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的创新设计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言梳理与整合”,提出了具体目标:“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文言文复习,通过对所学课文的梳理和整合,容易达成“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目标,可是如何实现“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所学文言知识?难道仅仅还是让学生不停地刷题?我从英语学科的“汉译英”与“英译汉”得到启发,思维具有可逆性,平时我们都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我们也可以倒过来,将白话文译成文言文。
考量再三,这样的复习创新活动,关联教材,提升课堂复习效率,减少学生机械刷题,能真正让学生把所学文言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在“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起来,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能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系统掌握所学的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
2.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感悟其中所蕴涵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激活所学文言知识,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用文言写出符合要求的短文。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们已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策略,总结并厚实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能初步推断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今天我们来进行文言文阅读的综合复习。同学们,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创新?
(二)引出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轻声背诵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第一段,一边默写,并把标点符号标上,因为关系到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和标点符号的恰当使用。
默写好后,请同桌互相批改,特别是标点符号的检查, 如有错误,讨论解决。重点提醒三处引号的标注: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自谓“橐驼”云。
2.能把浅易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而很多事物间关系是相互的,有没有人想到,我们能否也来个“穿越”,把白话文来翻译成文言文?
3.学生一定很好奇,议论纷纷,此时PPT展示教学目标。
(三)激发兴趣,课内文言片断与白话文互译
1.请同学们打开苏洵的《六国论》,选择两句让同位翻译,再互相批改。
2.试着用古汉语来翻译这段白话文,同时PPT展示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了。”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函谷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3.学生带着以前留存的一点记忆,兴致盎然地完成翻译后,打开课本自行对照,比较异同,说说感觉和体会。
4.教师在学生分析后总结方法,其实就是把以前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方法倒过来,即注意:(1)古今没有变化的词保留,如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有名词;(2)将部分的双音节词变成一个单音节词;(3)古今异义词要用古代特有的词来替换;(4)有意识使用古代特有的一些句式;(5)努力使用古代的一些语气词;(6)适当考虑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四)转向课外,再上台阶
刚才同学们的试译很成功,与司马迁的原文相比,不分伯仲,通过翻译,我们激活了一些文言积累,强化了一些文言现象。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与没有学过的文言文比高低,看一看谁与原文最接近。
1.出示PPT,阅读下面《世说新语》一段白话文《谢公泛海》,试着用所学文言知识,翻译成文言文,比比看,谁的译文最接近原文。
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时候,和孙绰等人乘船出海游玩,突然,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等人全都神色慌张,高喊着回去。谢安兴致正浓,吟啸不语。船夫见谢安神情愉悦安闲,继续向海中划去。不久之后,风浪变大,众人全都坐不住了,不停地喧哗。谢安这才徐徐地说:“这样的话,我们难道要回去吗?”众人立即回应点头,船夫随即掉头回去,根据这件事审视谢安的气量,足以镇守朝廷内外。
2.学生用心思考,认真回忆,耐心翻译。5分钟后,小组互相诵读,选出本组最佳的译文进行展示,通过互评,复习一些文言知识。
3.出示PPT,对照原文,分析自己译文的得失,重点词语记好笔记,如“盘桓”“遽”“说”“承响”消化吸收。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4.选择一个同学总结自己的经验,教师根据他的回答,适时点拨板书:注意寻找所学文言词语,大胆删除,但不能改变原意。
(五)拾级而上,师生同译
同学们通过翻译比照,兴趣真是“步步高”,教师再添一把火。
1.让学生寻找一篇译文,师生同时翻译,比照优劣。哪怕教师有意出点问题,也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可敬。某学生投影了《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译文:
元帝天性残忍,而且鉴于鉴于梁武帝为政过于宽厚放纵的弊病,所以自己为政崇尚严酷。到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关的囚犯还有几千人。有关部门建议都释放出来让他们当战士,梁元帝不仅不允许,还命令都用木棍打死,结果没有来得及执行城已经被攻破。
2.师生共译后,激励部分同学先展示自己的翻译,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
3.学生展示后,教师大力表扬他的勇敢精神,同时中肯评价他的译文。然后在同学们催促下展示自己的译文,并请同学点评:
帝性残忍,惩武帝为政宽纵之失,是以尚严酷。魏军围城,狱所系死罪囚犹数千,有司议皆释之,授兵令守城。帝不许,反令咸榜死,未行而城已破。
4.让命题人展示原文:
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棓杀之,事未成而城陷。
5.同学们朗读自己的译文与《资治通鉴》的原文,积累感悟。
(六)选择时文,自创文言文
暑假期间,《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刷屏,文本在学案上,已发给大家,看了吗?你们能猜到老师的用意吗?对,把二舅生平简介翻译成文言文,适当增删。
1.小组合作,一起来创作。PPT展示: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 poping的老太太。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二舅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全市统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有一天,二舅发高烧请假回家,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就成了残疾。十几岁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学校。
2.展示成果,补充修改,适时板书:
二舅者,吾外婆之中子,吾母之次弟也。少而岐嶷,束发入学,业常为诸生冠。后患急疾,延医来,医曰:“此易与也,我下针,不数刺可愈。”遂注以抗生素,明日,无验,医笑曰:“是剂量不足耳。”比四日皆注,二舅遂高烧,数日乃苏,苏,觉两足跛,乃大失意,不肯进学。卧床一岁,又痴坐檐下一岁,不语似喑,意忽忽若有所亡,家人惧其自缳也,亦不敢逼,循其意。
3.布置作业:再读《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按照所学史传文章,对原文适当增删,用文言文创作一篇《二舅传》,写在随笔本上。
(七)课堂小结
请一位同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小结: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是文言文复习的一种样式,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文言知识,系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能够较好消除白话文与文言文阅读障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平时我们将空余时间进行这样的练习,这样的学习活动很有趣。
七、教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听课老师都认为比较成功,说这样的复习活动很有意义,也有趣,更有味。我个人也较为满意,现反思如下:
优点方面。
1.整个设计呈立体状,全方位复习了文言文,从背诵到默写,从实词到句式,从句读到翻译。
2.以活动贯串始终,且都是在真实情境下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伴有合作探究。
3.教学推进具有逻辑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从课内到课外,一环套一环,步步为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训练。
4.体现了融学课堂的理念,有语文学科内的融合,也有学科外的融合,所选素材涉及政治、历史、生物、地理;更有五育的融合。
5.教师的点拨精要,没有冗长的叙述,更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耐心听答,评价只是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缺点方面。
1.课堂节奏偏快,中等偏下的学生没有跟上,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
2.给学生的任务指令表述有些啰嗦,不够精炼。
3.板书不够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