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专题(三) 自然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类型一
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中考 命题点 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四川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冬季气温的差异、欧洲西部东西走向山脉对气候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部南北走向山脉对气候的影响等。
2.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地势影响河流流向,地势起伏对河流水能的影响等。
3. 气候对河流的水源(补给)、水量、结冰期和水能的影响等
情境 结合点 1. 新闻发生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河流及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
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
解题突破点
2.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山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大。
3.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1)影响河流的水源(补给)和水量
一般季风区河流多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水量较大;内流河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小。
(2)影响河流的结冰期
河流结冰期的长短与气温的高低有关,一般北半球1月均温在0℃以上的亚热带、热带河流,无结冰期;1月均温在0℃以下的河流有结冰期,且冬季越长、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
(3)影响河流的水能资源
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例1 河流特征是各区域地形、气候的一面镜子。读图,分析该河流的特点 ( )
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
上水量最大的河流
B. 该河由高原流入盆地,落差大,水
能资源丰富
C. 该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D. 该河水量较大,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图ZT3-1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该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受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但不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该河流由东部的东非高原流入西部的刚果盆地,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所以刚果河水量季节变化小。该区域人口稀少,航运价值不大。
例2 读“俄罗斯部分河流流域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B. 鄂毕河无结冰期
C. 这些河流航运价值大
D. 这些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图ZT3-2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读图可知,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由于纬度较高,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结冰期都很长,航运价值比较小。该区域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气温影响,水量季节变化大。
类型二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考 命题点 1. 地形、气候、河流对人口、交通、聚落分布的影响。
2. 地形、河流对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地形、气候、河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情境 结合点 1. 某些重大会议、事件发生地点的农业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 一些刚刚建成的新铁路线,沿线的景观、农业生产。
3.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地,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用某区域的主食引出当地的气候。
5. 世界或中国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的发展条件。
6. 有特色的农业区与河流的关系
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密集,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疏。
(2)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平,人口分布密集,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山地、高原地区地势较高,人口分布较少,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解题突破点
(3)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规划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平原地区宜农则农,山地宜林则林,高原宜牧则牧,河湖宜渔则渔。②对交通的影响:地势低平的地方,节省建筑及交通建设投资,是居民点及城市发展的首选地形。山区交通不便,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水库宜选择在“口袋型”洼地(盆地),大坝宜建在“口袋”出口处,引水渠道宜尽量由高处向低处引水。
例3 近几年“环台骑行”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台湾省旅游的新选择,其中最热门的路线是海线(如图),用时12天。读图,完成(1)~(2)题。
图ZT3-3
(1)“环台骑行”海线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河流
(2)游客 ( )
A. 应选择6、7月骑行,免受台风影响
B. 感觉在西部骑行道路起伏较大
C. 在东部沿线看到大面积水稻田
D. 沿线最易得到物资补给的是西部
A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台湾岛地形对交通、农业等的影响。第(1)题,台湾岛沿海多平原,地形较平坦,适合骑行,海线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第(2)题,6、7月是台湾省台风盛行的季节;在台湾岛的西部平原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水稻田,物产丰富,且人口集中,因此沿线最易得到物资补给的是西部。
2.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影响生活方式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衣 阿拉伯人喜穿白色宽大长袍 适应终年炎热的气候
因纽特人穿厚厚的皮袄 适应终年寒冷的气候
藏族人民穿藏袍 适应低温、昼夜温差大的气候
俄罗斯人穿厚重的毛皮服装 适应冬季寒冷而漫长的气候
(续表)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食 中国北方主食为面食,南方主食为大米 南方水热条件比北方好,北方适合种小麦(适应性强),南方适合种水稻(好暖喜湿)
四川、湖南、贵州的居民喜食辣椒 气候潮湿
欧洲西部居民喜食牛羊肉和乳产品 气候冷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续表)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住 因纽特人住冰屋 适应终年严寒的气候
中国陕北居民住窑洞 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
我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 适应当地高温潮湿的环境
西亚和北非的厚墙、小窗建筑 适应当地高温、多风沙的环境
(续表)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住 我国北方墙体厚、窗户小,南方墙体薄、窗户大 北方冬季气温低,墙体厚、窗户小能起到防寒保温的作用;南方气温高,墙体薄、窗户大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我国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 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续表)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行 我国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 南方多雨,河湖众多
沙漠地区的骆驼 适应炎热、干旱、多风沙的气候
“高原之舟”牦牛 适应高寒、缺氧的气候
(2)气候影响农业生产活动
①影响农业类型
降水量 与种植业 ≥800 mm 水田农业
400~800 mm 旱作农业
≤400 mm 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
气候与 农业类型 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种植业、林业、渔业发达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灌溉农业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湿润,光照不足,畜牧业发达
高原山地气候 气温低,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河谷农业
②影响农作物种类
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热带高温多雨的地区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降水较少、热量较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小麦。如印度的恒河平原种植水稻,德干高原种植小麦;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③影响作物熟制
热带 一年三熟
亚热带 一年两熟或三熟
暖温带 两年三熟
中温带 一年一熟
例4 读“大不列颠岛地形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ZT3-4
(1)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形成了岛上的降水。由岛上年降水量分布可以推知,风向应为 ( )
A. 北风 B. 东南风
C. 南风 D. 西风
(2)该岛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有 ( )
A. 南部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喜热农作物
B. 北部山区多降水,适合种植茶树
C. 西部降水多,日照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D. 东南部地形平坦,适合发展林业
D
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大不列颠岛西部是山脉,受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西部迎风坡被阻挡,所以西部降水量多。第(2)题,该岛南部纬度是50°N,纬度较高,热量不充足,不适合种植喜热农作物。北部山区海拔较高,大于500 m,热量不充足,不适合种植茶树。西部降水多,日照少,适合发展畜牧业。东南部地形平坦,不适合发展林业。
3. 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河流对工农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河流是农业重要的水源,很多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和肥沃的土壤,所以农业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便于灌溉的地区。②对工业的影响:河流为工业提供水源和便利的航运条件等,所以很多工业区、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河流沿岸。
(2)河流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很多人口、城市沿河分布。
(3)旱涝灾害、水环境问题
我国季风的影响导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使河流水量不稳定,容易产生旱涝灾害。河流附近往往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例5 读“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图ZT3-5
(1)根据图中城市的分布,可以发现中南半岛的城市具有( )
A. 大多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B. 大多沿海岸分布的特点
C. 大多集中在南部平原分布的特点
D. 大多集中在北部山地分布的特点
(2)下列城市与其所在河流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河内—湄公河 B. 金边—红河
C. 万象—萨尔温江 D. 曼谷—湄南河
A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东南亚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第(1)题,读图可知,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第(2)题,河内在红河沿岸,金边和万象在湄公河沿岸,曼谷在湄南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