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50分钟 分值:]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湖北襄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
A.Al B.Fe C.O D.Si
2.(海南,改编)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 (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Na B.N2 C.O D.Cl
4.(江苏徐州)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C.原子和离子不能相互转化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5.(四川乐山)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
6.(江苏盐城,改编)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 B.核外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7.(黑龙江哈尔滨,改编)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B 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 分子很小
C 通过气味辨别氧气和氨气 分子不断地运动,且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8.(山东威海)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 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 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9.(山东泰安,改编)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③两种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10.(湖南邵阳)下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核内有20个质子
B.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11.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二、填空简答题(共46分)
12.(10分)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用下列粒子的序号填空。
①2N ②Cl- ③H2 ④
表示分子的是 ,
表示离子的是 ,
表示金属原子的是 。
(2)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2个铝原子: ,镁离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3.(8分)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过氧化氢 B.金刚石
C.硫酸铜 D.氮气
(2)下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14.(12分)下图中①②分别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铝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
(2)C粒子属于 (填“原子”“阴离子”或 “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字母)。
15.(1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我们对它们进行研究。
(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值为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3)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 不同(填字母).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电子数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中第3~9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分析第三周期中第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
三、计算题(共10分)
16.(10分)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A原子的质量是5.146×10-26 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求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单元综合检测
1.C 2.A 3.A 4.D 5.B 6.D
7.A 解析: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溫度,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8.D 解析: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內质子数决定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內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说法错误。
9.B 解析:①③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A错。②③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有三个电子层,处于同一周期,B对。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而②③的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C错。①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D错。
10.C 解析:由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判断出钙原于核内有20个质子,元素名称为钙,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由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11.C 解析:镁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有3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但质子数不变,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硫原于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元素周期表的单元格内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
12.(1)③ ② ④
(2)2Al Mg2+ H2O
13.(1)B
(2)①分子间的间隔 ②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③原子
解析:(1)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2)①图1是降温条件下,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②图2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氫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③由图2可发现,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没有改变。
14.(1)非金属 13
(2)阴离子 8
(3)B、C
(4)B
解析:(1)氧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电子,属于非金属元素;铝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3。(2)C粒子的核內质子数是16,而核外电子数为18,为阴离子;对于D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x=18-(2+8)=8。(3)图中B、C质子数都是16,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4)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15.(1)氧 非金属 得
(2)20 四 2
(3)A
(4)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解析:(1)生物细胞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2)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0,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x=20;该原于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2。(3)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质子数不同。(4)根据题给信息,利用知识迁移,则可分析第三周期中第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16.解: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1,设A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中子数为x+1,由x+(x+1)=31,得x=15。
由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答: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