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备课】2022年秋湘科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选备课】2022年秋湘科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18: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为什么 “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处视野好
戴马克松地图是第一张世界视像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面积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全球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C.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D.亚洲濒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港口的水面高 D.海平面上升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地形类型为( )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7.图中指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判断题
8.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这种地形类型是平原。( )
9.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 )
10.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
11.地球是个圆形。( )
12.位于亚欧大陆上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亚欧板块。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13.四季变化是地球的________运动引起。
14.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证据。
15.四大洋按照面积的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印度洋和_____。
16.通常,板块的交界处经常会影响地表形态,一般来说,在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经常会形成________, 在板块张裂的地带会形成________。
17.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主要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和_______。
四、解答题
18.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9.读下图经纬网并完成问题。
(1)写出A、C两地的经度和纬度:A 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3)A、B、C三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是_______;A、B、C三地所在纬线最短的是________。
C地位于纬度带中的____________(低\中\高)纬度。
(4)A地位于________(东或西)半球;C地位于_______ (北或南)半球。
20.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读“张家口某滑雪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上看,该滑雪场张家口某滑雪场等高线图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____。
(2)从地形部位来看,滑雪赛道L2是沿________而建,服务大厅是建在________处。
(3)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L2、L3中,较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的赛道是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
(4)沿L1赛道,从A地滑到B地,大体是向________(方向)运动。
(5)为满足冬奥会的需求,拟在图示区域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其中①至②段工程建设的需求是________。
A.少架设桥梁 B.开凿隧道
C.开盘山道 D.修立交桥
21.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__.B点位于A点的____方向。
(2)左图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点。
(3)在右图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_
(4)当太阳直射在左图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__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____(长或短)。
22.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点中______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______点先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为______。
(3)A点位于B点的______方向。A、B两点所在纬线名称为______。
(4)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______带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地球的形状这一知识点,需要掌握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材料中图示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故选择A答案。
【点睛】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2.D
3.A
【解析】
【分析】
2.
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A错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B错误;世界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固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C错误,D准确。所以选D。
3.
全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根据图示信息,甲为亚洲,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要熟练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关地理知识,并能准确提取运用。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故A错误。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故B正确。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排名第二,故C错误。亚洲濒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反映的事实是从远年归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反映的是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与其余三个事实无关,故选B。
【点睛】
6.C
7.C
【解析】
6.
读图可知,根据地形类型的特点可知,中间高,四周低的是盆地,海拔高且地势较陡的是山地,边缘海拔高,地面平坦的是高原,海拔低,地势低平的是平原。该地形类形的特点是海拔高,坡度大,是山地。故选C。
7.
读图可知,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谷,③处是山脊,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陆地地形。读图解答即可。
8.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原是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点睛】
9.错误
【解析】
【详解】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该说法错误。
10.正确
【解析】
【详解】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的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故答案为:正确。
11.错误
【解析】
【详解】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是个圆形的说法错误。
12.错误
【解析】
【详解】
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以及澳大利亚大陆都属于印度洋板块。故答案为:错误。
13.公转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因为地球的公转时,地轴始终与平面保持66.5°的夹角,所以太阳直射的地方不同,导致各地出现不一样的季节和不一样的昼夜长短状况,就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14.海洋 陆地
【解析】
【分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详解】
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是海洋变成陆地的证据。
15. 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海洋共有四个大洋连为一体,面积大小顺序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点睛】
16. 山脉 裂谷或海洋
【解析】
【详解】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在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经常会形成山脉, 在板块张裂的地带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17.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的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18.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感悟是: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形状的相关知识。
19.(1) (140°E,20°N) (180°,40°S)
(2)东南
(3) B C 中
(4)东 南
【解析】
【详解】
经纬网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广泛运用于我们生活与生产。
(1)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线,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东是东经,故A(140°E,20°N) C(180°,40°S)
(2)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向东西,从图中可知,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
(3)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从图中可知,B在东西半球分界线,C点纬线最短,位于中纬度地区。
(4)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是东西半球的分界,从图中可知,A在东半球,C在南半球。
20.(1)山地
(2) 山谷 山顶
(3) L2 坡度缓;沿山谷滑行
(4)东北
(5)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对等高线图的判读能力和知识的调用能力。
(1)
由图可知,该滑雪场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海拔超过500米以上,从地形类型上看,该滑雪场所在的地区主要是山地。
(2)
滑雪赛道L2是沿山谷而建,该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而服务大厅则建在山顶处。
(3)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较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的赛道是L2,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且沿山谷滑行。L3位于山脊,坡度较陡。
(4)
滑雪者在L1赛道上滑行,从A地滑到B地,根据指向标,下滑行进方向大致是向东北。
(5)
为满足冬奥会的需求,拟在图示区域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其中①至②段工程经过山脊部位,需要建设隧道,如B图。高速公路不适宜建盘山公路,山区要多修建桥梁,立交桥一般在城市修建。故选B。
【点睛】
21.【小题1】(20°E,23.5°N);西南;
【小题2】A;
【小题3】如图:
【小题4】③;
【小题5】长.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左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20°E,23.5°N),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左图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位于北温带的A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当太阳直射在左图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③处。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长。
22.(1)画箭头
(2)B,D
(3)正西,赤道
(4)极昼,北温带
【解析】
【详解】
(1)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我们站在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按此规则在图上逆时针标出即可。
(2)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表面越往东的地方时间越早,越往西的地方时间相对更晚,所以B点先迎来黎明,D点先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天(24小时)。
(3)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据图可知:C点位于D点的正西方向。A、B两点所在纬线垂直于地轴,位于地球的一半处,所以其名称为赤道。
(4)如图所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地球表面所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地球表面可分为五个热量带。北极圈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