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北师大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精品解析】2022-2023初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初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18 14:07:02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2022-2023初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0分)
1.(2022·张家口模拟)如图,对于四条线段a,b,c,d,请借助直尺或圆规判断长度最大的为(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解答】解:经测量,线段长度最大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尺规度量直接比较大小即可。
2.(2021七上·赤峰期末)当 是什么数时, 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
A.质数 B.偶数 C.合数 D.奇数
【答案】B
【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 奇数用含 的式子表示为: ,
偶数用含 的式子表示为: ,
当 是偶数时, 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代数式的定义求解即可。
3.用锯锯木,锯会发热;用锉锉物,锉会发热;在石头上磨刀,刀会发热,所以物体摩擦会发热.此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方法是( )
A.观察 B.实验 C.归纳 D.类比
【答案】C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由多种现象得到一个规律属于归纳.故选C.
【分析】由多种现象得到一个规律属于归纳.
4.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
A.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B.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答案】B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解答】利用叠合法即可判断.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的叠合法,比较两条大绳的长度.
5.(2022七上·西湖开学考)有三个两位数a,b,c,其中a是质数,b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c是6的倍数,并且满足80
A.只有小敏是对的 B.小杰和小安是对的
C.只有小安是错的 D.小敏和小安是铅的
【答案】A
【知识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奥数类)
【解析】【解答】解: ∵a是质数,80
∴a=83,89,97;
∵b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
∴b=90;
∵c是6的倍数,
∴c=84,96;
∵80
∴a=83或89,b=90,c=96
∴小敏说法错误,小杰说法正确;
∵或,,
∴a除以b不一定大于b除以c”,
∴小安的说法错误;
∴只有小敏是对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a是质数,80
6.(2022七下·馆陶期末)把一个两位数交换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若将这个新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相加,则所得的和一定是( )
A.11的倍数 B.奇数 C.偶数 D.9的倍数
【答案】A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解析】【解答】解: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则原两位数为10a+b,新两位数为10b+a,
∴这两个数的和为11a+11b=11(a+b),
∴所得的和一定是11的倍数,
故答案为:A.
【分析】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则原两位数为10a+b,新两位数为10b+a,再利用整式的加法计算即可。
7.(2019八上·眉山期中)若 为正整数,那么 的值( )
A.一定是零 B.一定是偶数
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奇数和偶数的应用(奥数类)
【解析】【解答】解:∵n是正整数,
①m为奇数时, 必为8的整数倍,设 ,
∴
∴原式的值为偶数;
②m为偶数时, ,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合情推理问题,我们可以对m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并加以简单的证明,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
8.(2022·新疆)将全体正偶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10行第5个数是( )
A.98 B.100 C.102 D.104
【答案】B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观察数字的变化可知:
第n行有n个偶数,
因为第1行的第1个数是: ;
第2行的第1个数是: ;
第3行的第1个数是:;
…
所以第n行的第1个数是: ,
所以第10行第1个数是:,
所以第10行第5个数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可得:第n行有n个偶数,第n行第1个数可表示为n(n-1)+2,据此求出第10行第1个数,进而可得第10行第5个数.
9.(2021八上·绍兴开学考)最近网上一个烧脑问题的关注度很高(如图所示),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图形,你认为打开水龙头,哪个标号的杯子会先装满水( )
A.3号杯子 B.5号杯子 C.6号杯子 D.7号杯子
【答案】A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解: ∵1号杯子左侧出口比右侧高,
∴水先从左侧流出,进入3号杯子,
∵3杯子左侧封闭,水只能从右侧流出,而右侧流入5号杯子,但3号杯子的出口端封闭,
∴水最终会先灌满3号杯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水先从位置低的出口流出,可判断先灌满1号杯子左侧的几个杯子,再观察3号杯子的两个出口端的情况,即可判断.
10.(2021七下·武安期末)有四位同学一起研究一道数学题.如图,已知EF⊥AB,CD⊥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说:“如果还知道∠CDG=∠BFE,则能得到∠AGD=∠ACB.”
乙说:“把甲的已知和结论倒过来,即由∠AGD=∠ACB,可得到∠CDG=∠BFE.”
丙说:“∠AGD一定大于∠BFE.”
丁说:“如果连接GF,则GF一定平行于AB.”
A.甲对乙错 B.乙错丁对 C.甲、乙对 D.乙、丙对
【答案】C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CD⊥AB,FE⊥AB,
∴CD∥EF,
∴∠BFE=∠BCD,
甲∵∠CDG=∠BFE,
∴∠CDG=∠BCD,
∴DG∥BC,
∴∠AGD=∠ACB,
∴甲符合题意;
乙∵∠AGD=∠ACB,
∴DG∥BC,
∴∠CDG=∠BCD,
∴∠CDG=∠BFE,
∴乙符合题意;
丙DG不一定平行于BC,所以∠AGD不一定大于∠BFE;
丁如果连接GF,则只有GF⊥EF时丁的结论才成立;
∴丙不符合题意,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FE=∠BCD,求出∠CDG=∠B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G//BC,即可判断甲;根据∠AGD=∠ACB,推出DG//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DG=∠BCD,即可判断乙,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丙和丁即可。
二、解答题(共10题,共60分)
11.怎样知道两名同学谁的铅球掷得远?体育课请进行实地操作.
【答案】解:量出铅球投掷点与落地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比较其长短,便可知这两名同学谁的铅球掷得远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即可得出答案.
12.如图,一个三角形纸片,不用任何工具,你能准确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大小吗?试用你的方法分别确定线段AB、AC的中点.
【答案】解:将纸片对折,使AB边落在AC 上,就可以得出AC>AB;
对折使 A、B重合,线段 AB上折痕点就是线段中点.
对折使 A、C重合,线段 AC上折痕点就是线段中点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即可比较出结果.
13.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等式:(a+3)x=4(a+3).王聪说x=4,刘敏说不一定,当x≠4时,这个等式也可能成立.你认为他俩的说法正确吗?用等式的性质说明理由.
【答案】解:刘敏的说法正确,
当a+3=0时,x为任意实数,
当a+3≠0时,x=4
【知识点】等式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其等式不变;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其等式不变;由题意得到 当a+3=0时,x可为任意实数.
14.(2017七下·扬州期中)已知A=x﹣y+1,B=x+y+1,C=(x+y)(x﹣y)+2x,两同学对x、y分别取了不同的值,求出的A、B、C的值不同,但A×B﹣C的值却总是一样的.因此两同学得出结论:无论x、y取何值,A×B﹣C的值都不发生变化.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解:正确
A×B﹣C=(x﹣y+1)(x+y+1)﹣[(x+y)(x﹣y)+2x],
=(x+1﹣y)(x+1+y)﹣(x2﹣y2+2x),
=x2+2x+1﹣y2﹣x2+y2﹣2x,
=1;
∴x、y的取值与A×B﹣C的值无关.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a+b)(c+d)=a(c+d)+b(c+d)=ac+ad+bc+bd;化简整式,得到定值,得出x、y的取值与A×B﹣C的值无关.
15.(2022·河北)发现两个已知正整数之和与这两个正整数之差的平方和一定是偶数,且该偶数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验证:如, 为偶数,请把10的一半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探究:设“发现”中的两个已知正整数为m,n,请论证“发现”中的结论符合题意.
【答案】解:验证:10的一半为5, ;
设“发现”中的两个已知正整数为m,n,
∴ ,其中 为偶数,
且其一半 正好是两个正整数m和n的平方和,
∴“发现”中的结论符合题意.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分析】写出两个已知正整数之和与这两个正整数之差的平方和,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16.(2021八下·河间期末)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 表示大于1的整数, , , ,那么 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
【答案】解:对,理由如下:
∵ 表示大于1的整数, , , ,
∴ 都是正整数,且c是最大的数,
∵
,
而 ,
∴ ,
∴ 为勾股数,
取 ,则
故一组勾股数为: (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勾股数;推理与论证
【解析】【分析】想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是验证量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17.p是质数,p2+3也是质数.求证:p3+3是质数.
【答案】证明:∵p是质数,当p>2时,
∴p2+3被4整除,
又∵p2+3也是质数,与已知矛盾,
∴必有p=2,
∴p3+3=11,是质数.
【知识点】质数和合数(奥数类)
【解析】【分析】由于2是最小的质数,先假设当p>2时得出p2+3被4整除,此时与已知条件矛盾,故p=2时,代入即可得证.
18.(2021七上·寿阳期中)用数学猜想解决问题
数学猜想即依据已知条件或已有结论,运用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的方法,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测.数学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思维式.
观察下列等式回答问题:
第一个等式:
第二个等式:
第三个等式:
第四个等式:
(1)由已知等式可猜想第n个等式为: .
(2)求 的值(要求写出过程,结果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解:
=
=
= .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有理数的巧算(奥数类)
【解析】【解答】解:(1)由已知等式可猜想第n个等式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1)求出即可作答;
(2)根据(1)所得的规律计算求解即可。
19.(2021七上·青龙期中)如图1所示, 、 都是直角.
(1)试猜想 与 在数量上的关系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的关系?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
(2)当 绕着点O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你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
【答案】(1)解:互补,
,
所以 与 互补;
(2)成立.
理由:因为 、 都是直角,所以 ,
根据周角定义知 ,
即 ,
所以 ,
所以 与 互补成立.
【知识点】角的运算;推理与论证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求解即可;
(2)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20.(2022八下·承德期末)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验证:;
,验证:;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予验证.
【答案】(1)解:∵,,
∴,
验证:,正确.
(2)解:,
验证:,正确.
【知识点】算术平方根
【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进行花间即可;
(2)计算,继而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化简即可。
1 / 12022-2023初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0分)
1.(2022·张家口模拟)如图,对于四条线段a,b,c,d,请借助直尺或圆规判断长度最大的为( )
A.a B.b C.c D.d
2.(2021七上·赤峰期末)当 是什么数时, 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
A.质数 B.偶数 C.合数 D.奇数
3.用锯锯木,锯会发热;用锉锉物,锉会发热;在石头上磨刀,刀会发热,所以物体摩擦会发热.此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方法是( )
A.观察 B.实验 C.归纳 D.类比
4.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
A.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B.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5.(2022七上·西湖开学考)有三个两位数a,b,c,其中a是质数,b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c是6的倍数,并且满足80
A.只有小敏是对的 B.小杰和小安是对的
C.只有小安是错的 D.小敏和小安是铅的
6.(2022七下·馆陶期末)把一个两位数交换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若将这个新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相加,则所得的和一定是( )
A.11的倍数 B.奇数 C.偶数 D.9的倍数
7.(2019八上·眉山期中)若 为正整数,那么 的值( )
A.一定是零 B.一定是偶数
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D.不能确定
8.(2022·新疆)将全体正偶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10行第5个数是( )
A.98 B.100 C.102 D.104
9.(2021八上·绍兴开学考)最近网上一个烧脑问题的关注度很高(如图所示),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图形,你认为打开水龙头,哪个标号的杯子会先装满水( )
A.3号杯子 B.5号杯子 C.6号杯子 D.7号杯子
10.(2021七下·武安期末)有四位同学一起研究一道数学题.如图,已知EF⊥AB,CD⊥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说:“如果还知道∠CDG=∠BFE,则能得到∠AGD=∠ACB.”
乙说:“把甲的已知和结论倒过来,即由∠AGD=∠ACB,可得到∠CDG=∠BFE.”
丙说:“∠AGD一定大于∠BFE.”
丁说:“如果连接GF,则GF一定平行于AB.”
A.甲对乙错 B.乙错丁对 C.甲、乙对 D.乙、丙对
二、解答题(共10题,共60分)
11.怎样知道两名同学谁的铅球掷得远?体育课请进行实地操作.
12.如图,一个三角形纸片,不用任何工具,你能准确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大小吗?试用你的方法分别确定线段AB、AC的中点.
13.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等式:(a+3)x=4(a+3).王聪说x=4,刘敏说不一定,当x≠4时,这个等式也可能成立.你认为他俩的说法正确吗?用等式的性质说明理由.
14.(2017七下·扬州期中)已知A=x﹣y+1,B=x+y+1,C=(x+y)(x﹣y)+2x,两同学对x、y分别取了不同的值,求出的A、B、C的值不同,但A×B﹣C的值却总是一样的.因此两同学得出结论:无论x、y取何值,A×B﹣C的值都不发生变化.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你说明理由.
15.(2022·河北)发现两个已知正整数之和与这两个正整数之差的平方和一定是偶数,且该偶数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验证:如, 为偶数,请把10的一半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探究:设“发现”中的两个已知正整数为m,n,请论证“发现”中的结论符合题意.
16.(2021八下·河间期末)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 表示大于1的整数, , , ,那么 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
17.p是质数,p2+3也是质数.求证:p3+3是质数.
18.(2021七上·寿阳期中)用数学猜想解决问题
数学猜想即依据已知条件或已有结论,运用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的方法,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测.数学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思维式.
观察下列等式回答问题:
第一个等式:
第二个等式:
第三个等式:
第四个等式:
(1)由已知等式可猜想第n个等式为: .
(2)求 的值(要求写出过程,结果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9.(2021七上·青龙期中)如图1所示, 、 都是直角.
(1)试猜想 与 在数量上的关系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的关系?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
(2)当 绕着点O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你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
20.(2022八下·承德期末)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验证:;
,验证:;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予验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解答】解:经测量,线段长度最大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尺规度量直接比较大小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 奇数用含 的式子表示为: ,
偶数用含 的式子表示为: ,
当 是偶数时, 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代数式的定义求解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由多种现象得到一个规律属于归纳.故选C.
【分析】由多种现象得到一个规律属于归纳.
4.【答案】B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解答】利用叠合法即可判断.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的叠合法,比较两条大绳的长度.
5.【答案】A
【知识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奥数类)
【解析】【解答】解: ∵a是质数,80
∴a=83,89,97;
∵b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
∴b=90;
∵c是6的倍数,
∴c=84,96;
∵80
∴a=83或89,b=90,c=96
∴小敏说法错误,小杰说法正确;
∵或,,
∴a除以b不一定大于b除以c”,
∴小安的说法错误;
∴只有小敏是对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a是质数,80
6.【答案】A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解析】【解答】解: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则原两位数为10a+b,新两位数为10b+a,
∴这两个数的和为11a+11b=11(a+b),
∴所得的和一定是11的倍数,
故答案为:A.
【分析】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则原两位数为10a+b,新两位数为10b+a,再利用整式的加法计算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奇数和偶数的应用(奥数类)
【解析】【解答】解:∵n是正整数,
①m为奇数时, 必为8的整数倍,设 ,
∴
∴原式的值为偶数;
②m为偶数时, ,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合情推理问题,我们可以对m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并加以简单的证明,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观察数字的变化可知:
第n行有n个偶数,
因为第1行的第1个数是: ;
第2行的第1个数是: ;
第3行的第1个数是:;
…
所以第n行的第1个数是: ,
所以第10行第1个数是:,
所以第10行第5个数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可得:第n行有n个偶数,第n行第1个数可表示为n(n-1)+2,据此求出第10行第1个数,进而可得第10行第5个数.
9.【答案】A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解: ∵1号杯子左侧出口比右侧高,
∴水先从左侧流出,进入3号杯子,
∵3杯子左侧封闭,水只能从右侧流出,而右侧流入5号杯子,但3号杯子的出口端封闭,
∴水最终会先灌满3号杯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水先从位置低的出口流出,可判断先灌满1号杯子左侧的几个杯子,再观察3号杯子的两个出口端的情况,即可判断.
10.【答案】C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CD⊥AB,FE⊥AB,
∴CD∥EF,
∴∠BFE=∠BCD,
甲∵∠CDG=∠BFE,
∴∠CDG=∠BCD,
∴DG∥BC,
∴∠AGD=∠ACB,
∴甲符合题意;
乙∵∠AGD=∠ACB,
∴DG∥BC,
∴∠CDG=∠BCD,
∴∠CDG=∠BFE,
∴乙符合题意;
丙DG不一定平行于BC,所以∠AGD不一定大于∠BFE;
丁如果连接GF,则只有GF⊥EF时丁的结论才成立;
∴丙不符合题意,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FE=∠BCD,求出∠CDG=∠B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G//BC,即可判断甲;根据∠AGD=∠ACB,推出DG//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DG=∠BCD,即可判断乙,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丙和丁即可。
11.【答案】解:量出铅球投掷点与落地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比较其长短,便可知这两名同学谁的铅球掷得远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解:将纸片对折,使AB边落在AC 上,就可以得出AC>AB;
对折使 A、B重合,线段 AB上折痕点就是线段中点.
对折使 A、C重合,线段 AC上折痕点就是线段中点
【知识点】线段的长短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即可比较出结果.
13.【答案】解:刘敏的说法正确,
当a+3=0时,x为任意实数,
当a+3≠0时,x=4
【知识点】等式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其等式不变;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其等式不变;由题意得到 当a+3=0时,x可为任意实数.
14.【答案】解:正确
A×B﹣C=(x﹣y+1)(x+y+1)﹣[(x+y)(x﹣y)+2x],
=(x+1﹣y)(x+1+y)﹣(x2﹣y2+2x),
=x2+2x+1﹣y2﹣x2+y2﹣2x,
=1;
∴x、y的取值与A×B﹣C的值无关.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a+b)(c+d)=a(c+d)+b(c+d)=ac+ad+bc+bd;化简整式,得到定值,得出x、y的取值与A×B﹣C的值无关.
15.【答案】解:验证:10的一半为5, ;
设“发现”中的两个已知正整数为m,n,
∴ ,其中 为偶数,
且其一半 正好是两个正整数m和n的平方和,
∴“发现”中的结论符合题意.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分析】写出两个已知正整数之和与这两个正整数之差的平方和,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16.【答案】解:对,理由如下:
∵ 表示大于1的整数, , , ,
∴ 都是正整数,且c是最大的数,
∵
,
而 ,
∴ ,
∴ 为勾股数,
取 ,则
故一组勾股数为: (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勾股数;推理与论证
【解析】【分析】想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是验证量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17.【答案】证明:∵p是质数,当p>2时,
∴p2+3被4整除,
又∵p2+3也是质数,与已知矛盾,
∴必有p=2,
∴p3+3=11,是质数.
【知识点】质数和合数(奥数类)
【解析】【分析】由于2是最小的质数,先假设当p>2时得出p2+3被4整除,此时与已知条件矛盾,故p=2时,代入即可得证.
18.【答案】(1)
(2)解:
=
=
= .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有理数的巧算(奥数类)
【解析】【解答】解:(1)由已知等式可猜想第n个等式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1)求出即可作答;
(2)根据(1)所得的规律计算求解即可。
19.【答案】(1)解:互补,
,
所以 与 互补;
(2)成立.
理由:因为 、 都是直角,所以 ,
根据周角定义知 ,
即 ,
所以 ,
所以 与 互补成立.
【知识点】角的运算;推理与论证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求解即可;
(2)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20.【答案】(1)解:∵,,
∴,
验证:,正确.
(2)解:,
验证:,正确.
【知识点】算术平方根
【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进行花间即可;
(2)计算,继而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化简即可。
1 / 1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
2 平方根
3 立方根
4 估算
5 用计算器开方
6 实数
7 二次根式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第四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3 一次函数的图象
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免同笼
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7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8*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 平均数
2 中位数与众数
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2 定义与命题
3 平行线的判定
4 平行线的性质
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