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16章 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2课时
主备人 许铭 备课日期 2018.9.2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理解反射的概念并举例。 3.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说出反射的类型。二、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反射、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反射弧的结构。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讲授 讨论交流 探讨法 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温故】学案上有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神经系统、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神经冲动。【引言】通过与学生做游戏(握尺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加快反应?分析:注意力集中在握尺的手上,即加快接受刺激的时间:刺激——神经系统——反应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再引入新课。【新授】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要求学生举出一些反射的例子。 【活动】感受膝跳反射并分析。【提问】什么原因导致了有些小组没有产生膝跳反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反射活动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就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包括五部分:感受器(韧带)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肌肉)【提问】反射活动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的,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有哪些?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反射活动还能进行吗?【介绍】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医生可通过检测患者的各种反射来诊断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思考讨论】在大脑有意识地控制小腿的情况下,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能否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提问】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哪个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归纳】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生来不具有,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反射活动。【提问】人类具有的谈梅生津、谈虎色变、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会避让等这些反射活动,小狗也都具有吗?为什么?【小结】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 【课堂巩固】导学案练习。 借助学案进行复习或预习。全班学生加入游戏,充分调动气氛;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讲述】举例:日常生活中一些反射活动。【小组活动】膝跳反射(两人一组)1.受测同学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放松地搭在另一条腿上。2.测试同学用手掌外侧边缘迅速敲击上面一条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3.观察上面一条腿的小腿的反应。【归纳】1.受测者搭在上面的一条腿没有放松。2.测验者敲击部位不准。3.测验者敲击力度不够。 边归纳边请一位同学配合演示实验失败的原因。【讨论、回答】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产生。【讨论、交流】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回答】吃梅止渴。【归纳】引导:1.人类有语言中枢,而小狗没有。2.人类物有的条件反射: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小结】略完成导学案。完成练习。 提高学生积极性。学生感到医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且对医生肃然起敬。关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应举例吃梅生津和谈梅生津来说明。
【教学后记】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