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自检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爱慕——( ) 分辨——( ) 可贵——( )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4.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按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5.选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我”童年时________的情景。
6.联系上下文,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桂花的香气浓郁,持久飘浮在空中,让大家长时间没在香气里,这里的全年指的是时间长。
B.因为桂花的香气让人沉醉,让人难忘,全年都在回味着。
C.因为乡亲们全年都在品味着桂花,桂花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7.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最近学校对图书损坏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如下统计: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严重损坏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8.根据材料,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发现损坏较重和严重损坏的一共有___________册,占了全部图书的___________。
10.从上面的表格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针对该现象,现在同学们在积极制定图书公约,请你写出两条公约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白鹭
阴雨天暂告一段落,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 清晰)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
水田间,忽然掠过一只白鹭,那样(轻盈 轻快),那样可爱。它盘旋了几周,然后飞到树上,在树杈上歇息。
接着出现了第二只白鹭,它在空中盘旋,还时不时低飞。伴随着翅膀划过麦秆的沙沙声,它(傲慢 骄傲)地落了地。那高昂的头,挺直的胸脯,让人感觉就像是一位空军战士完成了飞行任务后自豪的样子。
树上的白鹭却截然相反,它飘然而下,从树_上平稳地落到田边,踏着小碎步,来到一汪清水边,俯下脑袋喝水,那(庄重 端庄)、典雅的样子,真像一位落落大方的姑娘。
这时候,水田间游过了一群鱼,这引起了“战士”和“姑娘”的兴趣。
“姑娘”那对滴溜圆儿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面,趁其不备扑了上去。而“战士”则低飞在水田上,两只敏锐的眼睛细细地观察着水面,努力搜索着目标它找准了时机,以箭的速度“射”向水面,用爪子一扣,抓住了一条巴掌大的草鱼。
12.用“\”划掉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13.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两只白鹭的特点第一只白鹭:_______,它像_______;第二只白鹭:_______,它像__________。
14.短文通过对两只____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它们_______、______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15.用“ ”画出描写白鹭捕鱼的句子。
16.说一说短文与课文在描写白鹭时有何异同。
异: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语段一:小时候,我对其它花不dǒng dé欣赏,只对guì huā情有独钟。八月桂花香,香飘十里。wài pó总会jiǎn一luó桂花回去晒干了,给爷爷泡chá喝。
语段二: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chán zhe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语段三: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gāo bǐng。全年,整个村子都jìn在桂花的香气里。
17.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方格里按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1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一箩lú luó 杭州háng kàng 缠着cán chán 沉浸jìn jìng
糕饼bǐn bǐng 捡一袋 jiǎn jiě 盛开shèng chéng 新鲜xiān xiǎn
19.在文段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0.语段二讲的是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一个“__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__________的心情。
21.语段二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摇花的期待之情?用“ ”画出来。
22.语段二中标有序号的两个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①句: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
23.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形象地点明了课题。“我”的话蕴含着____________以及摇桂花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作者用“_____”“_____”等动词以及欢快的叫喊声表现了自己摇桂花时的__________,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也用几个动词写一句话来表现自己的某一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4.写出你对语段中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25.对语段三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桂花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人们长年都能闻到。
C.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已不受四季的束缚,既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语段一: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语段二: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①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②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眼睑jiǎn liǎn 眸子móu mú 垂蔓wàn màn
咂嘴zā zhā 嚓嚓声cā chā 嗒嗒声dā
(2)他挨(āi ái)家挨户为那些挨(āi ái)饿受冻的百姓送去衣食。
(3)哥哥今天待(dāi dài)在家里等待(dāi dài)面试的结果。
27.“待”是个多音字,请根据它的不同读音、意思组词。
(1)dāi,停留,逗留。( )
(2)dài,等,等候。( )
(3)dài,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物。( )
28.用“﹏﹏﹏”画出写珍珠鸟样子的语句,用“○”圈出写它动作的词。
29.理解句子。
(1)句①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______之情。
(2)从句②中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珍珠鸟逐步信赖“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语段二描写的内容犹如一幅画,你会用哪一个词语来给这幅“画”命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选文中“美好的境界”指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活,说说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3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
笼子四周→( )→( )→( )→杯子上→( )→( )
从小珍珠鸟活动地点的变化可以发现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4.《珍珠鸟》是著名作家______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_____到________的变化过程,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道理。
阅读丰子恺的《白象(节选)》,完成练习。
白象真是可爱的猫!
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为了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作“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35.白象是一只____,作者取这个名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6.选文中作者着重刻画了白象的____这一部位,将这一部分比喻成____________。
37.选文抒发了作者对白象的_______之情,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体会到的。
38.用“ ”画出能体现“见者无不惊奇赞叹”的句子。
阅读理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39.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孤独—( ) 嗜好—( )
望哨—( ) 或许—( )
40.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段中的“悠然”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那文段中的“美中不足”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_____之情。
课外拓展阅读。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 安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蹦跳)。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 缓缓)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44.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45.用“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写出“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这句话中的动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短文的第一段属于________描写,第二段属于________描写。这两段话就像两幅画,请给每个画面起一个名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白玉兰的开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时母亲每天都到院子里抬头看看、闻闻花香。只开一朵花,当然不能采下来。直等它一瓣瓣自然(谢 懈)落了,母亲连忙拾起,生怕花瓣着土就烂了。因为白玉兰花瓣是可以做饼吃的。母亲把它先放在干净的(蓝 篮)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轻轻剥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铁腥味)。剥碎后和入面粉鸡蛋中拌匀(jūn yún),只加少许白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浅油锅里,文火半煎半烤,等两面微黄,就可以吃了,(即 既)香又软又不腻(nì nìng)口。熟透了的玉兰花瓣,有点粉粉的,像嫩栗,而更清香。
如今每回想起清香的玉兰酥与母亲所做的各种美味,心头就感到阵阵(辛 幸)酸。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
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家乡那种清香的白玉兰树,也无从学做香软的玉兰酥。中秋节一年年地度过,异乡岁月,草草劳人,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
48.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生字和读音。
49.“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在本句话中,作者把母亲比作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用“______”画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
1. 仰慕 辨别 珍贵
2.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3. 石榴 苹果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4.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其表,应踏踏实实。
【解析】1.本题考查了近义词。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故近义词“仰慕”。
分辨:辨别。故近义词“辨别”。
可贵:值得珍视或重视。故近义词“珍贵”。
2.本题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3.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4.本题考查了中心思想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这段文字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用意是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其表,应踏踏实实。
5.摇桂花
6.C
7. 深化中心 对故乡桂花和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段落大意。
从“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揺,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摇桂花的情景。
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过年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因此本题选答案C 。
7.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和含义。
最后一句话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因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及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8.这是关于图书损坏状况的调查
9. 55000 55%
10.图书损坏状况严重
11.①凡借阅图书者,一律要填写借阅登记表。②不折损、剪裁图书,不得在图书上随意涂画。
【解析】8.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抓住图表关键信息分析作答。
结合图表中“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严重损坏”项目可知,这是关于“图书损坏情况”的调查。
9.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结合图表中的信息及数学知识完成。
通过观察图表可知,损坏较重和严重损坏的一共有40000+15000=55000册,占全部的55000÷100000=55%。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0.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归纳能力。
解答时要学会从给出的数字中归纳出关键点。
通过分析可知,在100000册图书中,受损的有:25000+40000+15000=80000册,占全部的80000÷100000=80%。由此可知,图书损坏情况严重,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1.考查学生制定图书公约的能力。
针对“图书损坏状况严重”这一现象,可从借书要填写借阅登记表、要自觉爱护图书、保护图书、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等方面制定图书公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2.清晰 轻快 傲慢 庄重
13. 轻盈可爱、端庄典雅 一位落落大方的姑娘 骄傲 一位空军战士
14. 白鹭 飞行 捕鱼
15.“姑娘”那对滴溜圆儿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面,趁其不备扑了上去。而“战士”则低飞在水田上,两只敏锐的眼睛细细地观察着水面,努力搜索着目标它找准了时机,以箭的速度“射”向水面,用爪子一扣,抓住了一条巴掌大的草鱼。
16. 课文描写白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本文介绍白鹭时则侧重于动态描写。 这两篇文章都将白鹭可爱的样子展现了出来,都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解析】1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清澈:形容清而透明。清晰: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形容“流水”用“清澈”。
轻盈:(体态、舞姿等)轻柔秀丽。轻快:是不费劲儿。轻松愉快。形容“白鹭”的动作用“轻盈”。
傲慢:意思是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骄傲: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格局语境填“骄傲”。
庄重:严肃端正;不轻浮。端庄:(神情、举止)端正庄重。形容“白鹭”的动作用“端庄”。
13.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根据第2段的句子“水田间,忽然掠过一只白鹭,那样轻盈,那样可爱。它盘旋了几周,然后飞到树上,在树杈上歇息。”及第四段的句子“那 端庄、典雅的样子,真像一位落落大方的姑娘。”可知第一只白鹭的特点是轻盈可爱、端庄典雅;它像一位落落大方的姑娘。
根据三段的句子“伴随着翅膀划过麦秆的沙沙声,它(傲慢 骄傲)地落了地。那高昂的头,挺直的胸脯,让人感觉就像是一位空军战士完成了飞行任务后自豪的样子。”可知
第二只白鹭是骄傲的,它像一位空军战士。
14.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第三段写了白鹭飞行的样子,第六段写了白鹭捕鱼的样子。
短文通过对两只白鹭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它们飞行、捕鱼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对短文的掌握。
从第六段的句子““姑娘”那对滴溜圆儿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面,趁其不备扑了上去。而“战士”则低飞在水田上,两只敏锐的眼睛细细地观察着水面,努力搜索着目标它找准了时机,以箭的速度“射”向水面,用爪子一扣,抓住了一条巴掌大的草鱼。”可知答案。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及课文《白鹭》的掌握。
课文《白鹭》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看出来:一是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匀称,反映出白鹭自然朴实的静态美;二是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反映了白鹭的动态美。
本文通过写两只白鹭飞行、捕鱼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课文描写白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本文介绍白鹭时则侧重于动态描写。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将白鹭可爱的样子展现了出来,都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17.
18.luó háng chán jìn
bǐng jiǎn shèng xiān
19.:“ ! , !”
20. 摇花乐 乐 高兴
21.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22. 迫切 兴奋、欢喜
23. 桂花雨 对桂花的喜爱 快乐 兴奋 抱 摇 兴奋与欢乐 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突然,窗外电闪雷鸣,我害怕极了,迅速拉过被子蒙住头,蜷成一团。
24.“浸”的意思是泡,从“浸”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桂花香气浓郁、持久。
25.B
【解析】17.考查字词拼写。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懂、箩、茶、缠、浸”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8.考查字音。
箩luó: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制作比较细致,用来盛粮食或淘米等。
杭háng:指浙江杭州。
缠chán:缠绕。
浸jìn:泡在液体里。
饼bǐng: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
捡 jiǎn:拾取。
盛shèng:兴盛;繁盛。
鲜xiān:新鲜。
19.考查标点。
“我喊着”为提示语,其后使用冒号和前引号。“啊”是语气词,表感叹,使用感叹号。“真像下雨”其后为句中停顿使用逗号, “好香的雨呀”其后为句末停顿,使用感叹号和后引号。
20.考查概括段落意思。
语段二主要写了摇桂花的事情。由句子“我可乐了”,一个“乐”字,写出了“我”内心的愉悦与兴奋。
21.考查寻找关键的句子。
因为摇花对于年幼的我来讲是一件大事,“我”总是期盼着摇桂花,因此“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22.考查句子朗读。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应读出“我”对摇花的迫切之情。
②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应带着欢乐欣喜的语调,读出兴奋之感。
23.考查句子赏析。
(1)“好香的雨”指的是指摇落的桂花雨,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其中蕴含着童趣,美好的回忆,以及摇花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2)“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使用了动作描写,“抱”“摇”动词的使用。表达了摇花的喜悦,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3)考查仿写句子。比如: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月牙儿。
24.考查句子理解。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知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与前文相照应,桂花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香甜了四季。同时“浸”字让无形的香气变得可感可触,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
25.考查句子理解。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知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与前文相照应,桂花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香甜了四季。同时“浸”字让无形的香气变得可感可触,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
可知“桂花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人们长年都能闻到。”说法错误,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桂花食品,桂花融入人们的生活,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6.(1)jiǎn móu màn
zā cā dā
(2)āi ái
(3)dāi dài
27. 待会儿 等待 对待
28.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语段一:落 挨近 俯下头 喝茶 偏 跑 蹦来蹦去
语段二:落 趴 咂咂嘴
29. 喜爱 “我”用真爱打动了小鸟,它已经完全信赖“我”了
30.“我”真诚、无微不至地关爱珍珠鸟。
31.我会把这幅画命名为“温馨”。
32. 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 信任是十分珍贵而美好的,文中正是由于人与鸟儿之间的信任,才有了鸟儿在人的肩头熟睡的一幕。生活中我们要真诚,信赖我们身边每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同时也不要辜负别人给予的信赖
33. 屋里 窗框上 书桌上 稿纸上 “我”的肩上 小珍珠鸟对作者越来越亲近、信赖,从中我能体会到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34. 冯骥才 怕人 信赖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解析】26.考查汉字字音。
(1)眼睑jiǎn:眼皮。
眸子móu:眼睛中的瞳仁。
垂蔓màn:垂挂的枝蔓。
咂嘴zā:用舌抵齿、嘴唇上下开合作声。表示称赞、企慕等。
嚓嚓声cā:拟声词。
嗒嗒声dā:拟声词。
挨读āi表示:1.靠近;紧接着。 2.顺着(次序)。读ái表示:1.遭受;忍受。 2.困难地度过(岁月)。 3.拖延。
待读dài表示:1.对待。2.招待。3.等待。4.需要。5.要;打算。读dāi表示:停留。
27.考查多音字组词。
(1)dāi,停留,逗留。组词:待会儿
(2)dài,等,等候。组词:等待、待命
(3)dài,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物。组词:对待、期待
28.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由原文“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可知是描写珍珠鸟睡着时候的样子。
找到有关动作的词即可。
语段一中“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动词有:落、挨近、俯下、喝茶、偏、跑、蹦来蹦去
语段二中“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动词有:落、 趴、咂咂嘴。
29.考查句子理解。
句子“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写出了作者对珍珠鸟落在肩上的行为感到惊喜,并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了对于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句子“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小鸟在“我”肩上熟睡的情景,表现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说明珍珠鸟已经完全信赖“我”。
3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原文,“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去伤害它,不动声色……并抚摸它细腻的绒毛,渐渐的,因为“我”的细心照料和真情打动了珍珠鸟,所以它已经完全信任“我”。
31.考查内容理解。
语段二描写的是珍珠鸟在“我”肩上熟睡的情景,表现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可以取名“和谐相处”“温馨”“亲密”等。
32.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语段二,通过描写珍珠鸟在“我”肩上熟睡的情景,表现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亲密无间。
结合生活实际“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和睦相处。
33.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原文“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可乖了!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可知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是:笼子四周、屋里(柜顶、书架、画框)、窗框上、书桌上、杯子、稿纸上、肩上。可知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反映出小珍珠鸟由怕人到逐渐信赖人。
34.考查文章内容。
《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这只小家伙从怕人到与作者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
35. 猫 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
36. 眼睛 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
37. 喜爱与赞美 可爱 浑身雪白 伟大如象 见者无不惊奇赞叹
38.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解析】35.考查内容理解。
由句子“白象真是可爱的猫!”可知白象是一只猫。根据原文“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为了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作‘日月眼’”可知取名的原因。
36.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原文“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可知作者着重刻画了白象的“眼睛”这一部位,并使用比喻的修辞,将眼睛比作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表现了对其眼睛的惊奇、赞叹。
37.考查内容理解。
本文作者记叙了白象的可爱体现在浑身雪白,伟大如象,眼睛一黄一蓝,表现了对于白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白象真是可爱的猫!”“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从其中“真是”“可爱”“无不”“惊奇赞叹”可以体会到对于白象的喜爱。
38.考查内容理解。
由原文“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可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白象令人惊奇赞叹。
39. 孤单 爱好 放哨 也许
40.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41.安闲、闲适的样子
42.白鹭不会唱歌
43. 反问 比喻 喜爱与赞美
【解析】39.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孤独:(形)独自一个。近义词有:孤单、寂寞、伶仃、孤寂、独处、孤立等。
嗜好:指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近义词有:爱好、喜欢、喜好、喜爱、癖好等。
望哨:望风,盯梢,为进行秘密活动的人守望、观察动静,打探消息的意思。近义词有:放哨。
或许:可能但不肯定、也许;不一定。近义词有:只怕、或者、大概、或然、能够等。
4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可知,白鹭的嗜好是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41.本题考查词语基础。
文中“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体现了白鹭悠闲自得的特点。
“悠然”在文中指白鹭安闲、闲适的样子悠然自得。
4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由“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可知,文中的“不足”指的是白鹭不会唱歌。
4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修辞的用法,回答问题。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换句话说,它是用肯定或否定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否定或肯定的含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44.平静 跳跃 袅袅
45.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鸬鹚 士兵 写出了鸬鹚站在船舷上驯顺而又威武的样子
46.抓、吞、挤、甩。体会到渔人动作熟练,干活利索,经验丰富等。
47. 动态 静态 捕鱼 渔舟唱晚
【解析】4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平静: (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安静:没有声息;没有喧哗吵闹声。这里是形容湖面的,是环境,所以选择“平静”。跳跃:指两脚用力离开原地向上或向前跳。 蹦跳:双脚离开地面向上前方跳跃。形容精力充沛、生气勃勃的样子。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浪花向上、向前翻滚,而不是离开地面,应该选择“跳跃”。袅袅:1、形容烟缭绕上升。2、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或女子体态轻盈。3、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缓缓:慢慢地;不迅速地。这里形容炊烟升上天空,所以选择“袅袅”。
4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通读文本可知“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是比喻句。“鸬鹚”是本体,“士兵”是喻体,把“鸬鹚”比作“士兵”,说明作者在“鸬鹚”身上看到了士兵的特质,形象的展现鸬鹚站在船舷上驯顺而又威武的样子。
4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句中的动词有“抓、吞、挤、甩”,这是一连贯的动作描写,没有停顿,说明渔人动作非常熟练。并且熟练的把鱼从鸬鹚喉囊挤出来,说明渔人经验丰富。
4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短文第一段通过“钻、扑、抓、甩”等动词,形象的描绘出捕鱼的场景,所以是动态描写,这个画面可以起名为“捕鱼”。第二段写的是鸬鹚捕鱼后的场景,“炊烟袅袅,鸬鹚像士兵一样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所以是静态描写,这个画面可以起名为“渔舟唱晚”。
48.懈 蓝 jūn 即 nìng 幸
49. 蜜蜂 勤劳无私
50.母亲用玉兰花瓣做糕饼。
51.中秋节一年年地度过,异乡岁月,草草劳心,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
【解析】48.本题考查选字填空和字音。谢落:凋谢;凋落。篮子:用藤、竹、柳条、塑料等编成的容器,上面有提梁篮子是一种编制而成的容器,用来盛放物品,例如谷物和衣服。拌匀bàn yún。腻nì,食物油脂过多,使人不想吃。辛酸: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
49.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蜜蜂”,结合句子“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可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无私。
50.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方法:①分析关系,找中心句②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③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结合内容“因为白玉兰花瓣是可以做饼吃的。母亲把它先放在干净的篮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句子可知主要讲述了母亲用玉兰花瓣做糕饼。
5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本文通过讲述母亲用玉兰花瓣做糕饼。然后结尾处“中秋节一年年地度过,异乡岁月,草草劳人,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