位如图摆放.甲、乙、丙、丁四人玩选座位游戏,甲选2个座位,乙选3个座位,丙选4个座位,丁选5个座位.游戏规则如下:①每人只能选择同一横行或同一竖列的座位;②每人使自己所选的座位号数字之和最小;③座位不能重复选择.
(1)如果按“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选座位,那么3,4,5号座位会被______选择;
(2)如果按“丁、丙、乙、甲”的先后顺序选座位,那么四人所选的座位号数字之和为______.
20.斐波那契数列,是由一串有数学美感的数字排列而成,因以兔子繁殖为例作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仿照“兔子数列”有如下问题: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假设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2对小兔子来,且兔子不会死亡.育才校园养了1对小兔子:
一个月后,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1对;
两个月后,兔子生下两对小兔子,所以是3对;
三个月后,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老兔子生下2对小兔子,所以一共是5对;
以此类推,八个月后,一共有________ 对兔子.
三、解答题
21.计算.
(1);
(2)
22.如图,在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有点A、B、C.其中AB=4cm,BC=2cm.以这条直线为基础建立数轴,设点A、B、C所表示数的和是p.
(1)如果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①若以BC的中点为原点O,以1cm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p=______;
②若单位长度不变,改变原点O的位置,使原点O在点C的右边,且CO=30cm,求p的值;并说明原点每向右移动1cm,p值将如何变化?
③若单位长度不变,使p=64,则应将①中的原点O沿数轴向______方向移动______cm;
④若以①中的原点为原点,单位长度为ncm建立数轴,则p=______.
(2)如果以1cm为单位长度,点A表示的数是-1,则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
23.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右到有点A,B,C,D,其中,B,C是AD的三等分点,如图所示.
(1)______;
(2)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D所对应的数,并求出它们所对应数的和;
(3)若点C所对应的数为,求出点A,B,D所对应数的和.
24.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利用此规律,我们可以求数轴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是: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就是表示这两个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若点M表示的数m,点N表示的数是n,点M在点N的右边(即),则点M,N之间的距离为,即.
(1)数轴上表示2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数轴上表示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2)若数轴上分别表示m和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求m的值.
25.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规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的路线(单位:千米)为:
+10,-3,+4,-2,-8,-13,-7,+12,+7,+5
(1)收工时距离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2千克,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千克?
26.观察下列式子:;;;将这三个式子相加得到.
(1)猜想并写出:______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①______
②______
(3)探究并计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