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套餐】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资源套餐】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0-19 19:30:17

文档简介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导学案(学生版)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转化形式

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1)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乳石、石笋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1)原料:______和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
(2)过程(实际起还原作用的是______)
①CO的产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矿石被还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垢
(1)主要成分: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______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物__________[分子式为C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
知识点1 自然界中碳元素的转化
1.(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4)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
①加强呼吸作用 ②加强光合作用 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  )
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
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知识点2 生产和生活中碳元素间的转化
2.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金子。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2O)、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金光闪闪的“药金”。
(1)“药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冶炼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导学案(教师版)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转化形式

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1)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乳石、石笋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1)原料:______和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
(2)过程(实际起还原作用的是______)
①CO的产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矿石被还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垢
(1)主要成分: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______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物__________[分子式为C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
知识点1 自然界中碳元素的转化
1.(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4)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
①加强呼吸作用 ②加强光合作用 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  )
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
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知识点2 生产和生活中碳元素间的转化
2.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金子。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2O)、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金光闪闪的“药金”。
(1)“药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冶炼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落实
一、
2.(1)CaCO3+CO2+H2O===Ca(HCO3)2
(2)Ca(HCO3)2CaCO3+CO2↑+H2O
二、
1.(1)焦炭 铁矿石 Fe2O3 (2)CO ①C+O2CO2;C+CO22CO ②3Fe2O3+CO2Fe3O4+CO2 Fe3O4+CO3FeO+CO2 FeO+COFe+CO2
2.①2C+O2(不足)2CO ②2CO+O22CO2 ③C+O2(充分)CO2 ④CO2+C2CO
3.(1)CaCO3等 (2)Ca(HCO3)2CaCO3↓+CO2↑+H2O
4.维勒 尿素
对点训练
1.(1)CaCO3+CO2+H2O===Ca(HCO3)2
(2)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3)D (4)B (5)C
解析 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溶于水后会与碳酸钙反应,导致碳酸钙溶解。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气体液化。
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CO2;植物蒸腾作用与外界温度及水分有关,与CO2的浓度无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且CO2溶于土壤的水生成的碳酸电离的H+可以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促进植物对Ca2+、Mg2+的吸收。所以“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源的消耗也将进一步增多,所以不可能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使用天然气等燃料也会产生CO2,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的CO2,且见效快。
2.(1)Zn、Cu
(2)ZnCO3ZnO+CO2↑ C+2Cu2O4Cu+CO2↑ C+2ZnO2Zn+CO2↑
解析 解答本题可借用“相似类推”,将旧知识迁移应用于题给信息。解题思路为:由碳酸钙、碳酸镁在高温时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推知:碳酸锌在高温时也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气体;由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推知:碳在高温时也能将赤铜(Cu2O)中的铜和氧化锌中的锌置换出来,本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知识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容易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三、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预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 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
设计活动探究方案
(二)教师准备
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
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复习提问】 Na2CO3 和 NaHCO3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碳及其化合物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是怎样转化的呢?
【指导阅读】 阅读P64-66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1、从图中以大家所知道的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产生CO2?又有哪些途径可以吸收CO2?
2、海底中碳的化合物是怎能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3、讨论并画出碳循环图
【过渡】 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创造了许多奇迹,自然界中美妙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与这种转化密切相关(展示一些有关溶洞的图片)。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模拟溶洞的形成。
【活动探究】 通过阅读材料,讨论溶洞形成的原因,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实验--模拟溶洞的形成。
<实施步骤>:
1、指导阅读P65-模拟溶洞的形成。
2、讨论溶洞形成的原因
3、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
4、实施模拟实验
5、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或离子方程式)
通入适量的CO2
通入过量的CO2
加热得到的澄清溶液
6、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钟乳石、石柱的形成过程。
【指导阅读】 阅读P66-67 -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交流研讨】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高炉炼铁过程中碳元素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下面转化过程,指出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C
CO CO2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实例?
【概括整合】 学生自主完成P68的概括??整合。
【布置作业】P69 1、2、3、4。
【研究性学习课题】 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课件15张PPT。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化合物的转化看图P63 讨论并画出碳循环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碳及其化合物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是怎样转化的呢? 1、从图中以大家所知道的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产生CO2?又有哪些途径可以吸收CO2?
2、海底中碳的化合物是怎能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植物 葡萄糖 淀粉 动物 CO2
O2 纤维素
石油
CO2 天然气

?
海水 贝売 海底
碳酸盐
岩石 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 用已学知识你能解释溶洞奇观是怎么样形成的吗?你知道溶形成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吗?
活动探究:溶洞是怎样的形成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
再通入过量的CO2 ,观察现象。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加热得到的澄清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于溶洞中含有
较高浓度的CO2 ,
发生了
CaCO3→Ca(HCO3)2
→ CaCO3
的转化2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加热碳酸氢钙又产生碳酸钙沉淀。
CaCO3 + C02 + H2O = Ca(HCO3)2
Ca(HCO3)2=CaCO3 + H2O + C02
在生活中我们家里的热水瓶用久了内部都会出现一层水垢,你知道它们的成分吗?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吗?你知道可以用什么办法可以除去吗? Mg(HCO3)2=MgCO3↓+H2O+CO2↑

MgCO3+H2O=Mg(OH)2+CO2↑

Ca(HCO3)2=CaCO3↓+H2O+CO2↑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可以用酸来除去它们,在家里可以用醋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自然界中碳的化合物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主要是什么物质过多排放造成的?还有哪些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是什么样影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CO2森林、植被破坏温室效应2、生活、生产中碳及化合物间的转化 (1)生活中碳的转化 木柴、
木炭

石油
天然气
煤气
燃烧CO2空气中的CO2 CO 食物人、动物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主要有发生哪些反应?请你们写出来? C+O2=CO2CO2+C=2COCO+O2=CO2如何防止CO中毒?保持通风看P65图
在炼铁过程中碳发生了哪些变化?起什么作用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C:还原剂CO2:氧化剂CO:还原剂
Fe2O3:氧化剂2)工业中碳的转化 焦炭 CO2 COCO2 煤
石油 CO23、无机 有机阅读P66最后一段及资料在线作业P68-69:1、2、3、4、5完成P67概括整合内容
再见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随堂练习(学生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入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
A.水;无水CaCl2固体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收集到11 g CO2 ,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22 g 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
A.42∶53 B.53∶42 C.26.5∶42 D.42∶26.5
3.向含0.14 mol Na2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HCl 0.20 mol的稀盐酸。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单位:mol)正确的是(  )。
选项
Na2CO3
HCl
NaCl
NaHCO3
A
0
0
0.20
0.08
B
0.04
0
0.20
0
C
0
0.06
0.14
0.14
D
0
0
0.06
0.08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OH(Na2CO3)
盐酸
B
CO2(CO)
CuO
加热
C
Fe(Zn)
稀硫酸
过滤
D
CO2(HCl)
Na2CO3溶液
洗气
5.将固体X放在如下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热片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X可能是(  )。
A.NaCl B.CaCl2 C.Na2CO3 D.NaHCO3
6.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成Na2CO3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列物质既可以与碳酸钠反应,又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是(  )。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D.硝酸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
D.与足量盐酸反应得相同质量的CO2,用NaHCO3比Na2CO3的质量要多
三、非选择题
9.下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CO2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CO2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1)OA 段曲线和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OA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A、B、C、D、E 5种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钠元素,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E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随堂练习(教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入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
A.水;无水CaCl2固体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收集到11 g CO2 ,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22 g 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
A.42∶53 B.53∶42 C.26.5∶42 D.42∶26.5
3.向含0.14 mol Na2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HCl 0.20 mol的稀盐酸。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单位:mol)正确的是(  )。
选项
Na2CO3
HCl
NaCl
NaHCO3
A
0
0
0.20
0.08
B
0.04
0
0.20
0
C
0
0.06
0.14
0.14
D
0
0
0.06
0.08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OH(Na2CO3)
盐酸
B
CO2(CO)
CuO
加热
C
Fe(Zn)
稀硫酸
过滤
D
CO2(HCl)
Na2CO3溶液
洗气
5.将固体X放在如下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热片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X可能是(  )。
A.NaCl B.CaCl2 C.Na2CO3 D.NaHCO3
6.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成Na2CO3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列物质既可以与碳酸钠反应,又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是(  )。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D.硝酸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
D.与足量盐酸反应得相同质量的CO2,用NaHCO3比Na2CO3的质量要多
三、非选择题
9.下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CO2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CO2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1)OA 段曲线和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OA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A、B、C、D、E 5种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钠元素,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E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除CO2外,还有少量的HCl和H2O(g),水蒸气的处理一般放在除杂的最后进行。
2.C 解析:由2NaHCO3Na2CO3+CO2↑+H2O知:若NaHCO3受热产生11 g CO2时,n(NaHCO3)=0.5 mol,生成的n(Na2CO3)=0.25 mol,当0.25 mol 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就能产生11 g CO2,故原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质量比为m(Na2CO3)∶m(NaHCO3)=26.5∶42。
3.A 解析: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后发生的反应为:
Na2CO3+HCl===NaHCO3+NaCl
 1    1     1   1
 0.14 0.14    0.14  0.14
NaHCO3+HCl===NaCl+H2O+CO2↑
 1    1    1
0.06 0.20-0.14 0.06
由此得剩下的n(NaHCO3)=0.14-0.06=0.08 mol,
n(NaCl)=0.14+0.06=0.20 mol。
4.B 解析:选项A、C、D中待提纯物质、杂质都能与选用的试剂反应;选项B中:CO+CuOCu+CO2,既能除去CO杂质又能增加CO2的量。
5.D 解析:NaHCO3加热会生成CO2,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
6.B 解析: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Na2CO3与NaHCO3可以互相转化。
7.CD 解析:NaOH与碳酸钠不反应;CaCl2与碳酸氢钠不反应。
8.CD 解析:石灰水也能与NaHCO3反应,使酸式盐变成正盐,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制取相同质量的CO2,如制取44 g CO2,需NaHCO3 84 g,Na2CO3则需106 g。
9.(1)Ca(OH)2+CO2===CaCO3↓+H2O CaCO3+CO2+H2O===Ca(HCO3)2
(2)Ca2+ HCO 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10.(1)NaHCO3 Na2CO3 Na2O2 NaOH O2
(2)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E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知E为O2;C中含有钠元素,C为Na2O2;X和Y分别是CO2和H2O;A中含有钠元素,受热一分为三,其中有CO2和H2O,A为NaHCO3,B为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