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内容:
国名;建国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
思考:
Q1.《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Q2.民主和专政的对象分别是谁?
人民
反动派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Q3: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如何体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单位代表名单
(共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共计662人)
(甲)党派代表(14单位,正式代表142人)
(乙)区域代表(9单位,正式代表102人)
(丙)军队代表(6单位,正式代表60人)
(丁)团体代表(16单位,正式代表206人)
(戊)特别邀请人士(75人)
②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要职。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Q3: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如何体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②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要职。
③国旗、国徽、国歌体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
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探究一: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解放军在南京总统府前
按照“打扫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教材p158
①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②社会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探究一: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③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总结: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3.人民政权的巩固
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Q1:新中国实行专政的对象有哪些?
Q2:阅读第二目,中央人民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反革命势力,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美帝国主义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1)反革命势力
——剿匪镇反
(2)地主阶级
——土地改革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意义:
(3)资产阶级
——稳定物价
(1)农业:
(2)工业: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3)稳定物价
措施: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6月5日起,严禁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在市场上继续流通。
以纸币换银元
炒卖银元,抬高银价
5月27日
1银元=100人民币
6月4日
1银元=1100人民币
“银元之战”示意图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3)稳定物价
措施: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共同目的:
实质:
(行政、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治标
②统一财政经济
——治本
结果:
①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稳定物价,掌握市场的领导权。
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4)美帝国主义
——抗美援朝
Q1:根据抗美援朝的背景,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
——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
Q2:抗美援朝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杨根思
全国农民弟兄应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多打粮食,发家致富,巩固国防。
——《李顺达发表“五一”节感想 号召农民向工人学习,抗美援朝,开展爱国生产竞赛》,《人民日报》1951.5.4
一、草创: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探究二:巩固人民政权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对内
国内
条件
二、交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探究三:列举新中国进行的外交活动,并予以评价。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引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参加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参加亚非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总结: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对内
对外
国内
条件
国际
环境
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交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经济: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一化三改造”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证
◎天津盛锡福帽场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Q1: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意义?
Q2: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农业方面,土改后我国农业还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分散的个体农民生产率低,在生产、销售、分工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在手工业方面,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性质使它存在剥削工人剩余劳动,唯利是图,与社会主义生产目标相左,抑制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负面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教学用书》
个体经营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能满足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一五计划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
你怎么理解?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政治:
(1)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2)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第二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结合五四宪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大制度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