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设计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重点)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难点)
2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1.出示结绳记事的图片,问:同学们能看出这张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
这就是远古时代的人在“结绳记事”。在文字产生以前,一些部落里的人,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的粗细都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就开始用文字在龟甲兽骨以及竹简、木片上记事了。
可以说,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事,人类记事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成长的历史。
因为有了古人的记事,今人才能了解那些悠久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见,记事,不仅能帮助我们储存记忆,留住精彩,还能传承文明,发扬文化。
那么,如何把一件事记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活动二:技法指导
技法一、明要素,写完整
1.根据下列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起因 母亲病体刚刚康复,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经过 出现矛盾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决矛盾 “我”陷入两难。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母亲心疼孙儿,决定走小路,并让“我”在走不过去的地方背起她
结果 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稳稳地走在小路上
预设:作者将“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解决分歧的经过和分歧事件的结果写清楚,从而表现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2.教师小结:从《散步》这篇课文中,我们发现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要交代事件的六要素,重点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晰地叙述出来,做到有条有理,有详有略。
技法二、添枝叶,写具体
1.原题展示,问: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段话,说说有什么问题。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预设:记事过于简单,“摔跤”的六要素不清楚;事情经过不详细;没有细致的描写,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
2.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写作提示:
(1)所谓“添枝加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2)添加细节,比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
(3)融入情感,就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描写心情、感受的修饰语或句子。可以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3.范文展示,引导评析。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她家孩子,告诉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奶奶这段时间一定是太辛苦了,由于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膝盖翻出鲜红的肉。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一进家门,我就扑到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后来爷爷告诉我奶奶只不过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口,眼泪簌簌地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NBA,来给妈妈打下手,嘴里还一个劲地说:“你这小子怎么这样不小心,以后可要注意点。”
看着大家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热乎乎的,忽而又有些惭愧,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家人如此担心,实在是不应该。于是,我忍着痛,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说:“只要奶奶好好的,我就没事。不过,我向大家保证,今后走路一定会小心的。”
4.指名学生进行点评,可以跟原文和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
预设:一是增加了细节。如写了“我”摔倒时的狼狈情形以及回到家里,长辈们心疼“我”的具体表现。二是融入了感情。如写了“我”摔倒后,心里的感受,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产生的心理活动。
5.教师点评:这篇短文对“摔跤”进行了“添枝加叶”,写了“我”摔跤的原因、摔跤时的惨状,细致地描绘了回家以后一家人对“我”的心疼和自己的感受。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不仅让小作者自己感动,我们读来也是感动不已。
技法三、抓细节,抒真情
1.《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结合表格内容,说一说文章是运用什么方法写出真情的。
“我”的情况 母亲的表现 母亲的话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暴怒无常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狠命捶打两条腿。 “我可活什么劲儿!”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二次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喜出望外
2.学生交流。
预设:
①抓住细节,用词准确。如写母亲的词“悄悄地、偷偷地、眼边儿红红的、扑、抓”等。
②景物描写,加以烘托。如写窗外飘落的树叶。
③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3.教师小结
“爱”在这些细节里: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条短信、一个眼神、一个回眸、一个背影、一碗面、一碗汤、一锅粥……
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作者抓住“动情点”——母爱的感人细节,展开详细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
所以要想抒真情,必须捕捉动情点。从熟悉的人和事中搜寻那些曾经让你鼻子一酸、心灵一震甚至让你的灵魂受到洗礼的真人真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串眼泪、一个背影……都可以写到作文中。只有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只有先打动自己,方能打动别人。
◆活动三:写作实践
文题二: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2.要注意有重点地开展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一、审题指导
“那一次”——表明文章只能写一件事,而且是过去的事情。
“我”——表明这件事一定是我亲身经历的。
“真”——突出那件事对你触动很大,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补充的内容“______”就是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与触动。
二、选材指导
家庭:一次生病受到妈妈照顾,一次犯错被爸爸训斥……
学校:一次考试失败,一次登台演出……
自然:看一次日出,嗅一次花香……
社会:参加一次社会实践,进行一次旅行……
三、范文引路
那一次,我真感动
街上很冷,风瑟瑟的像是在削你的骨头。和那天一样,冷得让人想哭。
那天,我走在路上,脚趾头使劲地往脚心里蜷缩,我想它一定被冻得通红。前面有一个卖臭豆腐的摊位,就在街角,这很常见,也围了一群人在买。我也一下子来了食欲,虽然我明知道很不卫生。
“五块钱的臭豆腐。”废了很大力气才挤进去的我对裹着厚重棉袄的卖臭豆腐的大妈喊,看着她嘴里冒出的白色热气不免有些心疼。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男孩,他挤到大妈的身边,手缓缓地抬起来,放到大妈的腰间,那里有一个褪色的布袋子,是用来装钱的。没错,正如我们所想,他偷了里面的钱!我看到了,但我并没有说,因为我察觉到了大妈眼神中有一丝异样,但她也没有指出来。
那个男孩在得手后立刻跑开了,但在距摊位三四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他看向摊位,眼中有某些东西在不停闪烁着,他的手在揉搓着那几张皱巴巴的十元钱。他一直盯着大妈粗糙的手,一会儿后,他猛地冲进了人群,挤到大妈身边,低着头,轻轻地拽了拽大妈的衣袖。我看到了大妈嘴角泛起的不易察觉的微笑。
“妈妈,您的钱掉了。”他怯怯地说。我想那一刻我的表情一定很有趣,我真的震惊了。
“哦,好孩子。”大妈装作不经意地夸道。
那一瞬间我想去拥抱他们,并为他们颁个奖。
外面依然很冷,可我的心不再冷了。
文题三: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晰 ;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感情 。
一、审题立意
问:题目显示了文章的中心,这个中心是什么?
预设:中心是“亲情”,通过叙写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事情,来表现和歌颂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二、思路点拨
1.写清事件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情节波折:情节突转法、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
列表格:理出行文思路,标注详略安排。
2.写出真情。
细节描写:对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和心理的细微刻画。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感受或形象。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三、范文引路
我们是一家人
“刷牙洗脸!喝牛奶!快去吃早餐!”唉,我的妈妈又开始唠叨了,这样的唠叨已经12年了,听得我都有离家出走的冲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交代自己对妈妈唠叨的反感。)
我皱着眉,非常不情愿地穿好衣服,极不耐烦地叠着被子,慢吞吞地坐到餐桌上。妈妈在厨房又重复喊道:“刷牙洗脸,准备上学!”“今天星期六,不用上学!”我抗议。妈妈总把我当什么都需要提醒的幼儿园小娃娃,这些事情已经重复了那么多年,我知道什么时候做,何况我自己戴着表,自己可以管理时间的呀!可是妈妈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早餐怎么吃的这么慢 可以边吃饭边听英语,一心二用这个可以有!……洗完牛奶杯,赶紧做作业!”不等妈妈唠叨完,我郁闷地抓起书包冲进卧室写作业。(传神地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我极度反感的心理。)(心理描写,突出了“我”对妈妈唠叨的反感。)
中午吃过午饭,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妈妈又对我吼起来:“还看!还看!都快成小四眼了!离电视那么近!”我往后挪了挪位置,妈妈又补充念叨:“下次再让我看见你离电视机那么近,下周玩电脑的时间——取——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再次突出了妈妈的“唠叨”。)
到了晚上吃饭,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红烧鱼,妈妈又絮絮叨叨起来:“小心鱼刺卡着,吃饭要细嚼慢咽,有利消化!”我只好放慢吃饭的速度,细细地剔着鱼刺,细嚼的饭菜格外香甜。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妈妈的例行“功课”又开始了:“晚上记得盖好被子,别着凉了,降温了,明天要把毛衣穿上……”妈妈的话我都快能背下来了,赶紧用被子盖住头。(细品此处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上了初中,我住校了,终于不用听妈妈每天像唐僧一样唠唠叨叨重复着事无巨细的提醒。可是,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可能忘了每天早上和晚上要喝牛奶;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可能不会坚持刷牙,就会像隔壁的晓东一样满口虫牙,疼得龇牙咧嘴;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可能又忘了降温后添加衣服,会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就会失去一种平实温暖的幸福……(离开妈妈的唠叨,我渴望已久。排比的语句表达了我对妈妈唠叨的思念。)
在妈妈的唠叨声中,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幸福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作业设计
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完成本次习作。
◆课堂小结
点点星星汇聚成璀璨的夜空,朵朵浪花汇聚成欢快的溪流,同样,桩桩件件的小事见证了我们的生活。愿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用我们学习的六要素法、设置波折法、细节描写和景物烘托等方法,写清事情,写出真情,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