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22: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课前朗读(2分钟)
2.陈胜、吴广起义
1.“秦的暴政”的表现:
①徭役、兵役、赋税繁重;②刑法残酷,法律严苛;
③焚书坑儒; 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①原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②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③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革命首创精神。
3.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灭秦主力。
4.刘邦:公元前207年,直抵咸阳,秦朝灭亡。
5.楚汉之争:争夺帝位,垓下之战,刘邦胜利,建立西汉。
6.刘邦胜利的原因: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争夺帝位)
课前提问(2分钟)
2.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C.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3.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秦的暴政。
4.从秦亡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C
1.
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
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争夺帝位)
C
秦的暴政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高祖
初中部历史组 议课时间:2022年9月19日
授课时间:第9周第2轮
学习目标(1分钟)
1.掌握西汉建立的史实。
理解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其措施。
(重点)
(难点)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2、简要了解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状况?
3、汉初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2、目的
3、措施 4、意义
自学指导1(1分钟) 阅读P54-55页,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分钟)
【一.西汉的建立】
1.__________年,______建立汉朝,史称_____,
定都______(今西安),刘邦是为_______。
2.简要了解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状况。
3.汉初的首要问题是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只能乘牛车。这说明( )
A.经济凋敝 B.君臣提倡节俭 C.战乱频繁 D.农民赋税沉重
2.背景:
3.目的: ,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
4.措施:
5.意义:
公元前202
刘邦
长安
西汉
汉高祖
① 萧条,国家贫困(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 ② 吸取 的教训。
①下令“ ”,释放奴婢为平民; ②鼓励 ,采取 ___ 的政策。
秦朝因暴政速亡
汉高祖
经济
农业生产
兵皆罢归家
轻徭薄赋
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高祖
(P54齐读)
恢复发展生产,巩固新王朝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休养生息
(重点)
A
公元前202
刘邦
西汉
长安
汉高祖
恢复发展生产,巩固新王朝
A
经济
汉高祖
秦朝因暴政速亡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休养生息
兵皆罢归家
农业生产
轻徭薄赋
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梳理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202年
C.公元前206年 D.206年
2.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汉朝的建立者是( )
A.项羽 B.刘邦 C.嬴政 D.李斯
3.“高祖兴、汉业建...”高祖建的政权称_______,
被称作高祖的是________。
A
西汉
B
刘邦
自学检测1(2分钟)
1、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境况?
jǐn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P55 材料研读(3分钟)
2、思考造成汉初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①秦的暴政 ②秦末长期战乱
chún sì
(易漏点)
点拨运用1(7分钟)
休养生息政策:(宽容、宽松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以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无为而治”、恩威并施的政治思想)
道家:黄老学派
③“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鼓励农桑
①“兵皆罢归家。”
②“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④“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解读以下材料,将材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
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状况?
1. 萧条,人民 ,土地 国家贫困(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
经济
流离失所
荒芜
即时演练
2.“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发展农业“休养生息”这些内容是哪一皇帝在位时期的措施( C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高祖 D. 光武帝
C
自学指导2(2分钟)
阅读P55—56,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了什么措施?
2.中国第一个封建社会的繁荣盛世称为什么?其表现是?
(难点)
【三.文景之治】
(难点)笔记 P55
1.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文景之治”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3.汉文帝和汉景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4.“文景之治”的结果/意义?
A
汉文帝
汉景帝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关心农商;
② ,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 ”,减轻刑罚。
④提倡 _ ,并以身作则(文帝)。
勤俭治国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
文景之治
A
汉文帝
汉景帝
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文景之治
轻徭薄赋
知识梳理
1.“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古训。当今,国家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是赋予了这句古训新的内涵。下列皇帝中,以节俭著称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2.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 ”
3.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文景之治
自学检测2(2分钟)
C
C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原为代王,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死后葬于霸陵。
汉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点拨运用2(6分钟)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
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文帝霸陵
1.对比下面的两张图片,分析“秦亡汉兴 ”的原因,对你有什么启示?
【笔记】P55
①秦亡:统治残暴,徭役兵役赋税沉重;
汉兴: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②启示: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
2.知识拓展:田赋
(1)想一想,从秦朝到汉朝,田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汉初期进一步地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P56
(2)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呢?(P56课后活动1)
推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是因为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的主要财源。
即时演练
1.(2021·山东东营中考)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A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2.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A
A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措施
① __萧条,国家贫困。
②汉高祖吸取 教训。
经济
秦亡
休养生息
措施: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库充裕, 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
文景之治
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桑;轻徭薄赋
西汉的建立
_ 年 _ 建立 _ 朝,
定都 (今陕西 ),史称“ ”。
公元前202
刘邦

长安
西安
西汉
背景:
意义: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关心农桑;
② ,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 ”,减轻刑罚。
④提倡 _ ,并以身作则(文帝)。
以农为本
轻徭薄赋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课堂小结(3分钟)
三、“文景之治”
2.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二、休养生息政策
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业;轻徭薄赋
一、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___;史称 。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西安)
西汉
3.措施:
休养生息
1.措施:
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2.影响:
1.背景:
萧条,国家贫困(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
经济
(文帝)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西安)
西汉
经济
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桑;轻徭薄赋
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当堂训练 (一)当堂背诵
4.意义: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之治
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高祖兴, 汉业兴”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2.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的是( C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3、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B )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二)必做题
A
C
B
4.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有( C )
①秦的暴政②秦末农民战争③楚汉之争④汉初皇帝奢侈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汉文帝修建陵墓与秦始皇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D )
A.吸取秦亡教训 B.鼓励奢侈
C.向前朝学习 D.要求从简
6.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哪一项措施与之无关( A )
A.实行郡县制 B.下令“兵皆罢归家”
C.释放奴隶为平民 D.减免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C
D
A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恔;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三)选做题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
汉高祖。休养生息。
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桑;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田赋降到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减轻刑罚;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完成练习册第11课
板书设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经济状况
3.面临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2.目的
3.措施
4.意义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2.表现/结果/意义