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时间安排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乐事,组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而且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境界,体会云南歌 会的美。
情感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民族风俗,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难点:品味体会云南歌会的美,培养民族感情。
教学方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内涵。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
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
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他的大部分
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
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其中
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整体感知
给生字词注音:
蹲踞(dūn jū ) 酬和(chóu huó) 熹微(xī weī )
龙吟凤哕(lóng yín fèng huì )
解释“即物起兴”、“引经据典”。
通读全文思考问题:
云南的歌会有哪三种形式?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思考问题:
比较 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分别侧重描写了哪些内容 分别体现什么样的美 填写好下列的表格.
歌会形式 着力描写内容 体现美
山野对歌 才智 外貌 神态 人物美
山路漫歌 花 鸟 人 环境美
村寨传歌 场面 特点 目的 风俗美
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
句子好在哪里?
例:1、“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油光光辫发
盘在头上”这个句子写得好,细致描写了姑娘的肖像,
表现了淳朴的美。
2、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
和微风里不住点头。”这个句子形象描绘了云南的优美
景色,令人如临其境。
欣 赏 品 读
齐读“山路漫歌”的片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山路漫歌”没有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3、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
员,你会唱出什么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唱出自己
心中的歌。
拓展延伸
请你整理好你收集的资料,给同
学们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并
试分析这种民俗形成的原因。
《云南的歌会》是介绍云南民俗风情
的散文,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了解到
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还能了解民间文
化,从中感悟民俗的美好。
布置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书:《沈从文散文选》
2、写一篇介绍家乡民俗的作文。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人物美
山路漫歌 环境美
村寨传歌 风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