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水循环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19: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水循环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2022·北京西城期末]“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选自《吕氏春秋·圜道篇》)。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圜道篇》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
A.Ⅰ   B.Ⅱ C.Ⅲ   D.Ⅳ
2.《圜道篇》中提出“上不竭,下不满”,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水(  )
A.联系起四大圈层 B.周期性不断更新
C.塑造着地表形态 D.导致了季节转换
3.该段文字所描绘的“圜道”(  )
①基本适用于我国季风气候区 ②主要发生在我国冬半年 ③属于海陆间循环 ④属于陆地内循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福建泉州期末]咸海地处中亚内陆地区,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人口不断增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成为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下图示意咸海1960年与2014年湖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咸海入湖河水主要参与(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
5.1960年~2014年期间,导致咸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陆造田 B.湖床地壳抬升
C.入湖水量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2022·福建宁德期中联考]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图1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图2为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据此完成6~7题。
图1
图2
6.图中表示砂田的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曲线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由图可知,当地采用砂田方式的原因是(  )
A.减少土地蒸发量,保持土壤热量
B.增加土地蒸发量,保持土壤湿度
C.减少地表水下渗,利于防涝
D.增强地表水下渗,利于防旱
[2022·安徽安庆期末]辽宁是我国最北方的沿海省份,这里成为我国北方较早兴起建设的工业化城市,其沿海海域还盛产海参、鲍鱼等优质海产品。下图是辽东湾局部地图。据此完成8~9题。
8.辽宁省工业化的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地下径流增加
B.陆地蒸发和蒸腾加剧
C.下渗环节减少
D.城市降水大幅度增多
9.辽东湾盛产优质海鲜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适宜 B.城市废水养分足
C.优质港口众多 D.河水带入饵料多
10.[2022·广东汕头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想象这样一幅图景:在遥远的海洋上空,形成了无数个大肥皂泡,它们在平流层强风的吹送下,飞越了漫长的路程,来到大西北上空,全部破裂了,把它们在海洋上空包裹起来的潮湿的空气,都播散在我们这片干旱的天空中……是的,肥皂泡能为大西北从海洋上运来潮湿空气,也就是运来雨水!
大群大群的巨型气泡浩浩荡荡地飘向大陆深处,包裹着海洋的湿气,飘过了喜马拉雅山,飘过了大西南(实际为青藏高原),飘到大西北上空,在南海(实际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大西北之间的天空中,形成了两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气泡长河。(节选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
下图为肥皂泡自孟加拉湾向西北地区调水路线的剖面示意图(根据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描述绘制)。
(1)目前,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示,“肥皂泡”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肥皂泡”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其调水经过的主要地区中①为____________。
(4)假设“肥皂泡调水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简述其给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2022·河南三门峡期末]艾丁湖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湖面海拔-154.31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主要依靠发源于天山的阿拉沟、白杨河等河流补给。艾丁湖蒸发量极大,加之上游引水灌溉,导致水面不断缩小,演变成季节性湖泊。下图示意艾丁湖最大面积各月出现频率与阿拉沟和白杨河总流量月度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艾丁湖冬春季节出现最大面积频率较大主要是因为(  )
A.蒸发量较小 B.河流补给较多
C.降水量较多 D.下渗量较小
2.艾丁湖面积急剧萎缩是由于人类改变了水循环中的(  )
A.蒸发环节  B.水汽输送环节
C.降水环节  D.径流环节
[2022·山东德州期末]城市不透水面(人工地面)比例过大会导致诸多问题,许多城市通过修建植被浅沟等措施以减小其影响。植被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性措施,它通过重力流收集处理雨水径流。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和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1989年~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变化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热岛环流增强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城市内涝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减弱 B.b增强
C.c增强 D.d减弱
[2022·山东济南期末]福寿沟是我国宋代时期建成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世界上早期最杰出的排水系统之一,它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老城区地下,是赣州古城地下的大规模古代砖石排水沟管系统。下图是福寿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福寿沟的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6.图中水窗应(  )
A.城内水塘水位上涨时开启
B.城外护城壕水位上涨时开启
C.主干沟比城外护城壕水位高时开启
D.城外护城壕比主干沟水位高时开启
7.福寿沟的建设,对城市的作用是(  )
A.减轻城市内涝 B.降低地下水位
C.加剧热岛效应 D.解决缺水问题
[2022·福建晋江期末]青藏高原的卓乃湖地区为藏羚羊的产羔地,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该湖水位暴涨,湖水外泄形成新的水路,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如果盐湖水量继续增加,湖水将汇入长江支流楚玛尔河。下图示意卓乃湖及周边地区水系。据此完成8~9题。
8.2011年之前,卓乃湖和错仁德加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分别是(  )
A.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9.卓乃湖溃决之后,盐湖及周边地区(  )
A.蒸发量增大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少
10.[2022·安徽滁州学初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初,安徽歙县遭遇一轮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城造成多地积水严重。歙县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477 mm。歙县水系发达,新安江穿城而过,曲折东南流,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下图为歙县水系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歙县积水难以下渗的原因。
(2)指出歙县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理由。
(3)从新安江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
(4)说明植被覆盖率高对城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一节 水循环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A 2.B 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Ⅰ环节代表水汽输送,Ⅱ环节代表降水,Ⅲ环节代表地表径流, Ⅳ环节代表蒸发。“云气”指空中的水汽,“西行”从图中体现为从海洋上空运输到陆地上空,应该体现为水汽输送,图中Ⅰ代表水汽输送。第2题,根据材料,图示显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云气西行”为水汽输送环节;“水泉东流”为地表径流环节;“上不竭,下不满”直译为上面的水不会枯竭,地下的水也不会满溢流出,这体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不断循环往复运动的,这体现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不断更新。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显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我国季风气候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面临近广阔的太平洋,处在海陆间水循环地区,因此①正确,③正确;我国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寒冷干燥,不会云气西行,因此②错误;图示位于沿海地区,不在内陆,不属于陆地内循环,因此④错误。
4~5.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咸海地处中亚内陆地区,为内流区,咸海入湖河水,最后没有入海,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第5题,1960年~2014年期间,湖泊面积减小,根据材料,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人口不断增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成为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灌溉用水量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
6~7.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土壤表面铺设砂石覆盖层,能有效降低地温,降低砂田蒸发量,使得砂田在同一深度的土壤中,其含水量更高,所以②表示砂田蒸发量曲线;③表示砂田土壤含水量曲线。第7题,宁夏中部气候干旱,土壤表面铺设砂石覆盖层,可以增强地表水下渗,同时,由于降低了地温,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有利于防旱,提高作物的成活率。
8~9.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辽宁省工业化导致城镇化,道路硬化面积增加,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C正确,A错误;水泥建筑增加,绿地减少,植物蒸腾减少,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空气上升运动增强,可能使降水略有增加,但不会大幅度增加,D错误。第9题,从图中可知,众多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导致辽东湾沿岸饵料丰富,优质海鲜多,D正确;辽东湾地处我国最北海域,冬季气温低,A错误;城市废水大量入海,可能使养分增加,但水质下降,不能生产优质水产品,B错误;优质港口众多与优质海鲜没有直接关联性,且港口多,易造成水体污染,无法生产优质海鲜,C错误。
10.答案:(1)地表径流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2)印度洋 孟加拉湾
(3)由南向北(或向北或向西北) 喜马拉雅山
(4)降水增多,温差减小;地表、地下径流增大;植被覆盖率提高等。
解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分析图文信息可知,“肥皂泡”上升为蒸发环节,飘向大西北上空为水汽输送环节,播撒在干旱的天空中为降水环节,所以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是南海(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第(3)题,根据剖面图信息可知,图中“肥皂泡”的移动方向是自南向北。剖面图中①是喜马拉雅山,②是青藏高原,③是塔里木盆地,④是天山。第(4)题,肥皂泡调水工程能够实施可以增加西北地区的降水,调节西北的气候,降水增多,温差减小;增加径流,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艾丁湖水量的减少主要来源于湖水的蒸发及农业引水灌溉,冬春季节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农业活动相对较少,灌溉用水少,故湖泊面积较大。第2题,艾丁湖面积急剧萎缩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引上游水灌溉农田所致,因此是人类改变了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1989年~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地表水分下渗,因此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城市内涝增多,①错,④正确;与绿地相比,城市不透水面,会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透水面比例过大,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辐射释放出来,提高市区大气温度,加剧“热岛现象”,增强热岛环流,②正确;城市不透水面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第4题,据图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能拦截雨水渗入地下,会使c增强,地下径流增多,即d增强。
5~7.答案:5.D 6.C 7.A
解析:第5题,福寿沟的建设通过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福寿沟的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径流。第6题,福寿沟运用水力学原理,城外护城壕水位上涨时,利用水力将水窗自动关闭,若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则借水窗内主干沟之水力将水窗冲开,利于排水,因此图中水窗应主干沟比城外护城壕水位高时开启。第7题,福寿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并在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福寿沟的建设对城市的作用是减轻城市内涝。
8~9.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2011年之前,卓乃湖没有湖水外泄通道,属于内陆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错仁德湖连接长江的支流楚玛尔河,通过长江入海,属于外流湖,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第9题,根据材料“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该湖水位暴涨,湖水外泄形成新的水路,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后,盐湖及周边地区,水量大增,蒸发量增大,下渗量增大,径流量也增大,同时降水量也会增加。
10.答案:(1)持续多日降雨致使地下径流已经饱和,积水难以下渗;此次暴雨强度大,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
(2)类型:海陆间循环。理由:歙县水系发达,汇入新安江,河流水最终流入海洋。
(3)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4)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任答2点即可)
解析:第(1)题,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大小、土壤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植被覆盖等。从水循环角度主要分析降水与地表径流。第(2)题,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处于季风环流控制区,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把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降水一部分被土壤、植被截留,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形式注入新安江,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所以该地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第(3)题,材料显示歙县位于新安江水库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新安江水库,所以新安江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外来径流输入;新安江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以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第(4)题,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