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分。)
1.福建岩茶的部分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 B.烘焙 C.拣剔 D.包装
2.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成分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其含量降低的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的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4.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B.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C.滴管在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D.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取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
6.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A. B. C. D.
7.下列仪器需要垫石棉网才可以加热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集气瓶
8.下列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焰心给试管加热 B.试管夹从试管口套入,夹在试管中部
C.加热时不需要预热 D.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
10.化学实验室对药品的存放有一定的要求。已知白磷是一种难溶于水,易燃的块状固体,密度比水的大。下列图示中白磷的存放符合要求的是( )
1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2.小王同学在做“给液体加热”的实验结束后,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1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伸入液体中捏瘪胶帽排出气体后再吸液
B.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要将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D.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14.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球,飞船上用到了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的固体 B.见光易分解
C.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D.透光性好
15.量取8mL的液体并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石棉网 ⑤试管夹 ⑥铁架台 ⑦10mL量筒 ⑧50mL量筒 ⑨酒精灯
A.①③④⑥⑦⑨ B.②⑤⑦⑨ C.②③⑤⑦⑨ D.②③⑤⑧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1分)
16.(4分)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 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17.(5分)在我国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化学的实验课被提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应先将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中。
(2)取用某些块状药品可以用 (填序号)夹取。
(3)当仪器③倒在桌子上着火时,正确的做法是 。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 处。
(5)图乙的操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
18.(8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①灯泡发光 ②家庭自制冰块 ③牛奶变酸 ④粮食酿酒 ⑤钢铁生锈 ⑥湿衣服晒干 ⑦白磷燃烧 ⑧火药爆炸 ⑨食物腐烂
(2)现加热50mL液体,请根据下列仪器完成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放液体试剂的试剂瓶,将瓶塞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中倒入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④向 (填仪器名称)中加50mL该液体试剂;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向外;⑥加热。以上操作应选用的仪器为 (从A~H中选,填字母),正确的顺序为 (填字母)。
A.①④③⑥②⑤ B.④⑤③①⑥②
C.①③④⑥②⑤ D.②③④⑤①⑥
19.(5分)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A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
(2)实验B的错误之处是 。
(3)实验C的操作名称是 。
(4)实验D错误的原因是 。
(5)实验E的结果可能是 .
20.(5分)根据实验的基本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两种称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若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12g氯化钠,称量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调换砝码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略偏右,接下来应该
(填“添加氧化钠”或“向左移动游码”)。
(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如图2所示,其中按正确的读数方法,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 (填“甲“乙”或“丙”)同学的读数偏大。
21.(8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酸性常液,能杀灭水中细菌。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对自来水消毒。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损伤。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和 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 (写出两条即可,下同)。化学性质: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22.(6分)下列是某中学初三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并填空。
(1)张聪同学在量取42.0mL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实际量取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2.0mL。
(2)如果要准确量取7.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填字母)。
A.5mL量筒 B.10mL量筒 C.2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马林同学将量取的7.5mL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再平放在实验桌上俯视读数为2.5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mL。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4分)
2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酒精灯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活动1】酒精灯火焰的哪部分温度最高?
(1)定性研究:
【猜想】猜想1:焰心温度最高;猜想2:内焰温度最高;猜想3:外焰温度最高。
【实验1】甲同学取一根小木条,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右上图所示),1~2s后取出,观察到木条的 (填“a”“b”或“c”)处明显炭化。
【结论】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2)定量研究:乙、丙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的平均温度如下表所示。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由上表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最高,造成这个结论的客观原因可能是 。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各层火焰的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的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的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探究活动2】酒精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常用作燃料,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2】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一会儿,然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4)能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5)能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5 BABDB 6-10 CCDAB 11-15 BCBDC
16.(1)性质 结构(此两空可互换)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
17.(1)用水润湿 (2)① (3)用湿抹布盖灭
(4) (5)不正确,应保持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
18.(1)③④⑤⑦⑧⑨ ①②⑥ (2)倒 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 烧杯 BCDEH D
19.(1)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2)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 (5)试管破裂
20.(1)A (2)偏小 添加氯化钠 (3)60.0 甲
21.(1)用途 (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答案合理即可) 有腐蚀性,有毒(答案合理即可) (3)喷洒大量的水
22.(1)大于 (2)BD (3)大于
23.(1)【实验1】a 【结论】外焰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更充分 (2)内焰被外焰包围,热量不易散失 (3)酒精的浓度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以上答案合理即可) (4)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